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五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0321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五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五校协作体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他评论的是:

A.梭伦改革的作用B.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作用

C.伯利克里改革的作用D.马其顿王国征服的作用

6.《十二铜表法》第九表有这样的条款“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这体现了《十二铜表法》: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蕴含“法治”的精神

C.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D.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7.“英国的宪法《权利法案》已经如此的完美,使得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在几乎所有君主国家被剥夺的自然权利。

”(伏尔泰《英国书简》)这一观点主要基于英国:

A.《权利法案》是最完美的法案B.人民获得了普遍的民主权利

C.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制度遭到否定D.较早地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

8. 

“(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

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

” 

这是在评论近代哪国的宪法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意志帝国

9.鲁迅先生曾说:

“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甲午中日战争——太平天国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

10.某条约规定:

“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该条约是:

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 

D.《南京条约》

11.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共产党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是指:

A.资本主义发展时代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无产阶级革命时代D.民族解放运动时代

12.“早在19世纪就开始进行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经历了无数次斗争。

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哪一个阶级或政党,能够正面提出这一政治主张,从而找到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

”最早找到这把“钥匙”是在: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C.中共二大 

D.国民党一大

13.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我军”在第二年:

A.粉碎敌人对山东、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B.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C.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D.百万雄师横渡长江

14.2013年5月,台湾一艘渔船在屏东县东南约180海里处遭菲律宾军舰射击,一名船员身亡。

中国政府表示强烈谴责,台湾也很快向与菲律宾有争议的出事海域派出一艘军舰和3艘海巡船,捍卫海域“主权”以及渔业资源。

这说明:

A.台湾当局认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原则B.国家主权利益高于一切

C.将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出台有利D.在国家主权问题上国共两党已经达成一致

15.2013年5月19日,应印度共和国总理辛格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

中印关系起起伏伏,新中国成立后,为发展与印度的关系:

A.奉行“一边倒”,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16.1947年《笨拙》刊物上登载的一幅名为《杜鲁门的篱笆》漫画。

漫画中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在用锤子将一个个“$”钉在地上构成一道篱笆,在篱笆的一侧写着“西欧”下列对此漫画说明不正确的是:

A.揭露了美国在二战后凭借经济实力对抗苏联

B.说明了美国在二战后对西欧等国进行了经济援助

C.反映了美国以经济援助来稳定西欧资本主义

D.体现了美国放弃了传统的对外军事扩张政策

17.铁托说:

“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

”这说明不结盟运动:

A.联合第三世界与美苏争霸B.打破了美苏的霸权政策

C.冲击了美苏两极政治格局D.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18.“蝴蝶拍一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

”这是有气象学家提出的混沌学理论。

下表对应历史事件符合该观点的是:

蝴蝶拍翅膀

产生的风暴

A

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 

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重要财政

B

英国等完成工业革命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1929年的大危机

苏联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崛起

19.明清时期,中国人仍然以米、麦为主要粮食。

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3亿多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

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是:

A.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B.发展租佃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C.在全国广泛种植国外高产农作物 

D.发展工商业,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

20.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

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21.《唐六典》记:

“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

《新唐书》载:

“细镂之工,教以四年;

车路、乐器之工,三年;

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2.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

这说明徽商:

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B.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

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

23.一位前往洛阳经商的潞州商人,住在洛阳城中一处专供潞州人居住的建筑物里,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均极便利。

此人因生意有成,在这栋建筑物里唱戏酬神。

这位商人最可能身处那个时代:

A.汉代B.唐代C.宋元D.明清 

24.19世纪末,随着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形成由欧洲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它从一个侧面说明:

A.工业生产方式极大地开阔和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和活动范围

B.财富积累的巨大可能性刺激了人们追求利益的欲望和扩张实力

C.社会发展机制上的革命性变化带动了全方位的社会形态的转型

D.在交融与冲突中主流文明横向拓展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25.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早期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追求“少买”以防止贵金属流出;

晚期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追求“多卖”,实现贸易上的顺差。

材料强调“少买”“多卖”实际上是:

A.对外贸易的不同方式B.贸易保护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自由放任原则

26.据《镇海县志·

风俗志》记载:

镇海,“自欧风东渐,婚礼亦改以简易,谓之文明结婚,多于商埠行之,乡村尚少”。

此材料不能说明:

A.镇海是近代最早接受文明结婚的城市B.通商口岸地区较易接受西方文化

C.城乡开放程度影响了对新事物的接受D.新式婚姻很少被乡村接受

27.1933年罗斯福总统向国会提交了创立“民间资源保护队”的议案。

至1914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

史学家认为该举措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其主要依据是它:

A.调整了农业经济结构,降低了农产品价格B.使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C.将失业救济与自然保护有机结合起来D.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消除了经济危机

28.下表反映了1953-2008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变化情况。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平稳快速发展

B.最低点的出现与政策的失误密切相关

C.新时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无明显变化

D.最高点的出现体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

29.“大跃进”期间,安徽农村深受其害,为了生产自救,少数农民搞起了责任田,“定产到户,超额归己”。

到1961年底,全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

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对此给予了极大支持。

这段材料反映了: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安徽开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

C.农民自发纠正“左”倾错误D.中央领导人一致支持安徽实行责任田

30.据入世谈判代表龙永图回忆,一般国家入世需要1—3年时间,而我们用了16年。

最初6年就在讨论一个问题:

“中国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

”。

当时我们反复讲,我们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相结合的。

最后人家说你不要讲了,你就回答我一个问题,你们搞不搞市场经济?

当时谁敢讲这个话呀!

这说明当时:

A.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B.西方国家借经济问题施压中国

C.世贸组织规则对中国发展不利D.中国入世需要权利与义务统一

31.二战后,建立了制度化的世界经济体系。

请参照下图某一同学的笔记判断下图所指的最可能是哪一事件: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B.关贸总协定的达成

C.世界银行的诞生

D.马歇尔计划的制定

32.2013年1月26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第43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讨论中,与会者多次提到协同合作的重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拉加德更是表示:

“我们清楚地看到,在危机时刻,经济发展具有传染性,往往会传染其他国家,不存在经济孤岛,也没有地方躲避。

”这表明: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导全球化②金融危机促进全球化的进程

③克服危机必须加强合作已成共识④当今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加剧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33、34两题为必考题。

35、36、37、38为选考题。

考生只选其中一道作答。

作答时需要在答题纸上将选做的题号后对应的方框涂黑。

再作答。

33.(19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

周本纪》

(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时实行什么制度?

这一制度受益的对象主要是哪两大类群体?

在管理或解决地方问题方面,秦朝和汉朝有成就的举措是什么(各举最典型的一例)?

(5分)

材料二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

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

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2)材料二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

指出其渊源。

(4分)

材料三华盛顿在给麦迪逊的一封信中曾说“13个主权国家你争我夺,都在使劲拽邦联的脑袋,很快就会全部崩陷;

而惟有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对防止侵犯权益的行为予以很好的保障和密切注视,才能恢复我们尊荣的地位和成果,这种地位和成果曾经是我们的正当要求,是我们争取的无限光辉前景。

……

汉密尔顿说,“不完美之人”不能制造出“完美之物”,美国宪法是一个集体讨论制定的多种意见的混合物,它必然既混杂着一些良知和智慧,也混杂着一些错误和偏见。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制定的原因。

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部宪法中“良知和智慧”与“错误和偏见”的表现。

材料四 

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

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

请回答:

(4)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

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

34.(18分)图表是研究历史的资源之一。

其特点是外观简明,隐含信息量大,可以从不同角度较直观的折射出历史的本质。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说: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1)与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相关联的是两次科技革命,这两次科技革命的在历史教科书上通俗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分别说出每一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和新工业部门的变化(举1例子即可)。

(6分)

材料二在研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背景时,有同学找出四个人物图片:

(2)请从图中任选2个人物,先判断将其作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背景”是否合理,再结合史实分别说明理由。

材料三《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

年份

项目

1913

1928

1932

1937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产值

5

3

2

1

机器制造业

4

电力

15

10

7

(3)从材料三的表格中你可以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什么?

(1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在排名表的背后反映了苏联经济存在什么结构性的问题?

(1分)

材料四1949~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

(4)材料四中的三个图表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结合新中国的经济政策,分析造成这些重大变化的原因。

35.(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

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

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10分)

36.(15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县设六十议员,是谓县议员;

府设六十议员,是谓府议员;

省设六十议员,是谓省议员。

县议员于秀才中选择其人,公举者平民主之……府议员于举人中选择其人,公举者秀才主之……省议员于进士中选择其人,公举者举人主之……公举法:

凡男子二十岁以上,除喑哑盲聋以及残疾者外,其人能读书明理者,则予以公举之权……兴革之事,官有所欲为,则谋之于议员,议员有所欲为,亦谋之于官,皆以叙议之法为之,官与议员意合,然后定其从违也。

从违既定,乃由县详府;

府议员意合,则由府详省;

省议员意合,则详于君;

君意合,则书名颁行;

意不合,则令其再议。

若事有不能衷于一是者,则视议员中可之者否之者之人数多寡,而以人多者为是,所谓从众也。

推之,凡军国大政,其权虽出于君上,而度支转饷,其议先询诸庶民,是真为政者矣。

——何启、胡启垣:

《新政论议》(1895年)

(1)概括指出材料中民主设计方案的主要原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方案在中国近代民主进程中的意义。

37.(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

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

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

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

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

——摘编自哈佛·

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

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

布什表示:

“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

——摘编自威廉·

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8.(15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有幸在总统位置上尽全力组织并管理政府之后,现在已经到了应当退休回归私人生活的时候。

这既是我心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

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缺的保障。

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部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与良善政府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祖国。

——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件

材料二(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

“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军之力实多。

……近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中国革命记录》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华盛顿和孙中山辞职的原因。

(7分)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他们的辞职以及孙中山辞职后重新投身政治活动作何评价?

(8分)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省五校协作体高三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CCBBB6—10BDCCA11—15CCBBD16—20DCBAA

21—25BDDDB26—30ACBCA31—32BD

33.

(1)分封制。

(1分)同姓亲族和异性亲族两大类。

(2分)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汉武帝时期采取推恩令。

(2分)

(2)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承袭秦制。

(3)原因:

美国邦联体制的弊端;

社会矛盾的激化。

“良知和智慧”:

联邦与州政府权力分割、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主权在民、共和制度,人民通过选举对政府进行控制等。

(答出两点即可)(2分)

“错误和偏见”:

间接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存在种族歧视;

选举权有性别、财产限制。

(4)政治革命。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传播并深入人心;

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社会习俗的变革之风初开。

34、

(1)A点对应的第一次科技革命通俗名称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B点对应的第二次科技革命通俗名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

新兴部门有铁路运输,汽轮运输,机器制造业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发明和应用。

新兴部门有汽车工业,电力工业,石化工业等。

(2)评分标准:

4个人物任选其2,判断1分,理由2分,共6分。

选择1:

瓦特,判断:

合理。

理由:

以瓦特改良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大大增加,在此背景下爆发了两次鸦片战争,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选择2:

张之洞,判断:

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创办了一系列近代企业,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诱导作用。

选择3:

爱迪生。

判断:

不合理。

爱迪生的主要活动都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

选择4:

哥伦布。

学生回答“合理”或“不合理”都可。

合理的理由:

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并逐渐拓展,从长远来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世界市场拓展的结果。

不合理的理由:

哥伦布到达美洲,距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有两三个世纪之久,不构成其产生的直接原因。

(3)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逐步上升,到1937年时苏联已经成为工业强国。

(1分)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和农业落后的产业结构。

(4)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比重增加,民族资本主义所占的比重缩小,至最后消失。

(2分)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取缔外国在华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三大改造也推动了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增加。

在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改造过程中采取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

(2分,任答2点即可)

35.

(1)商鞅;

重农抑商;

(3分)梭伦:

农商并重。

(2)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

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逐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