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有关经济史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726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有关经济史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有关经济史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有关经济史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有关经济史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有关经济史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考有关经济史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考有关经济史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考有关经济史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考有关经济史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考有关经济史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考有关经济史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考有关经济史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考有关经济史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考有关经济史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考有关经济史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考有关经济史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考有关经济史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考有关经济史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考有关经济史历史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考有关经济史历史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有关经济史历史试题.docx

《高考有关经济史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有关经济史历史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有关经济史历史试题.docx

高考有关经济史历史试题

2019年高考有关经济史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

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2.《周礼•考工记》载:

“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

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解析:

此题考点是中古代商业,考查学生对商人地位的认识。

在古代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一切不得农业发展的因素都被统治阶级排斥,而商人仅靠商品流通增加财富,商业活动与农业争夺劳动力,所以受到压制。

答案:

A。

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

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以下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樊氏的庄园里,实行了农、林、牧、渔多种经营,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资至百万”说明樊氏庄园经济力量强大;“闭门成市”反映自给自足程度很高;草市是在乡村、城外交通便利处自发形成的商品交易场所,在材料中没有表达。

【答案】C

 

14、《隋都城图》题记:

“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

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考点】古代的城市

【解析】阅读材料从材料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从管理的角度来设计都城,A是在宋代,B材料中没有涉及。

【答案】C

13、唐太宗说:

“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

【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统治者对工商业的政策。

材料中唐太宗此话不但把工商业者归入“杂色之流”,而且杜绝了他们入仕为官的途径,表达了统治者对工商业者的歧视,目的是维持社会等级,但没有反映对农业的重视,因此D项不正确,选B项。

【答案】B

15、《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那么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那么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考点】古代商业

【解析】此题与其说考历史,不如说考语文文言的阅读理解,“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那么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司马光重视商业流通的作用。

材料没有表达谁重谁轻的问题。

【答案】B

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

“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那么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解析】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山西人从事商业、农业、参军和读书人数量依次递减,雍正帝认为这样的社会风气很可笑,反映统治者对商业的歧视,AC项错误;仍然有人希望学而优那么仕,B项错误;因为追求财富,从事商业的人居首位,D项正确。

【答案】D             

 

1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图景说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

“〔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节假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

造局冶试验武器的情景。

图中三人为:

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

首唐履堂。

图中文云:

“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冶从图文

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  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  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  “师夷长技冶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  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那么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

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

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解析】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为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中没有表达;《上海新报》是否为国人办报不得而知;百姓衣食住行西化的说法过于绝对,在偏远封闭的地方受西方生活方式很小。

报纸内容反映出外国的商品出现在中国市场上,引发国人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答案】C

17.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表2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市的消费情况。

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类别

成都〔%〕

北京〔%〕

衣食住宿

68

23

书籍教育

23

32

娱乐享受

 

9

 

45

 

 

 

 

 

 

 

 

A.当时的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 吴虞在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答案】C

【解析】此题是历史研究方法题,史学家傅斯年的观点是强调论从史出,史论不能超越史料而人为地拓宽、转变、拔高,表2仅仅是四川学者吴虞在成都和北京两地消费结构的对比变化,即选C项,ABD三项都超越了史料,都违背了傅斯年的观点。

【考点定位】〔旧人教〕高一必修•中国现代是〔上册〕•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吴虞〕。

           〔新课标〕必修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

 

18、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

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

【解析】考查通讯方式的影响。

1930年10月国民党军队对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无疑对于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争取反围剿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国民党军队处于军事优势地位,1935年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AD项错误,C项与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无关。

【答案】B

18、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解析】从统计示意图中可以看到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有增有减,A项错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超过了1937到1940年的发展水平,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介绍沿海工业发展概况以及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CD项错误。

【答案】B

19、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

上述场景出现在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  D、大跃进时期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多消灭一个敌人”“大批军锹、军镐、副油箱”,工人成为工厂的主人,为了战场上的需要加紧生产,生产积极性很高。

排除ABD项,选C项。

【答案】C

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迅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调整发展。

这一文件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4、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介绍信

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

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

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

1963年1月10日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

【解析】此题考点是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

立和发展。

综合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和知识运用能力。

从“通用粮票”“1963年”等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B

 

18、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

该表反映出  

表2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对改革开放基本时间及概况的掌握。

A项在1992年以后,C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已经启动,这两项排除;1979—1984年农村收入及消费水平增长率高于城镇,是1980年以来中央肯定和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B项正确;D项不符合实际。

【考点定位】:

必修二·中国社会建设道路的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9、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这说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解析】考查中国的改革开放。

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允许它的发展说明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D项正确;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没有改变,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因此ABC项错误。

【答案】D

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向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作“下海潮”。

这反映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20、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

“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答案】:

A

 

 

8、右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

 

 

 

 

 

 

 

A、蒸汽动力      B、水力动力   

C、水电动力      D、机械动力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工业革命的动力

【解析】此题考点是工业革命。

以次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此题难度不大。

只要注意时间和人物:

“阿克莱特于1771”。

可以知道18世纪60年代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这使得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

后来他又建立水力纺纱厂,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应选B

21、图8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图8

A、奴隶贸易的兴起                 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C、内燃机的应用                   D、垄断组织的形成

【考点】英国经济

【解析】图标时间1841年到187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到第二工业革命之间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年出口船舶吨位,两个数据都是不断的升高的。

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奴隶贸易在十九世纪结束。

【答案】B

23、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

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③航线经过地中海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点】近代的世界科技成就

【解析】此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看准时间1912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第二航程从英国到美国,这是一个历史地理综合题目,电视是20实际20年代才出现的排除②。

从英国到美国不需要经过地中海,排除③,所以答案B

【答案】B

 

 

 

 

 

 

 

 

17.列宁指出:

“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

节。

冶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冶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22、表1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表1

年代

1925—1927年

1928—1932年

1933—1937年

年均粮食产量〔万吨〕

7527

7360

7290

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考点】斯大林模式

【解析】统计表格的题目,要看纵轴和横轴,从表中可以分析,苏联的粮食产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原因斯大林推行农业政策,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农业得不到发展,赫鲁晓夫改革在56年以后排除D。

【答案】C

18.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

国。

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

国商品。

这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  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②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    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

表2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表2

   所有者

年份

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

金融机关

其他国内法人

外国法人

个人

其他

1950年

3、2

12、6

11

0

61、3

11、9

1960年

0、2

23、1

17、8

1、1

46、3

11、5

1969年

0、3

32、2

21、3

3、2

40、1

2、9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考点】日本经济的发展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图标的解读能力,政府解散财阀,政府和公共机关在资本结构中占有一定比例,A错误,当选,从外国法人所占比例可以看出B解读正确,从金融机关所占份额一直上升C也正确。

个人持股从61。

3降低到40.1,逐渐减少。

【答案】A

 

11、右图中,一个科威特人脚穿网球鞋,背驮电视机,穿过满是欧美消费品的街道。

图片反映了

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②全球性的文化渗透

③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④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有力的推动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此题涉及的考点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对全球化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

从题干和图片材料可知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发展,由于在全球化中欧美发达国家占有优势,他们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渗透西方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故①②正确。

③说法与史实不符,④从材料中无法表达。

应选A

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

它反映出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22、金砖国家〔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作为新兴经济体,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

图6反映了  

 

图6 2017—2017年金砖国家经济增长率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比较

①金砖国家经济都持续高速增长     ②金砖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率都超过发达经济体

③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④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13、〔19分〕阅读材料,参看地图,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地处海河

与南、北运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的天津,

很快发展成为北京调运漕粮等生活物资的

中转枢纽和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

“舟车攸会,

聚落始繁。

材料二

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

开埠通商后,

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

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

海的全国第二大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最大金融

中心。

                 

材料三

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

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工商企业。

1903年,政府开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仅20年,新城区就成为天津新的政治、文化核工业中心。

——摘编自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A、B、C三区开始形成的时间和原因。

〔6分)

用一例近代史实说明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

〔2分〕

〔2〕分别举例说明材料二天津的“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

依据材料二,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

〔5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

〔2分〕依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初期天津发生的主要变化。

〔14分〕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解析】此题考查天津从古代到近代的发展变化。

第〔1〕题结合材料一天津发展成为中转枢纽和军事要地,可知A区在金朝时期形成,材料二开埠通商等信息,可知是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形成租界,即B区,从材料三政府开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可知在政府政策实施过程中形成了C区;第〔2〕题天津开埠通商后,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在此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使天津向近代城市发展;第〔3〕题1902年八国联军退出后清政府接管天津,仅仅20多年天津进一步发展,城区不断扩大。

【答案】13、〔19分〕

〔1〕A区:

金朝;漕运中转。

B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

C区:

1903年;政府措施。

    例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清政府妥协。

〔2〕天津机器制造局、开平煤矿、有轨电车。

    促使天津向近代城市发展。

〔3〕《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退出天津。

城市管理开始近代化;金融和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城区扩大。

 

14、〔18分〕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

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1904年,六个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了两大卡特尔。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1〕材料一中的“卡特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

〔5分〕

 

材料二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

1870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

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

〔2〕依据材料二,归纳1870至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7分〕

 

材料三

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

“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

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王春来等《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

〔3〕材料三中皮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