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1304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曹刿论战》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曹刿论战》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曹刿论战》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曹刿论战》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曹刿论战》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曹刿论战》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曹刿论战》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曹刿论战》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曹刿论战》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曹刿论战》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曹刿论战》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曹刿论战》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曹刿论战》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曹刿论战》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曹刿论战》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曹刿论战》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曹刿论战》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曹刿论战》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曹刿论战》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习题.docx

《《曹刿论战》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习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曹刿论战》习题.docx

《曹刿论战》习题

《曹刿论战》

一、单选题(共17题;共34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以战(怎么)           

B. 必以信(实情)           

C. 小大之狱(监狱)           

D. 虽不能察(虽然)

2.下列各组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虽/不能察                        

B. 弗敢/加也                        

C. 公问其/故                        

D. 肉食者/谋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语言简练生动。

“公将战”“公将鼓”“公将驰”中的“将”字传神地刻画了鲁庄公急躁冒进、驽钝鄙陋的形象。

B. 本文记录了曹刿对战争的论述。

他强调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战机详察敌情,是以弱胜强的关键。

C. 本文剪裁详略得当。

文章详尽地叙述了交战双方的对峙与交锋,而对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则写得比较简略。

D. 作者善于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

如写乡人的劝阻,就衬托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4.下列句子中,“以”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何以战                              B. 必以情                              C. 必以分人                              D. 可以一战

5.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 公将驰之         

D. 彼竭我盈,故克之

6.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于”字与例句中的“于”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 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 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D. 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7.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衣食所安   安然无恙                                          

B. 小信未孚   难以置信

C. 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                                          

D. 弗敢加也   变本加厉

8.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 彼竭我盈,故克之                                              

B.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9.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又何间(jiān)焉           

B. 牺牲玉帛(bó)           

C. 下视其辙(zhé)           

D. 望其旗靡(mǐ)

10.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神弗福也                       B. 公将鼓之                       C. 下视其辙                       D. 虽不能察,必以情

1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 必先/苦/其心志。

C. 公将/战。

曹刿请见。

                                         

D. 行/拂乱/其所为。

12.下列划线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刿(kuì)         小信未孚(fú)    下视其辙(zhé)

B. 登轼而望之(shì)   遂逐齐师(suí)   彼竭我盈(yíng)

C. 望其旗靡(mí)      玉帛(bó)        肉食者鄙(bǐ)

D. 又何间焉(jiàn)   小惠未遍(biàn)   弗敢专也(fú)

13.下列各项中,划线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以战       必以分人                                          

B.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C. 战于长勺     万钟于我何加焉                              

D. 登轼而望之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4.从全文看,下面对鲁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原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鲁庄公大敌当前,能礼贤下士,虚心纳谏。

B. 鲁庄公懂得民心向背的重要性,能够取信于民,获得国人的支持。

C. 鲁庄公在战场上能审时度势,把握好反攻和追击的时机。

D. 鲁庄公在作战中善于听取曹刿的意见,充分信任曹刿的军事才能。

15.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神情与苏、黄不属             

C. 属引凄异             

D. 属予作文以记之

16.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战/勇气也。

                                              

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可以/一战。

                                                       

D. 彼竭/我盈,故/克之。

17.下面对《曹刿论战》一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 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且急躁冒进,同时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 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对战争的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二、多选题(共1题;共3分)

18.与“故逐之”中的“故”意思不相同的是(   )

A. 公问其故                B. 彼竭我盈,故克之                C. 故自号曰醉翁也                D. 桓侯故使人问之

三、填空题(共16题;共106分)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肉食者鄙________

②弗敢加也________

③战则请从________

④惧有伏焉________

20.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何以战         以:

________

②弗敢专也       专:

________

③必以情         情:

________

④忠之属也       忠:

________

⑤公将鼓之       鼓:

________

⑥下视其辙       辙:

________

⑦既克,公问其故       既:

________    故:

________

⑧难测也         测:

________

2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shì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牺牲玉帛

望其旗靡

小信未孚

登________而望之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注意体会其与今义的区别。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________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________

③小大之狱             ________

④可以一战             ________

2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划线词。

(注意词语的古、今意义不同)

(1)①牺牲玉帛:

________           ②作出牺牲:

________

(2)①小大之狱:

________           ②越狱逃跑:

________

(3)①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   ②以情动人:

________

(4)①忠之属也:

________           ②忠于人民:

________

24.仿照示例,在理解画线词含义的基础上,写出相应的成语。

示例:

Ⅰ三而竭:

殚精竭虑     Ⅱ观其辙:

南辕北辙

①齐师伐我:

________

②齐人三鼓:

________

③惧有伏焉:

________

④望其旗靡:

________

⑤小信未孚:

________

⑥夫大国,难测也:

________

⑦未能远谋:

________

⑧故克之:

________

25.《曹刿论战》选自《________》,旧传是________时期________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________体史书。

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________,具体来说指的是________。

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________。

开始追击的时机是________。

26.左丘明,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

春秋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

为逃避灾难,全家人先到楚国,后又辗转来到鲁国。

左丘明与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孔子与其同好恶,称其为君子,是一位品德高尚、值得尊敬的先儒、先贤。

《________》多以________解释《春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以记事为主,兼载言论,叙说详明,文字生动简洁,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________史书,也是一部有着极高成就的文学著作。

他撰写的《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著作,与《春秋左氏传》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

27.课文《曹刿论战》标题中的“论”是“论述”的意思,表明文章的重点不在记叙战斗的________,而在记叙曹刿“论”________、________。

“战”指公元前684年齐、鲁两国之间的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的著名战役之一。

标题概括了文章的________。

28.《曹刿论战》通过了曹刿与鲁庄公的________和曹刿________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________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________远见和卓越的________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

29.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曹刿论战

又何间焉

弗敢专也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小惠未遍

牺牲玉帛

小信未孚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

彼竭我盈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望其旗靡

肉食者鄙

夫战,勇气也

30.填空。

①《曹刿论战》选自《________》,此书传说是________时期________所作,是根据________写的________体史书。

②《曹刿论战》一文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________,叙述了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________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是________之时,齐鲁________之战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_的著名战例之一。

31.根据积累,用成语填空。

①曹刿在齐人一鼓时不进军,三鼓时才进军,意在要鲁军________。

②曹刿在视其辙乱旗靡时才下令追击,说明战争要________。

32.请你阅读课文《曹刿论战》第③段,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第②空用原文回答)

在本段中,曹刿论述了①________;抓住了②________的有利战机,后发制人,进攻齐军;看到齐军③________后,果断做出追击齐军的决定。

从这两处,我们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④________、⑤________的人。

33.解释下列句中“之”“其”的意思。

①肉食者谋之(之:

________)

②公与之乘(之:

________)

③公将鼓之(之:

________)

④登轼而望之(之:

________)

⑤公问其故(其:

________)

⑥吾视其辙乱(其:

________)

34.解释下列划线的词,注意它们意思的差异。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________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________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________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________

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________

安能辨我是雄雌________

四、翻译(共2题;共40分)

3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彼竭我盈,故克之。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6.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五、文言文阅读(共10题;共154分)

3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③济。

司马④曰: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

“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

“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⑥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

“君子不重⑦伤,不禽二毛⑧。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⑨,不鼓不成列。

(节选自《子鱼论战》)

【注】①宋公:

宋襄公。

泓:

泓水,河名。

②成列:

排成战斗队列。

③既:

尽,完了,终了。

④司马:

官名,指子鱼。

⑤陈:

同“阵”,列阵。

⑥门官:

国君的卫士。

⑦重(chónɡ):

重复,再次。

⑧二毛:

头发斑白的人。

⑨亡国之余:

亡国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神弗福也           福:

________

②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

________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下视其辙

②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4)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①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

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

②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

(5)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3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既克,公问其故________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________

孔子云:

何陋之有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曹刿在作战中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请结合相关文段,分别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这两次战机。

3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

【乙】

   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公曰:

“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

”对曰:

“是则可矣。

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

【注】①中心图民:

内心为百姓考虑。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      间:

________

②小惠未遍      遍:

________

③必以信        信:

________

④必以情断之    之:

________

⑤智虽弗及      及:

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是则可矣。

(3)【甲】【乙】两段文字在刻画人物上主要运用了________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_______。

(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40.比较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挚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

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

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都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惟荀婪①之拔②逼阳③,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④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

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①苟棼(yīng):

春秋时晋国大将。

②拔:

攻克,攻取。

③逼阳:

姓.古夷族一支。

④遽:

迅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公将驰之________

②彼竭我盈________

③皆初气过锐________

④渐就衰竭之故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此善于用气者也。

(3)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

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气”的思考。

D.【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

(4)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

41.阅读【甲】【乙】两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

庄公亦列阵相持。

鲍叔牙因乾时①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

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

曹刿止之曰:

“齐鼓方锐,宜静以待之。

”传令军中:

“有敢喧哗者斩!

”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

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

鲍叔牙曰:

“鲁怯战耳!

再鼓之,必走。

”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曰:

“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

”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

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

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

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曰:

“未可也,臣当察之。

”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良久曰:

“可追矣。

”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辎重甲兵无算。

(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注】①乾时:

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青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肉食者鄙________

②小惠未遍________

③再鼓之,必走________

④势如疾雷不及掩耳________

(2)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长勺之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

【甲】文中曹刿的哪句话体现了“‘敌疲我打’的方针”?

(4)【甲】【乙】两文都写了齐鲁长勺之战,在详略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42.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