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1129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

《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文学基础复习题 Word 文档文档格式.docx

在艺术上,主张平易自然,反对尚奇趋险。

这一运动打击了西昆运动,开拓了诗文创作的新阶段。

三、简答题

1、简析山水诗产生的原因。

答:

①山水诗的出现与南朝世族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条件有密切关系。

他们大都以隐逸为清高,又能在园林别墅里过着悠游的生活,自然为山水诗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②诗人对自然美的认识,五言诗的成熟,民歌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经验,以及南方的秀丽山水,为山水诗的出现做了文学和题材上的准备。

(5分)

2、简述元好问的诗歌主张。

元好问写下了著名的《论诗绝句三十首》,评论了自汉魏至宋代的诗人和诗歌流派,发表了自己对诗歌的主张。

他主张诗歌应表现真情实景,诗人应当立诚,不自欺,不伪饰,强调诗歌创作要具有真淳自然、刚健豪放的诗风。

(6分)元好问的诗歌主张实际上肯定了建安以来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批评了西昆体和江西诗派,这些主张直接关系到元明文学的发展,在文学史上有着深远影响。

3、简述《汉宫秋》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创作特色。

《汉宫秋》是现存最早敷衍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的剧本。

主要内容是:

昭君因不肯接受毛延寿的索求而被点破面容,后事情败露,毛延寿携昭君画像逃往匈奴,并勾结匈奴武力侵边,索要王昭君。

汉元帝在无人敢应敌的情况下被迫将甘愿和番的昭君送往匈奴;

结果昭君未入匈奴便投江自杀,匈奴为之所动,缚还毛延寿,与汉和好如初。

马致远改编了传统故事的某些情节和人物既有形象,赋予作品以新的感时伤世的影响力。

该剧的主要创作特色是悲剧情调浓郁,情景交融;

语言凝练、准确而能生动细致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论述题

试述李商隐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一是政治诗。

多借古讽今,批判统治者的荒淫、愚昧、和无能。

如《贾生》。

另外,对宦官专权及其残暴行为也是抨击猛烈(如《有感》)。

对不聊生的广大下层民众充满关切和忧虑之情。

二是爱情诗。

以深情綿邈,隐晦曲折的方式典型地表现了士大夫阶级爱情的特点和弱点,如《无题》。

三是寄寓身世之感的抒情诗。

如《登乐游园》。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有:

①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通过想象和象征手法,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②细致刻画情景,于纤细中见深厚,精巧中见浑成;

③善于活用典故。

这些典故丰富了诗的形象,也深化了主题。

但有用典生僻,晦涩难懂之弊。

中国文学基础平时作业

(1)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先秦文学是指上古至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这段时期的文学。

(ⅹ)

2、神话的起源与人类的想象有关,现有的神话故事反映的都是人们想象的过程。

(ⅹ)

3、我国古代神话主要记载在《山海经》中,也有一些散见于经、史、子、集各类书中,内容十分丰富。

(√)

4、我国的神话粗略地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

5、我国神话始终是紧紧围绕人的想象这个主题展开的。

6、《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ⅹ)

7、《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8、《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

9、《战国策》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10、《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的言行,兼记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11、《汉书·

艺文志》载《庄子》书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

12、“楚辞”是屈原开创的一种体式独特、抒情浓郁的新诗体。

13、《九歌》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

14、《九章》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15、《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

16、赋,是一种特殊的问题。

从形式上看,它非诗非文,而又具有诗、文的不少特点,是诗、文的综合体。

17、汉体大赋创作的代表作家是司马迁。

18、从创作意图看,《子虚赋》、《上林赋》是要歌颂的。

19、建安时期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

20、建安七子是建安文学的一个作家群体。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根据诗歌所描写的内容可将《诗经》分为几类?

①劳动农事诗。

周初的统治者极为重视农业生产,春种时,要举行隆重的祈谷、藉田典礼,祈求上帝赐丰收。

②社会政治诗。

《诗经》中有相当多的诗篇表达着下层人民对政治的不满、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国事的批评。

③战争徭役诗。

《诗经》中有些战争诗,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

④情爱婚姻诗。

《诗经》中相当部分作品是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

2、简要说明《左传》的文学色彩。

①对历史事件进行文学性的剪裁,通过文学性剪裁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情节化。

②《左传》刻画人物性格形神毕现,有立体感。

③《左传》中有丰富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3、简要概括先秦诸子说理散文的发展阶段。

①春秋末至战国初的《老子》、《论语》和《墨子》为第一阶段。

这些散文多为语录体。

②战国中期出现的《孟子》、《庄子》为第二阶段。

《孟子》、《庄子》已经摆脱了语录体,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③《荀子》、《韩非子》是战国后期作品,为第三阶段。

这些散文论题集中,逻辑严密,文辞富丽,为先秦说理散文的高峰。

4、曹植诗歌创作的分期及特点。

曹埴的诗歌创作,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分为前期、后期:

①前期作品多抒发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

②后期作品多是表现自己的壮志难酬,备受压抑的郁愤心情,抒发渴望自由,反抗迫害,蔑视庸俗的思想感情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①抒情与写实的融合。

真是率真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艺术表现的重要特点。

作者从自己视觉出发,感受生活,表达爱憎。

②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的广泛应用。

赋是直接叙事,直接刻画描写,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起兴或发端,这种手法的运用只能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即所谓先言他物然后才咏所咏之物,一般起烘托氛围的作用。

③在形式和语言方面,《诗经》中常见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

④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构成了《诗经》语言上的又一特色。

⑤《诗经》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这是我国后世诗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

2、结合作品简要概述陶渊明诗歌创作的分类及特点。

①饮酒诗多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

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

或反映仕途的险恶;

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

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②咏怀诗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聘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③陶渊明的田园诗将日常生活诗意化,做到了情、景、事、理的浑然交融。

3、结合时代背景论述玄言诗产生的原因。

(只答出考点只给一半的分数)

①魏晋玄说及清读之风兴盛的结果;

②东晋政局形成了士人心态。

四、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举例分析贾谊散文的分类。

①专题性的政论文,如《过秦论》、《大政》等,其中《过秦论》是他政论中的名篇,分上中下三篇,中心思想是总结秦代兴亡的历史原因;

②针对各种具体问题而发的牍文,如《陈政事疏》、《新书》前四卷都属这类文章,其中《论积贮疏》是这类散文中的名篇;

③利用各种历史材料和故事来说理的文章,如《新书》后六卷的“连语”、“杂事”“”大部分都属于这一类,这类文章语言浅显,叙述也较生动。

2、分析《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1)地位:

《史记》无论在中国史学史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堪称一座伟大的丰碑。

《史记》开创了我国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先河,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

《史记》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而且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影响:

①《史记》中的多种创作方法,如使用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语言,通过具体事件或生活琐事现实人物性格,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加以表现等,成为后世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法。

②《史记》内容丰富,是后世许多历史小说或戏剧材料来源。

③《史记》作为与骈文相对的“古文”的崇高典范对中唐以后的散文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④《史记》的纪传体形式为后代传记文学所继承,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传记。

中国文学基础平时作业

(2)

1、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由北周、北齐旧臣和梁、陈入隋的文人组成。

2、隋朝的统一,南北文化的交流为唐代诗歌空前繁荣创造了文化氛围。

3、杨炯明确反对当时的“上官体”、“思革其弊”。

(√)

4、王勃以边塞征战诗著名,《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品。

5、陈子昂最擅长七言诗歌,《长安古意》是他的名作。

6、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反对齐梁诗风的诗人是卢照邻。

7、山水田园诗群的代表作家是孟浩然和王维。

8、边塞诗歌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9、李白被尊为“诗圣”。

(ⅹ)

10、其作品被称为“诗史”的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

11、词即流行歌词,它是一种音乐文学。

12、温庭筠(812——870),字飞卿,江苏扬州人。

13、冯延已(904——960),字正中,山西人。

14、李煜(916——961),字重光。

李煜是个帝王,而他更多的是个词人。

15、李璟(937——978)遗词四首,比较著名的是《摊破浣溪沙》。

16、陆游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

17、黄庭坚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

18、《西厢记》的语言自然而华美、诗意沉郁。

(√)

19、《西厢记》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

20、郑光祖字德辉,今山西临汾人,是元杂剧后期的重要作家。

1、简述白居易的生平及思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山西太原人,号香山居士。

他出生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他的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但也带有浓厚的释道思想。

在被贬为江州司马以前,他的思想更多地反映了“兼济天下”的积极用世思想,后期对儒释道三教持调和平衡、兼容并包的立场,具体说来,是以儒家思想为世用,以老子思想来谋身,以庄蝉思想来娱乐。

这种方式使他得以全名、高寿和厚禄。

2、简述晚唐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晚唐诗歌都致力于艺术形式的精工雕琢,用苦闷象征代替功利目的,集中于感觉和情绪的抒发,以哀怨悱恻为美,以悲凉萧瑟为美,以淡泊情思为美,以幽艳细腻为美,追求韵外之致。

总体风格体现的是一种带有浓厚伤感情绪的美。

3、简述宋代散文方面的成就。

散文方面,韩愈等人发动的古文运动得到了宋代作家的热烈响应,出现了欧阳修、王安石等大批优秀作家。

“唐宋八大家”有六位出在宋代。

他们的作品很好地结合了道统和文统,注重叙事、议论、抒情三种功能的融合,使散文真正成为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而又切于实用的文体。

4、简述《东堂老》的主要内容。

《东堂老》是元代后期杂剧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写作作品,剧中写扬州富商赵国器,因为儿子扬州奴不务正业,结交狐朋狗友,沉迷酒色,就在临终前留金于号称东堂老的好友李实,后扬州奴将家产挥霍一空时,他卖出的家产都被李实用赵国器留下的钱财买去,并劝他浪子回头,将家产都归还于他,让他重振家业。

1、请简要论述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杜甫评价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天下无人可比,其巨大声名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诗歌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风骨,那与自然冥一的潇洒风神,曾经吸引无数士人。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的意识收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受拘束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

他的诗歌具有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苏轼、陆游等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响。

但李白是一位旷世天才诗人,他的诗风事实上是无法学习的。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的地位不可更替。

2、结合作品,分析为什么说姜夔是“清雅”词派的开山祖师?

姜夔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

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姜词以文人士大夫的高洁清雅意趣为主,既无豪壮情怀,亦少世俗的香艳妩媚之词。

用清雅之辞,咏清雅之物,抒清雅之情,遗貌取神,寄托遥深,成为“清雅”词派的开山之祖,如《踏莎行》、《江梅引》等作品。

3、简述《杀狗记》的写作内容。

《杀狗记》根据元后期杂剧德祥的《杀狗劝夫》改写而成的,写东京富家子弟孙华,结交几个狐朋狗友,虐待弟弟孙荣,并把他赶出家门。

其妻屡劝不听,就杀了一条狗扮为人尸,扔在门口,让晚上回家的孙华误以为自己酒醉杀人。

他的狐朋狗友不但不帮忙,反而为了敲诈钱财把他告到官府,是孙荣听说后回家为他移尸避祸,最后真相大白,孙华醒悟,兄弟重归于好。

作为一部家庭伦理剧,《杀狗记》写封建家庭中兄弟、夫妻和叔嫂之间的矛盾冲突,喧扬了“守孝为本”、“妻贤夫祸少”的封建意识,强调稳定的家庭的重要性,道德说教气息很浓,艺术上比较粗糙。

1、请分析《西厢记》中,张生的人物形象。

张生的人物形象总的说来:

温文尔雅、执着志诚、略带傻气。

剧中张生虽是一介白衣书生,但又是文章魁首。

他凭着自己的英俊潇洒和聪明机智深深地吸引着字莺莺,并且热情而执着地追求着莺莺。

在追求自由爱情婚姻的道路上,张生甘愿放弃功名,面对困难仍不屈不挠、毫不退缩。

故此,在追求莺莺的过程中,许多地方都可见其志诚的一面。

同时,由于对莺莺的刻骨相思,又使张生变成一个“傻角”、一个“银样锱枪头”,使张生的形象更具生气和活力,为本剧增添了多喜剧色彩,不断给观众、读者以轻松舒畅的感受。

在王实甫精心塑造下,张生的形象更加丰满、完整,成为一个典型的正喜剧形象。

王实甫笔下的张生是文魁、志诚、傻角的统一体。

张生的英俊潇洒、富有才学和胆略,为他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婚姻提供保障。

他的志诚是他克服外界各种阻力,冲破重重障碍取得爱情的关键。

他的傻气既源于他对莺莺的深情,又使他更加生动可爱。

在戏剧冲突的不断形成与演变中,充分地体现了张生性格的复杂性与立体性,给人留下鲜明生动的深刻印象。

张生的一切言行皆是真心的流露,他的形象拥有着人性的光辉。

张生这一人物的典型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后世许多爱情题材的文学创作。

如在同一时期的《墙头马上》的裴少俊,或稍后的《倩女离魂》的王文举等许多作品中主人公的创作都深受其影响。

《西厢记》中张生的叛逆精神更令后世许多名篇巨著如:

《牡丹亭》中的柳梦梅、《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等所继承和发扬。

在他们的共同鼓舞下,激励着后世许多青年积极追求爱情婚姻自由,勇于反抗封建礼教。

并且共同聚集成一股力量,共同讽刺与冲击着封建礼教与封建制度的堡垒。

2、请赏析《越调·

天净沙·

秋思》的创作特色。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①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②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③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

④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使个人的情感获得普遍的社会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净沙·

秋思》属于中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

尽管它属于曲体,但实际上,在诸多方面体现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中国文学基础平时作业(3)

1、元末明初,出现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2、元、明之际,在丰富的史料和民间文学积累的基础上,施耐庵对三国故事进行了艺术再创作,创造出《三国志通俗演义》。

3、《三国演义》以魏、蜀、齐三国矛盾关系为主线。

4、《水浒传》故事源于宋江等二十六人起义。

5、《水浒传》的版本相当复杂,大致可分为繁本和简本两个系统。

6、《西游记》的故事源于唐僧玄奘只身赴天竺的史实。

7、《西游记》被誉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

8、《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9、“三言二拍”中存在一些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因果报应思想和描摹色情的作品。

10、在“三言二拍”之前,话本小说的语言充满了生活气息,是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但也是颇为粗糙的。

11、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山人,在文学思想上崇尚“自然灵气”。

12、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代表作《四声猿》。

13、《牡丹亭》具有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

14、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柳泉。

15、《儒林外史》以明代为背景,揭露了在封建专制下读书人的精神坠落和与此相关的种种社会弊病。

16、在明清小说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红楼梦》。

17、宝玉和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全书的主线。

18、《水浒后传》是英雄传奇类小说,这一类作品还有《说岳全传》、《说唐全传》、《隋唐演义》等。

19、《长生殿》共一百回,是一部藉学问驰骋想象,以寄托理想、讽谕现实的小说。

20、洪昇的戏曲著作共有九种,现在保存的只有传奇《镜花缘》和杂剧《四婵娟》。

1、简述《三国演义》的基本思想倾向。

《三国演义》的基本思想倾向是尊刘贬曹和拥刘反曹。

这既是作者儒家正统思想的反映,也是民间长期积淀的思想认识和感情倾向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与宋元时期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民族心理有关。

宋朝以后,中原地区不断遭受外族入侵,引起汉族人民借怀念历史中的汉族政权以寄托摆脱外族的愿望,而且,在宋代讲史中就出现了拥刘贬曹的主张。

罗贯中沿用了这一点,并加以强化。

2、简述后代对《水浒传》人物塑造手法的评价。

《水浒传》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出梁山好汉的英雄群像。

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

“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这固然有点夸张,但至少有几十个主要人物,写得十分生动。

更可贵的是,它能将性格相近的一类人物写得各各不同。

如明代批评家叶昼所说:

“《水浒传》文字,妙绝于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

如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石秀、呼延灼、刘唐等众人,都是急性的,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份,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

3、简述明代戏剧的主要样式。

明代戏曲主要由杂剧和传奇这两大部类组成。

传奇是明代的主要戏曲样式。

明代传奇的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明杂剧的艺术地位和总体影响既不及蔚为主流的明传奇,与元杂剧相较也大为逊色。

尽管彪炳一代的元杂剧在元末便已衰微,但杂剧剧本作为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学样式,还是以其文体的惯性在明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明代杂剧作家所创作的五百馀种杂剧,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写下了杂剧史上相对低沉但又具备自身个性的新篇章。

4、为什么说《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心理描写的最高成就。

中国的古典小说,心理描写比较薄弱,《红楼梦》注重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运用多种方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成功地揭示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深处种种隐微曲折的情感。

如四十五回,宝玉冒雨去看望黛玉,穿着蓑衣戴着大斗笠,黛玉说:

“哪里来的一个渔翁!

”宝玉说将来也送黛玉一套,黛玉笑道:

“我不要他。

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

”及至说出来,想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而“宝玉却不留心”。

后来宝玉要走了,她劝他拿自己的玻璃绣球灯,千般叮嘱宝玉要小心,不要摔了,表现了对宝玉的“关心”。

联系上面的描写,表现她的无心,又是平时“有心”的流露。

宝玉走后,当夜深人静时,听到窗外的雨声淅沥,黛玉想到自己没有父母兄长,婚姻大事无人主张,又不觉滴下泪来,感到伤心。

黛玉的心理流程被描写得真切动人。

1、简要论述《西游记》全书的结构框架。

全书结构完整,经纬分明。

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回至第七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

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