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借阅管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87368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书借阅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图书借阅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图书借阅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图书借阅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图书借阅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图书借阅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图书借阅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图书借阅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图书借阅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图书借阅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图书借阅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图书借阅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图书借阅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图书借阅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图书借阅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图书借阅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图书借阅管理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图书借阅管理文档格式.docx

《图书借阅管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借阅管理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图书借阅管理文档格式.docx

设计依据、要求及主要内容(可另加附页):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之后,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完成设计任务,对设计实际有用的数据库过程有更深入的理解。

1.背景资料:

(1)图书室有各种图书一万多册。

(2)每种图书都有书名、书号(ISBN)、一名或多名作者(译者)、出版社、定价和内容简介。

(3)借书证记录有借阅者的姓名、所在单位、职业等。

(4)凭借书证借书,每次最多能借8本书。

借书期限最长为30天。

2.设计要求:

(1)需求分析,编写数据字典。

(2)概念结构设计: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E-R模型,详细描述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消除不必要的冗余。

(3)逻辑结构设计:

实现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特别注意实体的1:

n联系,优化数据模型。

指导教师(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批准日期:

2011年月日

摘要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系统化的管理日益广泛,电脑系统管理也日益增多,分析了各个图书管的借阅管理方法,利用SQLserver2000实现了图书借阅管理,该系统具有图书及读者信息的添加删除,查找,修改,显示等功能。

关键词:

图书借阅管理;

SQLserver2000

目录

1课题描述1

2需求分析2

3总体设计3

3.1系统设计3

3.2概念结构设计7

3.3逻辑结构设计8

3.4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10

总结11

参考文献12

1课题描述

在图书馆中,少不了一个重要的图书管理系统;

它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功效,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服务,这也是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最终目标。

通过一个功能完善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使图书馆中的借阅更加方便,也方便了对图书的整理工作,方便老师与同学们的工作与学习。

开发工具:

SQLServer2000

2需求分析

图书信息、读者信息及图书借阅管理是一件非常繁琐但又及其重要的工作,因此有必要开发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来管理这些信息。

这篇课程设计介绍的就是图书借阅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的具体要求如下所述:

(1)图书资料管理

图书资料管理系统主要是向读者提供图书借阅的服务,读者为了借阅图书资料,一般情况下,需要在借阅图书之前查询所要借阅的图书情况,所以该系统需要为读者提供图书查询功能。

例如,读者可能想借阅某方面的图书,但不知道在该方面有哪些图书可供借阅,所以需要对图书进行查询;

或者,读者知道想借的图书信息,但不知道是否有该图书、该图书是否被借出、是否可以借阅等信息,这也需要使用图书查询功能。

图书资料管理主要完成图书资料的新增、修改和删除。

(2)读者资料管理

读者信息管理是读者管理员对于读者的各种信息进行修改维护的功能。

读者管理员可以对读者信息进行修改,例如对读者的编号、姓名、性别等信息进行修改,为读者设置密码等功能;

还可以添加或者删除读者信息,即添加或删除读者。

(3)借书操作

建立借书登记信息卡,卡上记录着书号、读者姓名和编号、结束日期;

当读者提出借书请求时,先查看借书卡,统计读者已借书的数量,若无借书超期和超量情况,则办理借书手续。

(4)还书操作

还书操作主要完成读者的还书以及罚款处理,并修改读者借还书库。

首先进行读者资格的审核,符合要求后则修改图书信息。

书籍逾期或遗失则进行罚款处理,并将还书信息汇总给管理人员。

3总体设计

图书借阅管理要随时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如:

查看读者信息、查看图书信息、查看借书信息、查看罚款信息等。

3.1系统设计

3.1.1系统模块设计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如图3.1所示。

图3.1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

3.1.2数据流图

经过详细的调查,弄清了系统现行的业务流程。

在此基础上,构造出系统的逻辑模型,并通过数据流程图表示。

图书管理系统的顶层数据流程图如图3.2所示

图3.2图书管理系统的顶层数据流程图

在图书管理系统顶层数据流图中,“内部管理”和“借书管理”两个处理框所表示的功能都太复杂,对它们进一步细化后得到第二层数据流程图。

“内部管理”细化的流程图如图3.3所示

图3.3“内部管理”细化的流程图

借书管理处理框中包括“借书处理”、“还书处理”、和“查看书目”3个子处理框。

“借书处理”的细化数据流程图如图3.4所示

图3.4“借书处理”的细化数据流程图

经过整理后得出的系统数据流程图,细化后的图书借阅管理数据流程图如图3.5所示

图3.5细化后的图书借阅管理数据流程图

3.1.3数据字典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数据流程图中,数据信息和数据处理过程需要通过数据字典才能描述清楚。

在我们定义的玉树借阅管理系统数据字典中,主要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进行说明。

(1)主要的数据流定义

1)数据流名称:

图书情况

位置:

图书→P1.1,图书→P2.3

定义:

图书情况=类别+出版社+作者+书名+定价+完好否

数据流量:

平均流量为每月传输1000次,高峰期流量每天传输100次。

说明:

图书入库时,根据图书情况建立图书记录;

读者还书时要核实图书基本信息是否与图书记录相符,要检查图书是否完好。

2)数据流名称:

读者情况

读者→P1.2

读者情况=姓名+所在单位+职业+性别+电话

平均流量为每年传输80000次,高峰期流量每天传输1000次。

根据读者情况建立读者记录。

3)数据流名称:

管理员情况

管理员→P3

管理员=用户名+口令

平均流量为每年传输100次,高峰期流量每天传输10次。

通过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口令鉴别用户身份。

4)数据流名称:

用户身份

P3→{P1.1,P1.2,P2.1,P2.3}

用户身份=[非法用户|内部管理员|服务管理员]

平均流量为每天传输2000次,高峰期流量每小时传输100次。

不同的用户身份进入的处理过程不同。

5)数据流名称:

借书请求

读者→P2.1

借书请求=类别|书名

平均流量为每天传输1000次,高峰期流量每小时传输300次。

通过书名和类别查询库中的图书,其中书名为模糊查询。

6)数据流名称:

还书请求

读者→P2.3

还书请求=读者+图书情况

确认图书正确和完好后,删除借书记录。

7)数据流名称:

图书信息

P2.1→P2.2

图书信息=输入书号+读者编号

平均流量为每天传输1000次,高峰期流量每小时传输250次。

借书时需要输入书号和读者编号,以确定读者和图书。

(2)主要的数据存储定义

1)数据存储编号:

D1

数据存储名称:

图书记录

输入:

P1.1

输出:

P2.1,P2.2,P2.3

数据结构:

图书记录=书号+类别+出版社+作者+书名+定价+借出否

数据量和存取频度:

数据量为25000条;

存取频度为每天1000次。

存取方式:

联机处理;

检索和更新;

主要是随机检索。

书号具有唯一性和非空性。

2)数据存储编号:

D2

读者记录

P1.2

P2.2,P2.3

读者记录=编号+姓名+单位+职业+性别+电话

数据量为15000条;

存取频度为每天500次。

主要是检索处理;

以随机检索为主。

编号具有唯一性和非空性;

性别只能是男或女。

3)数据存储编号:

D3

借书记录

P2.2

借书记录=书号+读者编号+借阅日期

数据量为50000条;

以更新操作为主;

随机检索。

读者编号是外码,参照表为“读者.编号”;

书号为外码,参照表为“图书.书号”;

借阅日期为添加记录的当天日期。

4)数据存储编号:

D4

用户记录

P3

用户+密码+级别

以检索为主;

顺序检索

级别是“内部管理员”或“服务管理员”

(3)主要处理过程

1)处理过程编号:

P1.1

处理过程名:

图书管理

图书情况,用户身份

处理说明:

对馆内所有图书按类别统一编码,将图书信息数据化,存储图书记录表中。

2)处理过程编号:

读者管理

读者情况,用户身份

建立读者信息表,对读者统一编号;

实现读者记录表的增删改维护功能。

3)处理过程编号:

P2.1

查看书目

结束请求,D1,用户身份

借书请求,图书信息

实现根据图书类别查询图书、根据书名模糊查询图书的功能。

4)处理过程编号:

借书处理

图书信息,D1,D2,D3

借书记录

确认读者符合借书条件,办理借书手续。

5)处理过程编号:

P2.3

还书处理

D1,D2,D3,还书请求,图书情况,用户身份

对照相应的借书卡,确认书号和书名无误后可办理还书手续

处理过程编号:

6)处理过程名:

安全管理

管理员情况,D4

用户身份,D4,管理员情况

通过用户名和口令,确认用户身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3.2概念结构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系统各实体E-R图如下:

合法用户E-R图:

描述合法用户的基本属性。

图3.5合法用户E-R图

读者E-R图:

描述读者的基本属性。

图3.6读者E-R图

图书E-R图:

描述图书基本属性。

图3.7图书E-R图

系统总E-R图:

图3.8系统总E-R

3.3逻辑结构设计

3.3.1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

将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其关系模式:

合法用户(职工编号,职工名,用户登录名,密码,级别);

图书(书号,类别,出版社,作者,书名,定价,借出否);

读者(读者编号,姓名,职业,所在单位,性别,电话);

借阅(书号,读者编号,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借书经办人,还书经办人);

罚款(职工编号,读者编号,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应还日期,单位罚金,罚款金额,处理状态)。

3.3.2详细设计

图书借阅库各表的属性设计情况:

表名

属性名

数据类型

长度

允许空

主码或索引

约束条件

合法用户

用户登录名

char

8

no

主码

输入时不显示

密码

级别

10

“管理员”或“系统管理员”

职工编号

5

索引

职工名

图书

书号

类别

varchar

yes

索引项

出版社

20

作者

30

书名

定价

smallmoney

借出否

bit

1为借出,0为未借出

读者

读者编号

姓名

职业

所在单位

性别

2

“男”或“女”

电话

12

借还书

借书日期

datetime

值为修改记录的当天日期

还书日期

借书经手人

值为职工编号

还书经手人

罚款

主属性

int

应还日期

单位罚金

double

罚款金额

处理状态

1为已处理,0为未处理

3.4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3.4.1索引存取方法的选择

由于基本表读者、图书的主码读者编号和书号经常在查询条件和连接条件中出现,且它们的值唯一,考虑在其之上建立聚簇索引。

由于借还书信息的基本表的属性读者编号和书号,经常在查询条件上出现,考虑在其之上建立聚簇索引。

由于罚款信息的基本表的属性读者编号和书号,经常在查询条件上出现,考虑在其之上建立聚簇索引。

3.4.2存储结构

为了提高系统性能,现根据应用情况将数据按照易变部分和稳定部分、经常存取部分和存取频率较低的部分分别在两个磁盘上存放。

同时,考虑到本系统是多用户的,为了提高效率,数据库的备份的数据和日志文件将保存在磁带中。

3.4.3确定系统配置

本图书借阅管理系统需要的微机数量和规模都不必太大,但在在选择硬件设备、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时都应该要考虑到能够逐步的增加和扩展。

 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对于进行数据统计很重要。

系统中的数据一旦丢失,将需要很长时间进行恢复,有时甚至使信息系统不得不从系统初始化阶段重新开始运行。

每天进行数据备份是保障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

数据备份需要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备份与故障恢复策略进行,并落实备份登记和检查措施。

总结

经过了十几天的努力,课程设计的报告基本完成。

本文设计的“图书借阅管理”将读者、图书、借阅等信息进行了管理,可以实现对读者、图书相关信息的增加、修改、删除和查询功能,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工作人员的管理负担,方便了学生教师的工作和学习。

在本次的课程设计中,通过找资料、翻阅课本、和同学讨论,使我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最难忘的是找到资料的兴奋和激动,在理论系统里,记忆最深的是每一步小小的思路实现时那幸福的心情,这段时间看似波澜重重,但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是无法形容的。

在这些天天里,从我搜集的资料中,掌握了并且巩固了很多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真正理解了“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的理念,不仅学到了专业的知识,也提升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日益发展,信息管理也将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一个学习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我觉得相当骄傲,同时这也让我对我的专业充满了热爱,因为这是人们需要的,而且是我能够做到的。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是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因为不进步其实就是一种退步,争取在所学的领域内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张海潘.软件工程导论.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苗雪兰,刘瑞新,宋歌.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