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学简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89733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颌面外科学简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口腔颌面外科学简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口腔颌面外科学简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口腔颌面外科学简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口腔颌面外科学简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口腔颌面外科学简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口腔颌面外科学简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口腔颌面外科学简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口腔颌面外科学简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口腔颌面外科学简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口腔颌面外科学简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口腔颌面外科学简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口腔颌面外科学简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口腔颌面外科学简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口腔颌面外科学简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颌面外科学简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口腔颌面外科学简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颌面外科学简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口腔颌面外科学简答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粘骨膜浸润麻醉(或:

切牙孔阻滞麻醉)

拔除上颌3

粘骨膜浸润麻醉

拔除上颌4、5

颊侧:

腭大孔阻滞麻醉)

拔除上颌7、8

颊侧:

前庭沟浸润麻醉(或: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腭侧:

拔除上颌6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近中颊根部位前庭沟浸润麻醉

腭侧粘骨膜浸润麻醉(或:

拔除下颌1、2、3、4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舌神经阻滞麻醉

拔除下颌5、6、7、8

颊侧前庭沟浸润麻醉

4.口腔局麻后晕厥的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

临床表现:

头晕、心慌、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脉快而弱、呼吸急促、恶心、短暂的意识障碍或意识丧失,有时还可有心率减慢及血压暂时性下降。

防治方法:

麻醉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恐惧心理,避免空腹时注射麻醉药。

5.牙拔除术的禁忌证有哪些?

(不能只写出疾病名称)

摘抄书本

6.牙拔除术的基本步骤。

(1)消毒,麻醉。

(2)分离牙龈,置放牙钳。

(3)拔牙:

摇动力,旋转力,牵引力。

(4)拔除牙的检查:

有无断根。

创口处理

(1)清刮牙槽窝,清除骨碎,牙石,肉芽组织。

(2)挤压颊舌侧牙槽窝骨壁,缩小牙槽窝。

(3)牙槽窝内置碘仿海绵,创口较大应缝合牙龈

术后医嘱

(1)咬棉1小时,术后当日不要漱口刷牙,不要吮吸和触舔创口,不用患侧咀嚼,不做剧烈运动。

(2)交代抗菌药和止痛药的用法。

(3)解释术后当日或次天口中的少量血丝属正常现象,如果出血较多应及时就诊。

7.牙拔除术的基本方法和适应症。

钳拔法:

适用于位置正确,牙冠无严重缺损的恒牙和乳牙。

挺拔法:

适用于断根、残根、高位阻生牙、错位牙、额外牙,以及牙钳无法夹住的牙。

翻瓣去骨法:

适用于低位阻生牙、埋伏牙,及用牙挺无法挺出的断根、残根。

或接近上颌窦或下颌管的牙根。

分根法:

适用于上下颌磨牙,以解除牙根的环抱阻力。

牙挺拔根法:

适用于不能用根钳夹持或稳固的牙根。

根钳拔根法:

适用于高位牙根,根钳尚可夹持者。

8.拔牙后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原因:

局部因素:

多是拔牙时对牙周围软组织、牙槽骨等损伤过多,或拔牙后拔牙创口未做正规处理,残留炎性肉芽组织所致。

全身因素:

患者有血液疾病、高血压病、严重肝病、服用抗凝药物等拔牙禁忌症而未作相关检查。

术后出血过多的处理

(1)先在局麻下清除牙槽窝内的不良血凝块和其它残留组织。

(2)再用明胶海绵,碘仿纱条或骨蜡自牙槽窝底严密填塞压迫止血。

(3)缝合或缩小拔牙创口,咬肾上腺素棉球。

(4)安慰和关心患者,注意全身情况,怀疑全身因素者可作血象检查、补液,必要时请内科会诊。

9.干槽症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

拔牙后2-3天出现剧烈痛疼,并向耳颞部、颌下区、颈上部放射。

牙槽窝空虚,呈灰褐色,有恶臭味,牙龈边缘红肿。

严重者可出现张口受限,颌下区淋巴结肿大,颊部触痛等症状。

干槽症的治疗

(1)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2)用3%过氧化氢液清除牙槽窝内的腐败坏死组织,直至牙槽窝清洁为止;

(3)再用生理盐水和甲硝唑反复冲洗创口;

(4)自牙槽底部起紧密填塞碘仿纱条。

10.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拔除和保留适应症。

阻生牙拔除的适应症

阻生牙反复引起冠周炎者。

阻生牙本身严重龋坏、牙髓炎或造成邻牙龋坏、牙周炎、牙根吸收者。

埋伏阻生牙引起神经痛,或形成牙源性颌骨囊肿。

造成前牙牙列拥挤或造成咬合关系紊乱,及正畸治疗需要拔除者。

有些阻生牙可以不拔除

(1)如果阻生牙是垂直高位阻生,磨牙后区估计有足够间隙可正常萌出且有对颌牙者可作龈瓣切除术,暂不拔除。

(2)如果阻生第三磨牙前倾不超过45度,但已造成相邻第二磨牙严重龋坏不能保留,而此时应保留阻生牙以作为固定桥的基牙。

(3)阻生牙完全埋伏于骨内,无压迫邻牙,又无神经压迫症状者,可以保留,但应定期观察。

11.口腔颌面部脓肿切开引流的指征和手术要求。

脓肿切开引流的指征

(1)局部触诊有明显的波动感。

(2)深部脓肿穿刺有脓液抽出。

(3)急性化脓性炎症抗生素治疗无效,全身和局部症状加重。

(4)口底多间隙蜂窝织炎,可以早期切开减压,可防止呼吸困难和炎症扩散。

(5)结核性淋巴结炎导致的冷脓肿。

脓肿切开引流的要求

(1)低位引流

(2)隐蔽切口

(3)钝性分离

(4)放置引流条

(5)切口不缝合

12.下颌智齿冠周炎的扩散途径和鉴别诊断。

智齿冠周炎的扩散途径

(1)炎症沿下颌支外侧或内侧向后扩散,分别引起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感染。

(2)炎症自磨牙后区向外扩散,导致颊间隙感染,脓肿穿破皮肤可形成经久不愈的瘘道。

(3)炎症沿下颌骨体向下扩散,引起下颌下间隙、口底多间隙感染。

(4)炎症沿下颌骨外斜线向前,在下颌第一磨牙颊侧前庭沟处形成脓肿或破溃成瘘。

鉴别诊断

(1)下颌阻生智牙造成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时,须与第二磨牙牙髓炎、根尖周炎等鉴别。

(2)下颌智牙合并第一磨牙龈瘘时,须与第一磨牙的根尖炎症相鉴别。

(3)第三磨牙区牙龈的恶性肿瘤。

13.颊间隙感染和咬肌间隙感染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

颊间隙感染

临床表现:

面颊部红肿;

脓肿形成后可有波动感,颊粘膜处常明显肿胀。

治疗:

◆缝窝织炎阶段可对病源牙作开髓引流和全身抗菌药物治疗。

◆脓肿形成期及时切开引流,一般作口内切口,在口内颊粘膜最肿胀处横向切开。

◆广泛颊间隙感染应在下颌骨下缘以下约1cm作平行于下颌骨下缘的皮肤切口,沿下颌骨外侧向上钝性分离至脓腔引流。

咬肌间隙感染

下颌角、咬肌区红肿、压痛,伴明显张口受限。

由于咬肌肥厚,脓肿形成后不易触及波动感。

下颌角下缘2cm处作3-5cm长的切口,逐层切开皮下组织、颈阔肌、及咬肌在下颌角区的部分附着,沿下颌支外侧向上分离进入脓腔引流。

14.口底多间隙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

临床表现化脓性感染:

双侧下颌下、舌下、颏下弥漫性红肿热痛。

腐败坏死性感染:

大范围软组织凹陷性水肿,可上至面颊部、下至胸锁水平。

表皮呈紫红色,可扪及捻发音。

切开后有大量咖啡色,稀薄,恶臭的液体流出。

治疗

(1)全身大剂量抗菌治疗。

(2)全身支持治疗,维持电解质平衡。

(3)积极早期切开引流减压,反复冲洗。

(4)出现呼吸困难及窒息症状时及早行气管切开术。

15.下颌下淋巴结肿大的常见病因。

(1)牙源性感染

(2)咽炎

(3)扁桃体炎

(4)口腔癌

(5)鼻咽癌

16.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中央型和边缘型的鉴别

答案在文档最后面,是表格来的

17.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

放射性颌骨坏死病程发展缓慢,可在放疗后数月至数十年出现症状。

继发感染后引起皮肤粗糙溃疡,可有黑褐色骨面外露,经久不愈。

影像学表现

◆骨质呈弥散性疏松,进而有不规则破坏,呈斑点状或虫蚀样,可有散在死骨沉积。

◆密度均匀减低或增高。

◆骨小梁纵横交错呈网格样改变。

◆散在点状阴影。

预防措施

放疗前:

(1)行全口洁治术,治疗牙周炎。

(2)拔除残根、残冠、阻生牙。

(3)治疗牙髓炎、根尖周炎。

(4)改用非银汞材料充填龋洞。

(5)取出金属固定义齿和其它不良修复体。

放疗中:

选择合适的放疗方式、放疗时间、放疗剂量,加强口腔护理。

放疗后:

5年内不作拔牙或其它口腔手术。

18.口腔颌面外伤窒息的原因、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

窒息的原因一:

异物堵塞:

血凝块、分泌物、游离组织或碎片堵塞咽喉部。

窒息的原因二:

肿胀压迫:

口底、舌根处损伤后的血肿或组织水肿压迫呼吸道。

窒息的原因三:

组织移位:

骨折后因肌肉的牵拉,造成颌骨向后移位及舌后坠,压迫呼吸道。

窒息的原因四:

吸入性窒息:

直接将血液、唾液或其它异物吸入气管或肺内。

窒息的临床表现

◆烦躁不安

◆口唇发绀

◆鼻翼煽动

◆三凹征

窒息的急救处理

(1)清除口腔、咽喉的堵塞物,保持呼吸通畅。

(2)使患者处于头侧位或俯卧位,解除周围组织移位压迫;

必要时悬吊下坠的上颌骨;

将后坠的舌牵出。

(3)插入通气导管,解除周围组织肿胀压迫。

(4)吸入性窒息的患者应立即作气管切开术,吸出下呼吸道阻塞物,解除窒息。

19.口腔颌面部清创术的操作方法。

(1)先用肥皂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周围皮肤,再消毒伤口的周围皮肤,局部浸润麻醉。

(2)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清除伤口内的细菌、异物、组织碎片。

(3)伤口消毒、铺巾,带无菌手套。

(4)彻底清除异物、止血,修整创缘,切除坏死组织,但对唇、鼻、耳、眼睑等组织应尽量保留,争取缝回原位。

(5)缝合:

面部皮肤的缝合要用小针细线,创口边缘要对位平整,伤口较深者应分层缝合,消灭死腔。

20.下颌骨骨折的诊断和复位固定方法。

诊断依据:

1.面部肿胀,疼痛;

2.张口运动受限;

3.骨折段移位,有异常动度;

4.骨折线部位牙龈撕裂,出血;

5.咬合关系错乱;

6.下颌骨相显示骨折部位及移位等情况;

复位

◆手法复位

◆牵引复位

◆切开复位

固定

单颌固定:

固位力不足,多用于牙槽突骨折或无明显移位的骨折。

◆单颌牙弓夹板固定法

◆金属结扎丝固定法

颌间牵引固定

◆牙列上带钩牙弓夹板

◆小橡皮圈作颌间牵引固定

◆下颌4周,上颌3周。

21.牙龈瘤的性质、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性质牙龈瘤无肿瘤特有结构,非真性肿瘤,主要成分是毛细血管和纤维组织,但有肿瘤的外形和生物学行为。

病因多是机械刺激和慢性炎症刺激形成的反应性增生物,并与内分泌有关。

临床表现

(1)中青年女性多见,常位于前磨牙区,肿块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有蒂或无蒂。

(2)一般生长缓慢,但随着肿瘤生长,可破坏牙槽骨壁或引起牙松动、移位。

牙龈瘤的治疗

◆局麻下将肿块切除,必要时要将牙龈瘤和波及的牙、牙周膜、骨膜同时去除,将创面缝合,创面较大者可用覆盖碘仿纱条或牙周塞治剂。

◆牙龈瘤一般不发生恶变,但必须切除彻底,否则容易复发。

◆术后可作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

22.成釉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一般生长缓慢,肿瘤常位于下颌体和下颌角。

◆初期无自觉症状,囊肿逐渐生长可使颌骨膨胀,形成面部畸形,并可引起牙松动、移位、脱落。

◆肿瘤波及的骨质变薄,按之有乒乓球样感。

23.口腔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粘膜白斑,表面粗糙,无明显自发痛。

◆生长速度较快,随后形成火山口样溃疡;

或出现呈菜花状质硬肿块,表面凸凹不平,常伴有糜烂、坏死、出血、继发感染、恶臭。

◆癌肿向周围及深层组织浸润,可出现局部疼痛和功能障碍,常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24.涎石病的好发部位和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下颌下腺最多见,腮腺次之,舌下腺和小唾液腺少见。

①进食时,腺体肿大、疼痛;

可伴同侧舌或舌尖痛,并放射至耳颞部或颈部。

停止进食后不久,腺体自行复原,疼痛亦随之消失;

  ②导管口黏膜红肿,挤压腺体可见少许脓性分泌物白导管口溢出;

  ③导管内的涎石,双手触诊常可触及硬块,并有压痛。

压痛部的口腔黏膜下有炎性浸润;

  ④涎石阻塞引起腺体继发感染,并反复发作。

下颌下腺因包膜不完整,组织疏松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炎症扩散到邻近组织,可引起下颌下间隙感染。

有的病例导管阻塞症状不明显,一开始即表现为下颌下或舌下区的急性炎症

25.舌下腺囊肿的临床表现。

1.单纯型占大多数。

囊肿位于舌下区,呈浅紫蓝色,扪之柔软有波动感。

常位于口底一侧。

较大的囊肿可将舌抬起,状似“重舌”。

囊肿因创伤而破裂后,流出黏稠而略带黄色或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消失。

数天后创口愈合,囊肿长大如前。

  2.口外型又称潜突型。

主要表现为下颌下区肿物,而口底囊肿表现不明显。

触诊柔软,与皮肤无粘连,不可压缩。

  3.哑铃型为上述两型的混合,即在口内舌下区及口外下颌区均可见囊性肿物。

26.多形性腺瘤的临床表现。

多形性腺瘤临床呈现无痛、缓慢性生长肿块,绝大多数系无意中发现,因此很难确切断定肿瘤生长的起始期。

腮腺发生的多形性腺瘤多以耳垂为中心生长,肿瘤小者触诊表面光滑并具明显的活动度,稍大者(直径在3cm以上)可扪及表面不光滑的小结节;

巨大者则可见肿瘤表面皮肤凹凸不平,呈明显的结节突起。

27.唇腭裂的临床分度和手术修复的时间。

临床分度

I度腭裂:

裂隙位于腭垂或软腭。

Ⅱ度腭裂:

裂隙由腭垂、软腭裂至部分硬腭,牙槽突完整。

Ⅲ度腭裂:

裂隙由腭垂、软腭裂、硬腭、牙槽突全部裂开。

手术修复的时间以2岁以后,5~6岁以前较为适宜。

28.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治原则。

临床症状:

关节区及(或)咀嚼肌肌痛;

下颌运动异常;

关节弹响、破碎音及杂音

防治原则

1、以保守治疗为主

2、局部治疗和改善全身状况相结合

3、对病员进行医疗知识教育

4、遵循一个合理的、合乎逻辑的治疗程序。

29.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

1.在三叉神经某分支区域内,骤然发生闪电式的极为剧烈的疼痛。

疼痛可自发,也可由轻微的刺激“扳机点”引起。

2.扳机点”:

在三叉神经分支区域内某个固定的局限的小块皮肤或黏膜特别敏感,对此点稍加触碰,立即引起疼痛发作。

疼痛从从“扳机点”开始,然后迅速扩散至整个神经分支。

3.疼痛如电击、针刺、刀割或撕裂样剧痛,发作时病人为了减轻疼痛而作出各种特殊动作。

4.痛性抽搐:

痛区潮红,眼结膜充血,或流泪、出汗、流涎、流涕增多。

5.发作多在白天,每次发作时间持续数秒、数十秒或1~2分钟后又骤然停止。

两次发作之间称间歇期,无任何疼痛症状。

6.疾病早期发作次数较少,持续时间较短,间歇期较长;

但随着疾病的发展发作愈来愈频繁,间歇期缩短。

7.病程可呈周期性发作,每次发作期可持续数周或数月,然后出现一段自动的暂时缓解期。

8.可出现皮肤粗糙、增厚、色素沉着、脱发等。

9.常有拔牙史。

1.非典型面痛:

范围广泛深在,无扳机点,伴有自主神经症状

2.牙源性疾患:

牙髓炎:

持续痛,夜晚疼痛加剧,冷热刺激痛,见病灶牙;

髓石:

体位改变或躺下时痛,无周期性,X线见髓石

埋伏牙:

压迫神经

3.鼻窦炎

4.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张口咀嚼时痛,伴关节弹响,开口型偏斜等

5.舌咽神经痛:

疼痛部位不同,可由吞咽或讲话引起

30.描述以下疾病的影像学特征:

成釉细胞瘤、角化囊肿、含牙囊肿、根尖周囊肿、中央性颌骨癌、中央型颌骨骨髓炎、牙瘤。

根尖周囊肿X线表现为一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阴影,与患牙根尖相连,边缘清晰整齐,周围常呈一明显白色骨质反应线。

含牙囊肿的X线特点:

囊腔内含未萌出牙,所含冠一般朝向囊腔,囊壁常包绕着此牙的冠根交界处。

角化囊肿的X线表现有单囊和多囊之分,单囊多见。

囊肿内可含牙或不含牙。

部分囊肿波及颌骨范围较大,颌骨膨胀可向舌侧发展。

牙根吸收少见。

成釉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

◆呈多房状最多,整个病灶边缘清楚,各房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排列成群,相互重叠。

可含埋伏牙。

肿瘤累及的牙根多呈锯齿样吸收。

◆单房型、蜂窝型、局部恶性征型较少见。

混合性牙瘤的X线表现为颌骨内异常高密度团块状影像,病变边缘多有一条清晰的低密度带包膜,颌骨可有膨胀。

组合性牙瘤的X线表现为颌骨内有许多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小牙堆积。

中央性颌骨癌X线检查中央性骨内癌呈低密度溶骨状破坏,边缘不清,呈不规则虫蚀状,无新骨增生和死骨形成。

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急性骨髓炎早期无影像学改变。

骨骼脱钙量达到30%以上时X线片才能显示其病理变化,因而骨髓炎发病约10天后才能出现X线片异常改变。

  骨质破坏期:

颌骨骨髓炎早期X线表现为因骨小梁破坏而导致的轻微骨密度减低。

随病变进展,X线表现为以病原牙为中心的单发或多发密度减低区,大小不等,边界模糊不清。

  病变局限期:

急性期后病变逐渐局限,骨质破坏区和硬化区同时存在。

骨破坏区中可有死骨形成为骨髓炎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

可有骨膜反应,X线表现为密质骨外的高密度线条条状影像

  修复期:

骨质破坏结束后病变区开始修复,表现为骨小梁变粗、数目增多,排列与正常骨纹理不同,呈较致密影像。

死骨脱落导致骨缺损,病理眭骨折错位愈合导致颌骨畸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