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902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docx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文.docx

论文

目录

——————————————————————————————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比较基础.........................................................

(1)

二、内容概述.........................................................

(2)

三、生态危机:

人类活动的结果.........................................

(2)

(一)人类中心主义的体现.............................................

(2)

1、对征服自然的批判..................................................

(2)

2、屠杀式的索取......................................................(3)

(二)工业与科技批判.................................................(3)

(三)欲望批判.......................................................(3)

四、生态和谐:

生态意识的苏醒........................................(4)

(一)生态失衡导致的结果.............................................(4)

(二)解除危机的途径——平衡法则.....................................(4)

(三)人与动物平等相处...............................................(5)

五、写作目的及意义...................................................(5)

六、结语.............................................................(6)

注释................................................................(6)

参考文献............................................................(7)

英文摘要............................................................(8)致谢................................................................(9)

文献综述...........................................................(10)

 

控诉与拯救

——论《狼图腾》与《断头台》中的生态保护意识

纳思晓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3班

摘要:

在《狼图腾》和《断头台》中,姜戎和艾特玛托夫从狼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美丽的草原一步步走向毁灭,变成没有生机的荒漠,只有还在盘剥草原的人类。

同时也体现了深刻的生态思想,告诫着人们只有保护生态环境,只有在生态平衡和和谐的状况下,人类的发展才能走的更远。

关键词:

《狼图腾》;《断头台》;人类中心主义;生态危机;生态和谐;

一比较基础

孔子曰: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这句话明确的指出了文学作品的现实作用。

文学具有现实认识、教化以及干预现实的功能。

近代以来,中国受到西方的影响,逐渐抛弃了传统文化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至于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人类所面对的生态世界早已是充满了危机,严重的不能再严重了。

生态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国外无论是俄罗斯、北欧还是美国,优秀的生态文学给我们启示和净化是多方面的,这些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都在克制着人类的骄横和偏见,具备了一颗“生态之心”。

例如,中国的《狼图腾》和苏联的《断头台》。

通过对这两者的对比,可以使人更加深入的认识生态文学,最终达到其教化和干预现实的功能。

“只有通过作家的生态写作,才能真正唤起全社会对地球以及所有地球生命的深深忧虑,从而实现生态文学的生态伦理价值诉求。

”[1](p59)在众多优秀的生态文学作品之中《狼图腾》的出现可以说标志着我国生态文学的写作由起步、发展阶段逐步走向了成熟,而以描写“狼”来揭示生态哲学的苏联小说《断头台》同样引人深思,具有深远的影响。

构成《断头台》与《狼图腾》比较研究的基础首先在于它们有着一些极为相似的地方。

第一,这两部作品都是以20世纪60年代为故事背景,当时苏联大规模的垦荒运动既解决了城市青年的就业问题也使粮食短缺的问题得到解决,因而得到了中国的效仿。

其国内政策都不约而同地带有左倾的倾向。

在左倾思想影响下,发展军事力量而忽略民生生产、过分强调思想统一而不允许不同意见的出现、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革命化”等成为当时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广阔的草原和湿地开始遭到破坏。

第二,两部作品都以狼作为主人公的小说,在讲述狼的故事的同时也讲述着人的故事,对狼的形象的刻画改变了过去那种对其残忍、阴险等负面特征的片面夸大,写出了狼作为生物之一种在求生存的残酷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挣扎,面对强大的机械文明时的软弱、无奈等等。

第三,生态意识都是通过人与动物关系的自然书写表达出来的。

都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动物小说”。

作家借助笔下的动物角色来深刻而广泛地揭示、探讨人类及人类社会的种种问题,利用动物与人类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造成陌生化的效果,获得独特的深度与新意。

在《断头台》和《狼图腾》中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质疑与反抗。

其所表现出来的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提出的发人深省的问题共同赋予了作品生态学意义和价值。

《狼图腾》和《断头台》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生态问题,也体现生态破坏给人类生存环境所造成的问题。

两部小说中的狼都是聪明、善良、具有母性的,《狼图腾》中的狼更是懂得生存之道,懂得保护腾格里,而与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相比,它们比人类好多了,人在贪婪、自私、冷酷、残忍、掠夺、利己主义、物欲主义、功利主义恶性心理膨胀的驱使下,人的本质开始蜕变、堕落,丧失了对自然的爱,丧失了人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控制欲加强,人们开始利用科学技术,对大自然进行改造,对人类不同的种族开始了战争,对人类以外的动物开始了毁灭性的打击,就如同《断头台》中人们利用直升机、汽车、高速机枪对草原上的动物进行大规模捕杀。

姜戎和艾特玛托夫通过小说的创作为我们敲响了人与自然的警钟。

二内容概述

《狼图腾》讲述了插队青年陈阵、杨克等人在额仑草原上跟随毕利格老人一起深入了解草原狼,了解草原,了解草原民族的长生天腾格里。

他们看到内蒙草原的生态链遭到人为破坏并最终导致草原沙化的生态危机。

在草原上,他们与狼周旋,和狼斗智斗勇,被蒙古狼的聪明与智慧所感动,并从中看到蒙古民族对草原、草原狼、以及草原上的所有动物的保护。

在陈阵的视角下,蒙古草原纯净而自然,草原狼和蒙古民族为草原及存在而做着艰辛的努力。

为了深切的了解草原狼,了解草原精神,陈阵还养了一只小狼,只是小狼失去自由,最终还是死了。

在毕利格老人的影响下陈阵更加了解蒙古精神,了解深层的生态意义,同时也了解到导致腾格里生态恶化的原因是由于人类欲望的驱使,及当时体制、政策的不合理性。

《狼图腾》以毕利格老人和陈阵等人的语言行动来让我们看到其深蕴的另人惊叹和敬佩的生态智慧,而《断头台》并没有直接的告诉我们其中的生态思想,而是以一只名为阿克巴拉的母狼及其家族的悲剧性、毁灭性的遭遇的描述来向人类敲响了警钟。

小说中母狼的故事贯穿整部作品,而且阿弗季和鲍斯顿分别出现于母狼生活的不同时期,他们或是亲眼见证或是亲手带来了母狼的悲剧。

阿弗季第一次与母狼一家相遇时,母狼一家是开心的,它带着狼崽在草原上尽情的玩耍,纵然要时刻担心人类袭击,但它和狼崽是在一起的,就算狼崽和对狼有敌意的人类阿弗季玩耍时,母狼也没有伤害阿弗季。

第二次相遇的时候母狼已经失去了两窝可爱的孩子,都是被人害死的,阿弗季则被掉在了树上,再也不能像第一次一样奔跑。

在母狼眼里,“比人更可怕的动物再也找不到了,他们是给狼制造灾难的罪魁祸首,他们是狼不可戴天的敌人”。

[2](P254)但是,对于阿弗季来说,狼与人是平等的,在他被打的时候,他想起了母狼,并向母狼发出求救“快救救我,母狼”[2](P247),他没有向人类求救,而是向母狼求救,也许在他的眼里,母狼要比人类更加善良。

狼与人形成了鲜明对比,狼爱子、爱家、友善,宽容、慈爱;而贩毒者、围猎者却比狼更无情、凶残、自私,更像野兽。

阿弗季由于思想与其他人不同,与时代不符,一步步走向死亡,而母狼则是在人类的逼迫下,被狼的女神比尤里—阿拉带走。

三生态危机:

人类活动的结果

(一)人类中心主义的体现

人类中心主义具有深远的历史,其统治了人类的思想,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人类认为自己是地球上所有物质的主宰,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地球上的一切有生命的或是无生命的,动物、植物和矿物甚至于地球本身都是专门为人类创造的。

由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人们开始了对自然的征服,进而一步步破坏着自然环境,影响着生态的平衡。

要想生态平衡,首先应该打破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批判。

1.对征服自然的批判

美丽的额仑草原由“青绿葱葱,草香扑鼻,空气纯净,要想在这里找到灰尘简直比找金沙还要难”[3](P210)变成了“望不见茂密的青草,稀疏干黄的沙草地之间是大片大片的板结沙地,像铺满了一张张巨大的粗砂纸”[3](P416)的地方。

由于产粮省受灾和浮夸风等因素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农业人口向牧区扩张,使得草原土地荒漠化加剧。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从当时的口号就可以看出其严重的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传统在特殊的年代无限膨胀,奴役、消费自然中一切生命和事物的无耻贪婪与精神病态迅速蔓延”。

[4](P24)人是自然的主宰,其他的动植物都是为人类的存在而存在,为人类的存在而创造的。

“他们自己活着,却又不让其它动物,尤其是那些不受命于他们,自行其是的动物活下去”,[2](P10)在《狼图腾》中对自然的征服主要体现在对草原的胡乱开垦,而人类的征服欲在《断头台》中体现的比较多,书中不管是对人还是对狼还是羚羊都是如此。

“所有人,只要敢反对我们,我们就把他们统统绞死,我还要搂住整个地球,象跟她结婚一样,到那个时候谁对我们也不敢说半个不字,见到我们都得服服帖帖的”。

[2](P251)人们在不断的征服自然,征服各种生物,甚至于征服自己的同类——人类。

人们所欣赏的正是他自己对自然界的改变,因为在征服的过程中他看出了自己的本质力量。

2.屠杀式的索取

《狼图腾》真实的再现了文革时期内蒙草原生态系统大破坏的悲惨历史。

在书中,军代表包顺贵为了能获得首长的欢心,不惜破坏额仑草原的环境,大肆捕杀草原狼。

“轻柔漂亮,高贵稀罕的狼崽皮,是做女士小皮袄的上等原料。

此时已成为北方几省官太太们的宠爱之物,也是下级官员走后门的硬通货。

”[3](P47)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和欲望,不惜破坏生态平衡。

这种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在文中有很多地方都体现出来:

陈阵为了理解和明白草原狼的精神,使本该自由活泼生长在草原上的小狼死在了狼群的呼喊声中;为了讨好军区首长,包顺贵大肆挖掘草原上茂盛的芍药花;为了开发草原使更多的人能居住,迁入大量的农耕区居民,以发展农业,结果是牧区的草场受到破坏。

这些种种以破坏生态来满足人们的利益,无不是受到人类无休止的欲望的驱使。

以此同时,被掠杀的不只有腾格里草原还有美丽的莫云库姆草原。

为了完成人类肉食供应计划,人们大肆捕杀着草原上的野生动物,其惨烈程度更甚于腾格里草原。

如果说人类猎杀动物只是为了生存为了脱离饥饿,那么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的使然,但是将狼和天鹅毫无人道的弄死,只是为了漂亮的小皮袄便大肆的捕杀幼狼,为了体验“土皇帝”的感觉而射杀天鹅。

这样的取乐和享受,是建立在人对人类以外的动物的生命的歧视和践踏的基础上的。

(二)工业与科技批判

在额仑草原上,为了使狼彻底的灭绝,人们无所不用其极,下毒、用枪、用车追击,直至把狼赶到国界的另一边。

因而毕利格老人在书中慨叹:

“狼灾哪有人灾大?

狼心哪有人心毒啊!

”[3](P385)工业技术的发展对草原的影响不只是人们运用科技的手段来捕杀草原上的动物,还有人们在运用科技手段的同时所带来的后遗症。

人们利用汽车等科技的产物来捕杀动物时在草原上留下的痕迹,使得草原由草变成了黄沙,也使草原上的人们逐步改变原来的观念,开始唯利是图。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征服自然地能力增强,人们的活动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就越来越大。

在《断头台》的开头描写了美丽纯净的莫云库姆草原,同时也描写了人们对草原的破坏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严重,“汽车、直升机、高速机枪——这一切把莫云库姆干旱草原闹得个天翻地覆”。

[2](P11)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被人们发挥的“淋漓尽致”,随着人类对自然地控制日益加强,人们开始利用科学技术,随着人们的心意肆意的改造自然,完全没有了对自然地敬畏之心,所以作者在书中感叹“干旱草原的生活有着其自身所特有的规律性。

只有自然灾害和人,才能破坏莫云库姆干旱草原这种亘古不变的事物发展进程”。

[2](P12)

(三)欲望批判

生态的破坏源于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在远古时期,远古的人类遵循着自然法则和大自然相处得很好,但是随着人类的发展,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直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无限膨胀的欲望产生于人类的需要,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大类:

1.生理需要;2.安全保障的需要;3.对金钱、权势、名誉等追求的需要;4.由渴望得到爱护、理解、信任而产生社交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开始人类追求的是生理以及安全保障的需要,但是随着人类的发展,人们开始了对金钱、权势等等的追求,欲望也开始膨胀,为了私欲,开始无限制的跟大自然索取。

王诺认为欲望共有三层意思:

“人为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求而生活;为了满足欲望,人就必须努力劳动、工作、创造、探索、占有,于是,在满足了个人的欲望和开发个人潜能的同时,也推动了文明和整个人类的发展;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因而人类的发展也就永无止境”。

[5](P107)也正是欲望动力论的驱使,人们越来越相信科学最终能征服自然,成为自然最终的统治者。

欲望推动着人们从吃饱喝足到盲目攀比、铺张浪费。

人们都想要过的更好,其自私自利的本性便暴露了出来,为了讨好上级而捕杀幼狼,大肆挖掘野生芍药花;为了赚钱,不顾草原载畜量扩大了牛羊的养殖。

巴扎尔更是为了能够赚五十卢布,掏了狼崽,并祸水东引导致了波士顿家的悲剧。

以人的行为和狼进行对比,孰好孰坏立即分明:

人自私自利、贪得无厌、阴险、狠毒;狼则有情有义、充满了爱。

由于人类的欲望,人与狼的品性发生了转换。

人与狼的对比,为世人敲响警钟,促使愚昧无知、麻木不仁的人得到人性复活,唤醒人们的生态良心,以平等、人道的态度对待万物生灵。

四、生态和谐:

生态意识的苏醒

(一)生态失衡导致的结果

由于人类的掠夺,额仑草原从美丽纯净、碧草连天变得黄沙滚滚,只有稀疏的草场,一低头便可看见沙尘和沙砾。

人们大肆捕杀狼,导致鼠灾严重“老鼠乱窜,鼠道如蛇,老鼠掏出的干沙一滩又一滩”[3](P417),最终导致了生态的破坏,额仑草原美景的消失不仅仅是狼群的逃逸和灭绝,还有人类的破坏,但终极原因还是人类的破坏导致生态的失衡。

当生态失衡的时候人类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草场一年不如一年,最终人类也只能搬离曾经美丽的地方。

阿弗季和毕利格老人一样为了阻止人们对狼对动物的破坏却召来同伴的“惩罚”,他要求停止对羚羊的屠戮,最终却被捆绑起来。

面对现代文明的洪流,他们无能为力。

“为了获得稀有金属,人们可以给地球开膛,就像掏出南瓜瓤子一样”[2](P255)的掠夺着地球的资源,不仅如此人类还开始干扰自然地进程,各种转基因的植物,反季节蔬菜等等,虽然现在科学技术具备了无比巨大的力量,具备了能够轻易地将整个地球及其所有生命彻底毁灭,但是却无法制止各种新型病毒和疾病的产生,越来越多的新型病毒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科技帮助人类克服了不少困难,但是它又给人类造成了新的困难,人类发展科学技术是为了走向“天堂”,但却又使自己面对着“地狱”。

《断头台》借母狼阿克巴拉之口为地球而哭泣,人类视地球为母亲,却又无休止的压榨着这位伟大的地球母亲,人类肆无忌惮的破坏着生态平衡,只能招来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给人类带来种种灾难。

当人们把各种动植物送上“断头台”的时候,人类也自己走上了断头台。

(二)解除危机的途径——平衡法则

《狼图腾》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也体现出其深层的生态智慧。

在草原上,人和草原上的动植物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而不是敌对关系。

草原的人们对腾格里充满了敬意,认为草原的一切都由腾格里来掌控,而狼和蒙古人都是草原的“卫兵”,“狼是腾格里派下来保护草原的,狼没了,草原也保不住,狼没了,蒙古人的灵魂也就上不了天”。

[3](P90)从中可以看出狼在草原上的重要地位,蒙古人通过狼天葬,最终完全回归大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虽说狼在草原上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但是草原人又认为“狼太多了就不是神,就成了妖魔,人杀妖魔,就没错”[3](P90)。

蒙古人尊崇的是一个平衡的状态,不管是狼多还是旱獭多,或是人多都是不好的现象。

只有草原的草才是重中之重“草和草原是大命,剩下的都是小命,小命要靠大命才能活命,连狼和人都是小命”[3](P33),所以草原人才会“掏狼崽”、“打围”,为的是抑制狼的恶性发展。

但是一旦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人类过度捕杀草原狼,就会有各种问题出现:

兔子、老鼠、旱獭和黄羊多了,草被啃光了,蚊子疯狂了,牛羊没草可吃了,马丧失战斗力了……渐渐地旱獭也没了,草场退化了,最终留给人类的是一片杳无生机、死气沉沉的荒芜沙地。

美丽的额仑草原一经破坏,便很难恢复到原有的状态。

俗话说“毁林容易,建林难”用在草原上也同样如此,草原沙化了,养再多的狼或是减少人类活动,想要恢复也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作为资源、能源、物种等的自然生态的存在物及环境状况,不仅是有限的,更是难以恢复的是不可逆的”。

[6](P84)蒙古草原上的草地是生态系统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而草地上的生命都要靠它才能生存和繁衍。

在草原上所有的动植物,包括人都是一环扣一环的,所以乌力吉说“草原太复杂,事事一环套一环,狼是一个大环,跟草原上的哪个环都套着,弄坏了这个大环,草原牧业就维持不下去”。

[3](P178)草原人是运用草原辩证法的高手,他们把草原的各种矛盾平衡的控制在“一举两得”之内。

草原人一直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和在以包顺贵为代表的人类中心主义起冲突。

但是由于“现代文明”的发展,草原人最终没能坚守和保护住美丽的草原。

当草原被破坏时,他们尽力的维护,可是,面对毕竟处于人的欲望无限膨胀、人的精神信念无比沦落的现代文明阶段,在包顺贵等人看来,他们的行动无异于螳臂当车。

所以当杨克看到包顺贵等人猎杀天鹅时对草原的命运有着痛心的预测“狼群的溃败,将是草原溃败的先兆,也是人类心目中美的溃败”[3](P216)。

虽然草原上的黄羊、旱獭等对草原的危害很大,但是从来都不会赶尽杀绝,所以千百年来额仑草原才会一直保持着古老的面貌。

“《狼图腾》为我们展示的只是生态思想的一个侧面,是古老游牧民族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生态系统智慧。

但现实往往是复杂的,作者在为我们展示额仑人生态智慧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这种生态智慧在面对现实时是如何逐步走向灭亡的”。

[7](P187)所以毕利格老人把平衡的生态智慧落实到生活中,融入到骨子里,为了腾格里草原的平衡穷尽一生之力,只是再好的生态智慧也抵不过现代文明的洪流。

(二)人与动物平等相处

自然中的万物是一个整体,每一个物种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整体内的各个部分更是休戚相关,一个个脆弱的生态系统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张复杂而又平衡的网。

网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和谐与否完全取决于网中其他部分的情况。

网中任何一条脆弱链条的继续存在都依赖于其与这张网的互动关系。

毫无疑问,这是一张脆弱的网络。

如果一个节点坏了,那么这张网也维持不了多久,就会毁灭。

然而,几千年来,它却保持完美。

因为其中任何一环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和意义,人类也处于这张网中。

如果人类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持人类中心主义,肆意破坏自然,总有一天人类就会被自己所消灭。

只有改变人们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坚持人与动物平等相处,坚持生态整体主义,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为人类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坏境。

五写作目的及意义

有人说,美国人民把搁浅的鲸鱼推入大海,这值得赞扬;鲸鱼被非洲难民捕食,这也值得赞扬,因为它救活了一群人。

非洲难民捕食鲸鱼是为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而美国人民把搁浅的鲸鱼推入大海,则是更高一级的需要。

但是像一些国家一样捕杀鲸鱼只是为了吃到高级、奢侈的食物——鱼翅,那这种行为就是是欲望的膨胀。

人们要满足自己的欲望,要生活的越来越舒适。

便开始像吸血虫一样开始,挖掘周围一切对自己有利的东西,人力有限便开始利用科技,开始了征服之路;开始了高消费、高享受的生活方式。

大自然在人类的摧残下,已风雨飘摇。

《狼图腾》与《断头台》对于人与狼的生态关系的描写,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就是狼群的灭绝,生态的失衡,都会导致人类生存的危机,保护生态势在必行。

蕾切尔·卡森说过“我们总是狂妄地大谈特谈征服自然,我们还没有成熟的懂得我们只是巨大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在今天就显得尤为关键,就是因为现代人已经具有了能够彻底改变和完全摧毁自然的决定整个星球命运的能力”[5](P226)。

人类能力的强大,从另一方面来看人类的强大只是对大自然的掌控而已,但是人类的力量再强大还是无法遏制人类生存坏境越来越差的问题,想要改善人类生存坏境,也就只有改变人类对大自然惯有的征服思想。

《断头台》为我们展示了人类对美丽的草原以及草原上的动植物的破坏,刻画了人类人性的丧失,留给人们无限的深思,而《狼图腾》则通过蒙古人的生活为我们展示的古老生态智慧的正确性。

《狼图腾》与《断头台》描写的人与自然特别是人与狼的关系更是点明了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同时也给动物小说的创作和研究带来了一股蓬勃生气,使文学研究获得了新的视角与价值标准。

它再一次证明文学创作只要与现实问题相关、与人类的终极关怀相关,文学发展才能走的更远。

生态文学的兴起掀起的一股生态热潮,这股生态热潮激活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及其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

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在生态融合之中展示人、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里的生态性,在于其本性是无为的,能生化万物,更因为天、地、人的‘道’皆法于自然之道。

在中国的文学中,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生命意识,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对自然欣赏的态度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

“斧斤以时入山林”、“池乃为鱼凿,林乃为禽栽”这些在中国传统文学里体现生态哲学的名言警句比比皆是。

巴金说过,文艺作品的作用就是要净化人们的心灵。

通过《狼图腾》与《断头台》的比较可以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有所松动,有所净化。

人类对待自然应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人类便可以和自然和谐共生。

人性意识的苏醒以及对简单诗意的生活的追求与实践;诗意的生境是和谐圆融,循环与回归的,让每一个人都重视生态问题,挚爱自然万物,最终达到诗意的栖居是生态文学的意义与最终目的。

六结语

存在即是合理,对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