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7241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8 大小:13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中考语文复习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中考语文复习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中考语文复习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中考语文复习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中考语文复习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8页
中考语文复习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8页
中考语文复习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8页
中考语文复习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8页
中考语文复习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8页
中考语文复习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8页
中考语文复习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8页
中考语文复习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8页
中考语文复习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8页
中考语文复习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8页
中考语文复习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8页
中考语文复习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8页
中考语文复习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8页
中考语文复习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8页
中考语文复习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x

《中考语文复习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复习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docx

中考语文复习满分训练10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满分训练(十)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重点篇目训练

《论语》十二章

[2019·常州改编]阅读两组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甲]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乙]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

“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

“君子亦有穷⑥乎?

”孔子曰: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⑦矣。

(《史记·孔子世家》)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孟子曰: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

[注]①拜礼:

拜见并接受聘礼。

②中诸侯之疾:

切中诸侯的弊病。

③所设行:

措施和作为。

④用事:

当政,掌权。

⑤徒役:

服劳役的人。

⑥穷:

走投无路、困厄。

⑦滥:

不加节制,乱来。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标两处)(2分)

君子亦有穷乎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曲肱而枕之      

(2)威武不能屈      

(3)军于城父      

(4)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在陈、蔡被围,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孔子为什么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

请结合甲、乙两部分材料加以综合分析。

(4分)

 

5.对甲、乙两组文言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孔子称赞颜回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表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

B.孟子认为符合仁、礼、义的策略才是“正道”,所以公孙衍、张仪之流不是大丈夫。

C.在几段选文中,对“贤者、士、仁者、君子”这几种人的道德要求是趋向于一致的。

D.选文中“安居、小人、存心”三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我们最常用的意思相同。

诫子书

[2019·昆明]阅读两则选文,完成题目。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弟总宜平心静气。

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①日:

一天天地。

②朴陋:

粗俗鄙陋。

③颐指气使:

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      

(3)悲守穷庐      

(4)此即日习于傲矣      

2.请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

B.险躁则不能治性/至则无可用

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D.车马仆从习惯为常/二虫尽为所吞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4.[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     ”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     ”,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     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3分) 

5.[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

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

曰:

“噫!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

“异哉!

是鼠之黠也。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

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

“……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

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

此不一之患也。

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

(苏轼《黠鼠赋》)

[注]①拊(fǔ):

拍。

②橐(tuó):

袋子。

③嘐(jiāo)嘐聱(áo)聱:

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

④虿(chài):

蝎子一类的毒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其一犬坐于前      

(2)橐坚而不可穴也      

(3)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4)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2.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3.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

 

4.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

(2分)

 

孙权劝学

[2019·郴州改编]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1)及鲁肃过寻阳      

(2)未穷青之技      

2.用“/”给画波浪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标两处)(2分)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分)

(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2分)

4.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

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4分)

 

卖油翁

[2019·东营改编]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归田录》)

  [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

邑人请曰:

“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乃遣吏持币往。

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

大失望,姑命具食。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

“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

“我在,尔尚畏耶?

”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

“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

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

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庄子》曰:

“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无他,但手熟尔      

(2)尔安敢轻吾射      

(3)老翁手一短柄斧      

(4)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尔安敢轻吾射!

(2)遂命役导往。

 

3.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

(3分)

 

4.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

(3分)

 

陋室铭

[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子列子不受粟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客有言之于郑子阳①者曰:

“列御寇②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

君无乃为不好士乎?

”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

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③之而拊④心曰:

“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

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

”子列子笑谓之曰:

“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

此吾所以不受也。

”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注]①郑子阳:

郑国叫子阳的丞相。

②列御寇:

即上文的列子。

③望:

怨恨,埋怨。

④拊:

拍打。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划三处)(3分)

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4分)

(1)谈笑有鸿儒      

(2)无案牍之劳形      

(3)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      

(4)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

 

4.甲文刘禹锡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列子不受郑相子阳之粟的原因又是什么?

请分别用文中原句作答。

(4分)

 

5.甲、乙两文表达了刘禹锡、列子怎样共同的生活情趣?

(2分)

 

爱莲说

[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秋兰赋

秋林空兮百草逝,若有香兮林中至。

既萧曼①以袭裾②,复氤氲③而绕鼻。

虽脉脉兮遥闻,觉熏熏然独异。

予心讶焉,是乃芳兰。

开非其时,宁不知寒?

于焉步兰陔④,循兰池,披条数萼,凝目寻之。

果然兰言:

称某在斯。

业经半谢,尚挺全枝。

啼露眼以有待,喜采者之来迟。

苟不因风而枨⑤触,虽幽人其犹未知。

于是舁⑥之萧斋⑦,置之明窗。

朝焉与对,夕焉与双。

虑其霜厚叶薄,党⑧孤香瘦。

风影外逼,寒心内疚。

乃复玉几安置,金屏掩覆。

虽出入之余闲,必褰⑨帘而三嗅。

谁知朵止七花,开竟百日。

晚景后凋,含章贞吉

露以冷而未晞,茎以劲而难折。

瓣以敛而寿永,香以淡而味逸。

商飙

为之损威,凉月为之增色。

留一穗之灵长,慰半生之萧瑟。

(选自袁枚《小仓山房诗文集》)

[注]①萧曼:

高远的样子。

②袭裾:

熏染衣襟。

裾,衣服的前襟。

③氤氲:

气流动荡弥漫。

④陔:

田埂。

⑤枨(chéng):

触动。

⑥舁(yú):

抬。

⑦萧斋:

书斋的别称。

⑧党:

亲朋相伴。

⑨褰(qiān):

撩起,用手提起。

含章贞吉:

内涵文采,中心纯正。

商飙:

秋风。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限两处)(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濯清涟而不妖(妖艳)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C.披条数萼(覆盖)

D.业经半谢,尚挺全枝(还,仍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开非其时,宁不知寒?

 

4.两文中莲花和兰花分别具有怎样的品质?

(2分)

 

5.两文异曲同工,都是借花喻人,咏物抒怀,请说说两文表现了怎样的共同情怀。

(2分)

 

河中石兽

[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巧止磬自鸣

近代①言乐,卫道弼为最,天下莫能以声欺者。

曹绍夔与道弼皆为太乐令②,享③北郊,监享御史有怒于夔,欲以乐不和为之罪,杂扣钟磬,使夔暗名之,无误者,由是反叹服。

洛阳有僧房中磬子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曹绍夔素与僧善,适来问疾,僧具以告。

俄顷,轻击斋钟,磬复作声。

绍夔笑曰:

“明日盛设馔④,余者为除之。

”僧虽不信其言,冀⑤其或效,乃力置馔以待。

绍夔食讫,出怀中错⑥,鑢⑦磬数处而去,其声遂绝。

僧苦问其所以,绍夔曰:

“此磬与钟律合,故击彼应此。

”僧大喜,其疾便愈。

(选自《隋唐嘉话》)

[注]①近代:

指作者所处的唐代。

②太乐令:

古代主管音乐的官。

③享:

鬼神享受祭品,这里指祭祀。

④馔:

饭食。

⑤冀:

希望。

⑥错:

磨刀石。

⑦鑢:

磨治。

1.下列对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洛阳有僧房中/磬子夜/辄自鸣

B.洛阳有僧/房中磬/子夜辄自鸣

C.洛阳有僧/房中磬子夜/辄自鸣

D.洛阳有僧房中磬/子夜辄自/鸣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如是再啮      

(2)求之下流,固颠      

(3)使夔暗名之      

(4)绍夔食讫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4.甲、乙两文中的僧人都遇到了困难,甲文的困难是       ,乙文的困难是       。

最后,困难一个是被老河兵解决,一个是被太乐令曹绍夔解决,这充分说明了       的道理。

(3分) 

5.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一下。

(4分)

 

三 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三峡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崧①言:

“常闻峡口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②,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③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叠崿④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⑤。

林中萧森⑥,离离蔚蔚⑦,乃在霞气之表⑧。

仰瞩俯映⑨,弥习⑩弥佳,流连信宿

不觉忘返。

目所履历

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有删改)

[注]①崧:

姓袁,东晋末人,博学能文,著有《后汉书》一百篇,今不传。

②临惧相戒:

临惧,登临此境令人恐惧。

戒,告,劝人注意。

③践跻:

亲自登临。

④崿:

山崖。

⑤辞叙:

言辞来叙说。

⑥萧森:

树木高大耸立的样子。

⑦离离蔚蔚:

繁荣茂盛的样子。

⑧霞气之表:

霞气,指云气。

表,外边。

⑨仰瞩俯映:

抬头欣赏,俯身观看。

⑩弥习:

愈熟悉。

信宿:

连住两夜,也表示两夜。

目所履历:

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2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沿溯阻绝      

(2)不见曦月      

(3)常闻峡口水疾      

(4)奇构异形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4.两文都使用了引用的表现手法,在两文中各有哪些作用?

(3分)

 

5.两文各自突出三峡的什么特点?

(2分)

 

答谢中书书

[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避暑

余校勘秘籍,凡四至避暑山庄:

丁未以冬,戊申以秋,己酉以夏,壬子以春,四时之胜胥览焉。

每泛舟至文津阁,山容水意,皆出天然,树色泉声,都非尘境。

阴晴朝暮,千态万状,虽一鸟一花,亦皆入画。

其尤异者,细草沿坡带谷,皆茸茸如绿罽,高不数寸,齐如裁剪,无一茎参差长短者,苑丁谓之“规矩草”。

出宫墙才数步,即鬖髿滋蔓矣。

岂非天生嘉卉,以待宸游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3分)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答谢中书书(书信)

B.晓雾将歇(消散)

C.实是欲界之仙都(实在)

D.其尤异者(骇异)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山容水意,皆出天然,树色泉声,都非尘境。

 

4.甲、乙两文中的景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2分)

 

5.比较甲、乙两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分)

 

记承天寺夜游

[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石涧记

柳宗元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

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

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

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

得意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

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

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1分)

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相与步于中庭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民又桥焉      

(4)流若织文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

 

4.两文都是游记散文,创作背景相似,都写于作者贬谪之后,文中所流露的情感也有相似之处,请简要概括。

(4分)

 

5.两文在写法上有不少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4分)

 

与朱元思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题目。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①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②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

[注]①罗纨(wán):

丝织品。

②午未申:

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③夕舂:

夕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3)梅花为寒所勒      

(4)山岚设色之妙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①猿则百叫无绝    ②绝

多生怪柏

C.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②皆在朝日始出

D.①梅花为寒所勒    ②歌吹为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4.甲、乙两文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

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分)

 

富贵不能淫

[2019·盐城]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