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1138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Word下载.docx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Word下载.docx

调节实验模板放大器的调零电位器RW4,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3、电桥调零

拆去放大器输入端口的短接线,将暂时脱开的引线复原。

调节实验模板上的桥路平衡电位器RW1,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4、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

在应变传感器的托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增加砝码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200g(或500g)砝码加完。

实验结果填入表2-1,画出实验曲线.

表2—1

重量(g)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电压(mv)

15.2

30.5

45.9

61。

5

77。

92.4

108.0

132.8

148。

3

163.9

拟合方程为:

15。

2

30。

45。

9

77.0

108。

132。

8

拟合电(mv)

12。

49

29。

17

45.85

62。

53

79.21

95.89

112。

57

129。

25

145。

93

162.61

偏差

(mv)

2.71

1。

33

0.05

—1。

03

-2。

21

-3。

-4。

3.55

2.37

1.29

5、根据表2—1计算系统灵敏度S=ΔU/ΔW(ΔU为输出电压变化量,ΔW为重量变化量)和非线性误差δ。

δ=Δm/yFS×

100%

式中Δm为输出值(多次测量时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

yFS为满量程输出平均值,此处为200g(或500g)。

实验完毕,关闭电源。

由拟合直线知,系统灵敏度可以用拟合曲线的斜率表示,即:

S=0.834

100%=4.57/200=2。

29%

6、利用虚拟仪器进行测量。

四、思考题

单臂电桥工作时,作为桥臂电阻的应变片应选用:

(1)正(受拉)应变片;

(2)负(受压)应变片(3);

正、负应变片均可以.

应变片受拉,所以应选正应变片

 

实验三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方向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相反的应变片接入电桥邻边。

当应变片初始阻值R1=R2=R3=R4、其变化值ΔR1=ΔR2=ΔR3=ΔR4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o3=KEε。

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和温度误差均得到改善.

二、实验步骤

1、按图接线示意图安装接线。

2、差动放大器调零

将实验模板上放大器的两输入端口引线暂时脱开,用导线将两输入口短接(Vi=0);

调节放大器的增益电位器RW3大约到中间位置(先逆时针旋到底,再顺时针旋转2圈);

将主机箱电压表的量程切换开关打到2V档,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

调节实验模板放大器的调零电位器RW4,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恢复实验模板上放大器的两输入口接线,调节实验模板上的桥路平衡电位器RW1,使主机箱电压表显示为零.

4、应变片全桥实验

在应变传感器的托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增加砝码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200g(或500g)砝码加完.实验结果填入表2—3,画出实验曲线。

5、计算灵敏度S=U/W,非线性误差δ。

实验完毕,关闭电源.

5。

1

12.5

18。

23.8

29.4

35.1

40.5

7

52。

57.7

制作图如下

5.1

23。

4

35。

40。

45.7

52.0

6。

28

11.998

17.71

23.43

29.14

34.86

40.57

46.29

01

57.72

-1。

18

0。

51

0.49

0.37

26

0.24

—0。

07

—0.59

—0.01

-0。

02

由拟合直线知,系统灵敏度可以用拟合曲线的斜率表示,即:

S=0.2858

100%=1。

18/200=0。

59%

五、思考题

1、测量中,当两组对边(如R1、R3为对边)电阻值R相同时,即R1=R3,R2=R4,而R1≠R2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

(1)可以;

(2)不可以。

不可以

2、某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材料拉力测试时在棒材上贴了两组应变片,如图,能否如何利用四片应变片组成电桥,是否需要外加电阻.

能够组成电桥。

对于左边一副图,可以任意选取两个电阻接入电桥的对边;

对于右边的一幅图,可以选取R3、R4接入电桥对边。

两种情况下都需要接入与应变片阻值相等的电阻。

3、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

基本原理如图(a)、(b)、(c)。

比较单臂、半桥、全桥输出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度,根据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阐述原因,得出相应的结论.

灵敏度全桥最大,半桥次之,单臂最小;

非线性度单臂最大,单桥次之,全桥最小

4、金属箔式应变片的温度影响

利用温度补偿片或采用全桥测量。

实验五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

差动变压器由一只初级线圈和二只次线圈及一个铁芯组成,根据内外层排列不同,有二段式和三段式,本实验采用三段式结构。

当被测体移动时差动变压器的铁芯也随着轴向位移,从而使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之间的互感发生变化促使次级线圈感应电势产生变化(一只次级感应电势增加,另一只感应电势则减少)。

将两只次级反向串接(同名端连接),引出差动电势输出。

其输出电势反映出被测体的移动量.

1、差动变压器实验

①按图接线.

将差动变压器和测微头安装在实验模板的支架座上,L1为初级线圈;

L2、L3为次级

线圈;

*号为同名端。

②差动变压器的原边L1的激励电压从主机箱中音频振荡器的Lv端子引入,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总电源开关,调节音频振荡器的频率为4~5KHz(可用主机箱的频率表输入Fin来监测);

调节输出幅度峰峰值为Vp—p=2V(可用示波器监测:

X轴为0。

2ms/div)。

③松开测微头的安装紧固螺钉,移动测微头的安装套使差动变压器的次级输出(示波器第二通道)波形Vp—p为较小值(变压器铁芯大约处在中间位置).拧紧紧固螺钉,仔细调节测微头的微分筒使差动变压器的次级输出波形Vp—p为最小值(零点残余电压),并定为位移的相对零点。

这时可以左右位移,假设其中一个方向为正位移,则另一个方向位移为负。

④从零点(次级输出波形Vp-p为最小值)开始旋动测微头的微分筒,每隔0.2mm(可取10~25点)从示波器上读出输出电压Vp-p值,填入表3-1.一个方向结束后,再将测位头退回到零点反方向做相同的位移实验。

⑤从零点决定位移方向后,测微头只能按所定方向调节位移,中途不允许回调,否则,由于测微头存在机械回差而引起位移误差。

实验时每点位移量须仔细调节,绝对不能调节过量而回调,如过量则只好剔除这一点

继续做下一点实验或者回到零点重新做实验.

当一个方向行程实验结束,做另一方向时,测微头回到次级输出波形Vp-p最小处时它

的位移读数有变化(没有回到原来起始位置),这是正常的.

做实验时位移取相对变化量△X为定值,只要中途测微头不回调就不会引起位移误差。

2、实验过程中注意差动变压器次级输出的最小值即为差动变压器的零点残余电压。

根据表画出Vop-p-X曲线,作出位移为±

1mm、±

3mm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

实验完毕,关闭电源

(起始点调整到3mm处,所以X=Xi—3)

X(mm)

1.0

1.2

1.4

1.6

1.8

2。

2.2

6

V(v)

360

332

0.305

0.277

0.249

229

201

0.173

152

0.118

3.0

3.2

3.4

3。

4.0

4。

4.4

4.6

10

125

0.153

173

194

0.215

0.235

0.256

0.284

312

作图如下:

当X=±

1mm时,U—1=0.229VU+1=0。

215V,U0=0。

1V

拟合知小于0时,拟合方程为:

S1=0。

1305,最大拟合偏差

大于0时,拟合方程为:

1134,最大拟合偏差

所以灵敏度S=(S1+S2)/2=0.122(V/mm);

非线性误差

五、思考题:

1、用差动变压器测量振动频率的上限受什么影响?

导线自身状态会影响上限

2、试分析差动变压器与一般电源变压器的异同?

(1)同:

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

(2)异:

差动变压器为开磁路,一、二次侧间的互感随衔铁移动而变;

一般变压器为闭合磁路,一、二次侧间的互感为常数。

实验八差动变压器的应用—振动测量实验

由差动变压器性能实验基本原理可知,当差动变压器的铁芯连接杆与被测体连接时就能检测到被测体的位移或振动。

1、将差动变压器按图卡在传感器安装支架的U型槽上,并拧紧差动变压器的夹紧螺母;

调整传感器安装支架,使差动变压器的铁芯连杆与振动台中心点磁钢吸合,并拧紧传感器安装支架压紧螺帽;

再调节升降杆使差动变压器铁芯大约处于线圈的中心位置.

2、按图接线,并调整好有关部分,调整如下:

(1)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用频率表、示波器监测音频振荡器LV的频率和幅值,调节音频振荡器的频率、幅度旋钮,使Lv输出4~5KHz、Vp—p=2V的激励电压。

(2)用示波器观察相敏检波器输出(图中低通滤波器输出接的示波器改接到相敏检波器输出),调节升降杆(松开锁紧螺钉转动升降杆的铜套)的高度,使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幅值为最小。

(3)仔细调节差动变压器实验模板的RW1和RW2(交替调节)使示波器(相敏检波器输出)显示的波形幅值更小,基本为零点.

(4)用手按住振动平台(让传感器产生一个大位移)仔细调节移相器和相敏检波器的旋钮,使示波器显示的波形为一个接近全波整流波形.

(5)松手,整流波形消失变为一条接近零点线(否则再调节RW1和RW2)。

(6)振动源的低频输入接上主机箱的低频振荡器,调节低频振荡器幅度旋钮和频率旋钮,使振动平台振荡较为明显.用示波器观察相敏检波器输出及低通滤波器输出波形。

3、保持低频振荡器的幅度不变,改变振荡频率,用示波器观察低通滤波器的输出,读出峰峰电压值,记下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f(Hz)

11

14

23

28

Vpp(V)

116

144

0.158

418

0.137

0.123

0.116

0.103

4、根据实验结果作出梁的振幅~频率特性曲线,指出自振频率的近似值,并与实验四使用应变片测出的结果相比较。

振幅~频率特性曲线

5、保持低频振荡器频率不变,改变振荡幅度,同样可得到振幅与电压峰峰值Vp-p曲线(定性)。

振荡频率不变(11Hz)

振幅(V)

731

765

0.805

866

953

1.107

1.288

1.315

Vp-p(V)

082

089

0.130

0.144

329

0.356

6、注意事项:

低频激振电压幅值不要过大,以免梁在自振频率附近振幅过大。

实验完毕,关闭电源.

三、思考题

1、如果用直流电压表来读数,需增加哪些测量单元,测量线路该如何设计?

增加整流电路,把交流转化为所需要的直流.

2、利用差动变压器测量振动,在应用上有些什么限制?

输入只能是交流,而且交流频率有上限。

实验九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实验

利用电容C=εA/d的关系式,通过相应的结构和测量电路,可以选择ε、A、d三个参数中保持二个参数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参数,就可以组成测介质的性质(ε变)、测位移(d变)和测距离、液位(A变)等多种电容传感器。

本实验采用的传感器为圆筒式变面积差动结构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如图所示:

由二个圆筒和一个圆柱组成。

设圆筒的半径为R;

圆柱的半径为r;

圆柱的长为x,则电容量为C=ε2πx/ln(R/r)。

图中C1、C2是差动连接,当图中的圆柱产生ΔX位移时,电容量的变化量为ΔC=C1-C2=ε2π2ΔX/ln(R/r),式中ε2π、ln(R/r)为常数,说明ΔC与位移ΔX成正比,配上配套测量电路就能测量位移.

1、按图将电容传感器装于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上,实验模板的输出Vo1接主机箱电压表

的Vin.

2、将实验模板上的Rw调节到中间位置(方法:

逆时针转到底再顺时传3圈)。

3、将主机箱上的电压表量程(显示选择)开关打到2v档,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

旋转测微头改变电容传感器的动极板位置使电压表显示0v,再转动测微头(向同一个方向)5圈,记录此时测微头读数和电压表显示值,此点为实验起点值;

此后,反方向每转动测微头1圈即△X=0。

5mm位移读取电压表读数,共转10圈读取相应的电压表读数(单行程位移方向做实验可以消除测微头的回差);

将数据填入表并作出X—V实验曲线。

表电容传感器位移与输出电压值

在X=5mm时,V=0V

4.5

5.5

6.5

7.5

8。

V(mv)

—179

—142

-108

-56

-5

76

170

244

314

422

467

4、根据表数据计算电容传感器的系统灵敏度S和非线性误差δ。

3.5

-179

-142

—56

拟合值(mm)

-229

-169

—109

-49

12

72

132

192

252

313

373

433

偏差(mm)

50

27

—7

—17

—52

-22

—8

34

所以系统灵敏度为S=120。

4(mv/mm)

非线性误差δ=(56/467)x100%=12%

实验完毕,关闭电源。

试设计利用ε的变化测谷物湿度的传感器原理及结构?

能否叙述一下在设计中应考虑哪

些因素?

(1)原理:

先用传感器测出谷物中含有多少水分,含水率的不同会导致电容介电常数的不同,再对应于湿度。

(2)结构:

可上下放置两块板,板上装上水分传感器,让谷物流过板间。

(3)在设计中应考虑能否让谷物均匀流动、传感器是否与谷物充分接触等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