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整合强化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1236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整合强化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整合强化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整合强化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整合强化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整合强化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整合强化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整合强化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整合强化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整合强化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整合强化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整合强化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整合强化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整合强化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整合强化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整合强化练.docx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整合强化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整合强化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二 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整合强化练.docx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二地球表面的形态专题整合强化练

专题二地球表面的形态

专题整合强化练

(2017·浙江冲刺卷)下图是“北方四岛(南千岛群岛)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题。

1.北方四岛的形成原因是(  )

A.太平洋板块张裂形成

B.流水沉积形成

C.火山喷发而成

D.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

答案 D

解析 北方四岛属于东亚岛弧,地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由两大板块碰撞形成,故D项正确。

(2017·温州模拟)和田玉分布于昆仑山,是大理石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当地物理风化作用强。

读“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图”,完成2~3题。

2.昆仑山物理风化作用强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力大B.风力小C.温差大D.土层厚

3.和田玉的形成过程是(  )

A.乙→丁B.丙→甲C.丁→丙D.丁→丁

答案 2.C 3.D

解析 第2题,昆仑山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山体高大,昼夜温差大,所以物理风化作用较强。

第3题,从图中信息看,图中丙为岩浆,甲为岩浆岩,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和田玉属于变质岩,是大理岩(变质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变质岩。

(2017·浙江杭州6月统测)下图为长江三峡中巫峡的景观素描。

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该处景观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岩层沉积——挤压褶皱——地壳抬升——流水下切

B.岩层沉积——地壳抬升——断裂下陷——洼地积水

C.岩浆侵入——岩层沉积——断裂抬升——流水下切

D.挤压褶皱——岩层沉积——冰川侵蚀——冰雪融化

5.下列地理事物的成因可能与巫峡相似的是(  )

A.东非大裂谷B.挪威峡湾

C.渭河谷地D.虎跳峡

答案 4.A 5.D

解析 第4题,图示巫峡地区岩层有层理结构——沉积岩,岩层有明显的褶皱变形——挤压褶皱,巫峡两岸是高大山地——地壳抬升,峡谷——流水下切。

选项A正确。

第5题,东非大裂谷、渭河谷地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挪威峡湾是冰川侵蚀形成的;虎跳峡是地壳抬升后流水下切形成的。

(2017·浙江永康检测改编)读“我国西南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6~7题。

6.岩溶通道形成的主要的地质环境是(  )

A.寒冷干燥B.温暖湿润

C.寒冷湿润D.温暖干燥

7.④地砂岩在特定环境下易形成(  )

A.大理岩B.片麻岩C.石英岩D.板岩

答案 6.B 7.C

解析 第6题,石灰岩在温暖湿润的地质环境下形成,且该地为我国西南地区,故B正确。

第7题,大理岩由石灰岩变质而成,板岩由页岩变质而成,片麻岩由花岗岩变质而成,故A、B、D错误。

砂岩易变质形成石英岩。

(2018·浙江丽水十二校联考)产蛋崖位于贵州省三都县姑鲁寨登赶山裸露出的一块崖壁上,每隔三十年就会脱落一次石蛋,犹如下蛋一般。

有地质专家分析推测,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原为深海沉积物,由碳酸钙分子在特定化学作用下渐渐凝聚在一起结核形成石蛋。

下图为“产蛋崖景观图”。

完成8~9题。

8.按照岩石的成因,与石蛋属于同一类型的岩石是(  )

A.安山岩B.花岗岩C.板岩D.页岩

9.据材料推断,造成石蛋脱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

答案 8.D 9.A

解析 第8题,根据材料,石蛋是碳酸钙分子在特定化学作用下渐渐凝聚在一起结核形成。

按照岩石的成因,石蛋属于沉积岩,与石蛋属于同一类型的岩石是页岩,D对。

安山岩是喷出岩,花岗岩是侵入岩,A、B错。

板岩是变质岩,C错。

第9题,据材料推断,石蛋位于裸露的崖壁上,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导致崖壁岩层崩碎,造成石蛋脱落,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化作用,A对。

风力侵蚀形成的是风蚀蘑菇等风蚀地貌,B错。

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C错。

流水侵蚀形成沟谷等地貌,D错。

(2018·浙江金华十校联考)额尔齐斯河大峡谷长约30千米,峡谷两岸峭壁对峙,形成于距今0.65~2.08亿年的黑云母花岗岩石峰由于寒冬崩解垮塌,使山体山峰的表面形态既陡峭又圆润平滑,犹如“石瀑布”奔流而下。

完成10~11题。

10.黑云母花岗岩属于(  )

A.沉积岩B.变质岩C.喷出岩D.侵入岩

11.有关“石瀑布”主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力侵蚀、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物理风化

C.冰川作用、重力崩塌D.化学溶蚀、生物风化

答案 10.D 11.B

解析 第10题,黑云母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没有喷出地表,D对。

第11题,花岗岩石峰由于寒冬崩解垮塌,属于物理风化。

“石瀑布”陡峭又表面圆润平滑,主要成因为流水侵蚀、物理风化,B对。

风力侵蚀、生物风化地貌棱角明显,A、D错。

冰川作用形成的是“U”型谷地貌,C错。

(2018·浙江台州检测)读“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12~13题。

12.图示地区经历的主要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岩浆侵入—褶皱运动—侵蚀搬运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褶皱运动

C.固结成岩—褶皱运动—岩浆侵入—侵蚀搬运

D.褶皱运动—岩浆侵入—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13.图中显示抗风化侵蚀能力最强的地层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12.C 13.B

解析 第12题,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特征,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说明是沉积岩层形成后,发生了褶皱运动。

岩浆岩切断了沉积岩层,岩浆岩层没有弯曲的形成,说明是褶皱运动后形成的。

图中沉积岩层、岩浆岩层都有缺失,说明在岩浆活动后,发生了外力侵蚀、搬运。

故C项正确。

第13题,读图,图中①岩层受外力侵蚀成谷地,故A错。

③是后来沉积作用形成的,故C错。

④岩层没有出露地表,不能判断,故D错。

②岩层形成山岭,显示抗风化侵蚀能力最强,故选B。

(2018·浙江嵊州联考)“种地非良田,观赏如画卷”的砒砂岩,是一种隐藏在黄土高原上的特殊岩石。

其岩层松散,异常贫瘠,农作物难以生长,生命如遇砒霜之毒,故称砒砂岩。

它的色泽斑斓绚烂,灰绿、棕黄、绛红、粉紫、灰白,五色相间,所以当地老百姓管它叫“五花肉”。

读“砒砂岩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4题。

14.关于砒砂岩分布区目前外力作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东南向西北侵蚀作用越来越弱,风化作用越来越强

B.分布在黄土高原上,全年都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C.主要分布在黄河支流的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D.春季风力强劲,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春季风力强劲,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自东南向西北侵蚀作用越来越强。

故D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该区域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域最高海拔为1428m。

读图完成15~17题。

15.甲河三角洲较乙河三角洲小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甲河中上游湖泊众多,大量泥沙在湖泊沉积

B.甲河河口城镇人口多,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C.乙河河口受夏季海风影响大,海浪的侵蚀作用强

D.乙河流域以林区为主,植被茂盛,河流含沙量小

16.丙河段的地质作用与地貌分别是(  )

A.冰川侵蚀—“U”型谷B.流水侵蚀—“V”型谷

C.流水沉积—冲积扇D.冰川沉积—角峰

17.丁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水量变小,流速变快,泥沙沉积

B.遇地形阻挡,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C.河水出山口,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D.遇海水顶托,流速变快,泥沙沉积

答案 15.A 16.B 17.C

解析 第15题,甲河上游森林资源丰富,河流含沙量小;甲河上游湖泊数量多,泥沙在湖泊中沉积;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强,故甲河河口三角洲小。

乙河流域聚落多,林区破坏严重;以种植业为主,水土流失严重;受海浪侵蚀作用小,故乙河河口三角洲面积大。

第16题,丙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主要受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以“V”型谷为主。

第17题,冲积扇多位于河流出山口位置,河流从河谷流出,地势变低,流速变慢,沉积物呈扇形堆积,形成冲积扇。

(2017·浙江青田调研改编)根据下图信息,完成18~19题。

18.图中等温线a的值可能为(  )

A.16℃B.18℃C.20℃D.22℃

19.R地所在的半球位置和地形可能是(  )

A.南半球 盆地B.南半球 山地

C.北半球 盆地D.北半球 山地

答案 18.C 19.D

解析 第18题,结合河流流向知R地地势较高,为山地。

根据地形与气温关系和等值线判读方法知a可能为20℃。

第19题,根据等温线分布规律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结合上题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20.(2017·浙江金华模拟)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正常情况下,地层是按顺序排列的,老的在________,新的在______,呈______状态。

(2)该图反映了沉积岩的两个重要特征: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点3出现缺失B地层的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 

(1)下 上 层叠 

(2)具有层理构造 含有化石

(3)此地层根本没有形成或形成后又被侵蚀掉而缺失。

解析 

(1)老地层形成早,在下面;新地层形成晚,在上面且呈层叠状态。

(2)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3)地层缺失,可能是没形成或形成后又被侵蚀掉了。

21.(2018·浙江浦江检测)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

结合下列新疆的景观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按照内、外力作用把图中地貌景观进行分类。

(2)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简述其形成原因。

(3)结合图中信息,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在形成原因上的异同点。

答案 

(1)吐鲁番盆地和天山山脉是内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2)吐鲁番盆地是由岩层断裂下陷而成。

(3)相同点:

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有关。

不同点:

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解析 

(1)吐鲁番盆地是断裂下陷形成的,天山山脉是板块挤压形成的,都与内力作用有关;而雅丹地貌、沙丘地貌的形成与风力有关,属于外力作用。

(2)吐鲁番盆地是典型的地堑盆地,由岩层断裂下陷而成。

(3)雅丹地貌也叫沙蚀丘或风蚀丘,是一种典型的风力侵蚀地貌;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典型地貌。

1.下图为“我国某地沿89.3°E所作的地形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题。

甲山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

①风化侵蚀 ②断裂抬升 ③外力沉积 ④板块张裂 ⑤岩浆侵入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②③④D.②③⑤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甲山左侧有断层存在,说明甲山是断裂抬升作用形成的;甲山岩石具有层理构造,有砂岩,故有外力的沉积作用;甲山有岩浆岩,说明该地有岩浆侵入。

(2018·浙江宁波联考)雅丹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

下图为“甘肃敦煌雅丹地貌景观图”。

完成下题。

2.据材料推测,雅丹地貌发育的先后顺序(  )

①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 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 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A.②①③④B.②④①③C.②④③①D.④①③②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雅丹地貌的发育先是形成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再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土墩和沟槽,沟槽加宽、加深;之后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最后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故选B。

3.(2018·浙江东阳检测)下图为河流浅水区的沙坡示意图。

河流水面受河床起伏影响而呈波形,水流在上坡时流速较慢,下坡时流速较快。

据此判断,在流水作用下,河床中沙坡整体移动方向以及沙坡泥沙移动方向分别为(  )

A.上游、上游B.下游、下游

C.下游、上游D.上游、下游

答案 D

解析 水流在上坡时流速较慢,泥沙易沉积,下坡时流速快,搬运作用强,泥沙易侵蚀和搬运,然后在下游下一个上坡时堆积,因此沙坡泥沙往下游方向移动,上坡与水流方向相反,位于上游,易发生泥沙堆积,因此沙坡整体往上游方向移动。

(2018·浙江文成检测)下面左图为“某区域海拔400m以上的某地表形态相对高度等值线图”(数值越大,相对高度越大),右图为“该区域400m以下的岩层剖面局部图”。

读图完成4~5题。

4.左图中显示的地貌最有可能是在下列哪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

A.流水的搬运作用B.流水的堆积作用

C.风力的侵蚀作用D.风力的堆积作用

5.从右图中的岩层剖面图看,该区域最有可能是(  )

A.向斜B.背斜

C.地垒D.地堑

答案 4.C 5.A

解析 第4题,读地表形态相对高度等值线图可知,该地貌底部和顶部面积较大,中部较小,为蘑菇形地貌,最可能是风力侵蚀形成的。

第5题,读图可知,该区域中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为向斜构造。

6.(2018·浙江遂昌检测)下图是“40°N附近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处地质构造是________,试分析其形成山岭的原因。

(2)图中②是大洋板块,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该海洋中海沟形成的原因。

(3)考古学家在图中沉积岩中发现了一些恐龙化石。

在岩层④⑤⑥中,________岩层可能发现恐龙化石。

(4)图中AB为河流,分别说出A、B两地所受的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答案 

(1)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2)②是大洋板块,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3)⑤

(4)A地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形成河口三角洲;B地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形成峡谷。

解析 

(1)从图中可知,①岩层中间向下凹陷,为向斜。

向斜由于槽部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容易形成山岭。

(2)②是大洋板块,从图中可以看出②板块穿插到大陆板块底部,这是由于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向运动,大洋板块水平位置低于大陆板块,故在运动过程中俯冲到大陆板块的下方,便形成了海沟。

(3)根据恐龙的生活与灭亡时期可以判定该岩层为⑤,即中生代形成的沉积岩层。

(4)从图中可知,A靠近海洋,应为河流入海口,水流缓慢,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容易形成河口三角洲。

B位于河流上游,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陡,水流急,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容易形成峡谷。

7.图1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图2是“O地某处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图”。

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M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简述N处地貌的形成过程。

(3)简述O地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答案 

(1)M处是背斜。

地壳运动水平挤压使M处岩层向上拱起。

(2)(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运动,岩层受力向下弯曲,形成褶皱(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3)地壳运动使岩石圈产生缝隙(或发生断裂),岩浆沿着缝隙(或断裂处)发生侵入活动,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覆盖花岗岩的其他岩石被外力侵蚀、搬运,花岗岩出露地表;岩块表层受风化、风蚀剥落,棱角逐渐消失。

解析 

(1)从岩层的弯曲程度来看,M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

(2)N处地貌为向斜山,其形成过程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过程。

(3)O地岩石为花岗岩,为侵入岩,而图中该岩石遭到风化,所以该岩石首先被抬升到地表,然后遭到外力风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