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品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8279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茶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茶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茶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茶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茶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茶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茶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茶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茶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茶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茶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茶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茶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茶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茶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茶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茶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茶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茶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茶品Word文档格式.docx

《茶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品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茶品Word文档格式.docx

【主治】急性肠胃炎。

【制法】水煎服。

【方解】柚子皮性温,味辛、甘苦,有健脾消食,去郁解闷,下气化痰,利膈疏肝等功效;

细茶叶性凉,味甘、苦、涩,有清热利湿,消食止痢等功效;

生姜性温,味辛,有降逆和胃,除邪等功效。

05、金银花莲子茶

【出处】林小田编《精编药茶配方》.P107

【组成】金银花15克,莲子32克,红糖适量。

【功用】清热解毒,健脾益肾。

【主治】脾肾两虚之久痢。

【制法】将前2味水煎取汁,兑入红糖令溶,代茶饮用。

每日1剂,连服5-7日。

【方解】金银花性凉,味苦,有清热解毒,消炎等功效;

莲子性平,味甘、涩,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等功效;

06、桑椹密茶

【出处】《偏方大全》

 

【组成】桑椹、蜂蜜各适量。

【功用】补肝益肾、息风滋液。

【主治】①贫血、大便干结。

②青年须发早白。

③神经衰弱、头昏、多梦、少寐,记忆力减退。

【制法】取鲜桑椹捣碎,每取60克,和蜂蜜2O~3O克,共置保温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不拘时代茶饮。

【宜忌】脾胃虚寒易泻者忌用。

【按语】桑椹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

含糖、鞣酸、苹果酸及维生素(B1、B2、C)和胡萝卜素。

桑椹油的脂肪酸,主要由亚油酸和少量硬脂酸,油酸等组成。

性味甘寒,《唐本草》说它“单食主消渴”。

《滇南本草》说它“益肾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

临床常用本品治肝肾阴亏、消渴、便秘、目眩耳鸣、瘰疬及关节不利。

《本草新编》谓“桑椹采紫者为第一,红者次之,青则不可用。

”故桑椹入药以新鲜成熟者为佳。

如使用本方者,居于桑林附近,能随采随食,则其效更佳。

二、用于循环系统

01、枸杞子山楂茶

【出处】林小田编《精编药茶配方》.P120

【组成】枸杞子、山楂片各25克。

【功用】滋阴补肾,活血化瘀,降脂。

【主治】高脂血症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

【制法】将上2味放入杯内,用沸水冲沏,代茶饮用。

枸杞子性平,味甘,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等功效。

02、山楂银菊茶

【出处】林小田编《精编药茶配方》.P121

【组成】山楂、金银花、菊花各10克。

【功用】平肝清热,活血化瘀,降脂降压。

【主治】高脂血症。

【制法】将山楂制为粗末,与金银花、菊花一同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沏,代茶饮用。

金银花性凉,味苦,有清热解毒,消炎等功效;

菊花性寒,味甘,有清热祛风,明目解毒等功效。

03、菊花茶

【出处】林小田编《精编药茶配方》.P122

【组成】菊花10克,绿茶3克。

【功用】疏风散热,平肝明目。

【制法】将上2味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沏,代茶饮用。

【方解】菊花性寒,味甘,有清热祛风,明目解毒等功效;

绿茶性凉,味甘、苦、涩,有止渴生津,消食利水,清热除湿等功效。

04、枸杞槐花茶

【组成】枸杞子20克,槐花15克。

【功用】滋阴清热,凉血。

【主治】高脂血症之体倦乏力,腰膝酸软,年迈体弱,耳鸣眼花等。

【制法】将上2味混匀,分3次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方解】枸杞子性平,味甘,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等功效;

槐花性凉,味苦,有清肝明目,凉血止血等功效。

05、山楂荷叶茶

【出处】林小田编《精编药茶配方》.P123

【组成】山楂、荷叶、薏米仁各50克,葱白30克。

【功用】健脾化痰。

【主治】脾虚聚痰型冠心病。

【制法】将上4味水煎取汁,代茶饮用。

荷叶性平,味苦,有清热解暑,降脂等功效;

薏米仁性凉味甘、淡,有健脾利湿,清热排脓等功效;

葱白性温,味辛,有解表散寒,通阳止痛等功效。

06、山楂槐花茶

【组成】山楂、槐花各10克。

【功用】清热凉血,破气散瘀。

【主治】气滞血瘀型冠心病。

【制法】将山楂制为粗粉,与槐花共置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07、山楂明菊茶

【出处】林小田编《精编药茶配方》.P125

【组成】生山楂片、决明子各15克,菊花3克。

【功用】清热平肝,活血化瘀。

【主治】冠心病。

【制法】将上药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沏,代茶饮用。

【方解】生山楂片性温,味酸、甘,有破气行瘀,消积化滞等功效;

决明子性凉,味甘、苦、咸,有散风清热,明目润肠等功效;

08、双花茶

【出处】林小田编《精编药茶配方》.P127

【组成】槐花、菊花、绿茶各3克。

【功用】清热凉血,散风止痛。

【主治】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

【制法】将上3味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方解】槐花性凉,味苦,有清肝明目,凉血止血等功效;

菊花性寒,味甘,有清热祛风,明目解毒等功效;

绿茶性凉,味甘、苦、涩,有清热除湿,消食利水等功效。

09、双花山楂茶

【出处】林小田编《精编药茶配方》.P129

【组成】金银花、菊花各15克,山楂30克,桑叶10克。

【功用】疏风清热,破气行瘀。

【主治】高血压初期之头晕头痛。

【制法】将上4味磨成粗粉,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每日1剂,连服10-15日。

山楂性温,味酸、甘,有破气行瘀,消积化滞等功效;

桑叶性寒,味苦、甘,有祛风散热,清肝明目等功效。

10、山楂银菊茶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组成】山楂(拍碎)、菊花、银花各10克。

【功用】减肥降脂、降压。

【主治】①高血压症、高血脂症,头昏脑胀,体肥乏力。

②进食膏脂太过,体形肥胖,口中粘腻,喉中不爽。

【制法】上药放入热水瓶中,冲入适量沸水浸泡,盖闷15分钟。

频频饮用,1日饮尽。

【宜忌】胃酸过高及有溃疡病者不宜饮用。

【按语】此方消脂、清散并用。

方中山楂促进消化,擅长消积滞、除肉积。

现代研究表明,本品含有解脂酶能促进脂肪分解,并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血脂。

由于它能消脂,故对肥胖症减肥亦有帮助。

菊花、银花清头目、平肝阳,并有轻轻疏散之性。

《本草纲目》说:

“菊花,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尤多能益金、水二脏也。

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

”现代实验研究表明:

菊花具有扩张心血管、治疗高血压作用;

银花能降低血胆甾醇水平。

故此二药与山楂相伍,有相辅相成之功。

11、山植降脂茶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生、炒山植各7克,炒陈皮9克,红茶适量

【功用】消食、理气、降脂。

【主治】①过食膏脂,血脂偏高,或伴见头昏脑胀,常觉口中粘腻或喉中多痰,或体偏肥胖。

②平明胃酸偏低,纳谷呆滞,或伴脘门不舒。

【制法】上药放入热水瓶中,冲入沸水大半瓶,塞紧塞子10多分钟。

当茶频饮,1日饮完。

【宜忌】胃酸过高、有溃疡病者不宜饮用。

【按语】此方验之实际,常服确实有效。

方中山植是主药,现代研究证明,它含有山植酸、酒石酸、柠檬酸、黄酮类及甙类等,具有扩张心血管、降血压、降血脂、助消化等作用。

故《本草纲目》说它“化饮食,消肉积”,《本草通玄》说“山楂味中和,消油垢(指肉食)之积”,是很有道理的。

炒陈皮理气快膈,有助饮食消化,以辅山楂消积。

红茶是绿茶经过发酵而成,含有多量酵母菌,是和胃消食除积的佳品,与前二味配伍,奏效益良。

12、阵皮山楂乌龙茶

【出处】《药膳食疗》

【组成】陈皮10g,山楂20g,乌龙茶5g

【功用】化痰降脂,降压减肥

【主治】适用于高血压病,单纯性肥胖症,高脂血症等病症。

【制法】将陈皮、山楂洗净,同人沙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冲泡乌龙茶,加盖闷10分钟后即可,代茶频频饮用

13、桑菊银楂茶

【组成】山楂30g,桑叶10g,菊花5g,金银花15g

【功用】清热解毒,平肝降压,化瘀降脂。

【主治】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压病,单纯性肥胖症等病症。

【制法】将桑叶、菊花、金银花、山楂洗净后一同置于沙锅内,加水适量,浓煎2次,每次20分钟,取2次煎汁混合即成,上、下午分饮。

14、决明子茶

【出处】《东方食疗与保健》

【组成】决明子、绿茶各5g。

【功用】此茶清凉润喉,口感适宜,具有清热平肝、降脂降压、润肠通便、明目益睛之功效。

【主治】适用于高血压、高脂血症、大便秘结、视物模糊等。

【制法】:

将决明子用小火炒至香气溢出时取出,候凉。

将炒好的决明子、绿茶同放杯中,中入沸水,浸泡3~5分钟后即可饮服。

随饮随续水,直到味淡为止。

【按语】茶叶“产徽者名松萝,长于化食;

产浙绍者日日铸,长于清长;

产闽者日建茶,专于癖瘴;

产六合者日苦丁,专于止痢;

产滇南者日普洱茶,则兼消食癖瘴,止痢之功。

”因此,降脂消食以安徽松萝茶及云南普洱茶为佳。

决明子以颗粒均匀、饱满、黄褐色者为佳,炒时有香气溢出即可,不要炒糊,以免影响疗效。

决明子茶苦寒伤胃,因此,脾胃虚寒、气血不足者不宜服。

茶叶中含有咖啡因,有醒脑提神之功,因此,夜晚不宜饮茶,以防失眠。

三、用于五官科

01、双花茶

【出处】林小田编《精编药茶配方》.P

【组成】槐花、菊花各6克,绿茶3克。

【功用】清肝凉血。

【主治】用于肝火血热之青光眼缓解散期,或青光眼早期。

【制法】将上药置杯中,用沸水冲沏,代茶饮用。

02、蒲公英菊花茶

【出处】林小田编《精编药茶配方》.P421

【组成】蒲公英25克,菊花15克,甘草3克,绿茶1.5克,蜂蜜15克。

【功用】清热疏风,解毒明目。

【主治】急性结膜炎。

【制法】水煎温饮,日服1剂。

【方解】蒲公英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等功效;

菊花有清热祛风,明目解毒等功效;

绿茶有清利头目等功效。

03、双花大海饮

【出处】《中西医结合资料汇编》

【组成】菊花、金银花各1O克,生甘草、胖大海各6克。

【功用】疏散风热,解毒清音。

【主治】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咽痛音哑、干咳无疾。

【制法】上药共置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宜忌】风寒咳嗽忌用。

【按语】方中菊花疏散风热,银花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二药均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胖大海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种子,又名安南子,性味甘淡、凉,有清热、润肺、利咽、解毒的功效。

临床常用之泡软,治干咳失音、咽喉燥痛。

生甘草解毒消炎。

四药合用,能清咽开瘖,爽嗽豁痰。

04、橄榄芦根茶

【出处】《饮食疗法》

【组成】干芦根30克、咸橄榄6个。

【功用】润喉清咽。

【主治】感冒,咽喉肿痛、干燥不适,肢体疲乏。

【制法】上药置于热水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15~20分钟。

频频饮用,1日内饮尽。

【宜忌】重症感冒、扁桃体化脓者不宜用。

【按语】此方重点治疗感冒以咽喉肿痛为主症。

方中芦根甘寒,生津止渴润燥,咸橄榄酸涩而成,有收敛清咽消肿之功。

感冒多发季节,亦可常饮此茶以作预防之用。

05、菊花龙井茶

【组成】菊花10克,龙井茶3克。

【功用】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主治】急性结膜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

【制法】将上药置于杯中,开水泡饮,1日1剂。

【方解】菊花、龙井茶有良好的抑制多各病毒的作用,用治急性结膜炎效果良好。

胃寒食少者不宜过量。

06、橄竹梅茶汤

【出处】林小田编《精编药茶配方》.P429

【组成】咸橄榄5个,竹叶5克,乌梅2个,绿茶5克,白糖10克。

【功用】清咽润喉。

【主治】治久咳及劳累过度引起的咽喉失音症。

【制法】用水煎取汁,1日1剂。

【说明】久服效佳。

四、补益扶正类

01、麦枣龙草茶

【出处】《食物中药与便方》

【组成】小麦3O克,红枣6枚,龙眼肉5个,甘草3克。

【功用】和营养心,安神敛汗。

【主治】病后体虚,自汗虚汗,心悸少寐,精神紧张时尤易出汗。

【制法】上药以清水适量,煎至麦熟后,置保温杯中,不拘时饮汤,吃枣子和龙眼肉。

【宜忌】外感发热或脾胃湿热,纳呆苔腻者忌用。

【按语】热病或大病后,营卫之气失和,每易出现自汗、盗汗、心悸、心慌,体倦乏力,或一遇风寒,即患感冒之证。

现代医学视之为免疫功能低下,不能维持机体自身各系统功能的稳定性。

本方用小麦、龙眼肉,养心神、敛虚汗;

大枣、甘草调和营卫。

《随息居饮食谱》谓龙眼能“大补气血,力胜参芪”。

《万氏家抄方》说它能“温补脾胃,助精神”。

本方再配合小麦、枣、草三味,其扶正培本之功,当然不凡。

02、苓藕百合茶

【出处】《药茶治百病》

【组成】茯苓、鲜藕、山药、百合、大枣。

【功用】补脾益肺,止咳宁血。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咳嗽迁延不愈,胃纳不旺,或偶见痰中带血者。

【制法】先将鲜藕切片,大枣去核。

每次取鲜藕60克,山药30克,百合、茯苓各20克,大枣10枚,同煮至稠糊(可加入冰糖适量),分次用沸水兑稀后饮用。

每日2~3次。

【按语】本方为滋补食疗剂,适用于一切脾肺虚证。

方中的茯苓益脾渗湿,山药补脾益肺,百合养阴润肺止嗽,鲜藕凉血润肺,大枣补脾养血。

全方清而不燥,补而不滞,对老年咳喘体弱食少者,有药食双补的功效。

03、龙眼枣仁茶

【组成】龙眼15克,酸枣仁6克。

【功用】养血安神。

【主治】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

【制法】将龙眼剥去壳、核,留肉;

枣仁微炒黄后捣碎。

置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于晚间代茶饮。

【按语】龙眼肉又名“益智”,为营养性果品,有安神补血之效。

其果核为收敛止血药。

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种子,性味甘平。

有养肝宁心、安神敛汗之效。

《本经别录》说它“主烦心不得眠”,《纲目》说它“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

生用疗胆热好眠。

”药理试验表明它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

动物实验。

生枣仁对大鼠无兴奋作用,生及炒熟的酸枣位均出现镇静作用,但在久炒油枯后,镇静作用即消失。

根据传统用药习惯,“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之说,酸枣仁治失眠证,以炒至徽黄为宜,不可令枯。

04、龙眼莲芡茶

【组成】龙眼肉4~6枚,莲子、芡实各2O克。

【功用】补血安神。

【主治】①神经衰弱,心悸怔忡,自汗盗汗,夜不能寐。

②热病后心悸、失眠、自汗盗汗。

【制法】龙眼取净肉,莲、芡杵碎,以清水适量煎沸后,置保温瓶中,盖闷2O分钟,连渣饮用。

【宜忌】脾胃湿盛,舌苔白腻者忌用。

【按语】龙眼肉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为滋补营养果品。

主含的可溶性物质中有葡萄糖、蔗糖、酸类、含氮物(其中含腺嘌吟和胆碱),其它尚有蛋白质和脂肪等。

它味甘性温,有益心脾、补气血、安神之功。

《药品化义》说它同莲、芡同用,“能补脾阴,使脾旺统血归经。

”《万氏家抄方》“用龙眼肉不拘多少,上好烧酒内浸百日,常饮数杯,能温补脾胃,助精神。

05、双耳茶

【组成】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冰糖30克。

【功用】滋阴补肾、润肺。

【主治】①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眼底出血,辨证属肾阴亏虚者。

②咳嗽、咯血、痰少而干或有喘息,辨证属肺阴虚者。

【制法】将二种木耳用温水泡发,拣去杂质,洗净,放入碗内,再加入冰糖,加水适量,置于蒸锅中,盖上碗盖,约蒸1小时许即成。

将木耳及汤汁,分1~2次服用。

【宜忌】脾胃湿热,口中发甜,舌苔厚腻者忌服。

【按语】木耳分黑、白二种,白木耳又称银耳。

二者均为寄生植物的子实体,一为木耳科,一为银耳科。

所含成分大致相近,据分析二者均含脂肪、蛋白质、多糖类、灰分。

灰分中含有磷、硫、铁、镁、钙、钾及钠等。

另据报导,白木耳含甘露醇、多缩戊糖、麦角笛醇、海藻糖。

黑木耳性味甘平,或作性寒(《饮膳正要》)功能凉血止血;

白木耳性味甘淡、平,或作凉(《饮片新参》)功能滋阴、润肺;

养胃生津。

据《食物中药与便方》介绍,白木耳适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症;

黑木耳适用于高血压、便秘等。

本方用冰糖,在《本草纲目》称为“石蜜”。

为白沙糖煎炼而成的冰块状结晶,有补中益气,和胃润肺之功。

06、银耳茶

【出处】《偏方大全》组成白木耳15克,冰糖25克。

【功用】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主治】①肺阴不足引起的干咳或咯血、午后或有潮热,盗汗。

②阴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心悸。

③高血压病伴眼底出血。

【制法】先将白木耳用温水发开,洗净去杂质,加入冰糖适量(糖尿病人可不加糖)放入盖碗中,加清水后,放蒸锅上蒸至银耳烂熟。

每日清晨饮用,1日1剂。

【宜忌】风寒咳嗽及感冒初起忌用。

【按语】白木耳又名银耳,为银耳科植物银耳的子实体,一般寄生在麻标或槲栎的腐朽树木上,近年来已有人工培植。

本品性味甘淡平,《饮片新参》说它“清补润肺,滋液,治劳咳”。

《现代实用中药》说它“润肺生津,滋阴养胃,益气补心,补脑强心。

”《食物中药与便方》说它“适用于高血压、动脉硬比等症”可见本品为滋补珍品。

本品以色白而带玉色,有光者为上品。

色枯白者,系经硫黄熏过;

色褐而多斑点者均为下品。

07、薯蓣茶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生怀山药120克。

【功用】健脾,补肺,固肾,益精。

【主治】虚劳发热,或喘或嗽,或自汗,或心悸怔忡,或小便不利,或大便滑泄及一切脾肺阴气亏损之证。

【制法】将鲜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小段或薄片,以清水适量,煮至山药烂糊(可适量加入冰糖),不拘时饮汤吃山药。

【按语】山药又名薯蓣,主产河南,以博爱、沁阳、武涉、温县等地(古怀庆所属)所产为最佳,习称“怀山药”。

近年来各地多有培植。

本品味甘性平,为药食两用植物。

《神农本草经》说它“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

”《本草纲目》说它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其成分含胆碱、粘液质、淀粉、糖蛋白和自由氨基酸等。

对于久病体虚者是良好的滋养强壮保健食品。

08、杏仁奶茶

【出处】《患者保健食谱》

【组成】苦杏仁、白糖、牛奶。

【功用】润肺止咳。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迁延不已,体虚瘦弱,动则气急出汗。

【制法】取带皮杏仁10枚,捣碎,同冰糖6克,置盖杯中,以沸水适量冲泡,闷置15分钟后,取清液兑入鲜牛奶半磅,饮用。

每日l~2次。

空腹时服。

【宜忌】痰液黄稠难出者慎用。

【按语】慢性支气管炎在缓解期,每多呈肺脾两虚证,此时咳痰量虽少,但咳嗽迁延不已,体质呈虚弱状态,如此时不注意饮食调养,则一遇风寒便迅即发作。

本方在以鲜奶滋养脾胃增强体质的基础上,加用杏仁祛痰止咳,冰糖润肺止咳,可收药食双补之功。

临床研究,服用小量杏仁,其所含苦杏仁甙在体内慢慢分解,逐渐产生微量氢氰酸.能轻度抑制呼吸中枢,而达镇咳、平喘作用。

09、双花杏蜜茶

【出处】《百病饮食自疗》

【组成]金银花、菊花、杏仁各1O克,蜂蜜3O克。

【功用】疏风散热,宣肺化痰,解毒。

【主治】肺痈初期,咳嗽胸隐痛,或咳则痛甚,呼吸不利,痰涎粘滞浓浊,恶寒发热。

舌质红,苔薄黄。

【制法】先将金银花、菊花、杏仁(捣碎)共煎成药汁,去渣,贮瓶内。

饮用时兑入蜂蜜,代茶频频饮之。

【按语】本茶剂治肺痈初起效果颇佳。

《类证治裁》:

“肺痈由热蒸肺窍,致咳吐臭痰,胸胁刺痛,呼吸不利,治在利气疏痰,降火排脓。

”金银花能清热解毒,且有轻宣疏散之效,常用治疮痈、疖肿。

《本草纲目》:

“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诸恶疮,散热解毒。

”菊花能清上焦风热,清头目,解毒。

杏仁能止咳平喘。

蜂蜜,甘,平。

能润肺止咳,解毒。

《本草纲目》称蜂蜜:

“蜂蜜入药之功有五:

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

生则性凉,故能清热;

熟则性温,故能补中;

甘而和平,故能解毒;

柔而濡泽,故能润燥;

缓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

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

”药理分析:

金银花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对慢性气管炎中某些常见细菌(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也有抑菌作用,它还能延缓呼吸道病毒对细胞的病变作用。

菊花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β-溶血性链球菌)有某些抑制作用,菊花提取物能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

故本方能宣肺化痰,解毒。

10、薄荷芦根茶

【组成】鲜薄荷10克,鲜芦根6O克。

【功用】疏散表邪,宣肺利咽。

【主治】夏燥秋热,夜卧露宿冒风致咽痛、干咳、口渴欲饮、伴畏寒、无汗者。

【制法】上二味洗净后切碎,共置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宜忌】暑湿证、发热、泄泻、舌苔厚腻者忌用。

【按语】夏秋之季,白天燥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