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白银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89997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2.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白银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白银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白银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白银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白银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白银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白银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白银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白银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白银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白银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白银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白银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白银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白银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白银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白银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白银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白银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白银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白银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白银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白银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白银行业分析报告Word下载.docx

我国政府对有色金属行业实施严格监管,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范围涉及有色金属开采、冶炼、销售加工、进出口等各个环节。

对于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方向和领域,国家有针对性出台了各种鼓励或限制政策。

此外,我国政府在有色金属行业的准入、安全及环保、税费等问题上都实施严格的监管。

公司业务的开展须符合上述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要求。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①资源综合回收、循环经济方面

《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

②行业准入方面

国家发改委2007年3月6日发布《铅锌行业准入条件》,主要对新建铅锌产能的生产规模下限、新建铅锌冶炼项目企业自有矿山原料比例下限、冶炼的技术工艺、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了相关规定,国家发改委并于2007年11月1日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铅锌冶炼行业准入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07]2881号)和《铅锌冶炼企业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接国家发改委对有色金属行业的管理职能后,为进一步促进有色金属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于2010年8月5日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铅锌冶炼企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原[2010]350号),重新修订了《铅锌冶炼企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并对铅锌冶炼企业准入公告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③环境保护方面

《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18‐1996)、《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等。

环境保护部负责对矿产开采、有色金属冶炼进行环境监察、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制订相关排放物标准等监督管理工作,县级或以上的环保部门负责其管辖区内有关环保管理的工作。

④其他

《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

(2)产业政策

①《高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

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12月26日发布《关于印发高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发改高技[2007]3662号),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国家在高技术产业化方面的10个重点发展领域及16个重大发展专项,其中循环经济领域专项包含了“重点围绕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开展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等内容。

②《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国务院于2009年5月11日发布《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支持在具有资源、能源优势的中西部地区发展深加工”,“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按规定核准或备案建设的骨干企业,以及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关键材料生产企业”,“支持填补国内空白、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需要的高精尖深加工项目”等原则、目标及任务,并列出了12项政策措施,包括“研究适当调整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抓紧建立国家收储机制”、“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入”、“进一步规范矿权市场,制定矿权人资质条件,提高矿权市场准入标准”、“加大对有色金属骨干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对符合产业政策与环保、土地法律法规以及投资管理规定的项目,以及实施并购、重组、“走出去”和技术改造的企业,在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公司债以及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等。

③《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将十种有色金属产量控制在4,600万吨左右,年均增长率为8%,其中精炼铜、电解铝、铅、锌产量分别控制在650万吨、2400万吨、550万吨和720万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3%、8.8%、5.2%和6.9%。

按期淘汰落后冶炼生产能力,万元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单位产品能耗进一步降低。

铜、铅、镁、电锌冶炼综合能耗分别降到300千克标煤/吨、320千克标煤/吨、4吨标煤/吨和900千克标煤/吨及以下,电解铝直流电耗、全流程海绵钛电耗分别降到12500千瓦时/吨和25000千瓦时/吨及以下。

同时要求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④《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⑤淘汰落后产能相关政策

2010年4月6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有色金属行业,在2011年底前,淘汰100千安及以下电解铝小预焙槽;

淘汰密闭鼓风炉、电炉、反射炉炼铜工艺及设备;

淘汰采用烧结锅、烧结盘、简易高炉等落后方式炼铅工艺及设备,淘汰未配套建设制酸及尾气吸收系统的烧结机炼铅工艺;

淘汰采用马弗炉、马槽炉、横罐、小竖罐(单日单罐产量8吨以下)等进行焙烧、采用简易冷凝设施进行收尘等落后方式炼锌或生产氧化锌制品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国务院2010年5月4日,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的要求,在2010年5月27日召开的全国工业系统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各地方政府下达了2010年18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要求各地尽快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地市县和企业,并确保这些落后产能在三季度前全部关停,其中铅冶炼行业要求淘汰落后产能24.3万吨。

(3)出口退税政策

2007年7月1日起,国家将白银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至5%;

2008年7月31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从8月1日起取消含锌量不低于99.995%的未锻轧锌以及白银的出口增值税退税政策。

白银出口退税的降低对于企业的出口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对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行业内的优质企业做大做强。

(4)增值税优惠政策

2008年1月2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利用废液(渣)生产白银增值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8]116号),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继续对部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等实行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1996]20号)规定,对企业利用废液(渣)生产的白银免征增值税。

2008年12月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废止国税函[2008]116号文,取消对废液(渣)生产的白银免征增值税的政策。

同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7号),对于符合退税条件的废旧物质单位2009年销售再生资源实现的增值税,按70%的比例退回给纳税人;

对其2010年销售再生资源实现的增值税,按50%的比例退回给纳税人。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11月21日发布了《关于调整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15号),对“以电解废弃物、电镀废弃物、湿法泥、熔炼渣为原料生产的金、银、钯、铑、铜、铅、汞、锡、铋、碲、铟、硒、铂族金属”实行增值税50%即征即退政策。

(5)其他重要政策法规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其他重要政策法规包括:

2007年11月19日起废止《白银进口管理暂行办法》等。

2008年国家还出台了:

①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草案)》;

②《2008年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规范银加工贸易。

2009年为鼓励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渡过金融危机,实施了对有色金属的收储政策;

2009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原材料工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2009年8月,国家环保部讨论并原则制定《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2011年1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

二、白银行业基本情况

1、白银行业简介

(1)白银简介

银,英文名称是Silver,化学符号是Ag。

质软,掺有杂质后变硬,颜色呈灰、红色。

纯白银比重为10.5克/立方厘米(20℃),熔点961.93℃,沸点2,212℃,熔解热为11.30千焦/摩尔,汽化热为250.58千焦/摩尔。

银具有极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塑性良好,延展性仅次于金。

银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在常温下不氧化,含有少量杂质时抗氧化性能将大大减弱,氧化后生成黑色的氧化银。

它能溶于硝酸生成硝酸银,易溶于热的浓硫酸,在盐酸和“王水”中表面生成氯化银薄膜,与硫化物接触时,会生成黑色硫化银。

(2)白银用途

白银作为贵金属,在历史上曾经与黄金一样作为重要的货币物资,具有储备职能,曾经作为基础货币使用,是国际间支付的重要手段。

除作为货币使用以外,制作银器和首饰也是白银的传统用途之一。

随着白银的用途越来越多的面向工业领域,其作为货币支付职能逐渐淡化。

过去十几年里,白银由于具有优良的常温导电性、导热性、反射特性、感光成像特性、抗菌消炎特性等物理化学特性,作为催化剂、导电触电材料以及抗微生物剂等,被广泛应用在电子、可再生能源以及医疗卫生等工业领域。

未来,预计白银将在工业领域的新应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白银的具体用途包括:

①银器、首饰、造币

银和金有相似的特点,拥有极好的反射性和抛光性。

纯银(99.9%)不容易失去光泽,但为了增加耐用性,在制作首饰时通常加入少量的铜。

此外银还被大量用于金银合金。

自十四世纪以来,纯度为92.5%的纯银就是制作银器的标准材料,尤其是作为制造餐具的材料。

银首饰在发展中国家仍有广阔的市场,银餐具备受家庭欢迎。

金和银作为法定铸币目前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作为纪念币仍很盛行。

纪念币设计精美,发行量少,具有保值增值功能,深受钱币收藏家和钱币投资者的青睐。

20世纪90年代造币用银仍保持在1,000‐1,500吨上下,占银消费量的5%左右。

②电子电器材料

在所有金属中,白银具有最好的电传导性和热传导性,因此广泛应用于电气产品中,尤其是用于导体、开关、触点、保险丝和厚膜浆料等。

③感光材料

卤化银感光材料曾是用银量最大的领域之一,摄影过程中大量使用卤化银感光材料,卤化银晶体由可溶解银溶液混合而成,通常是含有可溶性碱金属卤化物,如氯化钠或溴化银的硝酸银,将卤化银感光材料的微晶分散于明胶介质中形成感光乳剂,并将其涂布在支持体(胶片或纸基)上即制成感光材料。

目前生产和销售量最大的几种感光材料是摄影胶卷、相纸、医用X光胶片、工业用X光胶片等。

近年来,由于数码技术的广泛应用,该领域的白银需求呈大幅下降趋势。

④化学化工材料

白银的化学化工材料应用主要在催化剂方面,银在催化剂中有许多特别的应用,如:

Ag/Al2O3用于石化行业氧化乙稀制造环氧乙烷或乙二醇。

⑤医药与抗菌材料

白银以其抗菌特性长期应用于疾病治疗领域。

例如,医药领域中用银磺胺嘧啶浸染过的医用绷带对烧烫伤有很好的护理作用,已经在市场普及;

用银浸染过的医疗设备,例如血管导管和气管导管等可以有效的减少感染;

Ag‐Pd合金广泛用于视神经修复装置、耳箔神经刺激装置、大小便失禁者用脊髓刺激装置、小儿脊髓弯曲等装置中;

采用电的生物刺激(ElectricBiostimulation)用银促进骨头和皮肤的生长等;

含银的染料和涂料(包括玻璃和塑料等等)可以减少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滋生,能够达到卫生要求的高标准。

由于市场对新技术有一定的接纳时间,白银目前在这些医疗领域的应用数量并不算广泛,但是前景仍被看好。

⑥光伏产业应用

光伏产业为近年来新增的白银工业应用。

光伏电池主要分为厚膜和薄膜两类,厚膜占据了白银在该领域的主要需求,约占80%;

薄膜中白银的使用量较少,但目前正在逐渐增加。

根据GFMS的估算,目前生产1兆瓦厚膜浆料所需白银约为3,650盎司(114千克)。

2009年厚膜光伏电池的产量达到7.6千兆瓦,占总产量9.3千兆瓦的81%,相当于2,800万盎司(870吨)的白银产量。

光伏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间,对白银的需求有望持续快速增长,并成为白银市场需求的新增长点。

(3)白银原料及产品简介

白银主要存在于银矿石、银精矿、粗银和纯银产品中。

①矿石

银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1×

10‐5%,按地壳中元素的分布情况仍属微量元素,仅比金平均高约20‐30倍,银矿资源分为独立银矿和伴生银矿,银的矿物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

银的工业矿物主要有自然银、辉银矿、硫铜银矿、锑银矿、脆银矿等。

虽然银的工业矿物不少,但它们很少富集成单独的银矿床,通常是以分散状态分布在多金属矿(如:

铅精矿、铜精矿中)。

②银精矿

银精矿为有色金属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

银精矿质量标准尚未颁布,目前按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88)中色财字第0596号文:

“暂定银大于3,000g/t的精矿为银精矿,含银1,000‐300g/t的铜、铅精矿为银铜、银铅混合精矿。

确定银的品位及相关元素的含量对银精矿供需双方的交易和生产工艺流程的确定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测定元素除银外,还有金、铜、砷、铋、铅、锌、硫、铝和镁等。

③粗银

粗银主要指银含量为30%‐99.9%的矿银、冶炼初级银产品以及从胶片、镀件等含银物料中回收的银。

由于粗银所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导致了该产品品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粗银除了那些成分比较单一均匀和已知品质的回收银产品可直接利用之外,其他的通常需要通过提炼、富集成相应有利用价值的金属元素之后才能利用。

④纯银

纯银是指由各种含银原料生产的、银含量在99.90%‐99.99%的银。

纯银主要用在照相、化学试剂、化工材料、医药、电子工业、装饰、珠宝和银制品等各行业,在货币制造和纪念品制作业中也占不小的份额。

(4)白银来源

目前,国内白银生产主要来自独立银矿、铅锌铜金冶炼工业的副产品、再生回收三个领域。

(5)白银的资源分布情况

①世界白银资源概况

一般讲的银矿资源,是由典型银矿床(矿床中银的价值>

50%)、以银为重要组分的银矿床(矿床中银的价值为50%‐25%)和含伴生银的矿床(矿床中银的价值<

25%的)中的银储量构成,并在经济上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

全球约2/3的银资源是与铜、铅、锌、金等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床伴生的,1/3是以银为主的独立银矿床。

根据相关统计,西方国家矿产银约75‐80%来自于贱金属矿床和金矿床;

在我国,大约95%以上的银产量来自贱金属矿床和金矿床。

预计未来银的储量和资源仍主要来自副产银的贱金属矿床,银从这些矿床中的提取主要取决于贱金属市场的需求。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统计,截至2010年末,全球目前白银银矿储量51万吨,主要分布在智利、秘鲁、波兰、墨西哥、中国、澳大利亚、美国、玻利维亚及加拿大,以上九个国家约占全球白银资源储量的90.23%。

其中,中国白银资源储量约为43,000吨,占全球总量8.40%左右(数据来源:

2011年美国金属产品年鉴:

MineralCommoditySummaries2011)。

②中国的白银资源状况

我国白银资源分布具有如下特点:

A、银多与铅锌矿共生或伴生。

我国共生银矿以银铅锌矿为多,其保有储量占银矿储量的64.3%。

伴生银矿主要在铅锌矿(占伴生银矿储量的44%)和铜矿(占伴生银矿储量的31.6%)中。

与银共生或伴生的除了铅锌和铜外,还有锡矿、金矿以及多金属矿等。

B、伴生银资源丰富,产地多,但贫矿多、富矿少。

全国除宁夏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伴生银产地,其中以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和云南为最多。

但是我国伴生银矿富矿少,贫矿多,银品位大于50g/t的富伴生银矿只占伴生银矿储量的四分之一左右,而银品位小于50g/t的贫伴生银矿储量却占伴生银矿总储量的四分之三。

C、产地分布广泛,储量相对集中。

全国已探明有储量的产地有569处,分布在27个省、市、自治区。

储量在万吨以上的省有江西、云南、广东,储量在10,000‐5,000吨的省(区)有内蒙古、广西、湖北、甘肃,以上7个省(区)的储量占了全国总保有储量的60.7%。

2、白银行业发展概况

(1)世界白银行业发展概况

从世界白银累计产量来看,大约25%的白银是生产于16世纪70年代以前。

白银生产的重要分水岭是在1492年,由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从而发现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的银矿,因此带来了世界白银生产快速增长的巅峰时期。

这段巅峰同时伴随着白银提炼技术的升级,从质和量上提高了开采银矿的效率。

随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技术革新进一步加强了白银生产的基础,并且提高了银矿开采的速度。

20世纪以来的许多技术进步让世界各地白银产量都有所提高,由于到18世纪末期,世界上许多高等级矿石都已经被耗尽,所以这些进步显得格外有意义,这些进步包括:

A、批量采矿方法,应用于地表和地下,能够处理大量含有一定银的低等级贱金属矿石。

B、提炼技术,能从矿石中分离出不同种类的贱金属浓缩液。

C、改进矿石分离技术,尤其是能从铅、锌和铜浓缩液中分离出银的浮选技术。

D、改进电解精炼技术,能够从精炼粘土中分离出银和其他贱金属,也逐渐成为提炼银的一个重要来源。

进入21世纪,各种基础金属产量爆炸式增长,随之产生了大量伴生的含银残渣,通过对含银废渣的进一步提炼最终增加了白银的产量。

(2)中国白银行业发展概况

中国使用白银历史悠久,白银作为货币最早出现在战国,大量使用是在明清民国前期,直到1935年中国国民政府发行法币取消银本位,白银做为货币的使用才受到限制,但银元在民间一直流通到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稳定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于1950年4月制定下发了《金银管理办法(草案)》,冻结民间金银买卖,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管理,实行统购统配政策,严厉打击银元投机倒把和走私活动。

这一政策实施增加了国家储备,巩固了人民币的本币地位。

新中国的白银工业蓬勃发展,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内白银也从过去供应不足,一跃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白银生产国之一,每年还大量出口,白银消费也不断增加,成为全球白银市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之一。

新中国白银工业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83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金融储备有限,开始时中央人民政府金银库存多数是在接管国民政府基础上建立的。

基于金银储备有限,一方面,中国政府通过加强管理,保障国家金融稳定;

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国内铅锌铜锡金企业的副产,充实政府储备。

在此期间,国内白银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的,还需要从海外大量进口;

此时白银供销采取统销统购,优先定点保证少数重点工业之需。

第二阶段(1983年‐1999年):

1983年,国家对有色金属工业的管理加强,有色工业的管理从国家冶金工业部分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改为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2001年成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简称“有色总公司”)正式宣布成立,全国白银和伴生金的生产也归口有色总公司管理。

为了加强白银工业的领导与管理,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成立了金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金银工作办公室,强化对全国有色金银生产建设的领导。

在原有色总公司领导下,相继争取到了有色系统伴生金银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金银开发基金、外汇分成、专向贷款、地勘基金以及免缴部分税种等,使中国的白银生产和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到90年代初我国白银基本不需要进口,国内白银生产也从过去完全依靠铅锌铜锡金等副产变成副产、原生银共存的局面。

1994年8月1日,国家对白银经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取消了金银开发基金、白银地勘基金等优惠政策;

为保证金银工业健康持续发展和使金银开发基金有偿使用,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于1994年10月正式成立了鑫达金银开发中心,将过去投放给企业的金银开发基金、白银地勘基金、金银外汇分成及有关债权,转由鑫达金银开发中心经营管理。

鑫达金银开发中心以资金为纽带,相继对国内主要银矿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造。

在此期间,随着铅锌铜产量的不断增加,其中副产的白银也不断增产。

此阶段白银的流通环节基本没有变化,仍然由中国人民银行“统购统配”,具体生产任务由有色总公司下达,相关事宜和行业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原国家经贸委、财政部等共同协商解决。

第三阶段(2000年‐现在):

2000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白银的“统购统配”政策,放开白银市场。

白银市场放开后,取消了对白银制品加工、批发、零售业务的许可证管理制度(银币除外),对白银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一般商品的有关规定管理;

国家对白银出口实行配额管理。

白银放开促进了国内白银生产、流通、贸易、产品深加工的不断发展,中国白银工业进一步蓬勃发展。

华通现货交易中心市场的成立和上海黄金交易所白银的上市交易,标志国内白银现货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2003年3月,经原国家经贸委批准、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全国性白银行业组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金银分会宣布成立。

在这个阶段,中国白银生产从以前的国有企业生产伴生副产、原生白银,变为国有、民营、外资企业,副产、独立银矿生产、再生并存的局面;

生产加工用银量也连年扩大,供需市场得到不断培育,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白银生产和消费市场之一。

三、铅行业基本情况

1、铅的性质和用途

铅(lead),化学符号为Pb,原子序数为82,相对原子质量为207.2,晶胞为面心立方晶胞。

铅为灰蓝色的金属,新鲜断面具有强烈的金属光泽,是重金属中最柔软的,能用指甲刻划,其莫氏硬度为1.5;

固体铅的相对密度为11.34,液体铅密度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铅展性良好,可压轧成铅皮或锤成铅箔,但延性甚小,不易拉成铅丝。

铅的熔点较低,为327.4℃,沸点为1,525℃;

铅在500‐550℃时显著挥发,液体铅黏度小,即铅水流动性很好;

铅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