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8308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课堂实录与点评.docx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课堂实录与点评

《杠杆的科学》课堂实录与点评

课前活动:

教师出示铁皮饼干箱,问谁能打开?

学生用手打不开,用扁铁条作为工具撬开了。

师生共同品尝饼干。

一、走进生活,引出主题.

师:

刚才我们看到,用上工具后,饼干箱马上被打开了,谁能说说为什么?

生:

因为铁条的一端把盖子撬起了。

师:

前几天,老师发现路上有一块大石头,想搬开它,可怎么也搬不动,后来用上了这么一根棒,就搬开了石头。

(视频:

放映撬棍撬石头)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例子吗?

生:

有一次爸爸打不开箱子,也是用棒撬开的。

生:

我上次看见工人叔叔滚动一个很重的桶,也是用一根铁棒撬着滚起来的。

师:

对,这根棒称为撬棍。

像这样的简单装置就叫杠杆。

二、巧设梯度,认识杠杆

师:

要研究杠杆,必须知道杠杆上有三个重要位置。

(出示杠杆撬棍示意图,边演示边讲解)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出示刚才撬盖子图片)你们能找找这个杠杆中三个位置分别在哪里吗?

(出示一钉有铁钉的木板)谁能帮我拔出铁钉?

(学生上讲台用手拔,拔不出。

生:

要用工具帮忙。

(用打开罐子的铁条还是拔不出钉子。

师:

看来我们要分析一下原因了。

用撬棍这样的工具拔钉子,用力点的位置上下移动范围小,显然不方便。

如果改装一下,把撬棍分成两部分,长的部分装到上面,与另一部分垂直,这样用力的地方可以移动的范围就大了,也很方便。

在生活中你看见过这样的工具吗?

生:

羊角榔头。

师:

(出示羊角榔头)试试用羊角榔头拔钉子。

(学生上台操作,拔出铁钉。

师:

其实这个装置也是杠杆,是变形后的杠杆,生活中许多时候都是应用变形杠杆的。

能说说羊角榔头拔钉子时,杠杆的三个位置在哪里吗?

(学生上台指出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师:

我还有一东西。

(出示一根用稍粗的铁丝弯成的小棒)这是微型的撬棍,如果左边有一重物,我在右边用手向下按,左边重物会怎样?

生:

会被撬起来。

师:

支点、用力点、阻力点三个位置在哪里?

(学生上台指出。

师:

再添上一根同样的微型撬棍,两根同时运动,你觉得生活中有这样的组合工具吗?

把两根微型撬棍右边的一端分别弯起来,现在你觉得这样的工具生活中有吗?

生:

剪刀。

师:

(出示剪刀、火钳等)生活中的杠杆,有时需要两个撬棍组合起来变形应用。

你能说说这些杠杆工具在使用时,支点、用力点、阻力点在哪里?

(学生分别指出。

三、数据分析,理清思路

师:

(出示杠杆尺)观察一下,有什么特点?

生:

有许多小孔。

生:

左边5个小孔,右边5个小孔。

生:

每个孔与孔之间一样长。

师:

观察得很仔细。

你觉得它能干什么?

生:

可以量长度。

生:

我觉得量长度不是主要的作用,可能是用来撬东西的。

生:

老师,我觉得孔是用来挂重物的。

师:

(出示支架与底座,把杠杆尺安装在支架上)现在你觉得它能干什么?

生:

像天平,两边挂重物一样重时就平衡了。

生:

如果一边挂重物,一边用手按下去,这样也是杠杆了。

师:

为什么7.

生:

因为你手按下去的地方是用力点,挂重物的地方是阻力点,中间是支点。

师:

现在我在左边第3格挂上一个钩码,效果怎么样?

生:

斜了,不平衡了。

师:

怎样才能把它撬起来,重新平衡呢?

生:

右边用上一个力。

生:

用手按下去。

师:

你觉得这个与刚才哪个装置很像?

生:

撬棍撬石头。

生:

与铁条撬罐盖也很像。

师:

那么支点在哪里,用力点、阻力点呢?

生:

(边演示边回答)中间是支点,手用力地方是用力点,挂钩码地方是阻力点。

师:

这是一种特殊的杠杆,杠杆尺。

老师不能老是用手这样按着呀!

想个办法把手解放出来。

生:

用力点上可以挂钩码代替。

师:

挂几个钩码,挂在哪里?

生:

也挂在第3格上,挂一个。

师:

(挂钩码)现在平衡了。

师:

那如果我在左边第5格上挂2个重物(钩码),要使杠杆尺平衡的话,右边应该怎么挂呢?

生:

也在第5格上挂2个。

师:

(演示)现在我们发现只要左右两边的钩码数和格数相同,就能使杠杆尺平衡。

(板书:

左边格数=右边格数)如果我要求左右两边的钩码数和格数都不能相同,你能使杠杆尺平衡吗?

生:

能。

师:

我们来试试。

(出示记录表,指导记录。

学生领取钩码,进行分组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

)师:

每组汇报一组数据,后面汇报的数据不能与前面组重复。

我把你们的数据整理在这张表格上。

(出示数据整理表,学生汇报。

师:

我们来分析一下,找找规律,看看这些数据中隐含着什么规律呢?

生:

左边的格数乘以左边的钩码数等于右边的格数乘以右边的钩码数,杠杆尺就平衡。

师:

是这样吗?

除此以外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

我发现有几组数据右边钩码数多,左边钩码数少,有几组刚好相反,左边多右边少。

生:

格数也不一样,有的左边挂钩码的格数多,右边少;有的右边多,左边少。

师:

这样吧,为了让我们理清思路,我们把这些数据分为两类,怎么分,我们必须有个标准。

生:

可以按左边钩码比右边多的和左边钩码比右边少的分两类。

(出示两张表,学生把所有数据分成两类,第1张表里放左边钩码比右边多的数据,第2张表里放左边钩码比右边少的数据。

师:

对于表格,我们可以一张一张分析。

生:

第1张,我发现右边格数都比左边格数多。

生:

我发现左边钩码越多,右边格数就越多。

如左边第1格上钩码数由2个变成5个,右边钩码数不变,格数却由2格变成了5格。

师:

我们再来看第2张表,有什么规律?

生:

刚好相反,右边的格数都比左边的格数少。

师:

如果我们右边钩码重量相当于手用的力,两种情况中哪种用的力小,哪种大?

生:

当右边的格数比左边的格数多时,用的力小;右边的格数比左边的格数少时,用的力大。

师:

有没有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

生:

开头老师做的两边格数一样多时,钩码数也一样多,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

师:

(出示杠杆尺示意图)看杠杆尺三个位置,给“左边格数、右边格数”换种说法,再来说说分别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

生:

支点与用力点间距离大于支点与阻力点间距离的杠杆省力。

支点与用力点间距离小于支点与阻力点间距离的杠杆费力。

相等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师:

很好。

以后我们碰到实验数据繁多杂乱时,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个标准,把这些数据按这个标准先分大类,理清思路,再对每一类进行分析,找出规律。

这是处理数据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四、经历发明,重返生活

师:

刚才的研究中,我这里有一组不完整的数据,我们能把它填完整吗?

(出示表格。

序号

左边

右边

格数

钩码数

格数

钩码数

第一组

1

2

1

第二组

1

3

1

第三组

1

4

1

第四组

1

5

1

生:

第一组第2格,第2组第3格,第三组第4格,第四组第5格。

师:

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生:

左边加1个钩码,右边1个钩码就移开1格,左边再加1个,右边再移开1格……

师:

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这样的装置?

生:

杆秤。

(视频:

杠杆尺逐步演变成杆秤的动画。

然后做一个小游戏:

让一学生往杆秤盘里加一个实心球,老师秤砣移开一段距离,再加一个.秤砣再移开一段距离……这时,秤砣已经移到秤杆末端了。

师:

如果再加重物,该怎么办?

“怎样使杆秤能称更重的物体?

”就是今天留给大家课后研究的问题。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

因此,小学科学课堂应以探究为基础,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引导他们理解、认识、探索、发现,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本课的教学设计由生活入手,巧设疑问,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

接着由学生的发言自然地引出撬棍和杠杆的概念,通过观察、寻找杠杆的三要素,从而初步认识了杠杆,通过辨别变形杠杆和寻找生活中的杠杆,加深对杠杆的认识。

然后通过认识杠杆尺、调试杠杆尺、分组实验、统计数据、分析数据等系列活动,得出杠杆省力与费力的规律。

最后通过“长短不同的两根杠杆撬石头”的讨论,进一步加深对杠杆省力与费力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科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水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杠杆有三个点:

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3)利用杠杆解决身边的事情。

2、过程与方法:

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

(1)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应用;

(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四、学具准备

给每组学生准备:

杠杆尺、钩码一盒、实验记录表

给全班学生准备:

撬棍撬石头的图片、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给教师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走进生活,引出主题

1.如果遇到大石头挡在路中央,你有什么办法把它移开吗?

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做法。

设计意图:

由生活入手,巧设疑问,激发兴趣,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二、巧设梯度,认识杠杆

1.引出概念:

(从学生的描述中引出)像这样的棍子人们叫它撬棍,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让学生认识撬棍和杠杆。

2.认识杠杆的三要素:

(1)出示撬棍(课件展示撬棍的使用过程)。

(2)师生归纳:

杠杆三要素---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找一找在图中的位置。

学生观察,寻找,汇报。

3.认识变形杠杆:

出示摇水装置和跷跷板,思考:

它们也是杠杆,三个点在什么位置?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杠杆的三个点。

4.辨别:

出示羊角锤、老虎钳、剪刀、天平、锥子和擀面棍等。

它们是杠杆吗?

为什么?

学生思考、辨别。

5.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工具也属于杠杆?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

从撬棍形式的杠杆到生活中变形、组合后的杠杆,有助于学生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其他形式的应用。

三、数据分析,理清思路

1.认识杠杆尺:

出示杠杆尺,问:

它是杠杆吗?

找一找支点,观察一下,它还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描述。

2.调试杠杆尺:

在两端相同的位置挂相同的钩码。

讨论:

什么样的情况能说明用杠杆做事能省力,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省力?

在试验中应该收集哪些数据来说明问题?

学生尝试。

分组讨论交流。

3.分组实验。

学生实验,自主决定两端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只在左右各选一个位置挂钩码)。

当杠杆尺静止不动时(用力的一端刚好将重物一端撬起来),要把杠杆尺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记录下来。

4.统计数据,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

通过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

5.分析数据,得出规律。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数据,交流结果,得出规律。

(1)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是省力杠杆。

(2)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是费力杠杆。

(3)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距离,这种杠杆是不省力也不费杠杆。

6.思考: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

哪种方法更合理?

设计意图:

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现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

四、经历发明,重返生活

出示长短不同的两根杠杆撬石头的课件,讨论:

用短的这根能撬动吗?

为什么?

要求:

使用今天得到的实验数据来解释这个为题。

设计意图:

加深对杠杆省力与费力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