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0515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x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docx

湿地生态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1湿地: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临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盐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

2水文:

是指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形成、分布、运动、循环的状态与规律,研究这些规律并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学科体系就是水文学。

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是指各种化学元素在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生态系统内,乃至生物圈里,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又从生物体再回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流动和循环的过程。

4碳通量(Carbonflux):

是碳循环研究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表述生态系统通过某一生态断面的碳元素的总量。

5能量转换率:

单位能量或物质具有的体现能。

6生物群落演替:

指某一地段上一个群落被另一群落所取代的过程,是质的变化过程。

7异发演替:

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8人工湿地:

是一种为了达到污水处理效果,模仿自然湿地而人工设计的复杂的具有渗透性能的地层生态结构,包括基质、湿地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的主要组成部分。

9红树林(mangrove):

是分布在热带海滩上的一类(盐生)常绿木本植物群落,这类群落的主要种类是由红树科组成,故称红树林。

10盐生植物:

生长环境盐浓度>70mmol/L的植物并能正常完成生活史的称为盐生植物。

11植物枯落物分解:

通过淋溶、微生物降解、以及破解作用三个过程将植物残体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有机物或无机物。

12孔隙率:

指土中的孔隙的体积与土的总体积之比。

填充题:

1.1997年,亚洲太平洋地区通过湿地国际组织将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2011年世界湿地日的口号是“森林关乎水与湿地”

2.1971年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6国在伊朗签署了《拉姆萨公约》,截至2000年6月已有121个国家加入了这个公约,有1027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积8000多万公顷。

中国目前列入名录的湿地有21处,总面积为318万公顷。

3.湿地功能一般可以划分为3大类,即水文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功能和生态功能。

4.湿地生物的生态适应可以从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群落五个层次做出适应。

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封闭循环和开放循环。

6.湿地的管理可以分为:

单一目标管理和系统管理

7.湿地的生态恢复应遵循四大原则:

地域性原则,生态学原则,可行性原则,最小风险和最大效益原则

8.人工湿地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为:

植物、微生物、基质。

9.植物发生盐害的机理是:

生理干旱、离子比例失调,抑制细胞呼吸,光合作用降低、蛋白质合成受阻、有毒物质积累。

10.湿地生态功能:

①维持食物链②重要的物种栖息地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11.湿地的社会功能:

①观光旅游功能。

②教育科研功能。

12.湿地经济功能:

①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

②提供水资源。

③提供矿物资源。

④能源与水运。

问答题:

1根据《湿地分类》标准,可以将湿地划分成哪几类?

自然:

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

人工湿地。

2根据对湿地生态系统干预程度的不同,恢复与重建可以分为哪几种?

①湿地恢复。

②湿地创造③湿地改良④湿地转换。

⑤湿地弥补。

3我国湿地分布有哪些特点?

①类型多;②面积大;③分布广;④区域差异显著生;⑤物多样性丰富。

4简述湿地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①资源阶段:

19世纪以前;②湖沼理论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③全面研究阶段:

20世纪中期—80年代;④系统综合阶段:

80年代至今

5简述湿地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

①湿地中生物个体;②种群及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③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④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和演替;⑤湿地的评价与管理。

6简述湿地系统的主要组成要素

非生物要素:

1-水;2-土壤;3-气候。

生物要素:

1-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湿地植物;2-湿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以及各种水生动物及底栖无脊椎动物等;3-湿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湿地微生物。

7.水生植物生态分布的意义

①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的饵料;②鱼类的产卵场和肥育场;③造纸和某些纺织品的重要原料;④水蔬菜,食用品,补品,药材;⑤供观赏或水族箱造景;

水质净化的材料。

如“三水”:

水葫芦,水浮莲和水花生;

水生植物的克藻效应,在水生生态系中起重要的作用。

8.湿地生态水文功能主要包括哪些?

①提供储水空间,调蓄洪水;②补充地下水,保持地下水位;③降解污染,净化水质;④固定二氧化碳,调节区域气候;⑤提供珍禽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9.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主要有哪些方面的热点?

(1)从定性研究转向模拟模型为工具的定量研究;

(2)从湿地系统内部过程的孤立研究转向湿地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研究;(3)从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转向温室气体的浓度变化对湿地植物影响的研究。

10.生态演替有哪些基本类型?

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

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快速演替

按照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

自发演替异发演替

按照基质的性质:

水生演替旱生演替

按照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

内因性演替外因性演替

按群落代谢特征可划分为:

自养性演替异养性演替

11.水生演替系列的有哪些不同阶段?

①自由漂浮植物阶段;②沉水植物阶段;③浮叶根生植物阶段;④直立水生植物阶段;⑤湿生草本植物阶段;

木本植物阶段

水生演替系列就是湖泊填平的过程。

演替过程是从湖泊的周围向湖泊中央循序发生的。

在从湖岸到湖心的不同距离处,容易观察到演替系列中不同阶段群落环带的分布。

12.控制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迁移活动;

(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5)人类的活动。

13.人工湿地由哪些部分构成?

①基质,具有透水性,如土壤、砂、砾石;②水体(在基质表面上或下流动的水);③植物,适于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如芦苇;④无脊椎或脊椎动物;⑤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种群。

14.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在设计和优缺点上有哪些不同?

表流湿地:

表流湿地通常是衬有不透水材料层的浅蓄水池,填有土壤或砂砾基质,栽种露出水面的植物。

设计成水淹型,所以水位在基质表面之上,废水在基质上面流动,通过稠密的植物,模拟天然湿地的水流。

它的建造费用较低

潜流湿地:

设计废水流过基质,且水位保持在基质表面之下。

潜流系统适于寒冷的气候,可防止在零下气温时结冰。

潜流系统不像表流系统易产生臭味或蚊子,可处理较高负荷的废水。

但有机负荷太高,易堵塞。

通常在潜流系统前设置沉淀池,去除悬浮固体。

设计中常采用多个进口,尽可能均匀地分散悬浮固体,避免堵塞。

15.中国湿地面临的问题:

a.湿地危机:

“失地”;b.“开荒”红利下的尴尬保护;c.中央与地方政府资金投入不足;d.政府的重视不足;e.多头管理与各自为政。

16.中国湿地的保护对策:

①深入开展湿地基础与应用研究,制定区域保护计划。

②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③正确处理湿地开发与保护的关系④湿地基本保护区的增设和合理规划。

⑤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17.红树林的生态适应:

a、胎生,使幼苗适应过浓的海水盐分;b、支柱根;c、呼吸跟;d、红树林均为盐生植物。

适应现象:

肉质叶片和低渗透势,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

18.湿地生态系统的性质及其特征:

①水陆过渡性空间分布上生态性质上。

②系统脆弱性:

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水源的稳定性。

③功能多样性:

自然功能社会功能。

④结构复杂性:

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有湿生、沼生和水生植物,生活型多种多样。

19.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群落层次做出适应:

①水生植物根对水环境的适应——须根生于泥中或悬垂于水层中,固定、平衡植物体和吸收养分。

水生植物的根系的固着、支持和吸收功能已不如陆生植物重要。

根系退化,某些漂浮植物甚至缺少根系,只有部分挺水植物尚保存着较为发达的根系。

②水生植物茎对水环境的适应——茎幼嫩而纤细,分支少,表皮一般不具有角质层。

③水生植物叶对水环境的适应——挺水叶、浮水叶、沉水叶。

④水生植物生长与繁殖对水环境的适应——无性繁殖成为水生植物的主要繁殖方法,有性繁殖多借助水来授粉,为水媒花。

20.植物的盐适应及抗盐机理:

植物的抗盐机制分为避盐和耐盐。

避盐机理:

(1)拒盐:

一些植物的根对某些盐不吸收;

(2)泌盐:

将吸收的盐分泌排泄到茎叶的表面,伴随着吐水现象;(3)稀盐:

通过加快吸水或加快生长速率来稀释细胞内盐分浓度。

耐盐机理:

a渗透调节;b营养元素平衡;c改变代谢类型;d维护膜系统的完整性;e增强活性氧清除能力。

21.湿地恢复应注意几个问题:

①自我维持,利用自然能量维持系统运行。

②将湿地作为自然景观的一部分。

③确定适合的恢复目标。

④确定参照系统。

⑤湿地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

22.人工湿地类型:

(一)、按水流方式:

①表面流工程湿地、②潜流工程湿地:

水平流、垂直流工程湿地。

(二)、按植物类型:

①浮水大型植物系统、②挺水大型植物系统、③沉水大型植物系统。

(三)、按废水类型分:

①城镇废水人工处理湿地、②尾矿排出液人工处理湿地、③城市雨水和面源污染人工处理湿地、④垃圾流出液人工湿地、⑤农业废水处理湿地。

23.人工湿地系统的净化机理: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由预处理单元和人工湿地单元组成。

物理作用:

(1)过滤和沉淀

(2)除CNP等颗粒和悬浮物。

化学作用:

(1)吸附和絮凝

(2)吸附可溶性有机物(3)吸附阴离子和阳离子(重金属)。

生物作用:

(1)微生物:

氧化---还原,吸收降解

(2)植物:

气体运输,植物吸收,根系有利于微生物繁殖。

24.人工湿地工程设计步骤:

①选址:

有一定自然坡度的洼地或经济价值不高的荒地。

②确定系统组合形式:

根据场地特征来定,单一式综合式。

③确定水力负荷a=Q/A。

④植物的选择:

根据湿地植物的耐污性能,抗寒能力,生长能力,根系的发达程度以及经济价值来确定。

⑤计算表面积:

As=Q/a。

⑥确定长宽比。

⑦结构设计:

(1)进水系统的布置,

(2)填料湿地床(表层土层,中层砾石,下层小豆石)(3)潜流式湿地床水位控制:

进水端不能出现填料床面的淹没现象,有利于植物生长,床中水面浸没根系的深度均匀。

25.植物选择的条件:

(1)当地植物,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2)较高的生产力,有较快的吸收能力;(3)根系发达;(4)容易获取,价格低;(5)多年生植物;(6)移植后易成活;(7)对高营养浓度污水有耐性。

 

湿地生态学

CH1总论

1.湿地之神——丹顶鹤。

2.中国最大的湿地——拉鲁湿地。

3.中国“荷都”——微山湖红荷湿地。

4.湿地公约于1971年在伊朗小城拉姆萨尔(Ramsar)签订。

5.每年的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6.湿地:

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7.水是湿地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

8.湿地被誉为:

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物种的基因库或生物超市。

9.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

(一)经济效益——单位面积湿地生产力最高:

(1)高生产力(食物、药材、工业原料);

(2)水资源丰富(居民、工业、农业用水来源);

(3)泥炭(燃料、泥炭浴疗、生物肥)。

(二)社会效益:

(光观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

(三)生态效益:

(1)大气(调节气候、调节空气、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泥炭起着碳库的作用)

(2)水—“自然之肾”,“地球之肾”功能。

(污水处理、水体净化,平衡补给地下水、调蓄水量、保岸护堤)(3)防止土壤酸化(4)生物(物种的基因库)

10.湿地存在的问题。

资料一:

素有“鸟儿的天堂”美誉的河北省昌黎滦河三角洲,至今仍然立有“保护湿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石碑。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1996年后,这里的湿地连年遭到蚕食,直到被全部开发成一块块稻田,挖为一片片池塘,变成了经济地。

资料二:

被誉为“世界观鸟地之一”的北戴河,湿地面积也在以惊人的速度被蚕食。

昔日拥有50多万亩滩涂、沼泽地,如今被开发得已所剩无几。

原有的十多块湿地,现在只剩下两三块有鸟儿可观了。

资料三:

成片的高楼大厦建起来了,成片的柿子树倒下了,成片的水塘消失了……这就是杭州的建设过程。

资料四:

扎龙湿地是乌裕尔河下游失去河道,河水散溢形成的,这里由228个大小泡沼和广阔的草原草甸组成,但前些年由于缺乏对扎龙湿地保护的认识,上游地区大搞农业开发,搞了很多人为的工程,上游截留水源非常厉害,大小水库有200多座,湿地的水源补充大大减少。

湿地的耐干旱性是有极限性的,如果连续数年得不到水源补充,必将造成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而导致湿地功能的丧失。

(1)盲目开垦和改造

(2)湿地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3)泥沙淤积

(4)污染(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等)

(5)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的破坏给依托湿地的生物带来了灭顶之灾。

资料“围湖造林”——意杨林风波:

人与鸟争地——南方省份生产力最高,又“荒无人烟”的地方只有湿地,因此大面积种植杨树的魔爪就悄悄伸向了这最后的处女地--“天然湿地”。

为了抵御湖泊湿地长年淹水的限制,都选择了“意杨”等耐湿树种。

意杨是速生树种,几年就可成材经济价值高,又极度耐湿,哪怕一年有几个月都泡在水里也能正常生长!

因此近些年来长江中下游的各湖区都普遍兴起了这股种植意杨之风风,开始时还只是在湖边、垄边种植,慢慢地就肆无忌惮地伸向了各湿地保护核心区内。

因为认识不足,作为沉湖湿地保护区主管部门的武汉市蔡甸区林业局批准了在沉湖核心区内种树的申请。

草滩上密密麻麻种满了意杨。

思考:

意杨林对候鸟越冬和湿地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11.保护对策:

(1)加强宣传,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2)制定湿地保护开发利用规划(3)加强湿地的研究(4)完善湿地法规(5)建立自然保护区(6)湿地公园(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都可以称为“湿地公园”。

CH2湿地类型

拉姆萨(Ramsar)公约分类系统中湿地类型:

滨海湿地,内陆湿地,人工湿地

1.滨海湿地的类型:

浅海水域,潮下水生层,珊瑚礁,岩石性海岸,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淤泥海滩,潮间盐沼湿地,红树林沼泽,海岸咸水湖,海岸淡水湖,河口水域,三角洲湿地。

⑴红树林:

红树植物的树皮内大多含有丰富的单宁酸,遇空气容易氧化成红色

·红树林的生态适应性:

①叶片旱生形态结构:

叶肥厚、革质化、有茸毛,表皮光亮。

②叶片高渗透压:

细胞内渗透压通常达30-大气压(一般的陆生植物只有5-10个大气压)③泌盐现象:

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

④胎生现象(名词解释):

红树林中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还没有离开母体的时候就已经在果实中开始萌发,长成棒状的胚轴。

⑵珊瑚礁(名词解释):

珊瑚礁是一类生物海岸类型,由珊瑚虫的遗骸夹杂其他各种造礁(如钙质藻类等)和附礁(如软体动物、软珊瑚、海葵和有孔虫等)生物遗体,经过地质年代的作用形成的,其基本成分是碳酸钙。

⑶河口沙洲湿地:

是一类特殊的盐沼湿地,主要在大河高浊度河口,凭借径流的大量水沙输出,于海岸潮汐能较小的区域发育而成。

(4)岩石离岛:

海岛是四周被海水包围,高潮时露出海面的陆地.

2.内陆湿地类型:

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泥炭湿地,淡水林泽,湿草甸

⑴湖泊湿地:

是湖泊的一部分,但两者并不等同。

是发育在湖泊边缘,也就是在枯水期水深2m以浅的部分,并且总面积不低于8hm2。

3.我国湿地分类:

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海岸湿地,人工湿地

沼泽(名词解释):

地表多年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地段,其上主要生长着沼生植物,其下有泥炭的堆积,或土壤具有明显的潜育层。

CH3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

1.湿地生产者——湿地植被类型分类

①从植物生活类型看,可以分为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漂浮型;

②从生长环境看,可以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

③从植物生长类型看,可以分为草本类、灌木类、乔木类。

2.浮水植物特征:

根或地下茎生长于泥土中,地上茎质软或缺少地上茎,叶自漂浮水面上。

(菱角)

3.漂浮型植物特征:

根不扎入泥土,整个植株漂浮在水中,从水中汲取养分生长。

(槐叶萍、水葫芦)

4.挺水植物特征:

根或地下茎生长于泥土中,植株的上部则挺出水面。

(香蒲)

5.沉水植物特征:

根或地下茎生长于泥土中植株的上部沉入水中。

(水盾草、皇冠草)

6.湿生植物主要包括水生、沼生、盐生植物以及一些中生的草本植物。

沼生植物:

仅植株的根系及近于基部地方浸没水中的植物。

(香蒲、池杉)。

水生植物有:

金鱼藻、睡莲。

7.草本:

茎木质不发达,支持力较弱。

(窄叶泽泻)灌木:

主干不明显,常在底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

乔木:

主干明显,具分枝或不分枝的木本植物。

(墨西哥落羽杉)蔓藤植物:

茎柔软,需缠绕或依附他物向上生长的植物。

(龟背竹)

8.海岸盐沼植被:

主要由耐盐草本植物组成,沿着高程梯度往往形成单优群落而具有带状分布特征。

9.沼泽植物的生态学特性:

(1)通气组织发达

(2)具有特殊的无件繁殖能力:

沼泽植物从近于地表的地下茎上生长出不定根进行繁殖。

(3)食虫习性:

由于沼泽湿地中泥炭的不断积累,地表逐渐隆起,已脱离地下水补给,只能接受养分较少的大气降水补给,使泥炭中无机养分极其贫乏,一些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沼泽贫营养植物,不得不靠捕捉进入湿地的昆虫、消化现成的蛋白质补充养分的不足,这种植物称作食虫植物。

(4)旱生形态:

如狭叶杜香、越橘柳、笃斯、越橘等小灌木,其植株低矮,叶片小、呈革质,角质层厚,气孔深陷,具有绒毛以防止蒸发;有些草本植物如乌拉苔草、毛苔草等,叶缘曲卷,叶片纤细,具有光泽,可减少叶片蒸发。

(5)保水结构和贮水细胞:

藓类植物有着巨大的保水能力,这是因为它有特殊的形态和组织构造。

研究认为,泥炭藓密集生长,植物体之间的隙缝称为毛管,使保水能力增强。

泥炭藓的叶在枝周围形成鳞状,枝和叶之间的空间成为水的滞留场所。

枝下垂,枝与枝紧密相接形成毛管,这些枝叶的特殊形态和构造均有利于泥炭藓贮水和保水。

此外泥炭藓叶上有一种透明细胞,细胞壁肥厚,起着保水作用,透明细胞有孔,便于迅速吸收大气降水;在泥炭藓茎上有一种像蒸馏瓶状的细胞,这些大的无色细胞能吸收和保持水分。

10.湿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主要有具飞翔能力的鸟类和昆虫,适应湿生环境的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以鱼类为代表的水生动物,以及种类繁多的底栖无脊椎动物。

11.水体微生物主要包括水中的病毒、细菌、真茵(霉菌和酵母菌)和放线菌及体型微小的藻类和原生动物。

自然界有机碳化物的分解,主要是微生物的作用陆地和水域的有氧条件中。

通过好氧微生物分解被彻底氧化为CO2;在无氧条件中,通过厌氧微生物发酵被不完全氧化成有机酸、甲烷、氢和CO2。

能分解有机碳化物的微生物很多,主要有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12.细菌是湿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分解者类群,属于原核生物。

主要类群

(1)好氧菌

(2)微好氧菌(3)绝对厌氧菌(4)耐氧性厌氧菌(5)兼性厌氧菌。

13.真菌在水体中的作用:

(1)水生真菌除可以直接降解有机质外,异养的微生物和动物可将真菌的营养体和繁殖体作为食物。

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

(2)在环境质量监测、污染处理、新功能结构化合物以及生物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和应用前景。

(3)水生真菌对其生活的水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比较敏感,净水:

真菌种群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较高。

污水:

真菌种群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较低。

14.就水质而言,藻是重要的微生物。

在水环境中,藻类和细菌往往有共生关系。

如藻类迅速繁殖,则在夜间发生的呼吸过程影响水体的溶氧平衡而造成厌氧条件。

当没有细菌相其它CO2来源时,某些藻类可以夺取水HCO3-;以获得细胞繁殖所需的碳,造成水中HCO3-;不断减少,水体的pH值将逐渐增大。

如水中含钙,则随着pH值的上升,可能出现碳酸钙(CaCO3)沉淀。

有些藻类可使水体产生异味。

15.湿地生物的生态适应

Ⅰ.细胞水平的适应:

⑴对缺氧的适应:

①湿地缺氧环境的形成;②细菌的适应性(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⑵对盐的适应:

大多数喜盐细菌,无机离子构成渗透活跃的细胞溶质;其它细菌的内部盐浓度远低于外部浓度,渗透活性依赖于有机化合物,如杜氏藻。

Ⅱ.维管束植物的适应性:

⑴对缺氧的适应:

通气组织,特殊器官,增压气流,氧化根周,水的摄取,营养吸收,呼吸作用;⑵对盐的适应:

维管柬植物发展出利用它们的复杂结构形成的适应性,包括阻止和控制盐进入的屏障和专门用来排泄盐的器官。

⑶光合作用的适应特征:

许多植物在湿地中和其它胁迫环境,特别是干旱胁迫环境中的共同适应特征是光合作用的C4途径。

⑷植物整体策略:

通过生活史进化出避让和逃避策略。

Ⅲ.动物的适应性:

对缺氧的适应,对盐的适应,对觅食条件的适应,行为适应

Ⅳ.互惠与共生

第四章湿地的生态水文过程

1.水文周期是湿地水位的季节性变化格局。

内陆湿地水文特征通常受气候条件及地下水位的影响。

湿地水文周期并不是每年都相同的,而是随着气候变化和区域先前的条件发生改变。

2.淹水持续时间:

对于非潮下或永久性淹水湿地,湿地处于静水的持续时间

淹水频度:

湿地在给定时间内的平均淹水次数。

3.水文过程对湿地的影响:

⑴物种组成与丰富度:

水文过程对湿地物种丰富度影响具有两面性。

限制作用还是促进作用,取决于水文周期和自然能量。

⑵初级生产力:

湿地对水文通量的开放度是决定潜在初级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⑶有机物的累积和输出:

湿地由于初级生产力的增加或者分解和输出的降低而累积过剩的有机物质。

所有湿地泥炭累积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这些过程作用的结果。

⑷营养物质的循环:

营养物质随降水、河流洪水、潮汐、地表和地下径流输入湿地。

湿地营养物质的输出则主要受水流输出的控制。

4.湿地水文周期或湿地的水文状态,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

进水与出水之间的平衡;地表景观外形;地下土壤、地质和地下水条件。

5.满岸流量:

当河水开始漫进泛滥平原,这时的河川径流称为满岸流量。

周期性的潮汐淹水是海岸湿地的重要水文特征。

6.湿地消退机理:

(1)引水消退效应:

由于水资源的利用,使湿地补给水量减少,导致湿地由周边逐渐向湿地中心全面萎缩。

(2)围垦消退效应:

由于围垦,湿地被切割蚕食,湿地面积减少。

自然水域被压缩,连通性被切割,生境被分离,使得生物生存发展空间被限制,湿地面积迅速减小,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特有功能退化甚至丧失。

(3)复合消退效应:

在以上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复合效应,使湿地加速消亡。

如果出现复合消退效应,将加速湿地生态水文结构的崩解,直至消亡。

7.我国湿地消退原因:

⑴南方:

我国南方湿润地区的湿地消退主要是围垦消退效应。

⑵北方:

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如华北平原主要是引水消退效应,松花江流域湿地消退是两种因素导致的复合效应。

第五章湿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通常可以分为两部分:

湿地生态系统内部的各种转化过程以及湿地与其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2.湿地土壤分为两种类型:

矿质土壤和有机土壤。

(1)有机土壤主要是由不同分解阶段的植物残体组成,由于静水或排水不畅导致的厌氧条件而造成累积。

有机物质的植物来源和土壤分解的程度是湿地有机土壤包括泥炭和腐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