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质轻负的形势下初中临界生备考策略的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7373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高质轻负的形势下初中临界生备考策略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在高质轻负的形势下初中临界生备考策略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在高质轻负的形势下初中临界生备考策略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在高质轻负的形势下初中临界生备考策略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在高质轻负的形势下初中临界生备考策略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在高质轻负的形势下初中临界生备考策略的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在高质轻负的形势下初中临界生备考策略的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在高质轻负的形势下初中临界生备考策略的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在高质轻负的形势下初中临界生备考策略的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在高质轻负的形势下初中临界生备考策略的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在高质轻负的形势下初中临界生备考策略的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在高质轻负的形势下初中临界生备考策略的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在高质轻负的形势下初中临界生备考策略的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高质轻负的形势下初中临界生备考策略的研究.docx

《在高质轻负的形势下初中临界生备考策略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高质轻负的形势下初中临界生备考策略的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在高质轻负的形势下初中临界生备考策略的研究.docx

在高质轻负的形势下初中临界生备考策略的研究

附件3

总编号

金华市教育科学规划年度研究课题

申报、评审表

 

课题名称在高质轻负的形势下初中临界生备考策略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张小燕

完成时间2010、10成果形式课题报告、论文

单位、职务及职称金华十八中学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

邮编、地址金华市环城西路2727号

联系电话83012033或83208598

课题组其它成员有关情况

姓名

课题内分工

工作单位

职务或职称

杜升朝

课题顾问

金华十八中学

校长高级教师

张小燕

组长课题总负责兼社会学科

金华十八中学

教科室主任

高级教师

徐艳

负责语文学科执笔

金华十八中学

语文教研组长

高级教师

陈香花

负责科学学科并提供上一届辅导经验

金华十八中学

高级教师

叶葵花

负责英语学科,侧重到五中尝试

金华第五中学

高级教师

倪美娜

负责数学学科并协调各学科与心理辅导的关系

金华十八中学

初三

(1)班班主任二级教师

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名:

2009年月日

县(市、区)教科规划办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名:

2009年月日

初审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

2009年月日

本次课题申报必须附有详细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应按规范要求设计,字数为2500-5000(用电脑打印),并包含有以下内容:

1.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2.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3.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4.如研究已有一定基础,可写上初期研究成果或“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5.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6.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含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此表可复制。

填表后一式三份报送市教科规划办)

在高质轻负的形势下初中临界生备考策略的研究

金华十八中学张小燕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距离中考只剩下3个月左右的时候,初三毕业班的教室里纷纷挂出了倒计时牌子。

一般情况下,经历过波荡起伏的初二阶段,以及渐次落位的初三第一学期,这个时段的考生成绩已经基本“定型”,这时候班级里的气氛反倒显得平常有序,家长、老师、学生经多方分析,慎重考虑,基本上已确立了自己的复习方向和迎考目标。

于是,学习的心态渐趋平稳,大都按部就班地跟着老师的复习计划进行。

这是整体趋势,毕竟三年的学习阶段已到末期,而且学习成绩的好差取决于平时的认真、努力程度,谁妄想在这最后的短时间内来个翻天覆地的变革,实在是不可能的。

但是,大凡带过初三毕业班的教师都知道,考试的偶然性还是存在的,考前的波动也是不可避免的,此时的学生成绩也并非是“波澜不惊”一层不变的。

尤其是对于考生个体来说,变动是不可避免的。

可以说每一届初三毕业生在中考当中都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平时成绩很棒的、老师家长放心的某些考生,在中考时却走了“麦城”,而一些平时成绩忽上忽下,常弄得老师、家长内心七上八下打吊桶的考生,却在中考时发挥超常,一鸣惊人。

这是怎么回事呢?

难道这仅仅归咎于考试的偶然性和考生的运气吗?

当然也有其中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里面一定还有一些问题存在。

我们暂且把这部分在中考中出现“意外”的学生称作“临界生”吧。

关于“临界生”这个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广义上的“临界生”,特指在优秀、合格界线外徘徊,通过加强个体辅导和努力能使其达到要求的学生。

中考复习阶段的临界生,成绩好的学生,可界定为向重点高中进军的临界生;成绩次一点的学生,可界定为考入普通高中的临界生。

对每一个考生来说,学科内的知识点也有临界的考点,通过努力,临界生可以突破“界限”,更上一层楼。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的“临界”成绩都带有自己的个性。

在课题研究的前期,我们对历届中考临界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发现这些被我们称之为临界生的学生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其一,考试成绩不稳定。

一些临界生平时的测试成绩忽时高时低,波动性大。

每次测试,不要说家长、老师,就是学生本人也没有把握自己能考多少分数。

每次考完试,有时高估了自己,有时又低估了自己,总是弄得心神不宁。

等到试卷发下来,往往抱怨考试时错看了题目什么的,又是后悔把原本答对的答案后来又改错了等等,总是在考前显得十分紧张,而考后又怨天尤人,后悔连连,不能心平气和地对待平时的测试。

其二,学习情绪不稳定。

某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阶段性的,就是通常我们说的“三分钟热度”。

这些同学有时热情超常,作业态度认真得让人感动,上课发言积极得令人振奋。

但好景不长,在老师、同学们赞扬声还没有落地之时,他们的作业质量惨不忍睹,前后判若两人,上课的精神就像霜打的茄子,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其三,学习习惯不稳定。

这些学生的天知比较聪慧,领悟能力比较强,学习过程中,思考问题时,时不时还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思想火花闪现。

也正是凭着这些“小聪明”,他们时常会受到老师的青睐,同学的赞叹。

但这部分学生往往惰性较强,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作业、书写、解题等不规范,学习时间不保证,缺乏刻苦学习深入探究的精神。

做事、学习缺少自觉性、主动性。

老师推一把,向前走一步,老师不推,原地不动。

其四,学习方式太稳定。

有些临界生从小到大都有很好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

他们认真,听话,作业一丝不苟,课堂专注认真,复习应考高度重视。

但学习、思考问题的方式太稳定,致使思考的方面过于狭窄,思维的路线过于单一,解题的应变能力缺乏变化。

这部分成绩不错但不冒尖的临界生,大多是班级里学习成绩较稳定而且循规蹈矩的女生。

基于临界生的这些特点,究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多样的,也许不能达到全面探究,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成因:

一是恐考型。

这些学生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思维能力、理解运用能力都是让人放心的,应该说,他们在考前的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按理参加中考应该能够正常发挥自己的真正水平,获得预想的成绩。

但就是这些本应考出好成绩的学生却考得让人大跌眼镜。

回想他们在平时的大考中也发生过类似情形。

他们往往性格比较急躁,追求好成绩心切,心理压力过大,考试当中心情紧张,思维一下子凝固了。

就像有的同学说的,有些平时已经非常熟练的问题,一到了考场内就什么也记不起来了,急得手心直冒汗,脑子好像被白蚁蛀光了,一片空白。

可当考试结束的铃声一响,脚步一跨出考场,思维却很快复活,什么都想起来了。

这种考场发挥的失败,严重影响了以后的参考自信心,给自身的心理压力加重,往往就产生了恐考症。

所以造成这种“临界”成绩的主要因素是缘于心理因素。

那些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平时的情绪波动频繁,学习热情高时,成绩就理想一些。

而当情绪低落时,成绩就下降。

而这种波动,也在很大程度上给他的心理造成了压力,往往对考试有害怕、拒绝的心理。

越是害怕拒绝,越是不稳定,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正因为缺乏坚定、顽强、持之以恒的心理素质,造成他们考试成绩的不稳定和学习情绪的不稳定,失去了考出自己真实水平的机会,致使他们成了中考当中的临界生。

二是失衡型。

这是临界生队伍的主流。

他们的情型雷同,基本上是都有一项学习成绩薄弱的学科。

学科成绩的不平衡造成他们的总分成绩上不去,因为总有一项薄弱学科的成绩在拉后腿。

若是追根溯源起来,这些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就有偏科现象,到了初中则更加明显。

因为他们不甚明了基础教育学习的真正目的,只把学习当作他们玩玩具一样,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也不明白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是需要培养的。

其实,中小学教育阶段都是基础教育过程,所学习的内容都是本阶段需要了解、掌握的基础知识范畴,并没有到达需要分学科分专业学习的时机。

就是到了大学阶段,也需要进修相关学科及其它公共学科。

所以,无论是长远意义还是近期目标,学科平衡都是十分需要的。

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导致学生仅凭狭隘的学习兴趣学习,结果是某学科基础较弱,成绩不理想。

到后来,这些不理想的成绩愈加使人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最终凭借强项学科的高分,勉强济身于临界生的行列。

三是惰性型。

这类临界生大多是男生的专利。

造成惰性和忽视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首要成因是自恃聪明。

因为觉得比别人聪明,就以为可以不必像别人那样认真努力,那样勤奋刻苦。

可以比别人轻松就拿到好成绩。

即使与别人拉下了一段距离,也认为可以轻易赶上;其次是老师家长的迁就。

肯定他们聪明已成为大家的定向思维,所以对其要求不知不觉放宽了,特别是一些细节上,放松了规范要求。

这些“自恃”和“迁就”的后果就是养成了他们懒惰、不自觉、习惯差的习惯,正应验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说法。

四是桎梏型。

相对于惰性型的男生,这类临界生大多是女生。

乖女孩谁不喜欢呢,清纯、漂亮、文静,做事认真,学习勤奋,从小就是家长老师的最爱。

但这个“乖”字若放在思维的前面,那一定得加一个“巧”字。

只有“乖”(认真勤奋)与“巧”(灵巧机敏)相结合,才能摆脱思维的桎梏,百尺竿头更进一尺。

这部分临界生成为临界的主要原因是将行为习惯的遵规守纪延续到了学习和思考上,这就桎梏了思维的角度、广度、深度,也限制了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创造性。

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临界生的现象都是不可避免的。

学校、教师历来重视临界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但大多采用给临界生开小灶,加班加点的老方法,这无疑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近几年来,虽然中共中央一直强调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但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一直很难减轻,且成为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种顽症:

“减负”风一吹,遏制明显;风潮一过,便强劲反弹。

社会舆论对“减负”普遍持欢迎态度,然而往往具体到个人、家长、校长、教师甚至学生,基于对“质量”把握的忧虑,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回归“重负”的题海。

这显然是有悖于“高质轻负”的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理念的。

如何让“高质轻负”的新风真正吹进校园,使“高质轻负”的新形势成为现实,让中小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本课题将针对临界生如何在高质轻负的状态下突破“界限”,顺利进入理想高中方面作一些有现实意义的探索。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之所以选择中考临界生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他们在中考中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考生群体。

部分基础扎实,学习自觉优秀,知识应用能力强,成绩定稳的学生,从容进入中考已无悬念。

而临界生不一样,因为临界,他们在中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就很容易出状况。

如何让这一群体稳定下来,让他们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达到一个最佳状态,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他们的最强能力,考出最优成绩,其实际意义不仅仅在于每个考生本人,还关系到考生家庭,涉及考生所在学校的中考质量,体现新形势下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实施高质轻负的举措等,也是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价值体现。

首先,临界生在中考中能否发挥出色,突破界限,是关系到他能否进入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关键一步。

因为他们是临界生,就有可能打破界限,所以在还有时间改变,还有条件提升的情况下,我们就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他们实现中考目标。

这对于临界生今后的学习、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临界生能否进入理想的高中,也关系到家长的愿望,家庭的和谐。

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的前途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父母的生活。

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呢?

临界生能够突破临界,发挥出色,无疑能给家庭带来幸福快乐,也是给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的报答,就是在经济上也给家庭节省了一笔额外开资。

第三,临界生的转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临界生的转化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得到最优发展。

抓好临界生,盯人到位,就能提高重高及普高的上线率。

调动学校教师的积极因素,推动临界生教育教学工作,如采用“一帮一”结成帮扶对子,更增强其实教性。

第四,对临界生多谈心,多做心理辅导,既解决了学生心理问题,加强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也促进了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心理辅导实践水平;帮助临界生摆脱各种干扰和阻力,注重加强临界生学法的指导,既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改进学习方法,也有利于找出一条解决中考临界生问题的新路子。

对临界生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是积极响应了国家高质轻负的号召,是保证把高质轻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的具体表现。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临界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的“临界”成绩都带有自己的个性,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如考前心理不稳定、学科失衡、自恃聪明而不注重细节、认真但思维能力偏弱,对不同成因临界生应对症下药。

在高质轻负的大形势下,学校实行下午课后清堂制。

下午课后,要求不能全班补课,但可以个别辅导。

所以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加强对临界生的温馨辅导。

辅导应包括提高心理素质的辅导、平衡学科学习的辅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辅导、改进学习方法的辅导。

1.心理素质辅导策略

考生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是中考成功的硬件,而考前和考中的心态是中考成功的软件,也是中考成功的关键。

中考成功的硬件和软件在中考中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中考中出现优秀学生“走麦城”的现象,就是因为心理素质不稳定造成的。

尤其是对于平时成绩比较优秀,但有恐考现象的临界生而言,加强考前的心理辅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课题探究的第一任务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疏导策略的探究。

该策略研究的主要内容:

如何采取集体心理辅导和个体疏导的方式辅导临界生的心理素质。

①培养成功心理,增强自信心。

要缩小临界生的现状与教师、家长对临界生的期望值之间的差距,使更多的临界生能考进重高或普高,就要做好临界生的成功心理的培养工作,增强临界生的自信心尤其重要。

具体探究“攻心为上”心理辅导方法的运用。

 这种方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鼓励与期望→给予成功的机会→及时表扬与评价。

对于中考临界生,首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期望与鼓励,千万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而讽刺挖苦他们,以免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对临界生的鼓励方式应因人而异,对那些领悟能力较强、上进心较强的临界生,尝试运用“你能行”的鼓励方式;对那些学习自主性相对较差、情感依赖型的临界生尝试运用“鼓励+目标+引导”式的鼓励方式。

即基本操作方法是:

在告诉学生“你能行”的同时,教师要给该类学生一个比较具体的阶段性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我奋斗目标与努力方向,并朝着该目标前进。

由于该类临界生对情感依赖性较强,心理易受挫,情绪波动较大,所以老师应给予他们较多的学习与心理上的照顾,进行多方面的指导,尤其是中考信息咨询和考前心理辅导等。

自我价值与能力往往通过相应的成功来体现,在中考冲刺阶段,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尝试给予临界生成功的机会。

一方面,针对临界生的临界学科设计一些难度适中、有一定启发性的课堂提问的问题和测试题目,临界生通过一定的思考一般能较好地组织答案。

另一方面,利用班会课或其他活动去发掘临界生的特长与才华。

由于临界生缺少成功的经历和机会(出头露面的机会大多被优秀生占据),他们大多有长期受压抑的受挫的心理。

在中考冲刺阶段应尝试及时地表扬与评价的策略,培养临界生的成功意识,增强他们对成功的自信心。

②调整考前心态,自我减压,优化情绪。

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考试,对考生的复习考试影响很大。

有句话叫做“态度决定一切”,说得不无道理。

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考试,有助于进入状态,主动拓宽了走向成功的路子;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考试,不利于进入状态,人为压缩了发挥能力的空间。

考生若把考试看作是一种挑战,就会激发自己进入状态的信心;考生若把考试看作是一种锻炼,就会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考试当中;考生若把考试看成是一次机会,就会以一种珍惜的心情去对待;考生若把考试看成是如临大敌,就会心神不定紧张不安;考生若把考试看成是一件十分倒霉的事情,就会心灰意冷一败涂地。

为了让中考临界生自我减压,优化情绪,针对不同临界生的心理状态,尝试“盯人到位”法进行心理辅导。

也就是教师要根据每个临界生各自不同的临界原因,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心理辅导,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位临界生,不忽略任何一点小问题,解开各自的心结,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将他们的考前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

③调节饮食、睡眠习惯,调动最佳兴奋点。

每年的中考都在夏季,由于复习时间很紧张,很多考生对吃的方面比较忽视,经常随便吃点什么,吃完就抓紧时间学习,会影响对大脑营养的供给。

考生考前睡眠不好,非常影响学习心情和情绪。

尤其是成绩不稳定的临界生,饮食和睡眠习惯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为了调节饮食、睡眠习惯,把兴奋点调整到最佳状态。

学校要与家长联合,尝试研究学生的饮食的营养搭配,保证学生睡眠时间,提前一个月调整学生的学习和休息习惯,把兴奋点调整到最佳状态。

2.薄弱学科拔高策略

当前中考要的是总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兼顾各学科均衡发展。

加强分层辅导,补差拔优,均衡发展,重点突破。

针对学生个体发展差异性,普高临界的学生应加强基础辅导,重高临界优秀的学生,应做好拓展训练以确保优秀率。

有一句话说得好“一天不学自己知道,两天不学老师知道,三天不学卷面知道”。

①树立向弱科倾斜的意识。

指导临界生在时间的安排上有意识向弱科倾斜,重点突破弱科的基本知识和基础习题,将弱科成绩提高到不拉总成绩后腿的程度,但切不可为了弥补弱科而丢掉了强科。

切忌喜欢哪一科就只在哪一科上使劲,不喜欢的学科一周也不学。

②与薄弱学科零距离接触。

要求临界生主动与自己的薄弱学科的任课老师亲近,培养与老师、与学科的感情,使之对该学科的特点有较深入较全面的了解,掌握学习的要领。

凡有问题都要当时解决,在与老师的共同争论探讨中,问题才能越辩越明,对学科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才能促进学习成绩的进步。

③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辅导。

针对每个临界生对该学科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学科教师应尝试专项练习,并做相应的指导,在反复的练习指导过程中,才能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

如,作文能力差的临界生,先分析其差的原因(是文章布局结构问题还是取材立意问题,是语言表达问题还是……),然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目标明确的专项训练,这样针对性强,透明度高,提升速度快。

3.学习习惯纠正策略

①培养临界生“三管齐下”的学习习惯。

也就是在日常复习时,一要管好自己的口,不懂就问,不留后患;二要管好自己的手,边听边记,边看边练,注意记要点、记难点、记疑点,注意练规范、练速度、练重点、练技巧、练能力,避免出现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情况发生;三要管好自己的脑,通过设问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解决问题。

②纠正临界生“三不到位”的答题习惯。

也就是纠正审题不到位、书写不规范、答题不完整等毛病。

教师在指导、批改过程中,要对临界生特别注意,及时提醒,可以通过面批、同学互批等方式当场纠正,反复强调,不厌其烦。

4.学习方法优化策略

①合理计划,把握主动。

指导临界生制定个人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保证每天完成一定量的复习内容及作业练习。

要掌握复习的主动权,不能一味地跟着老师亦步亦趋。

而课任老师的复习安排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能力从整体的角度来制定的,对于临界生来说是不适合的。

又因为临界生的临界原因各不相同,临界生根据个人的特点来制定复习计划很有必要。

②灵活多样,激活思维。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拓宽临界生的视野,打开思路,发散思维。

如,激发学生对同一问题寻求不同答案,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从不同的方面得出不同的结论。

反之,则进行概括归纳,多项同类合并。

通过指导实践,学会知识的迁移,训练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初中临界生备考的一系列应对策略,为今后指导同类学生参加中考提供借鉴。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临界生的升学率,突破学校升学的瓶颈,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改观,使更多的学生能进入理想的学校学习,得到最优发展。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提供有效经验,对提高心理辅导实践水平也有很大帮助。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高质轻负的理论进一步完善,在高质轻负的新理念中,找到学校新的发展点,更有效地调动学校教师的积极因素,对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及人员分工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所谓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性地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的方法和途径,起源于美国。

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地反思。

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

前两步是实践阶段,与正常工作任务一致,后两步是反思阶段,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看任务完成得如何,然后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日常工作、改革、科研同步运作,教师又可以自行操作。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

准备阶段:

2009年2月--3月

1.资料收集。

2.制定总课题研究方案。

3.初三班主任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有重点地确定各班级内临界生名单(包括普高临界生和重高临界生)。

为了便于研究,各班临界生名单宜控制在10人以内。

第一阶段:

2009年4月--2009年8月

1.研制问卷调查表,分发给各班已确定的临界生,了解他们位于临界范围的真实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措施。

2.对临界生进行分类(从心理素质、学科平衡、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方面)辅导,从中积累第一手资料。

3.结合中考成绩总结2009年临界生辅导经验,完善备考策略。

申报2010年金华市规划课题。

第二阶段:

2010年9月--2010年6月

1.确定新一届临界生名单,然后运用已总结的临界生备考策略。

2.辅导教师记录好每一次辅导具体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3.在备考策略的运用推广过程中进一步完善。

第三阶段:

2010年7月--2010年10月

1.对一年度来,初中临界生备考策略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评比。

2.撰写结题论文、成果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

潘志新:

顾问,负责政策方面的指导。

杜升朝:

顾问,协调校内教学辅导。

张小燕:

组长总负责,侧重了解初二年级临界生的一些特点及成因。

徐艳:

课题执笔人,对课题的全过程管理。

陈香花:

提供上一届学生的一些辅导经验。

倪美娜:

负责提供初三年级临界生的名单,协调各科教师、心理辅导室教师对临界生的分类辅导。

叶葵花:

具体策略在五中英语学科中尝试。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及经费

1.重视教学工作是学校永恒的中心,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远的主题。

杜升朝校长在强调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时,将学校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称为一件“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2.金华十八中的前身是铁路中学,因学校改制和校舍搬迁造成生源严重短缺,生源素质比同类学校偏差,基于以上实情,我校要在夹缝中生存,谋求的学生“高质轻负”中形势下有更大的发展,学校强调要给教师“增负”,即鼓励教师在提高教学方面进行研究,并在研究经费上加以倾斜。

3.课题组长在课题研究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本人执笔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学校网络教研模式的探究》被立为省级规划课题,课题成果《初中学校“网络教研”五种模式的实践研究》获教育科研成果评比金华市一等奖,浙江省三等奖。

本人负责的市级规划课题《中学生政治小论文写作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成果获婺城区课题成果评比二等奖。

【参考文献】

[1]《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巴班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

[2]《中学生心理保健》陈洪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3]《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上、下)》江苏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