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保温滚动练22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8104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2 大小:20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保温滚动练22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备战高考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保温滚动练22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备战高考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保温滚动练22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2页
备战高考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保温滚动练22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2页
备战高考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保温滚动练22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2页
备战高考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保温滚动练22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2页
备战高考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保温滚动练22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2页
备战高考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保温滚动练22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2页
备战高考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保温滚动练22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2页
备战高考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保温滚动练22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2页
备战高考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保温滚动练22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2页
备战高考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保温滚动练22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2页
备战高考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保温滚动练22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2页
备战高考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保温滚动练22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2页
备战高考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保温滚动练22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2页
备战高考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保温滚动练22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2页
备战高考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保温滚动练22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2页
备战高考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保温滚动练22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2页
备战高考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保温滚动练22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2页
备战高考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保温滚动练22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2页
亲,该文档总共1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保温滚动练22份.docx

《备战高考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保温滚动练22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保温滚动练22份.docx(1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备战高考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保温滚动练22份.docx

备战高考届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二轮复习保温滚动练22份

目录

滚动练1 基础知识+语用+诗歌鉴赏1

滚动练2 基础知识+语用+诗歌鉴赏7

滚动练3 基础知识+语用+诗歌鉴赏12

滚动练4 基础知识+语用+诗歌鉴赏17

滚动练5 基础知识+默写+文言文阅读22

滚动练6 基础知识+默写+文言文阅读28

滚动练7 基础知识+默写+文言文阅读35

滚动练8 基础知识+默写+文言文阅读41

滚动练9 基础知识+默写+文言文阅读47

滚动练10 基础知识+语用+论述类文本阅读53

滚动练11 基础知识+语用+论述类文本阅读59

滚动练12 基础知识+语用+论述类文本阅读65

滚动练13 基础知识+语用+论述类文本阅读71

滚动练14 基础知识+默写+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78

滚动练15 基础知识+默写+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85

滚动练16 基础知识+默写+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92

滚动练17 基础知识+默写+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99

滚动练18 基础知识+默写+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105

滚动练19 基础知识+默写+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111

滚动练20 基础知识+默写+诗歌鉴赏+实用类文本阅读120

滚动练21 基础知识+默写+诗歌鉴赏+实用类文本阅读127

滚动练22 基础知识+默写+诗歌鉴赏+实用类文本阅读134

滚动练1 基础知识+语用+诗歌鉴赏

一、基础知识

1.(2014·南京第一学期高三调研卷)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罢黜 茁壮 咄咄怪事 相形见绌

B.饴糖 怠慢 贻笑大方 百战不殆

C.揣测 湍急 惴惴不安 气喘吁吁

D.揶揄 逾期 瑕不掩瑜 不可理喻

答案 C [C项,chuǎi,tuān,zhuì,chuǎn;A项,chù,zhuó,duō,chù;B项,yí,dài,yí,dài;D项,yú,yú,yú,yù。

]

2.(2014·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考试)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吝惜 踯躅 鞭挞 虎据龙盘

B.紊乱 窸窣 笙箫 鲈鱼堪脍

C.熏陶 殒落 审慎 繁文缛节

D.歼灭 绯红 修葺 倍尝艰辛

答案 B [A项,据—踞;C项,殒—陨;D项,倍—备。

]

3.(2014·天津五区县高三质量检测)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贺岁片《人再囧途——泰囧》自热映以来,得到了全国各地观众的追捧,票房________火爆,有望在本周突破十二个亿。

(2)如果把城镇化作为中国未来的发展突破口,作为提升中国人收入的________点,那么,这种城镇化一定是以高度发达的服务业为特点。

(3)________的散文风格,表明我国的文学已经开始出现繁荣的局面。

A.持续 着力 万紫千红

B.继续 着力 万紫千红

C.继续 着眼 姹紫嫣红

D.持续 着眼 姹紫嫣红

答案 A [持续:

延续不断;继续:

多指活动不间断,延长下去。

着力:

使力气,用力,致力;着眼:

从某方面观察、考虑。

“万紫千红”和“姹紫嫣红”都有形容鲜花色彩丰富、美丽的意思;但“万紫千红”还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或繁荣兴旺,“姹紫嫣红”则无此意。

]

4.(2014·哈尔滨模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初中进入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和学习方法不适应的问题,星光中学每年秋季对新生例行公事进行的“让我走近高中”系列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B.罕台川水从它的前面流过,孤子梁与它临川相视,一道缆车临空飞架其间,形成一道大漠旅游的独特风景线,此次旅游虽为一日千里,行程很紧,但仍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C.一向关心人民疾苦的段君毅,了解到老根据地人民的生活艰难拮据,他说:

“我们不能得鱼忘筌啊!

D.暴风来临时,一定要关闭驾驶室门窗,因为此时正是司机用眼睛观察交通动态的时候,如果此时眼睛被沙尘遮住看不清前方路况,可谓临深履薄。

答案 C [C项,得鱼忘筌:

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A项,贬词褒用。

例行公事:

是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多借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B项,望文生义。

一日千里:

形容进展极快;D项,对象误用。

临深履薄:

比喻谨慎戒惧。

]

5.(2014·陕西西安质检)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南海热带低压昨晚23时加强为今年第8号热带风暴“韦森特”。

预计,“韦森特”将以每小时10~15千米的时速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

B.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不能也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如果你总是认为金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就难免不会遭遇一些意想不到的人生困境。

C.“凡是有电的地方,就有松下公司的产品”,这曾是松下电器盛世时的写照。

但近期以来,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电器王国,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D.中国青少年糖尿病发病率是美国的4倍。

外媒称,这是最近几十年中国人生活方式和营养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体重超标以及肥胖儿童和青少年数量不断增加。

答案 C [A项,成分赘余,把“时速”改成“速度”,或把“每小时”去掉。

B项,不合逻辑,否定失当,把“难免不会遭遇”中的“不”去掉。

D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造成的”。

]

二、语言文字运用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随着工作压力增大,我甚至很少有时间想起家乡,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种迹象表明,我离故乡渐远,离家渐远,离父母渐远。

①从渐渐稀少的电话到夜灯下的遥想 ②好像我已经把家乡忘了 ③以至于现在我竟然找不出语言阐释家乡的内涵 ④从最初屋顶缥缈的炊烟到日夜盼望的家信

⑤我对家的概念变得逐渐抽象起来

A.②④①⑤③B.⑤④①③②

C.②①④⑤③D.⑤①④③②

答案 A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难度中等。

横线之前的语句提示“时间很少,次数很少”,所以遗忘家乡似乎是理所当然,与②句连接最紧密;④①两句句式严整一致,应在一起;④句由实到虚,由盼望到遥想,照应了⑤句中“渐渐抽象”;③句作结,说明我到了“找不出语言阐释家乡的内涵”的境地,从而照应了后面的“种种迹象”这一结论。

]

7.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简要描述画面内容,不超过60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0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画面上有一桌丰盛的宴席,中间是一整只骆驼,桌旁一个领导正交代下级要用骆驼回请曾用一头牛招待他们的人。

(2)讽刺了攀比、浪费的不良社会风气。

8.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画线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读哲学使人深刻,读历史使人睿智,读诗歌使人灵透。

你看:

一篇《祸兮福兮》给了我们一把利剑,劈开纷繁的世界,让人将利弊得失看得清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个角度来说,语文书呈现的不仅是语言文字之美,更有隐在其后、超越其上的一种大美情怀。

答案 一篇《鸿门宴》给了我们一盏明灯,照彻厚重的历史,让人将兴衰更替看得透彻 一篇《归园田居》给了我们一泓清泉,涤荡浮躁的心灵 让人将名利荣辱看得明白

三、诗歌鉴赏

9.(2014·湖北黄冈高三5月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诗和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宋]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①,惹得诗人说到今。

清江引 咏梅

[元]贯云石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注】 ①林和靖:

林逋,北宋诗人,字和靖。

他的《山园小梅》一诗脍炙人口,成为千古佳唱。

请简要分析上面的宋诗和元曲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共同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先分别解释两者所写的梅花的特点,再指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答案 宋诗写梅花不愿受到尘埃的污染,甘心生长在简陋的竹篱茅舍旁边,后悔和林和靖相识,以至惹得诗人们反复吟咏它。

元曲写梅花只愿和纯洁无瑕的白雪和月光为伴,不喜欢和蜜蜂蝴蝶嬉戏。

二者都写出了梅花一尘不染、圣洁高尚、甘于寂寞、不事张扬的特点。

10.(2014·陕西第二次质检)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春 日

秦 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

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

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 日

陈与义

朝来庭树有鸣禽,

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

安排句法已难寻。

这两首诗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时,要分别找出两首诗运用的不同的表达技巧,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①秦观的《春日》,运思绵密,描摹传神。

诗人捕捉到春雨“万丝”的特征,聚焦于庭院一角,描绘出一幅春雨过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通过对偶、拟人手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

诗歌缘情写景,曲折隐晦地体现了诗人因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②陈与义的《春日》,写春则明显地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

诗人只抓住最能代表春天特点的景物加以点染。

然后,由写景转入抒情:

春意浓、诗兴旺。

将更多的春意留给读者自己去看、去想、去揣摩。

11.(2014·广东中山模拟)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唐]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①新草绿,幕府②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①蔡洲:

金陵长江段江心的沙洲。

②幕府:

指金陵门户的幕府山。

有人说此诗颈联和尾联表达作者的某种观点,并借古讽今,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从题干中的“借古讽今”便能看出题意。

答案 颈联以精练的语言提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警示当世,江山社稷的存亡在德不在险。

尾联借《后庭花》这一亡国之音的不祥征兆,讽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企图依托山河险固,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的现实。

这两联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警醒唐代统治者不要步六朝灭亡的后尘。

滚动练2 基础知识+语用+诗歌鉴赏

一、基础知识

1.(2014·苏州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诋毁 抵挡 刨根问底 中流砥柱

B.藩篱 蕃息 幡然醒悟 翻江倒海

C.蓓蕾 礌石 雷霆万钧 擂鼓助威

D.奴婢 裨益 稗官野史 髀肉复生

答案 A [A项,都读dǐ;B项,fān/fán/fān/fān;C项,lěi/léi/léi/léi;D项,bì/bì/bài/bì。

]

2.(2014·江西宜春一中、新余一中高三年级联考)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赋与 薅草 左右逢缘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装祯 寥郭 罄竹难书 糜不有初,鲜克有终

C.整饬 迄今 振古烁今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插坐 换档 以身作责 日月惊天,江河行地

答案 A [A项,与—予,缘—源;B项,祯—帧,郭—廓,糜—靡;C项,振—震;D项,坐—座,档—挡,责—则,惊—经。

]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常说“人言可畏”,我认为人言既可畏,又不可畏。

可畏者,是因为舆论能形成压力;不可畏者,是因为“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B.最近A股暴跌,网友“自由一方”在微博中留言:

“美股患病,A股吃药;别家大鱼大肉时,我吃糠咽菜;最让我想不通的是别人感冒,凭啥我吃药。

C.“婚前房产要加上另一半的名字,以后得收税了”。

近日这条消息突然在网上传开,引起人们的惊愕。

D.3G手机到底贵不贵,消费者说,尽管有预存话费送手机的优惠活动,但感觉手机还是有些贵。

答案 B [A项,句末的句号应该放到引号外;C项,引文后的句号应该放到引号内;D项,“3G手机到底贵不贵”后应该用问号。

]

4.(2014·河南郑州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目前,校园里“差生”观念之所以流行,是因为我们习惯了用一个标准——学习成绩评价所有的学生,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受到限制,导致野蛮区分孩子优劣的怪事层见叠出。

B.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就是要把死气沉沉的语文课变成栩栩如生的“活语文”,就是要把语文学习与火热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C.目前,政府部门开始了又一轮运动式的突击检查治理“地沟油”的行动。

这种“围剿式”的集中整治,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却难以走出“一管就见效,一松就泛滥”的怪圈。

D.“织围脖”(即“写微博”)是当前的时尚,如今互联网已迅速进入“围脖时代”,不仅名人热衷于“织围脖”,普通人也纷纷成为“织男”“织女”,乐此不疲。

答案 B [栩栩如生: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此处用错了对象,应用“生动活泼”或“情趣盎然”等。

]

5.(2014·武昌5月调研)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杭州市地铁坍塌事件的教训太沉痛了,一定要采取措施,防止以后不再发生这种严重事故。

B.据老人后来回忆,包里除了刚从银行取的3000元钱外,还有户口本、身份证、手机等其他证件。

C.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继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寻根文学之后,在我国文学创作领域出现了一波具有鲜明形式探索意味的文学浪潮——先锋文学。

D.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答案 C [A项,否定失当,要说的是防止再发生,多了个否定词“不”,就变成了相反的意思。

B项,不合逻辑,“还有手机等其他证件”属于逻辑错误。

D项,语序不当,主语一致时,关联词在主语后,应为“诚信不仅……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与“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顺序颠倒。

]

二、语言文字运用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家”作为社会关系的核心,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春运也应该是饱含希望与温情的 ②又铸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③从这个角度来说,春节是温馨祥和的

④孝、团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最美的情感 ⑤这既为中国人提供了一套安身立命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

⑥在今日中国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A.①②⑤④③⑥B.⑥④⑤②③①

C.①②③⑤④⑥D.⑥④③①⑤②

答案 B [⑥承首句,④⑤②是一层意思,③承②,①承③,采用排除法,故选B项。

]

7.根据下面文字提供的信息,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观点。

(15字以内)

新西兰被称为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人口密度小,特别适合居住。

新西兰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对海外人士没有购房限制并没有房产交易税的国家之一,这一政策优势也吸引了很多有钱的中国人前来置业。

最离谱的是,据新西兰最大的英文报纸《新西兰先驱报》(NZHerald)报道,在华人最喜爱的奥克兰中区爱尔伯特区,一间房屋以超出估价416000新元(200万人民币)的惊人价格售出,为如今房产市场令人咋舌的疯狂局面再添铁证。

这间三居室房屋政府估价为67万新元(375万元人民币),但最终,这栋房屋在拍卖会上以高于估价62%的108.6万新元(约543万元人民币)的惊人价格售出。

新西兰本地人感叹,房子如今难买了。

这边刚刚开始和房东谈价钱,那边过来个中国人,二话不说,直接买下了。

很多人在电台节目里抱怨,这些仿佛是一夜之间出现的众多有钱人,哄抬了本来就不低的房价,抢走了新西兰人买房的机会。

答案 中国富人在新西兰抢购房产。

8.语言表达的不同形式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请根据文意和画线句子的特点,仿写两个句子,展现20世纪江湖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几千条污染了的河流和几百个污染了的湖泊,是20世纪留给我们的一笔“遗产”。

有了这笔“遗产”,我们就不必再到那河里捕鱼,从而也就少了制造渔船和渔网的麻烦;有了这笔“遗产”,________________;有了这笔“遗产”,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们就不必再学游泳,从而也就少了被水淹死的危险 我们就不必再用那些河里的水灌溉,从而也就少了水利建设资金匮乏的忧愁

三、诗歌鉴赏

9.(2014·湖北七市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①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 ①莳:

移栽植物。

这里指插秧。

这首诗句句平易自然,却又不乏新奇快语,请结合任意一联诗句进行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既要描述本联表达的内容,又要分析里面的“新奇快语”的表达效果。

答案 (示例)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平实,又可暗示分工明确;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由“盔甲”防护之严,雨水仍然不免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如此便写出抢插的紧张程度;最妙的是尾联写出全家其乐融融的画面,模拟田夫口吻说这块田还没插完,赶紧照看好那帮鸭鹅,把送饭的也拉上差了。

作者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随意撷取田夫的肢体动作和对答语言,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10.(2014·山东青岛统一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庐山宿栖贤寺

王安国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第二联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写庐山夜色的?

这样写具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抓住上句的“月色”和下句的“流水”,就可看出动静结合的手法。

答案 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

上句描写了山中月色的皎洁,下句写山间的流水潺潺,动静结合,勾勒了一个明净、幽寂、清寒的世界,为第三联表达内心的情感营造了氛围。

11.(2014·广州毕业班测试)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①

陈与义

海棠脉脉要诗催,日暮紫绵②无数开。

欲识此花奇绝处,明朝有雨试重来。

春 寒③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④。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①此诗写于1125年北宋时期。

②紫绵:

最名贵的海棠品种。

③写于1129年,当时南宋朝廷正风雨飘摇。

④园公:

作者借居岳州时的自号。

请简要分析诗人在两首诗中写海棠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明确两首诗中的海棠一妩媚,一坚强,即能把握题意。

答案 第一首诗通过写海棠的脉脉含情、灿烂妩媚,表达了诗人对海棠无限的喜爱和欣赏。

第二首诗借海棠不惧春寒、独立风雨的傲然之态,寄托了诗人虽处家国离乱之中却仍不畏艰难困苦、忠贞爱国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

滚动练3 基础知识+语用+诗歌鉴赏

一、基础知识

1.(2014·江苏南通第三次调研)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轶事/卷帙浩繁 旖旎/倚马可待 贮藏/凝神伫立

B.狭隘/挟山超海 拾掇/缀文成篇 契约/锲而不舍

C.赡养/瞻前顾后 龃龉/含英咀华 脉络/恪尽职守

D.案牍/买椟还珠 栈桥/践约守诺 酝酿/琳琅满目

答案 B [A项,yì/zhì,yǐ,zhù;B项,xiá/xié,duō/zhuì,qì/qiè;C项,shàn/zhān;jǔ,luò/kè;D项,dú,zhàn/jiàn,niàng/láng。

]

2.(2014·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联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烦躁 皈依 拌脚石 委曲求全

B.雾霾 按钮 明信片 张皇失措

C.筹划 作秀 兰花指 剑拔驽张

D.奚落 气慨 综合征 以逸待劳

答案 B [A项,拌→绊;C项;驽→弩;D项,慨→概。

]

3.依次填入下列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无论从关怀公众健康、维护党和国家机关形象还是维护法律尊严角度考虑,撤销①中南海②卷烟商标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为此,多位专家学者依据《商标法》第10条③“下列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的有关规定呼吁④撤销该卷烟商标⑤4月14日人民网⑥

A

B

C

)。

D

)。

答案 A [作为卷烟商标的“中南海”应用引号标出。

③处不应该用标点。

“撤销该卷烟商标”是呼吁的内容,所以④处用冒号。

“4月14日人民网”是说明本段文字的出处,应用句外括号。

]

4.(2014·浙江十二校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某些企业根本没有理解企业文化的真谛和实质,对员工提出侮辱、体罚等不合理的要求,还美其名曰“企业文化”,这是对“企业文化”的严重曲解。

B.齐鲁石化总经理李总回鲁整整两周年,这两年齐鲁跨越低谷实现质的飞跃,从倒数重又回归中石化排名前列,石破天惊的变化让一步步紧随的齐鲁石化人慨叹与诚服。

C.2009年以来,中国一贯在努力缩减军队的规模,提高军人长期没有涨过的工资,并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