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函授复习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8169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论函授复习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代文论函授复习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代文论函授复习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古代文论函授复习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古代文论函授复习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古代文论函授复习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古代文论函授复习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论函授复习1.docx

《古代文论函授复习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论函授复习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文论函授复习1.docx

古代文论函授复习1

1、诗言志:

《尚书·尧典》中记舜的话说: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尚书·尧典》所提出的“诗言志”说,是中国古典诗学与文学批评的奠基之石,朱自清称之为“开山的纲领”。

顾名思义,“诗言志”就是说诗歌是用来抒发作者的情志的。

这概括了诗歌基本特点,对我国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朱自清先生称之为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诗言志辨序》)。

后来“诗言志”的说法就更为普遍。

《庄子·天下篇》说:

“诗以道志。

”《荀子·儒效》篇云:

“《诗》言是其志也。

”它们的这种说法,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先秦时代,诗言志是一种普遍的观念。

2、 文气说:

曹丕《典论·论文》中提出的“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气是指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所谓“文气”,既是描写作家的气质、个性,又是指作家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创作主体即作家的气质、个性不同,决定了文学作品风格各异,“文气”说强调创作主体心理结构的先天性、稳定性和个性差异,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作家论”的美学涵义,开启了以“气”论作家作品的理论传统。

3、以禅喻诗: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以禅喻诗,提出“妙悟”说。

他说:

“大抵弹道惟在妙语,诗道亦在妙悟”。

他强调“唯妙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即学诗的正路。

可见,把“悟”作为学诗作诗的基本思维方法。

一、孔子的艺术思想

1、论诗、乐的标准:

诗无邪。

2、论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

首先,从人的立身、处世来讨论诗和礼。

其次,论文学艺术与社会的关系。

孔子论文学艺术社会功能时,提出“兴、观、群、怨”说。

(《论语·阳货》)

3、论文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内容方面,强调文学艺术和道德的关系,要求文学艺术合乎礼仪仁政的标准。

(2)强调诗乐内容的“中和之美”。

(3)形式上强调“辞达”。

(4)主张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空前繁荣。

其原因大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或者85页

首先,自东汉后期形成的门阀士族制度,自东汉末年开始出现了门阀制度,挑选人才主要看其门第出身。

此外,门阀世族发展了自东汉末年的人物品评,并且由政治性的品藻演变成对品貌、风度、气质的欣赏,文学理论引入了很多重要的范畴概念,如“风骨”“神韵”等。

  其次,儒家独尊地位的丧失与玄学的发展。

儒家正统思想的独尊地位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玄学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培养了士人逍遥放达、超凡脱俗的精神气质,从而促进了审美意识的觉醒。

  第三,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空前繁荣。

这一时期各种文体如诗、赋、散文、小说都得到发展,文学创作的繁荣呼唤理论批评的指导。

 

三、司马迁的文艺思想

1、展现“实录”精神,创立“春秋义法”。

实录精神主要表现在,

(1)努力反映古今中外的现实生活,

(2)不虚美,不隐恶的严肃创作态度。

“春秋义法”的含义:

(1)创作是应遵循的规律。

义,即言之有物,法,即言有序。

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2)有褒有贬,歌颂与揭露的统一。

(3)史传文学的真是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描摹,而是有选择和联系,并加以生动法艺术概括。

2、发愤著书。

3、对屈原及其他作家的批评。

相似的命运和痛切的人生体验,使司马迁对屈原辞赋有深沉的共鸣,其评述也持别深切。

四、《物色》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六篇,就自然现象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来论述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全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自然景色对作者的影响作用。

刘勰从四时的变化必然影响于万物的一般道理,进而说明物色对人的巨大感召力量;不同的季节也使作者产生不同的思想感情。

根据这种现象,刘勰提炼出一条基本原理: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迂,辞以情发。

”相当精辟地概括了文学创作和自然景物的关系。

第二部分论述怎样描写自然景物。

必须对客观景物进行仔细地观察研究,再进而结合物象的特点来思考和描写。

刘勰从《诗经》中描绘自然景色的具体经验中,概括出“以少总多”的原则,认为这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对汉代辞赋创作中堆砌辞藻的不良倾向,刘勰提出了批评,要文学创作避免这种“繁而不珍”的罗列。

第三部分总结了晋宋以来“文贵形似”的新趋向,提出一些具体的写作要求:

首先是要密切结合物象,“体物为妙,功在密附”;其次强调“善于适要”,能抓住物色的要点;再次是要继承前人而加以革新,做到“物色尽而情有余”;最后强调“江山之助”,鼓励作者到取之不尽的大自然府库中去吸取营养。

五、王国维境界说

(一)、关于境界。

王国维的境界论,特别强调了景与情、物与我的统一,及感情的真挚两个方面,二者正是意境的核心所在。

(二)、关于境界的结构分类。

1、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2、隔与不隔。

3、造境与写境。

4、主观诗人与客观诗人。

5、诗人之境与常人之境。

(三)、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

鲁侯见而问焉,曰:

“子何术以为焉?

”对曰:

“臣工人,何术之有?

虽然,有一焉。

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斋以静心。

斋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斋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斋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

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

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翻译:

梓庆能削刻木头做鐻,鐻做成以后,看见的人无不惊叹好像是鬼神的工夫。

鲁侯见到便问他,说:

“你用什么办法做成的呢?

”梓庆回答道:

“我是个做工的人,会有什么特别高明的技术!

虽说如此,我还是有一种本事。

我准备做鐻时,从不敢随便耗费精神,必定斋戒来静养心思。

斋戒三天,不再怀有庆贺、赏赐、获取爵位和俸禄的思想;斋戒五天,不再心存非议、夸誉、技巧或笨拙的杂念;斋戒七天,已不为外物所动仿佛忘掉了自己的四肢和形体。

正当这个时候,我的眼里已不存在公室和朝廷,智巧专一而外界的扰乱全都消失。

然后我便进入山林,观察各种木料的质地;选择好外形与体态最与鐻相合的,这时业已形成的鐻的形象便呈现于我的眼前,然后动手加工制作;不是这样我就停止不做。

这就是用我木工的纯真本性融合木料的自然天性,制成的器物疑为神鬼工夫的原因,恐怕也就出于这一点吧!

这段提出了“心斋”的概念,就是心灵没有任何外界的干扰和杂念,进入“无待”的境界。

梓庆依三个步骤依次淡忘了利、名、我,才能以我的自然和木的自然相应合,以天观天,以天合天,如此才做出了鬼斧神工的钟架。

养生者如果经常进入这样的“忘我”境界,也便能够“得道”了。

庄子形成"心斋""坐忘"这样"无所待"的境界,是与他所处的社会、人文、政治环境分不开的。

他想进入纯然的精神世界以逃避物质世界的弱肉强食以及功名利禄,这种消极的避世观念必然导致人主观能动性的丧失。

但是,作为一个美学命题,这种境界标志着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审美心胸理论的真正发现。

叶朗先生指出"庄子提出的这种‘心斋'、‘坐忘'的精神境界,作为对审美主体的一种要求,却有它的合理性。

......庄子关于‘心斋'、‘坐忘'的论述,突出强调审美观照和审美创造的主体必须超脱利害观念,则可以看作是审美心胸的真正的发现(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审美主体的发现)。

"

 

1、《论语·雍也》: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注解】质胜文则野:

质,朴,质朴。

文,文采,文饰。

野,鄙野。

史:

本指宗庙之祝史,或在官府之掌文书者,这些人往往显得虚伪正经,故史意指虚浮,虚伪。

彬彬:

这里指文和质均匀配合的样子。

【译文】孔子说:

“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

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孔子在这则语录里提出了“文质彬彬”的说法,这为后人普遍接受,文采和质朴恰当配合是后来文论家们对诗文写作的要求。

2、《庄子·外物》: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翻译:

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有人捕到了鱼却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有人捕到兔子却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有人领会了思想却忘了语言。

我怎么能寻找到忘掉言语的人而跟他谈一谈呢!

庄子以鱼、兔喻意,以筌、蹄喻言。

强调得鱼得兔是目的,筌、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形象地说明了“得意忘言”的合理性。

"得鱼忘筌"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

3、《诗大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译文:

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

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4、译文:

文章是以"气"为主导的,气又有清气和浊气两种,不是可以出力气就能获得的。

用音乐来作比喻,音乐的曲调节奏有同一的衡量标准,但是运气行声不会一样整齐,平时的技巧也有优劣之差,虽是父亲和兄长,也不能传授给儿子和弟弟。

5、译文:

创作构思时驰骋想象,顷刻之间浏览古今,瞬时便游遍了四海.

6、构思时可以任意想象和联想,容易形成奇妙的意象;但是语言文字表达却很实在,难以达到精巧。

7、站在山头上,情感就好像弥满了山;在海边看海,想象就好像海水一般地澎湃。

8、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9、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业。

人的年龄寿夭有时间的限制,荣誉欢乐也只能终于一身,二者都终止于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样永久流传,没有穷期。

因此,古代的作者,投身于写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

填空:

1、诗言志,声依永

2、哀而不伤

3、成于乐

4、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5、其政和;其政乖

6、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7、皆由直寻

8、《六一诗话》

9、《三国演义》、《金瓶梅》、《红楼梦》

10、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