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练习题8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1457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练习题8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全生产练习题8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全生产练习题8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全生产练习题8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全生产练习题8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安全生产练习题8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安全生产练习题8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安全生产练习题8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安全生产练习题8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安全生产练习题8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安全生产练习题8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安全生产练习题8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安全生产练习题8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安全生产练习题8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安全生产练习题8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练习题8Word下载.docx

《安全生产练习题8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练习题8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生产练习题8Word下载.docx

10.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体制、机制,统一领导,指挥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为(A)。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B.省级地方人民政府C.设区的市级地方人民政府

11.消防设施,器材或者消防安全标志的配置、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未保持完好有效的,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C)万以下罚款。

A.二B.三C.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条 

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消防设施、器材或者消防安全标志的配置、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未保持完好有效的;

12.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下列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是(A)。

A.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B.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C.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3.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情节特别恶劣处(C)。

A.3年以下有期徒刑B.拘役C.5年以上有期徒刑

14.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治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C)万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责令关闭。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三条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前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15.建筑高空作业的安全网,是安全工程技术对策中的(A)。

A.能量屏蔽原则B.坚固原则C.个体防护原则

16.(A)根据演练事故情景设计以及具体分工,在演练现场实施过程中展开演练评估工作,记录演练中发现的问题或不足,收集演练评估需要的各种信息和资料。

A.演练评估人员B.演练模拟人员C.演练观摩人员

17.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0号,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以及等级划分,下列关于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

A.根据危险程度将重大危险源划分三级,一级最高

B.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已满三年的。

应当重新进行辨识、评估和分级

C.根据危险程度将重大危险源划分为三级,三级最高

第八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并确定重大危险源等级。

重大危险源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为最高级别。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辨识、安全评估及分级:

(一)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已满三年的;

18.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A)应当等事故发生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B.工会和职工C.人民政府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对事故发生单位负责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9.内部管理预警系统包括:

(C)

A.政策法规变化的管理预警B.技术变化的管理预案C.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案

 

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应由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构成。

预警管理体系中的外部环境预警系统主要由自然环境突变预警、政策法规变化预警、技术变化的预警构成。

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主要由质量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构成。

20.从安全生产角度,(C)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A.危险B.危险度C.危险源

21.氧气瓶及强氧化剂气瓶瓶体及瓶阀处,必须杜绝沾有(A)。

A.油污B.水珠C.漆色

22.化工装置检修打开塔类设备人孔时,应使其塔类等内部温度、压力降到符合安全要求后,(A)依次打开。

A.从上而下B.从下而上C.从中间

23.《安全生产法》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未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令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

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C)的罚款。

A.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B.5万元以上30万以下C.10万元以上50万以下

《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未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令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

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24.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应急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C)等内容。

A.修订日期B.实施日期C.颁布日期

25.劳动者的职业史应当包括(C)。

A.务工过的单位;

工作时使用的防护用品

B.工接触的职业危害种类及时间;

作时使用的防护用品

C.务工过的单位;

接触的职业危害种类及时间;

26.某焦化厂2009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起、造成2人轻伤。

该厂因精苯工业废水兑水稀释后外排,被环保部门责令整改。

该厂采取的措施是将废水向煤场内煤堆喷洒,这样既抑制了扬尘,又避免了废水外排。

为防止相关事故发生,该厂于2009年5月20日制订实施了《焦化厂精苯污水喷洒防尘管理办法》。

根据上述事实,该厂工人在工人接触煤尘后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是(B)。

A.职业性皮炎B.尘肺C.职业性眼病

27.安全生产检查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下列依靠安全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检查结果直接受安全检查人员素质影响的安全检查方法是(A)。

A.常规检查法B.安全检查法C.仪器检查法

28.易燃液体在运输、泵送、灌装时要有良好的(A)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A.接地B.防火C.监控

29.从易发电气施工的环境条件来分析,潮湿且相对湿度大于(C)属于触电危险性大的环境。

A.65%B.70%C.75%

30.政府部门应该明确重大危险源所在企业的管理要求,包括组织制度、报告制度,监控管理制度与措施,隐患整改方案(C)等。

A.销售登记制度B.技术培训制度C.应急措施方案

31.国标GB3085-83中规定了5个等级的安全电压额定值,分别为(C)、36V、24、12V、6V。

A.50VB.48VC.42V

32.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噪声或高于噪声。

下列措施中,不属于以减少手段控制噪声危害的是(C)。

A.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源B.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

C.明确噪声作业场所负责人、劳动者和监督人员的职责

3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议规程事应规定各类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频次、主持人、出席和列席人、议事流程、记录等要求,其中(A)应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

A.每半年B.每一年C.每季度

34.安全生产的“五要素”是指安全文化、安全法制、(B)、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

A.安全环境B.安全管理C.安全责任

35.《安全生产法》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本法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者未定期组织演练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B)的罚款。

A.2万元以下B.5万元以下C.10万元以下

3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C),用人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A.防护用品B.防护器材C.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37.机械设备的电气装置必须符合电气的要求,局部照明灯应使用(A)的电压。

A.36VB.60VC.110V

38.杜邦的安全管理原则有:

(B)。

A.零售和职业病B.安全视为所从事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C.工人并不想使自己受伤,因此能够进行自我管理,预防伤害

39.杜邦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的四个阶段是(B)。

A.自燃本能阶段,严格管理阶段,独立自主管理阶段,互助团队管理阶段

B.自燃本能阶段,严格监督阶段,独立自主管理阶段,互助团队管理阶段

C.自燃本能阶段,严格监督阶段,独立自主督促阶段,互助团队管理阶段

40.修订后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风险特点,(A)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A.每年B.每半年C.每季

41.下列(B)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物的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本质安全的措施。

A.安全管理方案B.安全技术措施C.安全保障方案

42.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应急工作方案是(B)。

A.综合预案B.专项预案C.现场处置方案

43.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尘毒危害最重要的措施错误的是(B)。

A.生产过程密闭化B.自动化C.加湿

44.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B),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A.应急管理人员B.职业卫生专业人员C.工会督察员

45.海因里希对5000多起伤害事故案例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得出海因里希法则,事故后果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B)。

A.1:

10:

300B.1:

29:

300C.1:

100

46.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C)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A.总经理B.董事长C.总经理和董事长不一定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B)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

A.通风B.紧急疏散C.建筑规范

48.《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B)。

A.安全验收B.安全评价C.安全条件论证

49.(B)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A.职工B.生产经营单位C.主要负责人

50.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企业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带储存设施的),以及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B),并形成书面纪要。

A.评价B.评审C.评估

51.(C)的主要症状为急剧发生头疼、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重者可能有惊厥、昏迷。

A.热射病B.热痉挛C.日射病

52.LC0表示:

A.最大耐受剂量B.最大耐受浓度C.最大致死浓度

53.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允许接触噪声值大小与接触时间长短有关,接触时间缩短1倍,接触噪声可增加3dB(A),但最高不得超过(C)dB(A).

A.109B.112C.115

54.生产经营单位为职工配备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三证一标志”。

“三证一标志”是指(B)。

A.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检验合格证和安全标志

B.生产许可证、检验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标志

C.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

55.凡特别危险环境使用的携带式电动工具应采取用(C)V的安全电压。

A.24B.36C.42

56.第二蓝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C)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包括人、物、环、管四个方面的问题。

A.设备B.环境C.危险物质

57.下列关于发生火灾时现场处置原则不正确的是(A)。

A.发生火灾后应先想法扑灭,不必立即报警B.救人第一

C.先控制、后消灭

58.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属于(C)。

A.重大责任事故罪B.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C.重大工程安全事故罪

59.杜邦公司的各级主管都必须进行(B)。

A.绩效考核B.安全审核C.学习考核

60.(A)根据演练事故情景设计以及具体分工,在演练现场实施过程中展开演练评估工作,记录演练中发现的问题或不足,收集演练评估需要的各种信息和资料。

二、多选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答案,请将其编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方格内,错选或多选不得分:

少选,但选择正确的选项的0.5分。

1.根据有关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在(ABD)时,要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A.引进新设备B.应用新技术C.组织机构改变D.使用新化学

2.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可燃易燃易爆物质的爆炸特征,以及生产工艺和设备条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在设备和系统里或在其周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这些措施主要有(ABCD)。

A.设备密闭B.厂房通风C.惰性介质保护D.危险品隔离储存

3.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比如:

煤矿(ABCD)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A.瓦斯爆炸B.冒顶片帮C.火灾D.透水

4.已经有了是针对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ABCD)等活动。

A.预警行动B.事故报告C.指挥协调D.现场处置

5.《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AB)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粉尘B.放射性物质C.致癌物质D.高毒物质

6.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措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关于其工作场所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火灾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B.有与职业病危害相适应的设施

C.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于无害作业分开原则

D.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7.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主体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为第一类危险源。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为第二类危险源。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BCD)。

A.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以及其释放的能量(数量)和其自身的危险性,是影响施工危害程度的决定因素

B.第二类危险源的存在决定了事故发生的频率和可能性。

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

C.工程技术控制手段是控制第一类危险源的基本(最有效)的措施。

措施主要有:

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隔离等措施

D.为合理控制危险源,可实行分级隔离的方法

8.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对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时,重点要检查(ABCD)。

A.有否制订安全生产教育计划B.有否实施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计划

C.相关人员是否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培训D.相关人员是否按照规定要求进行考核

9.《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是指(ABD)能够满足保障生产经营安全的需要。

A.所有的设备和设施B.生产经营单位的各个系统

C.各生产经营环境D.与生产相适应的管理组织、制度和技术措施等

10.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应当(ABCD),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A.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B.增强职业病防范意识

C.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

D.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三、判断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

请将判断结果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或“×

”的位置上,错选或不选不给分。

1.车间级安全教育:

主要内容是结合该车间的生产性质、特点及安全要求、车间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劳动纪律。

(√)

2.深圳在“十三五”期间将推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纳入各级政府部门“三定”方案。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层层承诺制度。

编制安全生产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布。

3.叉车在厂区行驶速度不得超过8km/h,出入大门或在车间内部不得超过3km/h。

(X)

叉车在厂区行驶速度不得超过5km/h,出入大门或在车间内部不得超过3km/h。

4.易发电气施工的环境条件来分析,金属占有系数大于10%;

属于触电危险性大的环境。

属于触电危险性大的环境:

①潮湿(相对湿度大于75%)。

②有导电性粉尘。

③金属占有系数大于20%。

④炎热、高温气候。

⑤有导电性地板。

如金属地板、土地板、水泥、砖地面等场所。

⑥人既有与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触的可能,又有与其它导电性物质同时接触的可能。

5.电气屏护装置应符合:

遮拦出入口的门上应根据需要装锁或安装信号、联锁装置。

6.新研制的尚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消防产品,应当报公安部门备案,方可生产、销售、使用。

新研制的尚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消防产品,应当按照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办法,经技术鉴定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方可生产、销售、使用。

7.二氧化硅粉尘因为严重的职业病--煤矽肺。

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做粉尘。

从胶体化学观点来看,粉尘是固态分散性气溶胶。

其分散媒是空气,分散相是固体微粒。

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形成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8.辐射危害必须具备辐射源、危害途径和受照射人员者三个条件才引起危害。

9.安全管理的手段有:

行政手段、法制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等。

10.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符合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11.“三同时”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措施,是一种事后保障措施。

三同时”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措施,是一种事前保障措施,是一种本质安全措施。

  

12.间接符合技术是指在故障条件下所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如自动切断供电防护,不导电环境等。

13.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向场所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根据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对该场所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营业。

第十五条 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向场所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根据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对该场所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14.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的生产安全、经营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都完全适用本法《安全生产法》。

第二条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15.杜邦的安全信仰包括:

安全视为所从事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杜邦的安全管理原则是:

16.离开特种作业岗位一年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考试,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离开特种作业岗位的人员,如果时间达到6个月,需要进行重新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17.易燃易爆场所的焊接、用火,进入有毒的容器、设备工作,非建筑行业的高处作业,以及其他容易发生危险的作业,都必须在工作前制订许可的可靠安全措施,包括应急后备措施,向安技部门或专业机构提出申请经批准方可作业,必要时设专人监护。

企业应有管理制度,将危险作业严格控制起来。

18.在用起重机安全定期监督检验周期规定为一年。

解析:

第五条在用起重机械定期检验周期如下:

(一)塔式起重机、升降机、流动式起重机每年1次,其中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每2年1次;

(二)轻小型起重设备、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缆索起重机、桅杆起重机、铁路起重机、旋臂起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每2年1次,其中吊运熔融金属和炽热金属的起重机每年1次。

19.《安全生产法》第111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他人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第一百一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他人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拒不承担或者其负责人逃匿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20.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机构,出具虚假证明的,没收违法所得;

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不与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安全生产法》规定追究法律责任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违法行为,主要是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