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0902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58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8页
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8页
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8页
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8页
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8页
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8页
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8页
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8页
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8页
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8页
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8页
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8页
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8页
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8页
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毛大付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等级:

甲级

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

工咨甲20120070001

发证机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3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

1.3.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2000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发布,2000年9月1日起执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商务部令第7号(《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第二十八项,第14条“高等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及特殊教育”、第19条“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第21条“预防保健服务设施建设”

2.2005年5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国聋儿语训中心的讲话》

3.2005年11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视察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讲话》

4.1987年9月3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教育委员会(87)城设字第466号《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76-2003《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6.2004年《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

7.卫医发(1994)30号《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8.计投资[1999]2250号,国家计委关于印发《聋儿语训中心用房建设标准》的通知

9.残联发[2006]48号,《关于调整中国聋儿语训中心(中国残联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职责与任务的决定》

10.《温江区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11.《2009-2020年成都温江区永宁镇总体规划》

12.项目相关设计资料及其它相关专业标准规范与勘测规程

13.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1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计办投资[2002]15号)

1.3.2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在工程投资决策前,对与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对拟定技术方案进行认真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

对项目建成后的社会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

在此基础上,综合研究建设工程的技术先进性和适用性、经济合理性以及建设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由此确定该工程是否应该投资和如何投资等结论性的意见,为有关行政主管单位最终决策提供科学的、可靠的依据,并作为开展下一步工作的基础。

其根本目标是实现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减少或避免投资决策的失误,提高项目开发建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1.3.3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重点对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的背景和必要性、工程条件、工程规模和内容以及技术方案、项目节能、环境影响和保护、项目建设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投资估算以及资金筹措方案、项目的社会效益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1.3.4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1.项目所在地区域社会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规划背景;

2.项目场址和施工条件;

3.项目的工程内容及规模;

4.项目节能评价;

5.环境影响评价;

6.工程实施计划;

7.项目投资估算、资金来源与筹措;

8.社会影响评价。

1.4项目提出的背景

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总数3120万,是数量众多、困难突出的社会群体,2012年,中国残联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我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的显示,其助听器配戴率仅为36.56%,只有25.7%的聋儿在专业机构接受训练。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四川共有155.8万名听力语言残疾人,听力障碍残疾人居各类残疾之首,其中,0-7岁聋儿约6.5万人,每年新生听力残疾儿童约2000余名。

由于听障儿童中的绝大多数具有残余听力,正处于发声学语的关键期,也是听力语言障碍的防治和康复的最佳时期,一旦错过最佳的防治和康复时机,将永远无法走出无声世界。

四川省现有10个市州已建听力语言康复机构但均存在着康复场地小、康复设施缺乏、康复手段落后等问题。

现有的康复服务能力与质量远不能满足听力残疾儿童康复需求,有四分之三听力障碍的儿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服务。

四川省聋儿康复中心成立于1990年,是国家二类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其中在编人员2人,外聘人员10人,作为全省聋儿医疗和康复工作行业管理、技术指导、业务示范的省级中心,聋儿康复中心在推进四川省听力语言康复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由于四川省经济欠发达,省聋儿康复中心从1990年成立至今无固定场地,机构先后六次搬迁,靠租房,与其它机构合作等形式开展工作,目前仍借用成都市残联场地,已严重影响了省级聋儿康复中心各项职能的全面履行,致使四川省每年有近千名需要及时给予康复教育的聋儿不能入园,流失到部分民营机构,导致听障儿童的安全及康复效果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特别是省委、省政府2012年将300名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听障儿童助听器验配纳入了四川省的民生工程,听障儿童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迫在眉睫。

经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机构处统计:

全国31个省(市、区)只有四川未建规范的省级聋儿语训中心,截止2012年底,全国已实施或正在筹备实施的第二轮省级聋儿中心扩建的省份已达到20个。

同时,按照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听力语言康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残联发[2013]5号)文件要求,各地要将听力语言康复机构优先纳入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各省残联均应建立一所直属的听力语言机构,省级聋儿语训中心应独立建制,建设标准不低于《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规范(试行)三级机构标准;

坚持政府出资,落实人员编制,增加经费投入。

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转《四川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川府发〔2011〕49号)规定,“十二.五”期间,四川省要努力建成“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省级聋儿语训语训中心。

总之,为切实解决四川省广大听障残疾人所面临的一系列听力语言康复问题,进一步推动四川省听力语言康复事业的发展,新建一所省级聋儿语训中心(省语训中心)已迫在眉捷,势在必行。

1.5项目概况

1.5.1建设地点

本项目位于成都市温江区永宁镇八一路81号八一康复中心西南部。

该处用地红线范围内占地10.2亩,用地与八一康复中心相邻,用地标高423.3m-428.4m,地势较为平坦,适于本项目建设。

整个地块地处于八一路与芙蓉交汇处,交通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地块北侧为永宁国际医学城,已被温江市人民政府征用,拟在2030年建成西部最大的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国际医学城。

温江区永宁镇位于成都市西郊10公里,毗邻青羊、高新、郫县三个区县,幅员面积23.5平方公里,辖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0万以上(含企业务工人员及楼盘入住业主)。

正在形成一座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完备的田园健康新城,为建设和发展聋儿语训中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5.2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1.建设规模

本项目投入2944.57万元,建设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年接纳300名不同年龄段的听障儿童。

聋儿语训中心针对听障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积极采取各种康复措施和手段,补偿听力缺陷,培建听觉能力,发展言语功能,开发智力潜能,培养良好性格,使其开口说话,增强聋儿接受教育和独立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同时为全年龄段听障者开展专业服务,使其达到康复的目的。

2.建设内容

听能管理服务中心

以聋儿康复中心现有的听能管理服务中心为基础,继续开展好听障儿童听力评估、助听器验配、听能管理、言语矫治等康复业务。

面向全省听力残疾儿童并兼顾全年龄听力语言残疾人开展听力语言障碍康复训练服务。

建筑面积763.8平方米。

儿童康复教育部(幼儿园)

儿童康复教育作为耳蜗手术及助听器安装后的重要环节,在听障儿童康复过程以及在今后使其能够接受正常教育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该聋儿康复中心承担着为全省听力语言康复教育提供示范与技术指导的任务,是省内该领域内示范和交流平台,因此,儿童康复教育中心是聋儿语训中心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班级设置方面通盘考虑,有针对性地设置班级,班级的设置涵盖各个年龄段,各种类型的聋儿康复教学内容,满足各类聋儿康复教学和研究的需要,又不能像一般幼稚园一样进行班级设置,而是要每个班级严格控制规模,使其既能达到教育康复、研究的目的,又能对在教育训练期间儿童的教育、心理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建筑面积4368平方米。

社区指导部

主要培训基层聋儿康复机构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在职骨干人员和高校相关专业的学员。

通过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对基层聋儿康复机构的骨干人员进行培训,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提高全省听力语言康复整体水平。

建筑面积776.5平方米。

职能部门

聋儿语训中心的职能部门主要包括人事处,计划财务处、科研处、后勤处、宣传策划处、设备处、信息中心等。

建筑面积534.3平方米。

后勤服务用房

后勤服务用房主要是为聋儿语训中心各个部门服务的后勤类用房,此部分用房将按照主要使用功能统一划分,使各部门能够最大限度共同利用有限资源,主要包括学员及家长宿舍、各类库房、保洁储物间、维修操作间等,其纳入统一规划建设。

建筑面积1557.4平方米。

改造给排水、供电、暖通工程(与原八一康复中心共用)。

1.5.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1.总投资构成

本建设项目总投资为2944.57万元。

其中:

工程建设费用2423.03万元,占总投资的82.29%;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81.32万元,占总投资的12.95%;

基本预备费为140.22万元,占总投资的4.76%。

2.资金来源

由于建设单位属于国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国家及省内公益性项目,本身不开展经营性活动,所以建设项目所需款项将全部申请省财政拨款。

1.5.4建设条件

1.资源条件

本项目建设所需资源条件相对简单,主要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利用的自然资源。

项目拟建地点位于温江核心地区,交通便利,水电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完备,建筑材料购置方便,能够满足项目需要。

2.资金条件

在项目前期准备过程中,项目建设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做了充分的沟通、协调。

本项目资金来源于省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有保障且基本落实。

3.施工条件

经现场踏勘,项目建设场地成熟可靠,无不良地质条件,水、电、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均已具备,当地的建筑材料充足,施工力量可靠。

4.社会及法律条件

本项目是重要的民生项目,其建设符合有关政策和法规。

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提高聋儿康复的相关服务,包括:

听力语言康复听力学服务,听力语言康复教育服务,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研究,职业教育培训服务,听力语言康复行业管理,听力语言康复交流与合作等,有效满足温江区永宁镇周边地区学龄前儿童就读需求,必然能够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所以,本项目具备良好的社会及法律条件。

1.6主要结论及建议

1.项目所在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本可研认为该工程所在地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经济实力雄厚,建筑材料来源丰富,运输条件极其便利,具备良好的工程建设条件。

2.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

四川省聋儿语训中心建筑面积合计8000平方米。

修建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聋儿语训中心用房建设标准》(计投资[1999]2250号)文件报行。

3.环境影响评价。

拟建项目将对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针对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现状和特点,根据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因素作用机理,本项目采取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后,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4.节能评价。

本工程项目依照国家节约能源法精神进行设计、建设和使用。

在设计上从照明度的合理设定、灯器具的选择、线路的配置、自然的采光、通风降温等都将按照《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考虑以进行节能,在使用中执行《公共结构节能条例》,在日常维护管理上严格依照制定的规章进行,做到完全符合有关节能法规、规范和标准。

5.工程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

6.项目投资估算、资金来源与筹措。

预计本工程项目总投资2944.57万元。

资金来源于省财政拨款。

7.社会影响评价。

该项目对提升当地残疾人福利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重要的意义。

项目的社会风险很小。

8.问题与建议。

建议在下阶段工作中加快设计、招标工作进度。

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优化设计方案,在节能方面精益求精,在观感上落落大方,在适用方面恰到好处,并尽最大可能降低工程造价,使本工程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第二章建设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建设项目背景

听力语言障碍严重损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在世界范围广受关注,受到各国政府高度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中重度听力障碍者2.78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4.9%,其中80%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

2005年欧洲共同体科学研究委员会(EuropeanResearchCommission)预测,全球听力障碍者总人数已增长至5亿6千万。

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者数量最多的国家。

2012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听力残疾人总数为3120万,单项言语残疾188万,在六类残疾中居第二位。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听力言语残疾人的权益保护,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听力语言康复工作。

改革开放后,将聋儿康复作为抢救性工程大力推进,使听力语言康复事业获得巨大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由于起步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晚50年),底子薄,国力有限,我国听力语言康复事业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显著差距,还远不能满足听力言语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多数残疾人仍无法获得基本的康复服务。

2.1.1国际听力语言康复事业发展状况

近十年来,由于噪音、老龄化、药物使用不当等原因,全球听力障碍者总数持续攀升,在发展中国家尤其迅速。

从全球范围看,各国听力语言康复工作的开展水平极不平衡,呈现巨大的南北差距,以助听器的使用状况为例,发展中国家听力障碍者助听设备的使用率仅是欧洲的十五分之一,北美洲的二十分之一。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听力语言康复工作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听力语言障碍者的服务水平、保障水平高,并在听力语言康复技术、助听产品研发、生产方面占据主导、垄断地位。

主要表现在:

1.业已建立较成熟的、全面的听力语言康复体系

这一体系涵盖了宣教普查、预防治疗、康复评估、助听技术服务、教育培训等各个领域,并对每一领域均制定严格的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与人员资质要求。

设立国家、省市/地区、社区三级听力语言康复机构,达到广泛的覆盖度,使全社会的听力言语残疾者均能享受到康复及相应的支持服务。

2.广泛应用助听技术,提供配套服务

研究表明,近90%的听力障碍者使用助听器和植入人工耳蜗可以有效改善听力、言语状况,是听力语言康复最有效的措施。

以欧美为代表,发达国家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早期干预率超过80%,听力障碍者的助听产品使用率超过50%,政府普遍建立了为听力障碍者提供助听产品和康复服务的福利制度。

为有效利用资源,一些国家还针对听力障碍的不同类型、不同程度制定严格标准,确保助听产品首先提供给听力障碍儿童,然后是听力障碍成年人。

在产品的选择方面将耳背式产品与服务作为首选。

3.建立了完整的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管理体系

听力语言康复是医学、教育、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工作,美国、澳大利亚等听力学技术发达国家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在高等院校设立了专门的院、系,并建立了相关从业人员的任职资格管理与评价制度,以法律的形式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并通过考试取得听力师(Audiologist)、言语矫治师(Speechpathologist)、听觉口语康复师(AVT)等从业资格,其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和严格的管理体制确保了专业技术人员的量和质,从业人员普遍素质较高,执业规范,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

4.科研能力强,产业化水平高,垄断助听产品市场

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基础和应用性研究,开发投入大,普遍建立了国家级听力研究机构。

在听力医学服务方面,世界各地使用的助听器验配公式多来自澳大利亚国家NAL实验室、美国的House研究所等知名听力研究机构。

康复训练方面,在世界范围广泛使用的聋儿听觉口语训练法(Auditory-VerbalTherapy)亦起源于美国和加拿大。

同时各国政府大力支持助听产品的开发、生产,助听产品的研发水平和产业化水平高,基本垄断了全球听力产品市场,目前德国西门子(Siemens)、丹麦瑞声达(GNResound)、瑞士峰力(Phonak)生产的助听器产品约占全球听力产品市场90%的份额,澳大利亚Cochlear公司的人工耳蜗产品占全球人工耳蜗市场的70%以上,年销售额达到4.5亿美元。

2.1.2我国听力语言康复事业的发展状况

八十年代以前,我国听力语言康复事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改革开放后,伴随残疾人事业和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听力语言康复事业也得到迅速发展:

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等法律、法规;

建立完善了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体系和服务网络;

实施免疫规划,规范耳毒性药物使用,有效控制可避免听力障碍发生;

积极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开展聋儿康复训练,使听力障碍早期干预及服务状况显著改善;

设立全国“爱耳日”,普及听力健康理念和知识,增强了公众爱耳护耳意识。

通过实施四个五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对26万名聋儿进行了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对23万名聋儿家长、3万名专业人员进行了培训,建立了以中国聋儿语训中心为龙头,以33个省级聋儿康复中心为骨干,以656个地市级语言训练部为依托,以926个县、乡、社区语训班点为基础的聋儿康复工作体系。

通过实施国家彩票公益金等听力助残行动,对10.6万人次贫困聋儿进行救助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国听力语言康复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与问题。

主要体现在:

1.广大听力障碍者尚未得到基本康复服务

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总数2780万,是数量众多、困难突出的社会群体,由于疾病、遗传等原因,每年新生聋儿2-3万名,由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耳聋持续增多,已占到听力残疾人总数的56.4%。

2001年,中国残联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我国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0-6岁聋儿的助听器配戴率仅为36.56%,只有25.7%的聋儿在专业机构接受训练。

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全年龄段听力残疾者的助听器配戴率尚不足10%。

多数听力残疾人,特别是生活在偏远、农村地区的听力残疾人尚得不到基本的听力语言康复服务。

2.专业人员匮乏、培训工作亟待加强

目前我国从事听力学服务的专业人员有7775人,与需求对象的比值为1:

3294;

2000年美国已获得临床能力证书(ASHA)的听力学专业人员为3.87万人,与需求对象的比值为1:

150,按此水平推算,我国听力学专业人员尚缺17万人;

目前我国言语矫治专业人员总计不足100人,与需求对象的比值为1:

85800;

2000年美国已获得临床能力证书(CCC-SLP)的言语病理学及嗓音医学的专业人员7.6万人,其与需求对象的比值为1:

180,按此水平推算,我国此类专业人员尚缺4.8万人;

我国目前聋儿康复教师总数为5575人,与需求对象的比值为1:

143,按2001年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结果和全国聋儿康复实施方案规定的师生比(1:

6)推算,我国学前聋儿康复教师缺少约12.4万人。

数量不足的同时,我国听力语言康复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不容乐观。

目前我国尚无高校开设听力学、言语矫治学专业,仅有少数几所院校依托其他专业开展了相关的学历教育,每年培养的听力学、言语病理学专业人员数量极其有限,现在岗的人员多从相近或无关专业转行而来,整体业务素质尚待提高。

2003年12月,中国聋儿语训中心对全国省、市两级3011名聋儿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

学历情况是大本及以上学历占11%,大专占44%,高中占42%,高中以下和无学历占3%;

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情况是副高及以上人员占19%,中级占27%,初级占18%,无职称占36%。

因此,大力开展学历教育,不断强化岗位培训是我国听力语言康复工作面临的紧迫课题。

图2-1省地级专业人员学历构成示意图

图2-2省地级专业人员职称构成示意图

3.设施不足,服务体系不健全

在发达国家,平均每100万人口有30-40个听力服务点,在我国,平均每100万人口仅有1个听力服务点。

卫生部、中国残联2002年联合启动“提高人口素质、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但由于基层妇幼保健设施,特别是听力服务技术设施和人员不足,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覆盖率尚不足50%。

我国聋儿语训机构虽然近几年发展很快,但地区、城乡间的差距仍然较大,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缺乏语训康复机构的现象仍然存在。

听力语言康复涉及听力筛查、诊断、助听器验配、康复训练等多个环节,需要不同类型专业机构协调工作、有机衔接,目前在我国还缺乏有效的机制,实现跨行业、跨领域的服务整合,听力筛查诊断后不能及时配戴助听器,助听器配戴后不能及时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的现象仍较为突出。

4.科研能力和产业化水平较低

我国听力语言康复工作的相关科研数量少、投入不足、原创能力薄弱,听力语言康复服务的主要技术、方法多从国外引进。

我国听障人口数量最多,是世界上最大的助听产品需求市场,但尚未形成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助听产品的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没有一款自主研发的高品质助听器可与国外的同类产品竞争。

同时,由于必需的助听设备以及急需的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设备未能国产化,导致价格昂贵,进一步加重了广大听力言语残疾人的经济社会负担。

5.健康宣教与公众意识需要加强

听力预防与康复工作需要社会广泛参与,通过连续开展“爱耳日”活动,我国防聋治聋的社会意识得到显著提高,但仍存在明显不足:

听力障碍者主动配戴助听器的意识不强;

有关机构对儿童配戴助听器后的听力语言康复服务重视不足;

慎用耳毒性药物、防止噪声污染等听力障碍预防知识还未充分普及。

2.1.3四川省听力语言康复事业的发展状况

四川省聋儿康复中心成立于1990年,是国家二类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作为全省聋儿和康复工作进行行业管理、技术指导、业务示范的省级中心,聋儿康复中心在推进四川省听力语言康复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06年起,聋儿康复中心承担了国家“听力重建、启聪行动”、“国家贫困聋儿抢救性康复救助项目”“七彩梦行动计划”等大批国家重点项目;

2009年至2011年还参与完成了国家十一五重点科研项目《聋儿认知规律与康复技术规范化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

聋儿康复中心拥有一批专业人员组成的教、研队伍,具有康复听力学、康复教育、康复评定、康复研究及康复管理等方面的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