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文化知多少》主题设计.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87514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饺子文化知多少》主题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饺子文化知多少》主题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饺子文化知多少》主题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饺子文化知多少》主题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饺子文化知多少》主题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饺子文化知多少》主题设计.doc

《饺子文化知多少》主题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饺子文化知多少》主题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饺子文化知多少》主题设计.doc

饺子文化知多少》主题设计

[作者:

李倩    转贴自:

本站原创    点击数:

5984    更新时间:

2005-5-28    文章录入:

zhang]

年级:

小学六年级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合作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2) 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学生对饺子比较熟悉,饺子是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食品,学生对研究饺子会有浓厚的兴趣;

   3) 依据山东省地方课程《天天饮食》中“饮食天地”课题。

(二)、课题提出的过程

时间:

2003年12月10日

指导原则: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提出课题

   课堂上,同学们一致认为“饮食天地”这个课题涉及面太广、探究难度相对较大,但又对饮食方面的问题又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鉴于同学们对研究这个课题持保留意见,我便提出让学生自己围绕“饮食天地”设计具体课题。

同学们纷纷抓住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的发言七嘴八舌、此起彼伏,短时间内提出了十余个课题,有:

冷菜拼盘之研究、中国传统面点、我眼中的中国鲁菜、食品的营养、饺子文化知多少……经过同学们多次讨论、筛选、研究,大家一致认为“饺子文化知多少”这个课题比较合适,因为“饺子”既是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食品,又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喜爱的食品,有比较多的实际操作经验。

我尊重同学们的意见,选择了《饺子文化知多少》这个课题。

   同学们围绕饺子热烈讨论想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有的想了解饺子的历史;有的想知道古代人吃的饺子是什么样的;有的想了解饺子的品种;有的想知道为什么大年三十和初一都要吃饺子;还有的想知道外国有没有饺子、和中国的饺子是否一样等等。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不仅多而且很杂乱。

我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与归纳。

同学们热烈讨论,充分交流,发言踊跃,最后归纳为四个子课题:

   

(1)饺子的来历与传说;

   

(2)饺子的品种;

   (3)饺子的有关讲究;

   (4)包饺子的过程与技巧。

二、分组落实四个子课题

时间:

2003年12月10日

指导原则:

师生互动合作

课堂活动内容:

   

(1)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选择子课题;

   

(2)每个小组分别制定出详细的研究内容、实施方案;

   (3)每个小组都选出了课题组长,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确定课题、小组合作实施、广泛收集信息、小组成果展示、教师阶段总结和评价等活动环节的开展,期望达到以下目标:

  1、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

  3、增进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

   5、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动手实践能力

  6、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弘扬和挖掘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浓厚兴趣

四、活动的总的指导原则

   1、校内和校外结合

   2、课内和课外结合

   3、理论和实践结合

   4、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结合

   5、师生互动合作与学生自主探究结合

   切实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整合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特点

五、活动过程

   起止时间:

2003年12月3日——2004年1月7日

1、信息资料收集阶段

   指导原则: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学会体验,获得体验性知识,学会多渠道收集信息资料。

   具体实施:

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注意观察各类与饮食文化特别是有关饺子的场所,提醒学生留意观察马路两边的饭店、酒楼,收集广告宣传用语;带领部分学生到饺子馆,通过看、闻、尝、问等方法,了解济南饺子经营状况及花样品种;借阅与饺子有关的各类书籍进行摘抄;也可以上网查找有关饺子的资料;大家在平时的闲谈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拿出来,资源共享,使个人的资料储备更完善;亲自实践,在家里学做饺子,在下厨的过程中体验参与的乐趣。

2、分类整理信息资料阶段

   指导原则:

让学生学会系统化地处理信息资料,为利用信息资料提供方便。

   具体实施:

各组将组员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汇总、归纳、整理,可以是文字、图片、实物,也可以是音像,形式不拘一格,可以丰富多彩。

要求组员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充分消化。

3、成果展示阶段

   指导原则:

让学生充分参与,锻炼语言表达、动手实践能力,体验快乐,享受成功。

   具体实施:

仔细准备这堂课所需物品,比如:

包、煮饺子的原料及工具,挂图,媒体资料等。

     

(1)教师开场白。

     

(2)各活动小组依次上台展示实践成果:

场景表演、现场操作、经验介绍结合图表展示等等。

     (3)教师进行鼓励性小结。

4、活动引伸阶段

   指导原则: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我国饮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具体实施:

      

(1)让学生继续进行各类饮食文化的收集,不定期开展饮食文化交流会。

      

(2)希望学生加强实际操作,用自己的劳动服务于自己,服务于家人,服务于社会。

       (3)让全校师生共同关注饮食文化。

六、活动评价与反思

(一)、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得到了什么

   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走出了课堂,走进了生活,融入了大自然,使学生的眼睛变的更明亮,小手变的更灵巧了。

同学们根据自己设计的调查内容积极查找资料、收集信息,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学会了体验,学会了多渠道收集信息资料,并有了对社会初步的情感体验。

   在分类整理信息资料阶段中,同学们兴趣十足地讨论、筛选、收集、调查、记录与采访的探究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心理环境,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学生兴趣盎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十分高涨,真正实现了“要我做”为“我要做”。

   进行成果汇报时,同学们展示的资料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展示形式不拘一格,如:

有的以故事的形式叙说、有的以连环画的形式进行讲解、有的从网上下载了各种美丽的图片、还有的播放了本小组外出采访过程的实录。

这样的汇报、交流,不仅唤起了学生对探索过程的回忆,更是对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梳理,学生通过交流,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在交流汇报中不但获得了知识,更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欣赏、学会了理解。

   在“动手试一试”的活动中,使同学们把活动期间所看到、听到、学到的东西,动手表现出来。

从他们的“五彩饺子”、“彩绘饺子”、“什锦饺子”……各种形状奇特、与众不同作品中,使我深深体会到了学生那惊人的创造力和无穷的潜能。

   除此,同学们还学会了接人待物、学会了计划和安排、学会了请教、学会了展示自己、增强了受挫能力。

就拿采访来说,我们的学生由最初的不敢问、不会问、盲目行动,到现在的选择有价值的问、提前预约、礼貌提问、及时纪录、相互补充、理解被采访这不能合作的原因等良好表现,不能不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给教师的思索

   一位著名教育改革家曾这样说过:

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得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

《饺子文化知多少》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使我深深地领悟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和真谛!

我们学生不是不行、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当老师的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不敢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其实学生充满了高昂的热情和力量。

这个活动不仅给学生带了许多收获,老师也受益匪浅。

如:

“分类整理信息资料”与“成果汇报”两阶段,使我深深地了解到中国传统美食——饺子的历史渊源、明白了饺子其中的各种讲究与规矩,并通过学生的调查材料还让我掌握了一些包饺子的技巧。

整个活动,让我更充分相信了学生的潜能,更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自由发挥、大胆创新。

   对于如何搞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还在继续,相信这一新课程改革中的新事物将会为广大青少年朋友的学习生活带来更为精彩一笔。

附:

成果汇报资料(其中的一部分)

民间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在一个贫困的山村,有一户人家很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到了年三十这一天,家里没有白面,也没有菜,听着四邻的剁菜声,心急如焚。

无奈,只好向亲友借来米面。

和好面后,又胡乱弄了点杂菜凑和成馅,就包起了饺子。

因为面是借来的,所以包的饺子就格外珍贵,摆放时,就一圈一圈由里到外,非常整齐,也很美观。

刚刚从天庭回来的灶王爷看了很高兴。

同村有个财主,家有万贯家产,平日山珍海味的吃惯了,根本不把饺子放在眼里。

大年三十这天用肉、蛋等料调馅,包成了饺子,乱放在盖帘上。

小料饺子下锅煮熟后,一吃味道全变了样。

猪肉馅变成了萝卜菜。

而那户穷人的饺子却变成了肉蛋馅的。

原来,是灶王爷对财主家包饺子的态度很不满意,为了惩罚他,就把两家的饺子给暗中调了包。

第二天,这事便在村里传扬开来。

从此,人们再忙,年三十的饺子也要摆放得整整齐齐,以讨个“圈福”的口彩。

饺子的传说:

   三百年前在东北长白山上,出现一只凶猛无比的大怪兽,常跑到村里来叼走小孩,吃掉牲畜。

村里的人都很害怕,这年除夕,村里来了一个名叫努尔哈赤的人,知道怎么回事后,就对村里人说:

“别担心,我来替你们除去祸害。

”除夕晚上,努尔哈赤便带着武器,独子前往大怪兽出没的地方。

半夜,怪兽终于出现了,努尔哈赤一箭便射了过去,大怪兽惊叫扑了过来,他拔出短刀,连刺怪兽,终于怪兽倒地死了。

村里的人把怪兽的肉剁碎,包在面皮里煮来吃掉,以发泄心里的愤恨。

从此以后,每年除夕,人们都要用面包上肉馅,做成食物来吃,他们把这种食物称“饽饽”。

慢慢的,逢年过节吃饽饽的习惯便传到了全国,后来人们又把饽饽叫做“饺子”。

 (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画的连环画)

外国饺子大观:

   朝鲜饺子:

以牛肉为馅,特喜欢在馅里加上辣椒,包的饺子半月形站着。

    越南饺子:

以鱼肉为馅,还加橙皮、猪肉、鸡蛋,包的饺子却与朝鲜的饺子相反,一个个仰面朝天躺着。

    匈牙利饺子:

馅是果酱,连李子、杏、乌梅也做馅。

包饺子的面要加土豆泥,吃时还要裹上炸好的面包茸。

俄罗斯饺子:

吃时汤是第一道菜,饺子是第二道菜。

    墨西哥饺子:

饺子皮是用手压出来的。

包好的饺子放入用番茄、辣椒、洋葱煮好的调味汤里煮。

    意大利饺子:

他们包饺子是把面压成一长条,一勺勺放好馅,再用同样的一条面片合在一起压好后用刀切

饺子摆放的讲究:

   年三十包的饺子,不仅形制上有讲究,就连摆放也有定规。

首先是不能乱放。

俗话说:

“千忙万忙,不让饺子乱行。

”山东等地盖帘子要用圆形的,先在中间摆放几只元宝形饺子,然后绕着元宝一圈一圈地向外逐层摆放整齐,民间俗云“圈福”。

有的人家,甚至规定,盖帘无论大小,每只盖帘上只能摆放99个,且要布满盖帘。

因此,只能靠调节饺子的间距和行距来实现,谓之“久久福不尽”。

但是在黑龙江部分地区的农家,饺子却不能摆成圆圈。

据说把饺子摆成圆圈,会使日子越过越死。

必须横着排成行,这样方能使财源四通八达地涌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