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8843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1,00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docx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docx

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

科学备考与有效复习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试题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高考试题特点及复习策略无疑是高三师生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高中第三年新课程已经全部结束,教学任务就是高考复习,一年的复习时间,应如何安排?

复习进程如何规划和实施?

怎样有效提高学生复习效益?

复习中要注意什么?

等等,对于进入高三的学生尤为关注。

下面就物理学科的复习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有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达到共同提高、教学相长的效果。

一、新课标视角下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

近三年新课标高考理综物理试题总体看来,保持稳定,适度创新;立足主干,突出能力;贴近生活,关注科技;探究有度,开放可控;科学选拔,彰显公平。

具体来看,发现具有以下特点:

⑴平稳创新引领课改

试题紧密联系高中教学实际,以稳定为主,同时适度创新,体现新课程理念。

试卷结构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优化。

试题表述科学、规范,题型设计合理、各模块比例恰当、难易梯度设置得当,着重考查学科的主体知识和核心思维方法,对考纲中涉及到的主干知识都有所涉及,着重引导新课程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要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要注重学生对物理过程的参与体验,要注重物理方法的创新与变通,要注重综合分析能力与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⑵注重能力体现探究

新课程要求考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培养良好思维习惯,能发现问题并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了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试题注重物理过程的设计,将具体概念和规律的考查置于精心设计的物理过程中,从不同角度、方面以不同的方式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贴近生活关注科技

注重联系实际,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

基础、能力、应用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体现了物理知识有一定的体系和处理问题的模式技巧。

试题注重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与科学研究的进展、生产实践、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突出物理学科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的作用,彰显鲜明的时代特色。

例如(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21题):

2012年11月,“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a)为利用阻拦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飞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拦索后,飞机的动力系统立即关闭,阻拦系统通过阻拦索对飞机施加一作用力,使飞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后停止.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t=0.4s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假如无阻拦索,飞机从着舰到停止需要的滑行距离约为1000m.已知航母始终静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则(  )

A.从着舰到停止,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约为无阻拦索时的

B.在0.4s~2.5s时间内,阻拦索的张力几乎不随时间变化

C.在滑行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会超过2.5g

D.在0.4s~2.5s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几乎不变

(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问题、加速度a=

、飞机做功的功率P=F合v)

例如(2014·新课标全国卷1A卷Ⅱ·22)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

,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2014·山东卷饮酒驾车问题,涉及的也是反应时间)

(结合生活实际,体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汽车行驶的安全距离问题、反应时间问题等)

例如(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25题)如图,两条平行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间距为L.导轨上端接有一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导轨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在导轨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棒可沿导轨下滑,且在下滑过程中保持与导轨垂直并良好接触.已知金属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忽略所有电阻.让金属棒从导轨上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求:

(1)电容器极板上积累的电荷量与金属棒速度大小的关系;

(2)金属棒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电路问题、电容的定义C=

、电流的定义i=

、加速度的定义a=

、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过程分析)

⑷注重对物理图形、图象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文字、图形(图线、图像)、函数关系式是表达物理规律的常用表达方式。

试题情境以图像或图表方式呈现,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加工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例如(2014·新课标全国卷2A卷Ⅱ卷24)2012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39km的高空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km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取10m/s2.

(1)若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至1.5km高度处所需的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

(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高速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可近似表示为f=kv2,其中v为速率,k为阻力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关.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vt图像如图所示.若该运动员和所带装备的总质量m=100kg,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提取信息、加工信息,进行分析推理)

⑸注重实验能力的考查

试题注重对基本实验能力的考查,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基本实验器材和仪表的正确使用、数据处理、实验误差和有效数字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查,通过设计新颖的实验情境,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运用已掌握的实验技能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22)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ΔtA和ΔtB,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a;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cm.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ΔtA和ΔtB表示为a=__________.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a-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牛顿运动定律、速度的定义vB=

,vA=

,仪器的使用和读数)

例如(2014·新课标全国卷1A卷Ⅱ·22)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b)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________(选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

(2)由图(b)可知,am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3)若利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例如(2014·新课标全国卷1A卷Ⅱ·23)利用如图(a)所示电路,可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

待测电源,电阻箱R(最大阻值999.9Ω),电阻R0(阻值为3.0Ω),电阻R1(阻值为3.0Ω),电流表A(量程为200mA,内阻为RA=6.0Ω),开关S.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电阻箱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S;

②多次调节电阻箱,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阻值箱相应的阻值R;

③以

为纵坐标,R为横坐标,作

R图线(用直线拟合);

④求出直线的斜率k和在纵轴上的截距b.

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用E和r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则

与R的关系式为________.

(2)实验得到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电阻R=3.0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读出数据,完成下表.答:

①________,②________.

R/Ω

1.0

2.0

3.0

4.0

5.0

6.0

7.0

I/A

0.143

0.125

0.100

0.091

0.084

0.077

I-1/A-1

6.99

8.00

10.0

11.0

11.9

13.0

 

(3)在图(c)的坐标纸上将所缺数据点补充完整并作图,根据图线求得斜率k=________A-1Ω-1,截距b=________A-1.

(4)根据图线求得电源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

⑹试题很难推出新的物理情景

虽然涉及的内容覆盖了力学、电磁学的必修内容中各部分的主干知识点,但许多试题是常规题,物理情境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或似曾相识,没有陌生的感觉,而陈题新作,通过改变旧题设问角度,来考查学生的能力,在今年的高考试题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我认为它能较好反映学生对物理学科知识掌握的程度,对我们物理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例如2012、2013、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1A卷的题目,几乎全是这几年常见题目

上述试题特点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新课程视角下的高考,试题以知识为载体,以过程和方法为依托,凸显以能力考核为目的的命题思想。

能力考查的层级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建模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数学能力、估算能力、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等。

二、科学备考,如何追求复习效益的最大化

(一)、“木桶原理”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启迪

木桶原理指出: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那块最短的木板。

该原理寓意深刻,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与启迪。

对于进入高三年级总复习的广大学生而言,成绩的提高无疑是美好的愿望,有些较优秀的学生总是希望在相对自己来说占优势的学科方面,不惜代价,渴望通过博弈,取得最佳成绩,而往往忽视劣势学科的复习。

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理科综合成绩或高考总成绩的高低并不取决于优势学科,恰恰取决于劣势学科(包括劣势学科单元)。

因此,对于高三总复习,应在考试大纲的导引下,进行全面而有效的复习。

(二)、如何追求复习效益的最大化

1.为什么要进行全面复习

研究表明:

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专家”,具有内容丰富、联系紧密、区分明确、层次清晰的知识结构,并在解决该领域问题时表现出高效率及专长的人。

而对于一个刚刚进入该领域,没有多少领域问题学习的“新手”,表现出内容单调、松散零乱、区分模糊、层次混乱的知识结构。

“专家”与“新手”在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思维品质大不相同,存在较大差异。

进入高三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完整的高中物理内容与认知策略,但是,由于新课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系统的知识结构是在一个相对较长时间段内获得的,因此,众多同学的知识结构缺乏有序性、完整性和稳定性,接受的是一系列零散的知识内容,处于单一的知识结构水平,知识应用的水平较低,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属于解决问题的“新手”。

因此,要想成为解决该领域问题的“专家”必须通过科学的“培训”,只有进行全面的复习,才能由“新手”渐进为“专家”。

2.全面复习目标是如何设计与实施

全面复习的规划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轮复习,为全面复习阶段,时间约为24周。

根据物理知识内容的主题,重点是对概念、规律的系统复习,通过复习建构“多元”、“关联”的知识结构和解题方法的多样性;第二阶段复习,为专题复习阶段,时间约为8周。

重点是以物理学的核心知识,重要考点为专题,建立知识点的纵横联系,掌握基本问题的分析方法与策略,通过“关联”、“扩展”完善和优化知识结构;第三阶段复习,为强化训练阶段,时间约为4周。

重点是模拟高考试题,以训练为主对物理问题进行“抽象”、“扩展”,从较深层次理解物理问题的本质,能应用较灵活的方法与策略解决有关问题,规避失误,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其实,这个阶段复习从高三一开始复习就进行了,每个月一次的较大考试(就是我们所说的月考),等到二、三月份就是每周一次的考试,都是以综合形式进行的复习考试,由此这个阶段的复习时间就相当于延长了4周的复习时间。

第四阶段复习,为考前状态调整阶段,时间为2周半。

重点是回归教材和课本,查漏补缺及学生心理调整。

旨在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做好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较好的心态应对高考。

这个阶段切忌试题过难和复杂,要抓主干,练常规,但要有知识的侧重点,一句话物理试题“味要纯正,忌杂味”。

当然,实际教学过程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如第二轮与第三轮复习交叉进行的较多也比较合理,适合学情,或者粗略分为三个复习阶段,不同的学校往往有自己不同的实施方法,但复习的目标基本是一致的。

3.怎么样进行有效复习

所谓有效复习是指,有效果的复习(复习效果与预期复习目标的适应性);有效率的复习(较短时间投入获取较大的回报);有效益的复习(层次不同的学生获得满意结果)。

有效复习仍然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复习策略,既可以以知识逻辑结构为主线索组织复习,也可以采取问题驱动或学生认知错误为线索组织复习,以单元试题的检测效果评价复习的质量。

总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合理的题型设计复习,是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自主建构,来完善及优化知识结构。

三、高三物理复习的方法和策略

复习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很多,这里就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如何在复习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复习效率,结合多年来指导高三学生复习物理的备考经验,谈点自己的做法和想法,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提出意见和批评,供今后更好的带领学生复习获得更好的效益。

1.知识重组,建构科学有序知识结构

知识:

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能动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它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

在人的能力基本结构中,知识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高考物理考试大纲,明确提出了能力的五个层级,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其中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是一般的思维能力,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是由物理学科的特点(定量研究和实验研究)所决定的能力要求。

其中,理解能力是其它能力的基础,理解的本质是“转化”,理解是建构知识结构的关键。

理解能力的培养是要学生立足于对基本物理概念、规律理解清楚,弄清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而不能简单的以习题、题海战术来代替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和理解,这样只能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全面,当遇到新的物理问题时,学生很难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

因此,每复习一部分内容,首先让学生梳理该部分物理知识的基本规律,把握教材的特征、重点、难点,提出问题。

加强学生这方面的活动,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分析能力,对解决学科内综合问题很有必要。

其次,要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该部分教材重、难点,有针对性地通过习题将知识加以拓宽和加深,从启发学生思维能力入手,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填补学生思路空白,连接思路断点,切忌过难,重点培养学生基本理解能力。

下面列举复习中的例子来说明,在复习直线运动时自己的做法。

直线运动中心点:

三个概念、两条规律、两个实例。

三个概念:

位移

和x、速度

、加速度

两条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

两个实例:

(复习规律应用应注重基础和方法)

例1.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位移,甲车在前半段位移上以v1=40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位移上以v2=60km/h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1=40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内以v2=60km/h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的关系是

A.

B.

C.

D.因不知位移和时间无法比较

例2.(2011安徽理综卷16).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

所用的时间为

,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

所用时间为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

B.

C.

D.

例3.(2008年全国卷Ⅰ·23)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

求O与A的距离.

 

例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24)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和B,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B和R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l)、(0,-l)和(0,0)点.已知A从静止开始沿y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运动;B平行于x轴朝x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在某时刻通过点(l,l).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求B运动速度的大小.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卷17)如图所示,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  )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保持不变

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例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24)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

,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顺便提醒大家一个问题)

例6.(2006年全国卷Ⅰ·23)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

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3.0km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Δt=6.0s。

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

km/s。

(图象应用作为一个专题模块来带领学生进行复习)

«考试大纲»关于物理学科要考查的“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是这样叙述的: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在解决物理问题时,通过物理情境建够物理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表述物理过程所遵守的物理规律,考查学生的思维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具体的物理问题列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把有关的物理条件用数学方程表示出来,经过数学推导和求解,求出结果,有时还要用图像或函数关系把它表示出来;必要时还应对数学运算的结果做出物理上的结论.

例1.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s-t图像表示出来(其中s为物体相对出发点的位移),则图中的四幅图描述正确的是

 

例2.(2010年全国卷Ⅰ·24)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右图所示。

⑴画出汽车在0~60s内的v-t图线;

⑵求在这60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例3.(2009年全国卷Ⅱ·15)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时间内的v-t图象如图所示。

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1分别为

A.

和0.30sB.3和0.30s

C.

和0.28sD.3和0.28s

例4.(2009年广东卷8)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测力计称得其体重为490N.他将弹簧测力计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t0至t3时间段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梯运行的v-t图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

 

例5.(2012北京高考卷)摩天大楼中一部直通高层的客运电梯,行程超过百米.电梯的简化模型如图1所示.考虑安全、舒适、省时等因素,电梯的加速度a是随时间t变化的,已知电梯在t=0时由静止开始上升,a─t图像如图2所示.

电梯总质量m=2.0×103kg.忽略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求电梯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最大拉力F1和最小拉力F2;

(2)类比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对于直线运动,教科书中讲解了由υ─t图像求位移的方法.请你借鉴此方法,对比加速度和速度的定义,根据图2所示a─t图像,求电梯在第1s内的速度改变量Δυ1和第2s末的速率υ2;

(3)求电梯以最大速率上升时,拉力做功的功率P;再求在0─11s时间内,拉力和重力对电梯所做的总功W.

 

(知识点综合应用——问题扩展)

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考试大纲»关于物理学科要考查的“分析综合能力”的要求是这样叙述的: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简单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1)在处理物理问题时,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所给问题中的物理状态、过程和情境,找出对问题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区别各种因素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分析清楚与问题相联系的各个方面,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要能够将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简单问题,然后综合应用多方面的知识和可利用的方法解决问题.

(2)处理物理问题时,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处理,这就要求考生有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提高这种能力,其基础是要把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理解透彻,对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力求融会贯通,只有这样,处理物理问题时的“自由度”才会大一些.传动带问题是一道源自实际生活的问题,解决该类问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将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模型.对牛顿力学学生比较熟悉,也容易理解,所以考生大多数用动力学的观点求解;而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的方法是高中物理的基本解题思路,因其突出始末状态、忽略中间过程而备受青睐.

(3)物理规律、状态和过程可用图像来表示,图像法能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清晰地表示出各种物理量间的关系,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使问题变得简单明了,使过程简化、优化,令人耳目一新.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有很多这方面的内容,如力学中的v─t图像、电学中的I─U图等.在这些图像中,很多并不是观察到的实物图,而是一些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图和示意图.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