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0838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9。

精养人工施肥投饲,并辅以各种强化措施,以求在最小的水体产出最多产品的渔业生产形式。

20.高度精养在精养中,流水养鱼、网箱养鱼和工厂化养鱼等精生产形式属高度精养;

也称高度集约化养殖,或称设施养殖(陆基养殖)。

21.鱼类人工繁殖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使鱼类达到性腺成熟,并通过生态、生理的方法使其产卵、孵化而获得鱼苗等一系列过程.

22。

催产用人工方法对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鱼注射激素,以刺激其性腺进一步成熟和排放,而获得成熟卵子和精子的生产过程。

23。

催熟对性腺发育不良或较慢的亲鱼注射微量催产剂,以加速其成熟而达到催产标准的生产过程。

24.亲鱼成熟相当于卵子的生长成熟,是指卵子发育已达到了第四时相,即完成了大生长期,已具有对内外因素刺激作出敏感反应的能力。

25.卵子成熟亦称卵子的生理成熟,是指卵子已发育至成熟期的第二次分裂中期,已具有接受精子完成受精作用的能力。

26。

成熟系数性腺重占去内脏鱼体重(空壳体重)的百分比.

27。

绝对繁殖力即雌鱼体内怀卵的数量,也称怀卵量。

28.相对繁殖力即雌鱼单位体长(cm)或单位体重(g或kg)怀卵的数量,也就是怀卵量除以体长或体重.

29.成熟卵、未熟卵、过熟卵处于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后两小时内的卵子,为成熟卵;

未达此时的卵子,为未熟卵;

超过此时的卵子,为过熟卵。

30。

鱼类脑垂体位于间脑腹面,以垂体柄与下丘脑相连;

是一个卵圆形的实心腺体,包括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而腺垂体是垂体的主体,可分前叶、间叶和后叶〈过渡叶>

其中:

间叶所含的嗜碱性细胞能分泌两种促性腺激素〈GtH>

-促滤泡激素〈FSH>

和促黄体激素<

LH〉)

31。

催产剂用于人工催产的激素。

32.产卵池条件适宜,能使注射激素后的亲鱼在其中发情产卵,并便于集卵的小型池子;

通常包括产卵池、排灌设备、集卵网箱三部分。

33。

催产率产卵亲鱼组数与催产亲鱼组数之比的百分率。

34.受精率受精卵数与总卵数之比的百分率.

35。

孵化率孵出的鱼苗数与受精卵数之比的百分率。

36.出苗率出苗数与受精卵数之比的百分率。

37.鱼卵孵化从受精卵开始,经胚胎发育至孵出鱼苗为止的生产过程;

但实践中其还包鱼苗孵出后至下塘前的整个过程。

38。

发情催产后,亲鱼在激素作用下产生生理反应,出现雌雄相互追逐的兴奋现象.

39。

自然产卵受精发情达到高潮后,雌雄亲鱼腹部尾部激烈收缩完成产卵排精,精卵在水中结合完成受精作用,称作自然产卵受精(如鲢鳙草鱼)。

40.人工授精通过人为手段,使精卵及时接触而完成受精作用的方法(主要用于青鱼等难以自然产卵受精的品种或用作自然产卵不顺利的补救或用于人工杂交育种);

可分干法授精、湿法授精和半干(湿)法授精.

41.全产亲鱼腹部明显瘪塌,成熟卵子均已产出.

42.半产亲鱼腹部有所减小,但仍可挤出部分卵子。

43.未产亲鱼腹部无任何变化,即表明对催产剂没有反应。

44。

难产亲鱼腹部非常膨大,生殖孔红肿外突,表明其对催产剂有反应,但无卵子产出。

45。

效应时间亲鱼注射催产剂后到开始发情产卵所需的时间。

46.亲鱼用于繁殖的雌鱼和雄鱼之通称。

47.仔鱼鳍褶尚存,全长8-15毫米的鱼苗。

48。

稚鱼鳍褶消失,鳞片出现至全身披鳞,全长15-70毫米的小鱼。

49。

鱼苗刚孵化出膜,全长10毫米左右的仔鱼。

50。

鱼种全长3厘米左右至食用规格以下的幼鱼之通称.

51。

乌仔全长2厘米左右的稚鱼。

52.夏花全长3厘米左右的稚鱼。

53。

仔口(新口、片子)全长10—17厘米的一龄鱼种.

54.老口(过池)体重0.2-0.5公斤的二龄鱼种.

55.主养鱼即主要养殖鱼类,是指在放养量上占有较大比例、是饲养管理的主要对象,其产量高低对单位面积产量起着关键作用的饲养鱼类。

56。

配养鱼是指混养中处于配角地位的养殖鱼类,其放养量相对较少,是能以主养鱼残饵及天然饵料为食而很好生长,并能有利于主养鱼的混养鱼类。

57。

鱼苗培育将孵化后4-5天的鱼苗培育成夏花的生产过程,一般需历时20天左右(主要生产指标①成活率80%;

②规格均匀,3cm左右;

③鱼体健壮,肥满度大)

58。

肥水下塘通过施肥培育水质,待轮虫、无节幼体等小型浮游动物大量繁生后,再放养鱼苗的生产过程。

59。

适时下塘包含两层意思:

既指鱼苗下塘时,池内轮虫正好处于繁殖高峰期;

同时,下塘鱼苗本身也正好处在不嫩不老,即腰点出齐、卵黄囊基本耗尽之时.此时放养鱼苗即称之.

60.四定投饲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饲料投喂方式。

61.四看施肥看天气、看季节、看水质、看鱼类动态,以此为根据决定施肥与否的方式。

62。

单位投饲量放养单位重量鱼种全年所投的饲料总量。

63.饲料系数增长单位鱼体鲜重所消耗的干饲料量。

64。

饲料效率单位干重饲料所产生的鱼体湿増重的百分比;

即饲料系数倒数的百分比。

65。

日投饲率每天的投饲量占池鱼总体重的百分率;

66.水域生产力即水域生物生产力的简称;

是指单位水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生物产品的能力。

67。

鱼载量水体单位面积或体积中在测定的当时鱼类的重量。

(反映的是当时的实际情况).

68.鱼载力水体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所能维持的最高鱼载量.(反映的是潜在的生产能力)。

二.问题简答

1.怎样学习水产动物增养殖学这门课(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是在生产实践中创立,并生产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学习本门课程的基础——首先,必须掌握有关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如鱼类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理学、微生物学、海洋学、湖沼学、饵料生物学和水化学等;

同时,还应具备有关专业学科的相关知识,如鱼病学、遗传育种学、养殖工程、电子计算机、经济管理等。

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认真学好课堂知识<

为深化学习奠定基础>

广泛查阅最新资料〈充实、丰富所学知识>

重视生产实践环节〈理论联系实际〉;

学会自我总结提高〈实践中提高综合技能〉)

2.发展水产动物增养殖业的意义(①水产品在国民膳食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可为人类提供优质的蛋白质食物。

发展水产动物增养殖业,对改善国民食品结构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全民族营养与健康水平,实现健康长寿有积极作用。

②渔业是农业中的一个大产业;

发展水产动物增养殖业,对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渔农业增效、渔农民增收,实现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③水产品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换汇率高。

出口种类几乎覆盖鱼类、虾蟹类、贝类及其它水产经济动物。

出口国家主要有日本、韩国、美国和西欧市场,需求量大,常供不应求.大力发展水产动物养殖,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出口创汇,促进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水产养殖业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得益于党和国家农村工作和渔业发展方针政策;

得益于改革开放大好形势;

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得益于以养为主的指导思想;

更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4。

我国海水养殖的五次浪潮(所谓的五次浪潮就是五次大的科技突破,促进了五次大的海水养殖划时代的发展;

分别指:

五、六十年代的大型海藻;

七、八十年代的贝类;

八、九十年代的对虾;

九十年代的鱼类;

目前正在形成的海珍品)

目前水产增养殖中亟需解决的三大问题(育苗和养殖技术支撑不稳定、病害防治和加工技术滞后、市场开拓等出现的经济问题;

药物残留、水产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等出现的社会问题;

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争水、争地、争饵以及自身污染等出现的生态问题)

今后水产养殖的发展趋势(综合效益的提高;

土著品种的开发;

水域环境的保护;

全价配饵的研发;

养殖病害的防治;

精养技术的深化;

增殖技术的完善;

信息技术的应用)

7.未来的渔业企业形象(环境园林化、设施工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

8.池塘养鱼的生产流程(通过人工繁殖或天然采捕获得鱼苗;

通过鱼苗、种培育将鱼苗培育成夏花至一、二龄鱼种;

将鱼种饲养成食用鱼,大部商品上市,少量留做亲鱼;

其中:

在各个生产阶段都包含有一个特殊的环节-—--—活鱼运输。

9。

养殖系统内细菌的作用及其管理(细菌参与水中有机物质的分解,使物质循环得以顺利进行;

也是水生动物及某些鱼类的重要食物;

但少数细菌厌气分解会产生有毒中间产物;

并可使养殖鱼类染病;

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实施有效管理,具体措施包括:

合理投饲施肥;

合理增氧换水;

合理施放石灰;

不滥用抗菌素;

创造条件促使有益细菌繁殖增生、有害细菌活动受抑。

鱼类人工繁殖的主要环节(鱼类人工繁殖的生产过程包括亲鱼培育、催情产卵、鱼卵孵化等三大承上启下的环节,且彼此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具有同等的重要。

鱼类人工繁殖的优点(①鱼苗纯便于管理:

②可按计划就地生产;

③避免长途运输、节省人力物力;

④使选种育种成为可能)

卵子发育分期及重点关注点(可分繁殖期<

卵原细胞数量增多>

、生长期<

卵母细胞体积增大>

和成熟期〈卵核分裂变化过程〉;

由生长期向成熟期过渡需有条件刺激;

从二次成熟分裂中期起2小时内为适宜成熟期;

过熟卵子需先吸收,才开始新一轮发育)。

13.卵巢的分期及重点关注点(卵巢发育分Ⅵ期,其中:

Ⅳ期向Ⅴ期过渡需有一定生理生态条件;

池养四大家鱼雌性只能自然发育至Ⅳ期末;

成熟亲鱼若不激素催产性腺将会退归Ⅱ期;

卵巢过熟:

过了Ⅳ期末亲鱼等待刺激的时限,敏感性已下降;

而卵子过熟:

过了成熟卵子等待受精的时机,受精能力已降低或失去).

14.精子发育及精巢分期(精子发育可分繁殖期<

精原细胞分裂增殖〉、生长期〈长成初级精母细胞>

、成熟期<

两次分裂成精子细胞>

和变态期〈变态成精子〉;

精巢发育亦分6期。

池养四大家鱼精巢能自然发育至第Ⅴ期;

排精后巢内残留精子先经吸收后返回第Ⅲ期)。

15.家鱼不能在池塘自然繁殖的原因(四大家鱼等,在池塘仅雄性能达到完全成熟,雌性难以完成第Ⅳ期向第Ⅴ期过渡.其根本原因在于:

缺乏适当综合生态环境刺激→下丘脑GnRH和垂体GtH分泌不足→难使其性腺从相对静止状态〈第Ⅳ期〉迅速向产卵状态〈第Ⅴ期>

过渡;

即池塘的生态条件只能满足成熟而无法诱使产卵)

人工催产的基本原理(根据鱼类在天然水域自然繁殖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理变化,考虑到池塘生态条件不足、不能满足亲鱼繁殖的需求,而用人为的方法,给鱼体注射外源激素,并辅以适当的生态条件,既通过生态生理的方法,促使亲鱼性腺发育成熟,并完成排精产卵、孵化出鱼苗等一系列繁殖过程。

17。

常用催产剂的化学本质及靶器官(常用的催产剂主要有鱼类脑垂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它们的化学本质分别为蛋白质、糖蛋白和多肽;

靶器官各为性腺、性腺和脑垂体。

18.亲鱼及其培育(用于繁殖的雌鱼和雄鱼统称为亲鱼。

亲鱼培育是一个创造条件使亲鱼性腺朝成熟方向转化的过程;

其主要目的在于确保亲鱼性腺发育成熟〈♂性Ⅴ期、♀性Ⅳ期末>

,为人工催产奠定基础)。

19.亲鱼的选留标准(用于人工繁殖的亲鱼可从大水面捕选,也可在池塘专门培育;

从综合效果看以大水面捕选加池塘强化培育为最佳;

亲鱼选留的基本标准:

达到成熟年龄及一定体重;

个体较大且体质健壮;

并应注意雄鱼数量稍多于雌鱼;

两性亲鱼最好选自不同水系).

20.亲鱼池及其条件(用于亲鱼培育的池塘简称亲鱼池,其生态条件应尽量符合:

①靠优质水源、排灌方便;

②环境安静、通风向阳;

③近产卵孵化设施;

④面积3—5亩;

水深2米左右;

⑤底质平坦等).

21.亲鱼培育的总体要求(坚持常年培育,狠抓秋春强化;

不同季节,不同重点。

如:

产后水质清晰饲料精、秋季强化投饲数量足、冬季适量喂食水质好、春季强化投饲足而优、产前加强冲水饲渐少)

22.鲢鳙亲鱼培育要点(合理施肥、控制水质;

做到:

产后大水小肥,秋冬大水大肥,春季小水大肥,产前大水小肥至大水不肥)

23.产卵池及其构成部分(条件适宜,能使注射激素后的亲鱼在其中发情产卵,并便于集卵的小型池子;

通常包括产卵池、排灌设备、集卵网箱三部分)

24.PG、HCG和LRH—A的中文含义(分别为鱼类脑垂体、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25.催产剂量的确定(催产剂量应根据催产剂种类、注射对象及其性腺成熟状况、催产季节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其中雄鱼的催产剂量常为同种雌鱼的一半)

鱼卵孵化的关键(根据受精卵发育的生理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创造适宜的孵化条件,并做好细致的孵化管理)

27.对其它养殖鱼类实施人工繁殖的主要目的(对在池塘等养殖环境中能自然繁殖的其它养殖鱼类,如鲤、鲫、鳊、鲂等,实施人工繁殖,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其集中产卵,并提高受精率、孵化率和出苗率,便于计划生产)

28.鱼苗的基本特点(鱼体纤弱、取食能力低下、食谱范围狭窄;

对水质要求较高、对环境变化应变力较差、对敌害侵袭抗避力较弱;

新陈代谢十分旺盛等)

29。

清塘的目的及主要方法(清塘的目的是为待养鱼类苗种的生存及生长创造安全舒适的优良环境。

清塘的方法主要是用生石灰、漂白粉、茶粕、巴豆、鱼藤酮、氨水等清塘药物对修整后的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可分为带水清塘和干池清塘。

鱼类苗种培育(分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两阶段;

是将孵化后4—5天的鱼苗培育成各档鱼种供池塘或大水面放养的生产过程。

培育目的在于为食用鱼饲养提供数量充足、规格适宜、体质健壮的各档鱼种;

中心问题是提高苗种成活率和生长率)。

鱼苗适时下塘的含义及好处(所谓适时下塘包含两层意思:

它既指鱼苗下塘时,池内轮虫正好处于繁殖高峰期;

同时,下塘鱼苗本身也正好处在不嫩不老,即腰点出齐、卵黄囊基本耗尽之时。

适时下塘的好处也包括两个方面:

不仅可使刚下塘的鱼苗有充足的适口饵料,而且还可保证鱼苗在以后的各个发育阶段也都能有丰富的适口食物。

32.苗池分期注水的好处及注意事项(鱼苗池分期注水的好处:

前期水浅可使水温快速提高,加速有机物分解,既有利于促进天然饵料生物的繁殖,也有利于提高豆浆等人工饵料的利用率;

同时,通过分期注水,有利于改善池水环境,满足鱼苗生长对空间的需求,并可为鱼苗创造“暴长”的机会.但注水需注意:

a。

进水要用密眼网片过滤;

b.不可直冲池底;

c。

加水量及加水间隔时间应视水质、天气等灵活掌握.)

33.腾网锻炼的目的(增强体质,使鱼体“老练”结实;

适应密集,提高适应缺氧能力;

清除敌害,估算数量,以利安排)

34.二龄青鱼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培育要点(食性处于转换,食譜范围缩小、适口饵料稀少;

对不良环境适应能力较弱;

易发病、成活率可低至20-30%。

培育要点—-提供适口食料;

控制吃食数量;

保证饲料质量;

加强鱼病防治)

精养八字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水:

环境条件;

种:

鱼种;

饵:

肥料及饲料;

混:

合理混养;

密:

合理密度;

轮:

轮捕轮放;

防:

病害防治;

管:

科学管理;

水、种、饵为池塘精养的三大基本要素,是稳产高产的物质基础,构成“八字养鱼经”的第一层次;

混、密、轮是稳产高产的技术措施,构成第二层次;

防、管是稳产高产的根本保证,构成第三层次。

36。

我国池塘养鱼的特点及其池塘功能(我国的池塘养鱼是属于静水、不排污、多种不同食性鱼类高密度混养的类型.这样的鱼塘负有多项功能—-鱼类的生活场所、天然饵料的繁育场所、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场所。

将这三种不同功能的池塘合而为一,即“三塘合一"

是我国鱼塘生态系统的重要特色)。

37.怎样形状的池塘养鱼效果最佳(养鱼池塘以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为宜,长宽比5︰3;

这样的池塘具有日照时间长、风力作用强、寒流影响小,有利于养鱼高产)

38.食用鱼饲养生产对鱼种的总体要求(鱼种既是食用鱼饲养的物质基础之一,也是获取高产的前提条件之一。

优质鱼种在饲养中生长快、成活率高,其产量必定较高.鱼种质量可以规格、体质、遗传形状加以衡量。

食用鱼饲养对鱼种的总体要求:

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规格适宜、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39.有关混养(它反映了饲养鱼类品种之间及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是提高池塘鱼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我国池养的一大特色;

广义讲,混养不仅指鱼类之间,也包括鱼类同其它水生生物及陆生禽畜的混养或联养。

单就鱼类而言,混养包括三个层次--不同品种的混养;

同种异龄的混养;

异种加异龄的混养).

40。

混养的基本原则(a.混养的鱼类能在同一水体和平共处、不相互残害和吞食;

b。

对水质和水温要求相似;

c.栖息水层和食性各异,并能互利。

41。

合理混养的优点(a。

可立体利用水体及水中饵料资源;

可发挥不同鱼类的互利作用;

c.可提高池塘的利用率〈养成的同时育种〉;

d.可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即增加经济效益。

42。

草青鲤鲂鲫与鲢鳙混养的好处(前者为吃食鱼,后者为肥水鱼,将它们混养在一起,可以彼此互利。

吃食鱼,摄食贝、草、底栖动物等,其残饵粪便可形成腐屑食物链和牧食链-—为肥水鱼提供良好的饵料条件;

肥水鱼,滤食腐屑、浮游生物可吊瘦池水、防止池塘水质过肥——为吃食鱼创造良好的水质条件).

43.怎样化解鲢鳙之间的矛盾(鲢鳙同为肥水鱼,它们之间在食性上有所矛盾;

其主要特点表现为:

主食浮游生物,食性有相对不同,无绝对区别;

在辅投精粉饲料的池塘,鲢抢食远远超过鳙;

在不投人工饲料的池塘,浮动远远少于浮植;

故在混养时,应根据这些特点决定鲢鳙放养的主次及适宜配比,通常应以鲢为主,搭鳙为辅;

适宜配比3-5︰1.如拟增放鳙,则需增投精粉饲料;

或一龄鲢配二龄鳙或通过捕大补小控制鲢放养及生长期密度).

草、青鱼与鲤、鲫、鲂混养的好处(它们同为吃食鱼,但摄食能力及要求不同,混养共处可获互利;

因为:

草、青鱼个体大,食量大需优质饲料;

对水质要求较高;

而鲤、鲫、鲂个体小、食量小、能利用残饵;

适水性强。

将它们混养在一起,草、青鱼可为鲤、鲫、鲂提供大量适口饵料;

鲤、鲫、鲂能为草、青鱼清除残饵改良水质;

从而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水质;

互利互促;

通常,青鱼池可多配鲤、鲫;

草鱼池应多搭鳊鲂)。

45.怎样化解鲢鳙与罗非鱼的食性矛盾(它们同属滤食杂食,食性上有所矛盾;

鲢鳙滤食浮游生物、无机碎屑、细菌凝聚体;

罗非鱼幼时主食浮游生物,成时碎屑、丝状藻等。

混养时,可采取下列措施化解矛盾:

交叉放养<

上半年主抓鲢鳙7月前后批量轮捕;

下半年转抓罗非鱼〉;

控制罗非鱼密度<

达到上市规格及时轮捕>

限制罗非鱼繁殖〈放养单雄或混放凶猛鱼>

增加投饲施肥<

保持水质肥沃、饲料充足>

)。

46.混养鱼类的主次确定(在如今的混养实践中,通常以1-2种鱼为主养鱼;

同时放养若干种鱼作配养鱼。

混养鱼类的主次及配比,取决于水、种、饵及气候条件和养殖传统。

具体应综合市场需求、饲肥供应、池塘条件、鱼种来源等项因素而定).

47.影响放养密度提高的主要因素(主要影响因素为饲料、水质和活动空间;

饲料是提高放养密度的物质基础;

水质是限制放养密度的首要因子;

而活动空间对放养密度的限制实际上源于水质的影响。

48.放养密度与产量的关系(放养密度既指尾数,也指重量;

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生长及其产量.而鱼产量是收获时鱼的尾数和每尾鱼在饲养期内增重的乘积,〈收获尾数取决于放养密度〉;

鱼产量=收获尾数×

尾增重。

从理论上讲,收获尾数和尾增重任一提升,均会使鱼产量增大。

但密度与产量的正相关只在一定范围成立;

一旦超出合理,密度与增重就会互为矛盾、相互制约。

密度过大,饵料、空间、水质影响增重;

鱼多个体小,产量不高,且品质及饲料报酬下降;

密度过小,增重大,尾数少,群体产量不高且会造成水体及饵料浪费).

套养及其注意事项(套养是在轮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殊混养方式;

即成鱼池套养鱼种;

它是解决成鱼高产需要与大规格鱼种供应矛盾的有效方法。

在具体实践中应注意:

①一龄鱼种力求大规格(草青4寸、鲂3寸以上);

②年底出鱼种应至少等于翌年该池大规格放养数;

③确保成鱼池80%食用鱼上市;

④及时稀疏饲养密度,使池鱼保持正常生长;

⑤轮捕网目适当放大,以免小鱼挂网受伤;

⑥加强饲养管理,对小鱼予以特殊关照)。

49.轮捕轮放的作用(①有利于鲜鱼均衡上市,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改“春缺、夏少、秋挤"

为四季均衡;

满足社会提高效益>

②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减少流动资金数量<

轮捕回收40—50%,减少流动资金,利于扩大再生产>

③有利于促进鱼类生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池鱼“前稀后挤"

旧模式,使鱼始终保持适宜密度;

促进快速生长、延伸和扩大养殖时空>

;

④有利于增放品种规格数量,提高池塘利用率<

维持适宜密度,缓和食性、习性、空间矛盾;

使混放品种规格、数量进一步增多,充分发挥“水、种、饵"

生产潜力〉;

⑤有利于套育优质大规格鱼种,为稳产高产奠基).

轮捕轮放的前提(①年初放足大规格鱼种;

②备有多种不同规格鱼种;

③同种同规格均匀、异规格差异大;

④饲肥供应充足、管理措施配套;

⑤捕捞网具适宜、操作技术娴熟;

⑥鱼货能够及时销售)。

51.轮捕轮放的技术要点(轮捕特点:

时间在炎热的夏秋季节;

WT高、鱼活力强、不耐密集、捕捞困难要求高;

入网之鱼多数的回塘。

注意事项:

①合理确定捕放次数<

取决于方法、品种、规格、饲肥、气候、销售等;

一般2—3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