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080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0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单元初步感知

授 课

提 要

课 时

13 人物描写一组

《摔跤》主要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

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从祥子的装束、体态、体型、容貌等方面来写祥子,塑造了一个充满阳光,善良朴实,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

《两茎灯草》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3

14 刷子李

这篇短文描写了“刷子李”的高超手艺。

作者写“刷子李”的绝活时,首先极力写他手艺之高,然后作者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

2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根据本单元的课文,进一步复习这一单元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联系实际,写一写班中某个同学的特点。

1

习作例文

根据课后的要求,了解写人的方法与技巧。

1

习作:

形形色色的人

回忆生活中有特点的人,试着运用学过的写人的方法通过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注意把人物特点写具体。

2

 

 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有两篇精读课文,第13课有三个小片段,三个小片段各有特色。

《摔跤》一文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个性特点;《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一文主要通过外貌描写的方法突出祥子老实、阳光、富有生命力的特点;《两茎灯草》一文主要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凸显人物的吝啬,成功塑造出一个守财奴的形象。

《刷子李》一文主要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技艺高超。

授 课

方法探究

13 人物描写一组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肖像、动作、语言、神态来具体体会人物的不同特点。

14 刷子李

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黑衣服和曹小三的语言)的句子中,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教学过程典案

13 人物描写一组

第一课时

摔  跤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揣摩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歌曲《八路军拉大栓》)

同学们,大家熟悉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吗?

对,这就是《八路军拉大栓》。

这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呢?

是的,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小兵张嘎》,一提到这部电视剧呀,大家就非常兴奋,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一下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段。

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查查字典。

(学生自读)

板书:

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个片段,注意要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如果遇到不认识或不明白的字词,可以查查字典。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针对学生读不准的地方正音:

如:

精神抖擞(sǒu) 挠(náo) 拽(zhuài)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课文中的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研读“小嘎子”,体会特点。

1.抓心理描写,品人物个性。

(1)读文思考:

小嘎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用“  ”画出关键语句。

 

(2)组内交流:

小嘎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边读边细细品味。

(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从“手疾眼快”可以看出他做事机灵,有头脑。

“不跟他一叉一搂”足见小嘎子聪明,有心计)

(2)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沉不住气”说明小嘎子争强好胜;“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说明小嘎子有心计)

3.过渡:

作者在描写小嘎子的聪明机灵、富有心计时,运用了恰当的动作描写,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再读课文,想象小嘎子与小胖墩儿摔跤的情景,并勾画出文章中描写小嘎子摔跤时动作的词句,用“△”标出表示动作的词。

想想这些词句可以体现小嘎子的什么特点。

4.小嘎子的动作:

站、围、蹦、转(机灵、敏捷、有智谋)

小胖墩儿:

跳、退、闪、脱、叉(沉稳、憨厚、诚实、老实)

5.情境朗读,再现“摔跤”。

(1)对照课文中的语句,把小嘎子与小胖墩儿摔跤的场面表演出来。

(2)分组表演,全班评价。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总结学习方法。

作者主要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准确地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用语言描写的方法,生动地表现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特点。

这样的方法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了人物说的话,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你喜欢小嘎子,还是喜欢小胖墩儿?

2.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新的朋友。

他们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年的可爱与天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孩子机灵、鬼点子多的性格特点。

其实我们也有这样的朋友,让我们找一找身边这些让人喜欢的朋友写一写吧。

3.拓展阅读《小兵张嘎》。

【板书设计】

摔  跤

小嘎子    小胖墩儿

↓ ↓

活泼调皮沉稳憨厚

第二课时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读懂难理解的字词。

过程与方法:

抓住人物的肖像描写,体会祥子的善良朴实和他对生活的希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祥子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肖像描写,体会祥子的善良朴实和他对生活的希望。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学习《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挺脱”是什么意思?

挺脱:

强劲结实;挺括舒展。

2.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老舍的文学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幽默诙谐,具有较浓的北京韵味。

3.这篇文章选自《骆驼祥子》,题目中的“他”指的就是祥子。

设计意图:

理解了课文的题目及作者,才能更好地学习文本。

二、精读肖像描写,品读人物形象。

1.学生读课文,解决课文中难理解的字词。

2.出示自学提示:

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祥子的,从中看出祥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自学、勾画、批注、交流)

3.学生汇报。

(1)文章从装束、体态、体型、容貌等方面来对祥子进行外貌描写。

(板书)

(2)“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

是的,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这两句话把祥子刻画得有血有肉,鲜活丰满。

4.从以上的描写中可以看出祥子(起初):

健壮、朴实、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充满生气,充满活力,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旧中国北京人力车夫的形象。

(板书)

设计意图:

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体会祥子给人们留下的印象。

三、拓展延伸。

1.祥子本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他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他热爱生活,热爱北平,他善良纯朴,对生活具有像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后来他又变成什么样了呢?

2.出示资料:

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

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

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

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

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

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

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边。

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

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

现在,他故意的耍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

3.体会祥子的性格特点,并说说什么原因造成祥子性格的变化。

祥子渐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直到最后,祥子成了自暴自弃、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原因是旧中国的黑暗,文章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了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平底层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4.同学们课后可以找来《骆驼祥子》这本书读一读。

设计意图:

拓展资料,激发学生阅读整部著作的兴趣,同时对祥子有进一步的认识。

【板书设计】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祥子:

健壮 朴实 坚韧

吃苦耐劳 充满活力

 

第三课时

两茎灯草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通过多种方式感受严监生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学习方法】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仔细揣摩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出示两幅图(第一幅是临死前的严监生,第二幅是灯草),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片段选自《儒林外史》。

语言大师吴敬梓用简洁的笔墨,细致地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大地主临死前的情形。

3.介绍《儒林外史》的相关资料。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

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

(1)组内交流难读的字。

教师相机指导:

“眷”应读juàn,“茎”应读jīng,“监”应读jiàn,是多音字,另外一个读音是jiān(监狱)。

(2)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可以互相讨论或借助工具书解决。

(3)领读难读的词语。

3.指名朗读。

思考:

这个片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互相交流读后感受。

(这个片段主要写了严监生在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文章刻画了一个爱财如命的吝啬鬼的形象)

三、感悟“吝啬”。

1.找出严监生病重的句子,并用一个词语形容严监生。

病入膏肓(奄奄一息)

2.课件出示句子: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教师:

这时的严监生已经奄奄一息,可他却总不得断气,为的是什么呢?

他伸着两个指头,为的又是什么呢?

(1)教师范读。

要求:

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指名朗读句子,思考:

严监生此时心里在想些什么?

他可能会说些什么?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3.引导学生边看图,边展开想象,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并画出相关语句。

反复读一读,并揣摩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5.过渡:

当见到严监生这一异常举动时,大侄子、二侄子、奶妈都来猜问他的心思,最后还是赵氏了解他的心思,一语中的,严监生这才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6.纵向比较,联系旁人语言,对比严监生临死前一系列手指及摇头的动作变化,填写表格。

7.默读课文,小组讨论,填写表格,并说说从这些词语的变化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严监生焦急的加剧与吝啬)

8.课件出示表格答案。

9.体会人物心理。

分角色练习朗读,注意读出人物的心理变化。

四、总结升华,体会写法。

《两茎灯草》虽然只有短短三百多字,但让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一个吝啬鬼的形象,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特别是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拓展阅读,积累运用(作业)。

1.拓展阅读《儒林外史》或《守财奴》中葛朗台临死前的片段。

2.摘录写人文章中传神刻画人物动作、神态的语句,读一读,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两茎灯草

临死前的严监生→守财奴

两个手指→两茎灯草

14 刷 子 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过程与方法: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普通手艺人的高超技艺。

【教学重点】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和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抓住正面描写的句子体会艺人技艺的高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有一句话,相信大家都知道: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中就记载了民间许许多多身怀绝技的奇人。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

2.板书课题:

刷子李。

这是一个人名,读课题(“子”读轻声),看看这个人名是如何组成的?

(行业+姓氏)。

为什么会这样呢?

那是因为清朝的时候,在天津,人们习惯用行业和姓氏的组合来称呼某一行有绝活的人。

那么刷子李的绝活到底有多“绝”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自学课文,初识“刷子李”。

1.预习检查,出示词语,学生自读。

2.交流:

说一说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技艺高超的俗世奇人)

三、刷墙的描写。

(正面描写)

1.刷子李有什么绝活?

学生:

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神仙一般快活;黑衣黑裤没有白点。

2.默读课文,用“  ”画出直接描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写下简单批注。

(先自学,然后交流) 

3.相关句子。

(1)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

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蘸浆的手法高明,或者调浆配料方法巧妙)

(2)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这句话不仅从人物的动作入手,有着音乐的韵律美,还写出了刷子李刷墙时动作熟练优美)

(3)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天衣无缝”这个词语言简意赅,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样写出了刷子李粉刷的墙面十分平整,质量很高)

4.再读句子,用你的朗读来体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四、教师小结。

刷子李刷墙的动作优美娴熟,已经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

让人感觉他不是在干一件又脏又累的活儿,而是在进行一项超凡脱俗的艺术创作。

下节课我们继续来感悟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板书设计】

14 刷 子 李

技艺高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从黑衣服的描写即侧面描写体会刷子李技艺的高超。

2.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刷子李技艺高超表现在哪里?

(教师板书:

技艺高超 娴熟优美的动作 平整雪白的墙壁)

二、小组讨论、深化感悟。

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还表现在哪儿呢?

1.四处有关黑衣服的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

(1)小标题概括:

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

(2)指导学生用“读—品—议”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先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再品味句子描写的妙处,然后和同学讨论一下。

①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别不信!

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②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刷子李穿上这身黑与其说是在和“一桶白浆”较劲,不如说是在与自己挑战和较劲,他在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艺,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

③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搜索一遍”说明曹小三想证明传说中的“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是否真实。

“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是曹小三的内心感受,他觉得那件“黑衣服”具有一种威慑力。

实际上,是师傅凭着高超的技艺在徒弟心中树立了权威)

④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曹小三发现师傅身上出现白点,以为师傅“名气有诈”,“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此处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曹小三的感觉,而师傅则以行动解释了白点的来历,再次印证刷子李技艺的高超)

2.感悟刷子李的语言特点。

(1)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

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

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从这段语言描写中我们体会到师傅心细如发,对小三的言谈举止勘察入微)

(2)好好学本事吧!

(他教育徒弟要好好学本事。

手艺人必须要有本事,本事是勤学苦练出来的,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

这句话貌似一般,但是在课文里有很深的含义)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明白呢。

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有三层含义:

一是刷子李确有绝活,这一绝活,若没有亲眼看见,怎么也不会相信是真的,说明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二是刷子李有此绝活是其自我挑战、不断磨炼的结果;三是刷子李的所言所行深深震撼了曹小三,曹小三感触很深,获益甚多。

三、总结写法。

1.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

2.引导归纳要点,学习写作方法:

文章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人物形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3.学生再次阅读,推荐精彩语句进行积累。

四、推荐阅读。

1.教师推荐阅读《俗世奇人》中的《泥人张》《快手刘》等文章。

2.读写迁移练习:

观察生活中有特长的人,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他的高超技艺,写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14 刷 子 李

技艺高超

让人惊叹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学习写人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写人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能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学过的写人的方法,来突出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教学准备】

提前布置给学生观察一位同学的任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本单元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要写好一个人,写出人物的特点,就要先了解写人的基本方法,读读第77页的交流平台,说说写人有哪些方法?

2.学生读文、汇报。

首先,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其次,可以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此外,也可以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

3.分小组讨论,说说课文是如何描写人物的。

第一组讨论《摔跤》;第二组讨论《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第三组讨论《两茎灯草》;第四组讨论《刷子李》。

4.学生汇报。

《摔跤》:

主要通过动作描写,还夹杂着心理描写,比如:

“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

”体现了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机的个性特点。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重点抓住祥子的外貌描写体现了祥子旺盛的生命力。

《两茎灯草》:

重点抓住人物的神态描写,刻画了一个爱财如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刷子李》:

正面描写他刷墙的动作和刷后的效果,体现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侧面描写曹小三看到的一身黑衣服,没有白点,体现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5.我们可以把学到的写人的方法,运用到这次的写作中。

设计意图:

回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学习写人的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初试身手。

1.利用课间十分钟观察一位同学,用学过的方法写一写他(她)。

(1)可以写这位同学在课间十分钟读书、跳绳、玩游戏、拍球等等,但一定要写出这位同学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可以表现他(她)爱读书、乐观、开朗等性格。

(2)小组交流,说出这位同学的动作、神态来表现他(她)的性格。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课前观察,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表达能力,同时也为写作文做准备。

2.你的爸爸妈妈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他们的特点,列一个提纲。

(1)学生说说自己爸爸妈妈的特点。

(2)小组交流,说说可以选用哪些典型事例。

(小组交流选事例)

(3)学生边交流、边列提纲。

设计意图:

就身边最熟悉的人进行交流,便于学生有话题可说。

三、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写人的方法,在写作文的时候,假如我们能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突出表现一个人的特点,那么这个人物就是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设计意图:

总结,为写作文做铺垫。

【板书设计】

写人的方法

首先,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

其次,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

此外,也可以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