污水处理系统作业指导书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7182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系统作业指导书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污水处理系统作业指导书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污水处理系统作业指导书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污水处理系统作业指导书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污水处理系统作业指导书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污水处理系统作业指导书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污水处理系统作业指导书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污水处理系统作业指导书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系统作业指导书资料.docx

《污水处理系统作业指导书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系统作业指导书资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污水处理系统作业指导书资料.docx

污水处理系统作业指导书资料

 

江西天伦水处理设备

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系统操作作业指导书

 

2016年9月

 

目录

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2、污水处理设施、设备及参数

3、净化处理系统参数

4、污水处理操作规程

5、纯净水COD超标采取的措施

6、污泥的处理

7、污水处理风机启动操作规程

8、污水处理风机停车操作规程

9、污水处理化验操作规程

10、污水处理进、出口各项指标参数控制范围

 

一、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二、污水处理设施、设备及参数

提升泵系统

 

设备名称

参数

预处理单元

格栅井

全地下6m³

3m*1m*2m

集水池

全地下90m³

 

3m*6m*5m

初沉池

全地下180m³

 

6m*6m*5m

人工格栅

栅条间隙5mm

潜污提升泵

流量:

Q=100m³/h

扬程:

H=15m

电机功率:

15.0kw日常消耗功率P=7.5kw

排污泵

流量:

Q=25m³/h

扬程:

H=15m

电机功率:

P=2.2kw

砂水分离器

电机功率:

3.7kw日常消耗功率P=3.7kw

电控

带液位自动控制

 

三、净化处理系统参数

 

设备名称

参数

好氧处理单元

生化池

全地下648m³

15m*7m*6m

曝气系统

曝气软管及接头,管箍

罗次风机

流量:

Q=25.7m³/min

电机功率:

74kw日常消耗功率P=37kw

污泥回流泵

流量:

Q=45m³/h

扬程:

H=15m

电机功率:

11.1kw日常消耗功率P=3.7kw

过滤单元

滤渣池

全地下150m³

5m*6m*5m

净水池

全地下75m³

5m*3m*5m

污泥处理系统

 

设备名称

参数

污泥浓缩

污泥池

全地下125m³

5m*5m*5m

污泥泵

流量:

Q=20m³/h

扬程:

H=15m

电机功率:

3.7kw日常消耗功率P=1.0kw

 

四、污水处理操作规程

从各系统汇集来的污水,经总管道自动排入污水处理进水池,进水池采用粗细两道过滤网,起到清理过滤作用,将颗粒物、悬浮物等杂质清除掉,减少设备堵塞和后续污水处理的负荷,过滤后的污水经排水口自动进入集水池,操作人员首先打开东、西两侧一沉池污水进口阀,再开集水池内污水提升泵出口阀,污水在集水池内水位升高到3.5米时,启动集水池污水提升泵,将污水排入砂水分离器内。

集水池日常运行中如PH值发生波动,可在集水池投加药剂(污水中PH值高时呈碱性,加盐酸。

污水中PH值低时呈酸性,加氢氧化钠),使PH值处于7.0—9.0的范围之内。

污水提升泵由液位自动控制运行方式,高位开泵、低位停泵,在启动砂水分离器,使污水与砂、石分离,排除颗粒杂质,带压上清液污水经东西两侧阀门进入一沉池,用一沉池进口调节阀调节污水流量,使两组一沉池水流量相等,水流量均衡流畅。

污水进入一沉池后,水位逐渐升高,达到溢流堰出口高度,水较为清澈流出,如出水清澈度明显下降,说明池内沉积泥量过多,此时应进行排泥。

从一沉池自行引进曝气池的废水,在池内溢流上清液时启动鼓风机,开启所有曝气阀门,然后进行逐个调节,使曝气量达到设计要求,(既气水比15…20:

1)在运行过程中,逐渐增加废水的进水量,加大生物处理负荷,如果废水的污染物浓度过高,则还需考虑进行间歇“悶曝”,即停止进水,持续曝气,每班可持续2—3个小时,当生产故障停产时,有机物来源比较贫乏时,除悶曝来保持生物活性外,尚需向曝气池内投加尿素、磷酸钠、磷酸氢二钠营养物质。

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曝气量,通过控制各阀门,调整进气量。

曝气池应通过调整污泥负荷方式进行工艺控制。

应经常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上清液透明度、污泥颜色、状态、气味等,并定时测试和计算反映污泥特性的有关情况。

因水温、水质或曝气池运行方式的变化而引起的污泥膨胀、污泥上浮等不正常现象,应分析原因,并针对具体情况,调整运行工况,采取适当措施恢复正常。

当曝气池水温低时,应采取适当延长曝气时间,冬季全天曝气,春秋二季白班11点—15点可停止曝气,夏季白班8点—16点可停止曝气。

提高污泥浓度、增加污泥等方法,保证污水的处理效果。

曝气池产生泡沫和浮渣时,应根据泡沫颜色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恢复正常。

污水经曝气池生化处理后得到净化,经出水口流入二沉池,再次进行沉淀处理,将好氧污泥沉淀掉,上清水经溢口进入滤渣池除掉杂质,净化后的水达到设计指标,纯净水经滤渣池出口进入纯净池,经化验纯净水COD<100mg/l。

再次过滤后排入下水总管道。

五、净化水COD超标采取的措施

1、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曝气量,通过控制各阀门,调整进气量。

2、曝气池应通过调整污泥负荷、污泥泥龄或污泥浓度等方式进行工艺控制。

3、应经常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上清液透明度、污泥颜色、状态、气味等。

4、因水温、水质或曝气池运行方式的变化而在沉淀池引起的污泥膨胀、污泥上浮等不正常现象,应分析原因,并针对具体情况,调整运行工况,采取适当措施恢复正常。

5、当曝气池水温低时,应采取适当延长曝气时间、提高污泥浓度、增加泥龄或其它方法,保证污水的处理效果。

6、曝气池产生泡沫和浮渣时,应根据泡沫颜色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恢复正常。

7、根据污泥情况向生化池内加营养剂。

六、污泥的处理

污水处理中,初沉池污泥及二沉池中的沉淀污泥在达到1.5米时,进行清污,清出的污泥送烧结厂做球团原料回用。

(因污泥中含Fe25%左右)

七、污水处理风机启动操作规程

1、开机前必须检查润滑油标、油位应处于红线上

2、吸入过滤器是否清洁

3、盘车检查风机无卡滞现象

4、电器指示和控制保护系统是否正常

5、打开出口阀和放空阀

6、启动风机后,缓慢关闭放空阀,同时按曝气量要求将曝气调节阀调至要求位置

7、风机运行时轴承温度应小于55℃

八、污水处理风机停车操作规程

1、打开放空阀将压力卸载

2、停止风机

3、关闭风机出口阀

4、关闭放空阀

九、污水处理化验操作规程

化学需氧量CODcr测定方法

1、取20ml混合均匀水样〔或适量水稀释到20ml〕,置于250ml磨口回流锥形瓶中,准确加入10ml重鉻酸钾标准溶液及数粒小玻璃珠或沸石,连接磨口回流冷凝管,从冷凝管上口缓慢加入30ml硫酸--硫酸银溶液,轻轻摇动锥形瓶使溶液摇匀,从开始沸腾时计时,加热回流2小时。

2、冷却后用90ml水从冷凝管上口冲洗冷凝管壁,取下锥形瓶,液体总体积不得少于140ml,否则因酸度过大,滴定终点不明显。

3、溶液再度冷却后,加3滴试亚铁灵指示液,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黄色-蓝绿-红褐色即为终点,记录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V1〔ml〕。

4、测定水样的同时以20ml蒸馏水按同样步骤做空白实验,记录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V0〔ml〕。

注意事项

1、0.4g硫酸汞〔HgSO4]络合CL最高量口达40mg/L,应保持HgSO4;CL-=10;1[W/W],若出现少量氯化汞沉淀,并不影响COD测定。

2、不同体积水样对应不同试剂用量及浓度如下;

10.00ml水样5.00mlK2Cr2O7标液AgSO4-H2SO4溶液15ml

HgSO4粉0.2g

20.00ml水样10.00mlK2Cr2O7标液AgSO4--H2SO4溶液30mlHgSO4粉0.4g

3、当COD<50mg/L时,改用0.025mol/L的K2Cr2O7标准溶液和0.1mol/L的〔NIL4]2Fe[SO4]2标准溶液。

4、水样加热后,溶液中重鉻酸钾剩余量应为加入的1/5-4/5为宜。

5、水样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溶液变绿,说明水样COD太高,需稀释后测定。

污泥沉降比〔SV]的测定方法

1、从曝气池内盛取1000ml活性污泥混合液,置于量筒内,使上液面与1000ml刻度平齐,静置。

2、开始计时,30分钟后记录下沉的体积数V[ml].

3、进行结果计算,清洗量筒。

十、污水处理进、出口各项指标参数控制范围

进口:

1、COD<150

2、PH值控制在6-9

出口:

1、COD<100

2、PH值控制在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