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8313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93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华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北华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北华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北华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北华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北华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北华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北华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北华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北华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北华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北华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北华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北华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北华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北华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北华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北华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北华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北华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华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

《北华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华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华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x

北华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北华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二〇一四年十月

前言

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性和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毕业生就业状况受到政府、高校和学生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大学生就业质量报告是监测和反馈大学生就业状况和特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工作。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和《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做好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教学司函[2014]29号)要求,现编制发布《北华大学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北华大学是吉林省省属规模最大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4808人。

学校现有78个本科专业,涵盖11个学科门类;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涵盖了10个学科门类;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校是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学校、国家大学英语改革示范学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校、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培训基地、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高校项目办、中俄医科大学联盟首批盟员校、吉林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吉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突出“一主多样性,创新实践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线实用,落地生根”的人才培养特色,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在组织保障、经费投入、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倾斜和保障,在工作内容、方式、方法、机制等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工作思路、工作手段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

本报告针对北华大学的人才培养、就业工作以及学校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结果进行总结,共包括五部分内容,包括学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学校的主要特点、毕业生就业相关分析、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以及毕业生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内容。

本报告对学校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就业质量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从而为监测和反馈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提供数据支持。

本报告以客观、准确的图表和数据来呈现结果,除了基础的就业率和就业流向等就业指标外,还对就业相关的行业职位、专业对口度、就业满意度等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并分析毕业生就业的发展趋势,使得大学生就业市场及发展趋势分析成为可能,也从就业结果反馈学校的招生、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为学校建立健全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引导高校优化招生和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第一部分:

毕业生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

北华大学2014届的毕业生人数为6407人,其中,研究生380人,本科生5077人,专科生950人。

二、毕业生的结构

(一)毕业生各院系分布

北华大学2014届毕业生各个学院及其专业的人数分布(见表1-1)。

表1-12014届各院系及专业毕业生人数分布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人数

所占比例

法学院

法学

86

1.34%

社会学

34

0.53%

总计

120

1.87%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78

1.22%

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教育

54

0.84%

小学教育

74

1.15%

心理学

66

1.03%

总计

194

3.03%

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

教育技术学

66

1.03%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71

1.11%

运动训练

28

0.44%

总计

99

1.55%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118

1.84%

对外汉语

39

0.61%

播音与主持艺术

74

1.15%

总计

231

3.61%

外语学院

英语

102

1.59%

日语

39

0.61%

朝鲜语

48

0.75%

总计

189

2.95%

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俄语

29

0.45%

音乐学院

音乐学

85

1.33%

音乐表演

15

0.23%

舞蹈学

15

0.23%

总计

115

1.79%

美术学院

美术学

85

1.33%

绘画

63

0.98%

雕塑

38

0.59%

艺术设计

88

1.37%

总计

274

4.28%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学

75

1.17%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115

1.79%

信息与计算科学

47

0.73%

统计学

66

1.03%

总计

228

3.56%

物理学院

物理学

63

0.98%

材料物理

32

0.50%

总计

95

1.48%

化学与生物学院

化学

77

1.20%

生物科学

71

1.11%

应用化学

40

0.62%

总计

188

2.93%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33

3.64%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31

0.48%

工业设计

11

0.17%

机电一体化技术

59

0.92%

总计

334

5.21%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57

0.89%

测控技术与仪器

69

1.0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22

1.90%

自动化

100

1.56%

电子信息工程

75

1.17%

通信工程

59

0.92%

总计

482

7.52%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40

2.19%

软件工程

74

1.15%

网络工程

33

0.52%

总计

247

3.86%

汽车与建筑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

74

1.15%

土木工程

113

1.76%

工程管理

33

0.52%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60

0.94%

总计

280

4.37%

林学院

环境科学

43

0.67%

包装工程

36

0.56%

木材科学与工程

60

0.94%

食品科学与工程

74

1.15%

园林

75

1.17%

林学

57

0.89%

总计

345

5.38%

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

84

1.31%

第一临床医学院

临床医学

238

3.71%

医学影像学

97

1.51%

总计

335

5.23%

医学检验学院

医学检验

99

1.55%

口腔医学院

口腔医学

62

0.97%

护理学院

护理学

147

2.29%

护理

106

1.65%

总计

253

3.95%

药学院

药学

101

1.58%

经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74

1.15%

国际经济与贸易

73

1.14%

行政管理

77

1.20%

会计

108

1.69%

会计学

204

3.18%

旅游管理

73

1.14%

市场营销

161

2.51%

物流管理

36

0.56%

总计

806

12.58%

师范分院

学前教育

74

1.15%

初等教育

544

8.49%

总计

618

9.65%

研究生工作部(处)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9

0.14%

病原生物学

2

0.03%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4

0.06%

翻译

25

0.39%

高等教育学

7

0.11%

汉语言文字学

13

0.20%

护理学

12

0.19%

机械设计及理论

1

0.02%

基础数学

12

0.19%

计算机应用技术

6

0.09%

教育技术学

2

0.03%

课程与教学论

11

0.17%

临床检验诊断学

11

0.1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9

0.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12

0.19%

美术学

17

0.27%

木材科学与技术

2

0.03%

内科学

30

0.47%

凝聚态物理

4

0.06%

农业推广

1

0.02%

皮肤病与性病学

4

0.06%

企业管理

4

0.06%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14

0.22%

森林培育

3

0.05%

神经病学

15

0.23%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4

0.06%

世界史

2

0.03%

思想政治教育

10

0.16%

体育教育训练学

16

0.25%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3

0.36%

外科学

24

0.37%

学科教学(化学)

2

0.03%

学科教学(数学)

4

0.06%

学科教学(英语)

8

0.12%

学科教学(语文)

13

0.20%

药理学

7

0.11%

药物分析学

8

0.12%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1

0.17%

应用化学

1

0.02%

应用数学

12

0.19%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3

0.05%

制药工程

2

0.03%

总计

380

5.93%

(二)毕业生性别分布

北华大学2014届毕业生中,男生人数为2149人,所占比例为35.66%;女生人数为3878人,所占比例为64.34%(见表1-2)。

表1-2北华大学2014届毕业生的性别分布

性别

人数

所占比例

2149

35.66%

3878

64.34%

三、毕业生的就业率

截止到2014年8月31日,北华大学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3.64%。

其中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6.33%,专科毕业生(包括师范分院)的就业率为69.30%,研究所就业率为90.16%。

各学院就业率(见表1-3)。

表1-3北华大学2014届各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

学院

毕业人数

就业率

法学院

120

50.00%

马克思主义学院

78

96.15%

教育科学学院

194

76.80%

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

66

71.21%

体育学院

99

100.00%

文学院

231

87.01%

外语学院

189

82.01%

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29

89.66%

音乐学院

115

87.83%

美术学院

274

60.58%

历史文化学院

75

96.00%

数学与统计学院

228

87.28%

物理学院

95

95.79%

化学与生物学院

188

90.43%

机械工程学院

275

92.73%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482

91.70%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247

93.52%

汽车与建筑工程学院

220

95.91%

林学院

345

93.33%

公共卫生学院

84

75.00%

第一临床医学院

335

88.96%

医学检验学院

99

97.98%

口腔学院

62

43.55%

护理学院

147

91.16%

药学院

101

83.17%

经济管理学院

698

89.11%

研究生工作部(处)

380

90.16%

四、毕业生的就业流向

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包括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应征义务兵、国家基层项目、地方基层项目、待就业、不就业拟升学、其他暂不就业、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升学和出国出境。

北华大学2014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分布(详见图1-1),毕业生主要的毕业去向包括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占比分别为46.41%和23.33%。

毕业生签约就业率为23.91%。

从图1-1中可以看出,学校签约协议就业处于较低水平,其他形式就业占近五成,说明学校毕业生就业灵活度较高,就业岗位层次有待提高。

图1-1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分布

(一)毕业生国家导向就业情况

国家导向就业包括应征义务兵、国家基层项目和地方基层项目,本校毕业生国家导向就业的比例为3.48%。

国家导向就业的毕业生的具体去向分布中,0.58%的毕业生参加了地方基层项目;0.28%的毕业生则参加了国家基层项目;2.62%的毕业生为应征义务兵。

(二)毕业生升学情况

根据毕业生反馈的数据,使用毕业生升学率=升学的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计算得出毕业生升学率为8.41%。

(三)毕业生出国情况

根据毕业生反馈的数据,使用毕业生出国率=出国出境的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计算得出毕业生出国率为1.21%。

(四)毕业生灵活就业情况

根据毕业生反馈的数据,使用毕业生灵活就业率=(自主创业毕业生人数+自由职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计算得出本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率为0.22%。

(五)毕业生创业率

根据毕业生反馈的数据,使用毕业生创业率=自主创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计算得出毕业生创业率为0.20%。

除了毕业生实际创业率以外,此次调研还考察了毕业生在未来三年的创业意愿。

毕业生未来创业意愿结果(见图1-2)。

从图中可以看出,未来创业的毕业生所占比例为13.33%;未来肯定不创业的毕业生所占比例为7.53%;而可能创业的毕业生比例为58.10%。

此外,21.03%的毕业生表示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经过近年来的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学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有了大幅度提升,创业意识较为强烈。

图1-2毕业生创业意愿分布

第二部分:

学校主要特点

学校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兴国战略,明确重点、突破难点、立足吉林,面向全国,努力实现建设具有鲜明特色与优势、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的目标,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和科技创新服务。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线实用、落地生根”的人才培养特色,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一)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

学校坚持“科学规划、重点支持、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专业基本建设与发展件设为切入点,围绕教学团队、教学条件、课程体系建设,以突出优势与特色为目标,形成了理工结合、文理渗透、门类较为齐全、优势互补、特色鲜明、引领作用突出的本科专业布局。

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

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将科学知识、实践能力、专业素养融为一体,构建了知识结构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体系。

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28门,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优秀课60门,校级优秀课57门。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按照“一主多样性、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总体设计,加强分类指导,以点带面,突出特色,围绕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是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是国家第二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先后与美国、韩国、俄罗斯、加拿大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57所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

学校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学校,是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校。

三年来,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先后荣获国家级奖励601项(一等奖55项)、省级奖励854项(一等奖228项)。

其中,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中,学校先后四届获得一等奖(共5项)。

这些办学成果的取得,都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内涵式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集中体现。

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提升毕业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着眼学生实际需求,着力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

学校不断强化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服务职能,转变管理方式,把着力重点放在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效果上,实现了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将服务和指导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际效果。

(一)不断加强就业市场建设

学校确立了“主动走出去、积极引进来,以点带面、广泛联络、创新载体”的市场开发战略,在巩固原有就业市场的同时,不断拓展新的渠道和平台。

一是通过充分发挥优秀校友、教职员工的推荐和联络作用,以及实习就业基地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断拓展就业市场的区域和行业范围,开辟新的就业市场;二是通过外派市场开发工作组走访用人单位、参加各级各类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加强毕业生信息反馈,以及举办校园招聘会、借助网络平台收集信息等方式,不断加强就业市场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拓展新的渠道。

三是通过实习实训环节带动毕业生就业,建设了一批稳固的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的毕业生实习实训基地。

近三年,新建实习就业基地350多家,平均每年举办大中型校园招聘会6场次、小型专场招聘会280余场次,接待用人单位10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15000余个,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二)不断完善就业网络平台

学校建设和完善了就业信息网,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强化了无形就业市场建设。

截至目前,已有2717家用人单位注册,三年内累计发布各类求职招聘信息7000余条,此外还与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等人才招聘网站联合举办网络招聘会。

每年都有近5000名毕业生登录。

学校还通过学生工作QQ群和手机短信平台发布招聘信息,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不断加强就业帮扶工作

学校积极做好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和身体残疾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

每年都为应届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今年发放额度为46.8万元,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100%受益。

学校还采取推荐参加省级培训、校内培训指导和“一对一”结对帮扶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双困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切实将就业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近三年,共有1360人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双困生”培训,得到了学生和家长广泛认可。

(四)不断深化创业服务

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出台了《北华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施意见》,制定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把创新创业教育列入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注重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通过与吉林市就业局联合举办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创业计划书大赛、财富精英挑战赛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兴趣,提升了创新创业技能。

大学生创业园被确定为吉林省首批大学生创业园,2012年获吉林省全民创业专项资金100万元,孵化了吉林省鼎易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吉林市灰熊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多个毕业生创业典型。

三、着眼学生就业能力,着力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

学校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本着“重培养、多引导”的工作原则,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构架了“两主、两翼”,即主阵地和主渠道相结合,突出加强“双困生”帮扶和个性化指导的就业指导及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一)在思想教育活动中强化就业指导

学校充分发挥学生工作主阵地作用,在日常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将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学团活动的全过程,对夯实学生未来发展基础、奠定未来发展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还通过广泛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咨询、适时举办就业政策及面试技巧专题讲座等活动,及时、有效地解决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和疑惑,提升了毕业生就业技巧和能力,提高了毕业生就业洽谈的成功率。

(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强化就业指导

学校注重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设置为必修课,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先后派出30余名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就业指导师资培训班,还与相关培训机构合作举办了两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训活动,全部授课教师持证上岗。

(三)在分类培养活动中强化就业指导

学校强调人才培养分类指导,不断加强就业指导的层次性。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设立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专业思想教育专题;对二、三年级学生采取报告、讨论、模拟洽谈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求职择业的技能和技巧;对即将毕业年级学生通过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宣讲就业政策、就业安全等相关知识,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引导学生到国家和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就业。

四、着眼客观实际状况,着力打造毕业生就业工作特色

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注重结合具体实际,坚持走创新道路、品牌道路,不断突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色建设。

(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就业观念培养特色

学校以“发挥整体优势,服务地方经济”为出发点,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培养学生在基层建功立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通过扎实做好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参军入伍及特岗教师项目的宣传、组织和推荐工作,并积极做好毕业生发展信息跟踪、反馈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价值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年来,共有130名毕业生到村任职、635名毕业生受聘特岗教师、15名毕业生参加自愿服务西部计划、83名学生参军入伍。

平均每年到基层就业毕业生人数达815人,约占毕业生总数的16.82%。

(二)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的就业基地建设特色

学校以“实习促就业、实践带就业”为出发点,打造了毕业生就业基地、学生实习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基地建设模式,完善了学生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实习实训与求职择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育人机制,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富有内涵的工作思路。

学校以毕业生就业和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通过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加强学生毕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为用人单位提前了解学生、学生提前熟悉工作环境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增进了供需双方的信任度。

通过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主动走进社会、了解社会需求、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提供了的平台,有利于毕业生更好地就业和择业。

(三)立足提升工作效果的就业考核评估特色

学校以“夯实就业工作过程,提高就业工作主动性”为出发点,推行和完善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年度考核评估机制,明确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落实了校院的职责和任务。

同时,将考核结果与学科、专业建设适度挂钩,与招生工作紧密结合,对三年内就业率达不到60%的专业停止或限制招生;与各学院工作评价、经费划拨及年终考核挂钩,实施评优评奖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有效开展。

第三部分:

毕业生就业相关分析

毕业生就业状况分为“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科研助理”、“应征义务兵”、“国家基层项目”、“地方基层项目”等。

一、毕业生就业分布状况

(一)毕业生职位分布

根据反馈,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大类分布情况(如图3-1)。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事人数最多的职业大类为生物/制药/医疗/护理,所占比例为17.54%;其次为咨询/法律/教育/科研,所占比例为16.78%;从事人数最少的职业大类为广告/市场/媒体/艺术,所占比例为3.33%。

图3-1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大类分布

按从事人数多少划分,排名前十位的职位中类分别为医院/医疗/护理、教师、建筑装潢/市政建设、其他、计算机软件、生产/营运、行政/后勤、工程/机械/能源、销售人员以及房地产,每类职位从事人数所占百分比(参见图3-2)。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事医院/医疗/护理职位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15.31%。

图3-2排名前十位的职位中类分布

(二)毕业生行业分布

根据反馈,毕业生从事的行业大类分布情况(如图3-3)。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事人数最多的行业大类为制药/医疗,所占比例为18.42%;其次为专业服务/教育/培训,所占比例为17.35%;从事人数最少的职业大类为广告/媒体,所占比例为2.05%。

图3-3毕业生所属行业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