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采的安全技术措施wps.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8420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9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残采的安全技术措施wps.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残采的安全技术措施wps.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残采的安全技术措施wps.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残采的安全技术措施wps.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残采的安全技术措施wps.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残采的安全技术措施wps.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残采的安全技术措施wps.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残采的安全技术措施wps.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残采的安全技术措施wps.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残采的安全技术措施wps.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残采的安全技术措施wps.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残采的安全技术措施wps.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残采的安全技术措施wps.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残采的安全技术措施wps.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残采的安全技术措施wps.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残采的安全技术措施wps.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残采的安全技术措施wps.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残采的安全技术措施wps.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残采的安全技术措施wps.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残采的安全技术措施wps.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残采的安全技术措施wps.docx

《残采的安全技术措施wps.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残采的安全技术措施wps.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残采的安全技术措施wps.docx

残采的安全技术措施wps

 

2410工作面局部煤柱回收的

 

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人:

陆政德

编制单位:

普安县地瓜镇宏发煤矿

编制日期:

2015年10月30日

 

措施审批情况

职务

审核意见

签名

日期

矿长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工程师

工作面局部煤柱回收的

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章概况

一、工作面概况

本工作面位于12601综采工作面回风巷上部,为了避免综采工作面回采以后无法回收残余煤柱,需先进行回收,回收后,处理好煤柱,保护综采工作面回风巷。

该回收区域回采煤层为26#煤层;26#煤层呈黑色块状,为无烟煤,半亮型。

常含夹矸0~2层,岩性为炭质泥岩和泥岩。

在本工作面范围内煤厚2.5~3.1m,平均2.8m,倾角12º~15º。

二、回收原因

由于残采工作面位于现12601综采工作面上部,距离12601回风巷5米左右,若现在不进行回采,对今后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和存在很多困难。

1、12601综采工作面回采后,四平巷受到破坏,无法保住本巷道,导致今后回采无材料运输巷。

2、为了防止综采推进后遗留煤柱,必须先对综采回风巷以上煤柱进行回收。

3、由于本矿由原来6个矿井整合而成,原来的小窑采煤方法不是正规的采煤方法,属于乱挖乱采,导致残煤较多,若不及时回收,资源损失较大。

4、因我矿是由多个煤矿整合而成,原煤矿的采区开采后,遗留了部分残余煤柱未经处理,经顶板来压后,产生了大量的浮煤;经以前煤矿的开采经验,我矿的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因此,工作面压垮的浮煤可能氧化后自燃。

若煤炭自燃,将会对我矿的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甚至会对矿井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5、根据省安全监管局贵州煤监局关于开展煤矿“查大系统除大隐患防大事故”工作的意见(黔安监煤矿[2014]16号)文件精神,我矿应该积极消除存在于我矿井下的重大隐患,消除煤炭自燃可能对我矿造成的危害,也可提高我矿的资源回收率;

6、因此,我矿需对残余煤柱进行回收,回收后对采空废弃区域进行密闭,但在回收期间,工作区域不能保持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

开采三角煤、残留煤柱,不能保持两个安全出口时,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报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

特此,编制我矿坳上局部工作面煤柱回收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二章工作面瓦斯地质情况

一、煤层顶底板特征:

26#煤层顶板为粉砂质泥岩或泥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或泥岩。

二、地质构造情况:

工作区域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类型属简单,地层倾角沿走向变化不大,工作区域内无大的构造带。

三、水文地质情况:

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26#煤层顶板一般不含水,在工作面对应地面为山地,受采动影响和大气降水的补给,预计回采后工作面采空区坍塌会有裂隙水流出,雨季涌水量会增大。

四、煤尘及自燃发火情况:

26#煤层煤尘有爆炸性,属自燃煤层。

五、地温:

根据井田地质报告本矿井属地温正常区。

六、矿压观测资料

根据我矿回采的11701工作面时观测的矿压资料,预计本工作面的矿压资料如下:

(1)直接顶的初次跨落步距为:

5-20米

(2)

(二)老顶:

1、老顶初次来压步距为:

25-50米

2、老顶周期来压步距为:

8-15米

(三)煤壁前方支承压力

1、影响范围:

40米

2、压力高峰区:

5-20米

(四)、顶板分类:

1、直接顶:

2类(中等稳定顶板)

2、老顶:

Ⅱ级(老顶来压明显)

因本地点为残采,不管压力情况如何,必须加强工作面的支护,并根据现场的实际需要,由现场管理员决定是否需要加木垛支护。

第三章回采方法

一、采煤方法

从里往外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炮采方法进行回采,采高2.8米,严格跟顶回采,在回采至离回风斜井15米处时,停止回采,加强支护,以降低巷道所承受的压力,保护巷道作为后期综采工作面的回风斜井。

二、采空区处理方法

全部垮落法

三、回采工艺

工作面采用爆破落煤,可弯曲40型刮板运输机运煤,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进行支护。

采煤主要工艺过程:

安全检查→打眼→爆破落煤→挂梁→装煤→移溜→支护→回柱放顶。

(一)打眼爆破落煤

工作面采用风动钻机打眼,煤矿许用3号安全炸药、瞬发电雷管爆破,MFB-100发爆器引起爆。

1、打眼前必须首先检查钻机的完好情况,并检查支架、顶板,进行敲帮问顶,处理伞檐、煤和顶板、浮石。

钻眼时,必须随时注意观察煤壁、顶板、支架、钻具及钻进情况,发现异常时,必须立即停止钻眼进行处理。

2、钻眼时,必须严格按炮眼布置图的参数进行炮眼布置,若遇到煤壁不平直时,要根据现场情况适度增减炮眼深度。

3、过断层,顶板破碎带时,要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适度减少炮眼个数、深度和炮眼装药量。

4、在钻眼过程中严禁边钻眼边装药。

5、在装药爆破过程中,只准采用正向装药爆破,严禁采用反向装药爆破,采用毫秒电雷管引爆时,毫秒电雷管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毫秒。

6、爆破后发现瞎炮时,必须严格按照瞎炮处理的操作规程及时进行处理。

7、工作面不能一次起爆时,必须分组装药爆破,一组装药必须一次起爆。

8、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度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工作面瓦斯浓度≥1.0﹪时,禁止用电煤钻打眼,放炮地点附近20m内风流中瓦斯浓度≥1.0﹪时,严禁装药放炮。

9、工作面放炮时要先开动刮板机再起爆,防止爆破后炸落的煤炭煤压死刮板机。

10、放炮时,除放炮警戒站岗人员外,工作面所有人员都必须撤到放炮警戒线以外。

11、放炮地点要设在工作区域的进风巷内,离爆破点的距离不得少于300米。

并且放炮前要首先检查压风自救系统是否有压风,无压风时要先打电话通知调度室向井下输送压风后再放炮。

爆破参数图表

 

爆破说明书

炮眼

名称

炮眼深度(m)

炮眼角度

每眼装药量(kg)

起爆

顺序

联线

方式

水平

垂直

顶眼

1.0

800

750

0.225

一次起爆

串联

底眼

1.0

800

750

0.3

串联

(二)、挂梁、装煤

工作面爆破炮烟吹散后,先由班长、放炮员、安全员、瓦斯员和有经验的老工人巡视工作面,检查工作面瓦斯、支架、顶板、煤壁、残爆等情况,发现有危险时,必须先处理完后才能进行其他工作。

爆破后挂梁时,分成两人一组分段同时进行,金属顶梁要垂直工作面煤壁,梁头与煤壁的距离不得大于200mm,金属顶梁与顶板接触面要有三块以上的连贯背板背顶;挂梁时,悬臂梁的水平销要从工作面的下山方向往上山方向打紧,铰接梁销子要插到位,背板与顶板之间,必须加装锚网,防止顶板小块矸石冒落伤人。

工作面采用人工装煤,在装煤前要先洒水后装煤,并应当边装煤边打贴帮柱,在装煤时,可采用分段包干的方法同时进行作业。

作业人员要站在有支架掩护的地点进行作业,严禁空顶作业。

在装煤过程中严禁刨露支柱柱脚,同时要经常敲帮问顶,随时注意观察顶板、支柱、煤壁的变化情况,发现危险时,要立即停止作业进行处理。

(三)移溜

工作面装煤清理干净浮煤后,采用液压推溜器从机头往机尾或从机尾往机头逐段推移至工作面煤壁,然后及时支上单体液压支柱进行支护。

移溜前,要先刷出工作面下安全出口超前行人道,行人道要求宽1.0m,长4m.

刮板运输机铺设技术要求:

工作面刮板运输机铺设要平、直,链子松紧适度,螺丝齐全,不跑链,不浮链。

(四)、支护

1、工作面的支护

回采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以一梁一柱正悬臂梁的方式进行支护,支架的布置形式以齐梁直线排柱的形式进行布置,“三、四”排进行管理。

支架排距1.0m,柱距1.0m,最大控顶距4.2米,最小控顶距3.2米。

根据工作面煤层厚度和采高,采用的单体液压支柱型号为DW25-31.5∕100,支柱的最大高度分别为2.5m、2.8m、3.15m,金属铰接顶梁长度为1000mm,在工作面支护时,要根据工作面的采高选用相应高度的支柱,支柱的三用阀要与煤壁平行,注液口朝下山方向,排液口朝上山方向,支柱手把面朝煤壁。

顶板支护参数的计算:

(1)顶板分类

①直接顶分类

强度指数:

D﹦S.C.C2﹦500×0.3×0.25﹦37.5

式中:

S——岩石单向抗压强度。

粉沙质泥岩S﹦500kg/m2

C1——节理裂隙影响系数,C1﹦0.3

C2——岩石最小分层厚度,C2﹦0.25

查表:

直接顶为2类顶板,中等稳定。

②老顶分类

强度指数  KM﹦εh/m﹦2.6m/2.8m﹦0.93

式中:

KM——强度指数

εh——直接顶厚度,εh﹦2.6m

M——煤层采高,M平均﹦2.8m

老顶初次来压步距C﹦25~50m

查表:

老顶为2类顶板,老顶来压明显。

(2)支护密度计算

G﹦F/(KP)﹦38.64/(0.9×25)﹦1.72根/m2

其中:

支护强度F﹦(4~8)mγ=(4~8)倍采高×顶板岩石容重=6×2.8×2.3=38.64t/m2

支柱利用系数K﹦0.9

支柱额定工作阻力P﹦25吨/根(2.5m、2.8m、3.15m高的支柱工作阻力为25吨/根)。

根据金属顶梁长度和工作面正常生产所需空间,工作面的支护参数为:

工作面支架排距:

1.0m

工作面支架柱距:

1.0m

工作面最大控顶距:

4.2m

工作面最小控项距:

3.2m

工作面的设计支护密度为:

1.87根/m2,大于计算支护密度1.72根/m2,符合安全要求。

(3)、采煤工作面支护设备和材料的用量

根据相关规定,备用支柱的数量不得少于在用支柱的20%,但是该作业点属于残采,备用支柱的数量必须相对要多,因此,备用支柱的数量不得少于在用支柱的35%。

2、工作面特殊支护

(1)、放顶前要在工作面下安全出口切顶线内搭一个木垛,加强对工作面安全出口的支护,在工作面周期来压或工作面压力较大时,为加强对工作面的支护,要在工作面切顶线内每隔5m架设一个木垛,木垛规格为宽2m,长2.4m,采用方木或上下接触面削平的扁木架设。

(2)、工作面在放顶前,要在切顶排架设戗棚,戗棚的梁可采用直径不小于12cm的硬质圆木梁。

(3)、工作面端头支护:

工作面端头支护采用4米长工字钢梁(有牙口)或“π”形长钢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一梁三柱、成对迈步使用支护,梁间距100mm~300mm,迈步1000mm,端头使用四对八梁支护。

(4)、工作面下安全出口超前支护:

工作面下安全出口20m内在原巷道支护的基础上每棚支架补成一梁四柱,即另加两排单体支柱支护;单体支柱必须用铰接顶梁连接。

(五)、工作面回柱放顶

回采工作面正常生产回采推进三排支架后,即可进行回收放顶,工作面回收放顶前的最大控顶距为4.2m,放顶后的最小控顶距为3.2m,放顶步距为1m。

工作面放顶前,要认真组织好人员,作好详细分工,并必须准备好所需的各种工具,上齐补足支柱,更换好失效、歪扭的支柱,清理好退路后才能进行。

放顶时要有一名队长在现场指挥,一名安全员在场检查、监督安全操作,并设专人观察顶板。

放顶时,放顶人员必须站在支架完好,顶板完整的安全地点进行操作。

采用回柱绞车放顶时,回柱绞车要安装在安全出口15m以外的顶板完好、支架完整、视线清楚的地方,回柱绞车必须安设牢固,绞车定向滑轮要用专设的单体液压支柱固定,且柱窝深度不得小于0.4m,上端用木契刹紧,设在二、三排之间,导向滑轮和固定柱的连结必须用与绞车钢丝绳同型号的钢丝绳和卡子来固定,回柱时用电铃声作信号,信号铃为“一停、二回柱、三松绳”。

回柱放顶的安全注意事项:

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严禁回柱放顶

(1)运输机未移到位,柱子未上齐,退路不畅;

(2)附近20m范围内有其他人在作业或休息;

(3)采面有失效支柱或缺柱,特殊支架未移到位;

(4)无专人观察顶板;

2、移柱、打戗柱、戗棚等特殊支护时,必须坚持“先支后撤”的原则。

3、回柱放顶的顺序要按“从上而下,从老塘向煤壁”的顺序来进行。

4、回柱放顶人员必须站在顶板完整,支架完好,无崩绳、无断绳、无甩钩威胁的安全地点,钢丝绳两侧严禁站人。

5、在回柱放顶过程中,发现顶板压力突然增大,并伴有低沉的响声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把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待顶板压力稳定、经检查确认无危险后再恢复作业。

6、放顶倒向老塘的支架、木料,必须用长柄工具取出,严禁人员到没有支护的空顶区内搬运支柱和木料。

7、参加放顶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必须保持肃静,不得大声喧哗,不得打闹。

8、采用回柱绞车放顶时,绞车司机必须严格按信号进行操作,听不清的信号一律当作停机信号。

9、采用回柱绞车放顶时,挂钩人员挂完钩后,必须先撤到安全地点后,才能发出绞车启动信号。

10、工作面放顶撤出的单体液压支柱可支设在二、三排的位置上,不得放倒堆放,损坏的金属顶梁、液压支柱和剩余的其它放顶材料要及时运走,不得阻塞安全通道。

11、工作面回柱放顶,必须由有经验的熟练人员进行,在回采队工作不满六个月的新工人不得直接从事回柱放顶工作。

(六)、回采工作面工程质量要求:

1、回采工作面煤壁必须平、直,凹凸不得超过200mm,不得留有伞檐。

2、回采工作面刮板运输机必须移直、垫平,机头架、机尾要支设压柱。

3、为保证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的畅通,上出口煤壁应刷成圆角、下出口提前开缺口,规格为倾斜长4m,走向深1.0m,工作面安全出口净高不得小于1.8m,不得堆放材料和杂物,不得有断梁折柱。

4、支架必须拉线成排架设成直线,最大偏差不得大于100mm,金属顶梁要垂直煤壁,上下错距不得大于50mm;在水平顶板架设支架时,支柱要垂直顶板,在倾斜的顶板架设支架时,支柱要有一定的迎山角,一般顶板每倾斜6~8°支架要有1°迎山角。

5、为保证支架有足够的初撑力,乳化泵站的压力不得低于18MPa,液压支柱的初撑力不得小于30吨,对因煤层超高留底煤、底板松软的地方,支柱必须穿鞋支护。

6、装煤后靠煤壁要及时支上贴帮柱,柱距不得大于2m(可每隔一根支柱打一根贴帮柱)。

戗柱和戗棚支设在切顶排上,采面上下安全出口架设木垛或密集支柱支护。

7、采面采用全承载管理,即回下来的柱子打在该走向棚的新切顶排,不得倒放,对损坏的支护材料必须及时运走,不得留在采面。

8、采面高压液压管及其他管路、电缆应放在第二排支柱的上部吊挂好,放炮前必须保护好。

9、工作面煤层厚度小于2.8m时,必须采全高,不得任意丢失顶煤和底煤,煤层厚度大于2.8m时,采高为2.8m,留底煤,回柱放顶前,浮煤必须清理干净,在1m2内浮煤平均厚度不得超过30mm。

10、采面必须及时进行回柱放顶,严禁超控顶距进行回采。

11、采面机头工字钢梁(即四对八梁)严禁侧向和不成对使用。

12、采面端头的第一棚支架与运输巷巷道支架间的间距不得大于0.5m,安全出口的超前支护距离不得小于20m。

13、采面上下巷的电缆、管路要悬挂整齐,放炮母线与动力电缆必须分别挂于巷道两侧,工作面的电器设备必须上架,安放在不影响行人、运输,且顶板完整、支架完好、没有滴水的干透地方,并保持整洁卫生。

第四章生产系统

一、运输系统

(一)运煤系统

工作面刮板运输机→运输巷刮板运输机→运输下山皮带运输机→主井筒皮带→地面皮带→工业广场

祥见工作面运输系统图

(二)、运料系统

进风平峒→四平巷→残采工作面

二、排水系统

根据地质资料可知,该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26#煤层顶板一般不含水;但在工作面受采动影响和大气降雨的补给,预计在回采过程中采空区坍塌后会有裂隙水涌出,预计雨季涌水量会增大。

排水路线:

工作面下出口→工作面运输巷→主平硐→地面污水处理站。

三、供电系统

(一)、机电设备配备及布置(见机电设备配备表)

附表:

残采工作面机电设备配备表

名称

型号

数量量

备注

刮板运输机

SGB-420/30

2

乳化液泵站

MRBZ-80/20

1

胶带输送机

DFLS65/20/40

2

回柱绞车

DJ-25

1

风动钻机

1

综合保护器

BRW200/31.5

1

磁力启动器

QJZ-80

6

 

(二)、机电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1、工作面所有电气设备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新标准要求达到台台完好,杜绝失爆,摆放整齐。

2、严格执行设备包机制度,加强“三定四检”(即定员、定岗、定设备和班检、日检、周检、月检)。

3、井下不得带电检修设备和搬迁电气设备,严禁带电拉移变电站,电缆吊挂、检修、搬迁前必须先切断电源,并使用同电源电压等级相符合的电笔验电,确认无电后方可施工,并在开关上挂上“有人操作,严禁送电”的警示牌并设专人看守,防止误送电伤人,停送电工作必须由专职电工负责。

4、非专职或非电气值班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在开关检查、检修开盖前必须检查瓦斯浓度,当附近瓦斯浓度小于1%时方可工作。

5、建立健全机电岗位责任制、包机制和检修制,认真填好各设备的检修、运行和故障记录。

6、过流、短路保护严格整定,严禁擅自改动。

7、严禁甩掉瓦斯电闭锁不用。

严禁甩掉设备的各种保护而启动设备运行。

8、电气设备必须做到“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三坚持”的标准,即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有过流和漏电保护装置、有螺丝钉和弹簧垫、有密封圈和挡板、有接地保护装置,电缆吊挂整齐、设备硐室清洁整齐,防护装置全、绝缘用具全、图纸资料全,坚持使用检漏继电器、坚持使用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及坚持使用瓦斯电闭锁。

9、严禁用其它金属物体代替保险丝和易熔合金片,严禁拉掉各路检漏继电器开关。

四、通风系统

(一)、工作面通风方式

根据井巷布置情况及煤层的瓦斯涌出量情况,该残采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通风方式,根据实测,通风机吸入风量为500m3/min。

(二)、工作面配风量计算

(1)工作面允许的风速配风量

以工作面的宽度、支架横断面、采高作为计算依据,计算工作面的最大通风断面(S):

S=L×H-f

=4×2.8-1.12

=10.08m2

式中:

L——支架长度,米;H——工作面采高,m;

f——支架影响的断面,m2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101条规定,工作面最高允许风速为4m/s。

则最大可配风量(Q面max)为:

Q面max=S×V=10.08×4=40.32m3/s=2419.2m3/min

式中S——最大通风断面m2

V——工作面最高允许风速,m/s

最小通风断面(S):

S=L×H-f

=3×2.8-0.84

=7.56m2

式中:

L——支护宽度,米;H——工作面采高,m;

f——支架影响的断面,m2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101条规定,工作面最低允许风速为0.25m/s。

则最小可配风量(Q面)为:

Q面=S×V=7.56×0.25=1.89m3/s=113.4m3/min

式中S——最小通风断面m2

V——工作面最低允许风速,m/s

(2)工作面风量计算:

A、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采瓦﹦100q瓦K备﹦100×2.5×1.5﹦375m3∕min

式中:

q瓦——采面瓦斯绝对涌出量2.5m3∕min

K备——工作面风量备用系数,取1.5

B、按工作面实际作业最多人数计算

Q采人数﹦4N×30﹦120m3∕min

式中:

N—在工作面作业的最多人数

C、按工作面一次爆破所消耗的炸药量计算

Q炸﹦25A﹦25×18﹦450m3∕min

式中:

A——一次爆破消耗的炸药量,kg

D、按采面的温度计算

Q采=VcScKi=1×8.82×1=8.82m∕s=529.2m3∕min

E、按风速验算

按规程规定,回采工作面最低风速0.25m∕s,最高风速4m∕s,则:

0.25St≤Q采≤4St

0.25×8.82=2.2m3∕s=132m3∕min

4×8.82=35.28m3∕s=2112m3∕min

St---采煤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St=8.82m2

根据以上计算,采煤工作面需配备风量取最大值Q采=375m3∕min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375m3∕min<500m3∕min<2419.2m3/min。

(三)、通风日常管理

1、在工作面回采期间,工作面涌出瓦斯将全部依靠风排,在此状态下,增加工作面的配风,工作地点的瓦斯浓度才不会超过《规程》的规定。

2、每班必须安排专职瓦斯检查员,负责检查工作面进风流及工作面的瓦斯,工作面上部20m段、上隅角及回风流的瓦斯浓度。

瓦斯检查员必须严格按规定的责任范围,认真检查各自范围内的通风、瓦斯、CO、温度、煤尘以及“一通三防”安全设施的完好使用情况,每次检查结果认真填写在瓦斯检查手册和该处的牌板上,并告诉该处的作业人员,做到手册、牌板、台帐“三对口”,并严格执行“一班三汇报”制度,有特殊情况必须随时汇报。

3、通风队安排木工对该系统内的风门等设施检查加固,确保风门完好可靠,通风系统稳定。

4、随时安排测风员进行测风,确保配风合理,满足要求。

5、按规定安设瓦斯报警断电仪,且按规定调校及维护,确保完好,能充分发挥作用。

(四)、通风路线:

(该残采地点的通风系统为独立的通风系统)

1、新鲜风:

地面→进风斜井→工作面运输巷→工作面

2、乏风:

工作面→运输平巷→回风斜井→地面

五、粉尘防治:

1、防尘喷雾:

炮采工作面产尘量较大,在放炮和攉煤时最为突出,所以必须做好综合防尘工作。

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范围内各安设一组净化喷雾,各个转载点的喷雾齐全,在放炮和攉煤以及正常运煤时将喷雾开启,以达到降尘的作用。

对回风巷,每隔100m安装一组防尘喷雾,同时在工作面安设防尘喷头进行炮后防尘喷雾,防尘喷雾要求能覆盖巷道全断面。

同时要求按照规定,定期对工作面回风巷进行洒水防尘工作。

2、防尘供水管路系统如下:

地面→工作面运输巷→工作面

六、安全监控装置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63条规定,本工作面应安设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仪,其安设位置:

1、T1设置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距工作面10~15米处的巷道顶板下和上帮各200mm处,其报警值≥0.5%,断电值≥0.5%,复电值<0.5%。

断电范围为运输巷内全部非本安型电气设备。

2、T2设置在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处的巷道顶板下和上帮各200mm处,其报警值≥1.0%,断电值≥1.5%,复电值<1.0%。

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进、回风内巷的全部非本安型电气设备。

3、T3设置在采煤工作面回风距工作面上隅角10米处,其报警值≥1.0%,断电值≥1.0%,复电值<1.0%。

断电范围为回风巷内的全部非本安型电气设备。

通风队每天派监测工加强对瓦斯传感器的检查、调校,保证灵敏可靠,数据返回准确。

 

瓦斯传感器安装位置及控制范围表

瓦斯探头编号

T1

T2

T3

安装地点:

(详见通风系统图)

采煤工作面进风巷距工作面10~15米处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处

采煤工作面回风巷距工作面10米处

报警瓦斯浓度

≥0.5﹪

≥1.0﹪

≥1.0﹪

断电瓦斯浓度

≥0.5﹪

≥1.5﹪

≥1.0﹪

断电范围

工作面进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工作面及其进、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复电瓦斯浓度

<0.5﹪

<1.0﹪

<1.0﹪

七、防灭火系统

在工作面距出口往外50m位置、油脂存放点、各皮带机机头、硐室等地点必须放置3-5个配备干粉灭火器,且皮带机头必须备有长度不少于25m的消防水管和两个体积不少于0.2m3的灭火砂箱。

当发生火灾时的处理办法:

a.当发生火灾时,现场人员不要惊慌,首先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