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教育的意义和价值Word下载.docx
《学前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教育的意义和价值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教育的意义和价值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2实用主义教育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3著名的教育史家孟禄是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4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利托而诺)
5(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典型的教育目的上的个人本位论
6要素主义教育思想是典型的教育目的上的(社会)本位论
7在我国学校制度发展史上,我国颁布的最早的两个学制是(壬寅)和癸卯学制
8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大会)通过的宣言是《世界全民教育宣言》
9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
10学生一方面有着(向师性)的特征,同时也有背师性的特征。
12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其(《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率先提出了课程的概念。
13按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划分,可以把课程分为选修课与(必修课)。
14就当前课程评价的趋势而论,(“目标取向评价”)正在被“主体取向评价”和“过程取向评价”所超越。
15在教学方法分类中,演示法与(参观法)是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6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17美国的(帕克赫斯特)于1920年正式施实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道尔顿制
18特朗普制教学组织形式的发明者是美国的教育学教授(特朗普)
20第一个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正式讲授的是(康德)
21(杜崴)的代表性教育著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22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是(产婆术或者问答法)
23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
朗格朗)最早提出终身教育理论
24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是(1922年学制或者任戌学制或者六三三学制)
25人的(真正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彻底实现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3小题)
1教育的永恒性
教育的永恒性指的是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也就存在。
教育是永恒的社会历史范畴。
永恒并不意味着不变,它指的是教育作为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现象的永恒,不是指教育内容和教育范畴的不变。
2教育的有限性
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是有限的,即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有条件的:
一是教育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
二是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三是学校能够有效地协调与社会、家庭的影响,发挥共同的育人作用。
四是教育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学生具有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3教育评价
所谓教育评价是指以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从而做出价值判断。
组成教育评价系统的要素包括价值目标、人员组织、实施程序、方法技术与质量保证,其中价值目标包括价值、目标、指标三个基本因素;
人员组织是对评价构成的规定,包括机构、角色、职能等基本因素;
实施程序是对基本过程的规定,包括评价的方式、步骤和分工;
方法技术是对评价的认知过程与工作方式的规定,它包括方法论、具体方法与操作技术三个层次;
质量保证是对评价科学性的规定。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⑴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在动物界不存在人类的这种活动。
⑵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这要比动物通过遗传方式传递信息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⑶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
5《学记》
《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学记》的内容极为丰富与深刻。
在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师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论述。
《学记》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为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其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十分显著。
它的产生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
6教育规律
是教育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是我们进行教育活动的指南。
7终身教育
把教育看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学校教育的结束不是学习的终止,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在他们的工作中不断进行新的学习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对他们的新的需求。
即提倡教育是一个从出生到生命终止不断进行的过程。
8教师继续教育
指教师取得教师资格后,继续接受的在职学习,是终身教育思想在教师岗位的体现。
对现代教师来说,在职进修提高,即接受教师继续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9教育内容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内容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给予学生的一切影响的总和。
狭义的教育内容是指学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行为、习惯的总和。
10课外活动
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课外活动是学生在校活动的重要方面。
11教育理论
是在普通教育学理论体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它把教育中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研究教育中最一般性问题的科学。
12科学教育
以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为主的教育。
它以发展学生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为目的,通过开发人的智力,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促进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社会发展。
13教师职业道德
简称师德,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14教育目的
概括的说,是指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的结果,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它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作出规定,以期培养出与一定社会需要相一致的人。
二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体质、审美等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
15教学
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人类所积累的文明成果的一种认识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以提高学生个体的生理、心理、思想、文化与技能等多方面素质。
16教育评价
17校本管理
校本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的学校管理观:
校本管理是以学校为主体的管理,学校管理目标和任务是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来确定的,而不是上级或外部强加的。
校本管理系统实质上是自组织管理系统。
校本管理理念把学校看成是一个动态有序的结构,学校组织最初是处于无序态,通过学校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协同的作用形成有序的结构。
学校组织具有自主和自控能力,它根据自身内部的需求主动同外界环境进行交换,使组织得以生存和发展。
校本管理的三种主要模式:
行政控制模式——校长决策,专业控制模式——教师决策,社区控制模式——家长、社区成员决策。
18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是由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所倡导,是罗杰斯教育思想的核心。
根据这种教学思想教学活动应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上,把学生的“自我”看作教学的根本要求,所有的教学活动不仅要服从“自我”的需要,而且也要围绕着“自我”进行。
“非指导性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1、在课堂中创造一种接受的气氛;
2、围绕着发展个人的和小组的目标而进行;
3、教师的角色应不断变化。
这种教学方式对我国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19课程
“课程”作为一个教育学概念,首先涉及到对学校教育内容的组织。
其次,课程也涉及到对预定的教育标准或目标、预期的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定。
再次,课程还涉及到对学校教学、教育活动的总体构思和初步设计。
据此,可以将课程定义为:
课程是对学校教育内容、标准和进程的总体安排。
其最重要的特征是“计划性”或“方案性”即给教学、教育活动提供方案。
作为方案,课程是学校各类教学、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或“蓝图”,各类教学、教育活动则是课程的实施或具体执行。
20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是本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一种综合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它由教育学教授伊德特朗普创立。
它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起来,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
首先,由优秀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大班进行集体教学,然后在15~20人组成的小班里开展研究讨论,最后由学生个人独立自学、研习、作业。
这种形式把教学时间进行了划分,大班上课占40%,小班讨论占20%,个人自学占40%。
21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后者是学校教育。
22“遗传决定论”。
⑴“遗传决定论”是一种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教育思想。
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
⑶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我们反对“遗传决定论”的思想,认为它只看到了事情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它的因素,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23德育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4教育过程
教育过程是教育活动演进的历程。
它是教授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统一。
2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就是说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
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发展,但两者的发展并不同步。
26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机构和组织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教育制度依赖于一系列的规则。
27个体的社会化
个体的社会化是指在社会的教育和熏陶下,个体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过程贯穿于个人的一生。
根据年龄分期,社会化分为童年社会化、青少年社会化和成人社会化。
根据社会化的内容划分,它包括童年社会化和基本社会化。
28教育美育
教育美育指的是要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
教育美育要求教育者充分创造教育活动的形式美,同时努力发掘教育活动中所有美的要素作为美的资源。
29讲授法
讲授是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
这种方法源于古代教育,至今在教育中仍广泛应用。
30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是一种正规的制度化的教育,是人类教育活动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也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高水平的标志和动力。
31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
它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具体言之有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
32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实践活动,它的发生和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
一个社会的内部结构,主要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构所决定的。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制约着社会政治、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也同样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与此同时,教育作为社会精神文化的传递和传播活动也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存在有密切的联系。
33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机构与组织系统及其运行规则。
学校教育制度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教育制度的主体。
三简答题(本大题每小题分值为8分,共31个小题)
1.学校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学校产生的条件是多方面的。
⑴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⑵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⑶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⑷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培养本阶级的继承人,并强化对被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
2.什么是教育?
教育有广义与狭义教育两种:
广义的教育是指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3.如何理解“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理解。
第一种是把人的发展和物种发展史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及进化的过程。
第二种是把人的发展和个体的发展联系起来,从而看成是一个人从胚胎到身体死亡的过程。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增进人的发展,因为教育的一切功能与价值都是通过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而得以实现和表征的。
4.浅析当代中国教育制度的主要内容
⑴提出到本世纪末中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两基”、“两全”、“两重点”。
⑵在教育结构上,确定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类型。
⑶在办学体制上,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现状,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⑷改革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
⑸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增加教育经费。
5.古代教育有哪些特点?
⑴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⑵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⑶教育与生产实际的脱离和对立。
⑷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
⑸教育方法崇尚呆读死记、强迫体罚和棍棒纪律。
⑹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⑺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6.如何理解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探究教育活动规律及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
其主要特点是:
(1)目的性。
(2)创造性。
(3)历史继承性。
(4)规范性。
7.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只是相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这些条件包括教育自身的状况、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家庭环境的效应、社会发展状况等方面。
教育自身的状况是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
8.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教学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为:
⑴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⑶发展受教育者身体,增强体质,使其健康成长。
⑷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其心理素质。
9.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因为:
一是学校教育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是学校教育能够为学生设计系统的教育影响。
三是学校教育能指导学生选择、成长。
四是学校教育有教师的科学指导。
10简述新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几大特点
第一,倡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第二,关注每个学生生长;
第三,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具体回答时需要略展开)
11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
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
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
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
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
依靠教育科学指导教育实践,遵循规律成为现代教育活动的基本理念。
12简述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第一,复杂性。
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首先表现在班主任工作对象的复杂性上。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构成班集体的数十名学生,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
第二,动态适应性和创造性。
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才达到培养人的目的,班主任组织的激发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和管理活动,必须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征,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情感性。
教育对人的培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组织管理,更应该有对学生心灵的激励。
班主任以育人为己任,应该重视情感作用。
第四,艰巨性。
学生的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也不是直线前进,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长期而反复的过程。
第五,全面性。
我国的教育方针规定了我们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创新型人才。
班主任的存在就是为了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统筹协调中得以实现。
第六,集体性与个别性。
班主任是整个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要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但集体的存在也是为了个人能健康地成长,因此,班主任也不能忽视对每个学生个别教育。
13简述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首先,政治制约着教育的诸多方面。
表现在:
一是政治通过行政干预、教育经费限制、思想控制等手段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指导思想。
二是政治通过对接班人规格的预设、限定来决定教育受教育的权力。
三是政治要决定、影响教育的体制、体系、分布、设置。
四是政治影响着教育的目的、内容,以及方法、手段等方面,其中特别是对教育目的的规定尤其明显。
五是政治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支持等手段有目的、有计划的规划、调控全国/地区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其次,教育又反作用于政治。
一是教育可以宣传政治观点、制造政治舆论,直接服务于政治活动的需要。
二是教育可以培养政治人才,为政治的继续提供人才贮备,间接地服务政治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政治变革、发展。
14.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怎样处理“五育”的关系?
“五育”指的是全面发展教育所包括的几个方面: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在教育中,我们应当做到五育并举、相互贯通。
在认识五育的关系上,我们应注意如下两点:
一是各育应有相对的独立性与侧重点,二是现实中的教育应当是一体的,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专门的各育的活动。
15新时期的教师要具备什么素质
作为合格的教育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品德修养。
具体言之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尊重与热爱学生集、集体协作精神、为人师表等。
第二,知识结构。
具体包括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第三,能力结构,具体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
16简述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首先,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
一是文化作为教育的内容,影响教育内容的状态,影响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二是文化影响教育的模式、方法与手段等,特别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其教育的内容选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采取的方法手段等都有显著差异。
其次,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是巨大,既可以通过对文化的传递、发展、交流、整合,而促进文化的发展;
也会因为教育不当而导致文化的扭曲、缺失,甚至中断。
17你是如何理解教育目的的功能的?
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篇(3):
小学科学五下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小学科学五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矗
二、整体感知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热”、“变化的天气”、“振动的声音”、三个单元组成。
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热”单元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本单元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对一些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安排一系列有趣而又意义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乐趣。
本单元是由“冷和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5部分13个活动组成。
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进行观测。
其中包括云量的观察和测定、雨量的观察和测定、风的方向和等级的观察和测定以及气温的测定。
这一部分活动中,还包括尝试记录各种天气情况,观察生物预告天气的行为以及学习获得天气信息的多种方法。
对声音的探究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通过对发声物体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和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
在这一单元结尾设计的“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活动,将由学生自由取材,利用身边材料制作一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小乐器,并尝试着奏出简单的乐曲。
这些活动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是多方面的。
我们在新学期的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这些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对教学提出的新目标。
1、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三年级的观察认识活动以定性为主,很少涉及物质的量。
而在四年级的的活动设计中,不仅要求学生更为准确和细致地观察物体,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