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你的正能量林正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1479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掘你的正能量林正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发掘你的正能量林正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发掘你的正能量林正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发掘你的正能量林正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发掘你的正能量林正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发掘你的正能量林正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发掘你的正能量林正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发掘你的正能量林正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发掘你的正能量林正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发掘你的正能量林正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发掘你的正能量林正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发掘你的正能量林正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发掘你的正能量林正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发掘你的正能量林正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发掘你的正能量林正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发掘你的正能量林正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发掘你的正能量林正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发掘你的正能量林正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掘你的正能量林正刚.docx

《发掘你的正能量林正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掘你的正能量林正刚.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掘你的正能量林正刚.docx

发掘你的正能量林正刚

发掘你的正能量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正、负两种能量。

如今大多数人常在释放负能量,比如抱怨政府不好、经济压力大等,结果越说越无奈,越说心情越差。

负能量会将身体的正能量全部耗尽,并且传播给周围的人,像病毒一样。

      事实上,每个人的身体中都潜藏着巨大的正能量,只不过我们没有重视它,反而让负能量占了上风。

发掘自己的正能量,你准备好了吗?

      能力=心态×沟通×知识

      做了三十多年跨国企业的职业经理人,我发觉人的能力是由“心态”“沟通”与“知识”组成的一种混合力量,三个元素之间是相乘的关系,如果其中一个是零,那总数就是零。

      心态第一

      有的人学历很高,甚至经历也不错,但是来到公司之后心态没有摆正,觉得新公司不如旧公司,整天都在找新公司的缺点,不断提旧公司的好处,最后连他老板都受不了,就请他回去。

在这种情况下,他在旧公司的能力在新公司就完全没有机会发挥出来,原因就是他自己的心态不正。

      沟通第二

      有的人具备很不错的心态,知识面也非常广,但缺乏沟通能力,结果与同事合作的成本特别高,因此,很多同事都不太愿意与他合作,这直接影响到他的工作表现。

      知识第三

      一个人的知识永远没有“够了”这一说,所以一定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有识之士”其实也是正确心态的结果。

有一些稍有成就的职业经理人,觉得自己已经学够了,只爱听奉承的话,动不动就批评别人的不足,觉得任何反对他的话都是废话。

这样的人总有一天会体会到“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相反,一些学历不怎么样的人,凭着良好的心态和终身学习的精神,以周围的人为自己的老师,最终成为“有识之士”。

心态:

职业经理人的内功

2013年03月21日09:

03 文/主讲/林正刚整理/刘姗姗  培训杂志

      我们常说心态决定一切,那么究竟什么是心态呢?

看看古人发明的这个“态”(態)字,心字上面一个能字,可以理解为心的能力。

心的能力决定你的行为,你的行为决定你对社会的影响,这个影响决定你的成败。

心的能力就是帮你描述现实的能力,每个人眼中的现实不一样,是因为心的能力不一样。

有的人看世界灰暗一片,整天躲在角落里抱怨,有的人看世界阳光一片,整天精力充沛地做事。

心态是主动的,情绪则是被动的。

因此,做人要争取主动。

宇宙如果都在我们心里,外面的天气又怎能影响到我们的心情呢?

      心态就是思维习惯

      多年前学打高尔夫,觉得特别难,虽然我是个爱运动的人,但高尔夫球的要求和别的球不太一样。

有人跟我说:

“对你来说,打高尔夫球是一种新动作,你的肌肉没有这种动作的记忆,所以特别不习惯。

要想让肌肉记住新的动作,就要重复一个动作49天,肌肉记住了这个动作,打起球来动作就流畅了。

       我相信打球的道理同样可以用在心态上面。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套思维习惯,这套习惯一直指挥着我们的生活。

比如有人骂我,我会很不舒服,一定要骂回去,这就是一种习惯。

养成新的心态(思维习惯)跟学习一种新的运动一样,必须不断练习(打球是练习动作,心态是练习思维)。

      心态是思维习惯的结果,要培养健康的心态,就要养成健康的思维习惯。

一切从自己的思维习惯开始,如果我们的思维习惯是消极的,凡事从负面角度去想,行为也会表现得很消极,对一切事物都不感兴趣,觉得一切事情都没有希望;反过来,如果你是一个心态很积极的人,你的行为也一定充满活力,给人带来很阳光的感觉。

      有一本书叫《看见成长的自己》(Mindset:

theNewPsychologyofSuccess),作者卡罗尔·德韦克(CarolDweck)做了一个试验,观察人们是怎样面对失败的。

她给参加试验的每个小孩一个十分困难的字谜,大部分小孩都愁眉苦脸的,很快就失去了兴趣。

但其中少数几个小孩的反应就不一样,他们面对自己的“问题”会说“Ilovechallenge”——我最喜欢挑战!

      这个试验显示出两种心态,一种是固定心态(fixedmindset,简称FM),另外一种是成长心态(growthmindset,简称GM)。

根据试验结果,大部分人都是固定心态。

固定心态的人相信三岁定八十,人的聪明才智是天生的,生出来聪明你就一定会成功,生出来不太聪明那你就没戏。

      成长心态的人相信聪明才智是可以积累的,通过努力,人的能力是可以不断提升的。

著名的高尔夫球星本·霍根(BenHogan)小时候就是一个协调性很差的孩子,但是他通过后天的努力成为一代高尔夫球好手。

这种例子还有很多。

成长心态的典型表现就是,不因为自己有缺点而沮丧,而是关注怎样通过学习来改正缺点。

所以面对同样的事情,这两种不同心态的人会有很不一样的反应。

你是哪一种心态呢?

      性格不易改变,心态可以培养

      从心理学角度看,心态就是一种自我暗示,如果你要改变它,就要通过一种行为不断地提醒自己,慢慢地,心态就会随着你的行为改变,然后新的心态就会主导你的行为。

      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有点儿困难,就好像明明想哭,却硬要站起来唱歌。

这么说虽然有点儿夸张,但是每个人都要找到一个方法和一种行为来影响自己的心态。

心理学家已经证明,心态是我们行为的主宰,而反过来,行为也可以影响心态。

      多年前,我的领导风格很“强势”。

开会的时候,常常是我的一言堂,宣布完计划之后,就盯着每个人去执行。

后来发觉这样不行,会累死自己,团队也没法成长。

于是就决定要学着多听取大家的意见,要养成聆听的习惯。

      我强逼自己开会的时候不发言,或尽量少发言。

刚开始的时候真不容易,总是忍不住想说话,而且就算不说话的时候,我也没有好好地听别人说话,我只是在等机会开口而已。

后来慢慢习惯了不发言之后,我才发觉我能“听”到别人说话了,还发现了很多新的想法。

有了这个发现后,更进一步地,我连讨论都不参与,直接让下一级管理层去决定,有些会我干脆不参加。

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下来,我发觉我开始看见其他的细节,开始做应该做的事。

      改变的过程真不容易,面临的考验包括你的耐性、包容、信任、聆听和授权等。

因为我不去开会(行为的改变),所以不得不信任下属的能力(心态的改变)。

要改变心态,一定要找出相关的行为作为改变的目标,然后培养新的行为习惯,当行为养成了习惯,你的心态也就改变过来了。

      心态是内功,修炼要有耐心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有不同的人与事在破坏我们的心态,所以就需要每天维护心态,不能放松,不能失控。

健康的身体要靠健康的生活习惯来维持:

吃有营养的食物,睡眠充足,坚持运动。

健康的心态也需要有健康的精神生活:

看健康的书,交心态好的朋友,不断提醒自己保持健康的心态。

心态的改变固然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很多的努力,但一定会令你受益匪浅,有了健康积极的心态,我们就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不一定是坏事

      一位退休的跨国公司总经理说自己是一个没文化的人,是跑堂小弟出身,能坐到总经理的位置是因为他一直遵循“垃圾桶哲理”。

所有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他都愿意接过来做,而且做得很开心。

他的心态就是,将自己当做各种事情的“垃圾桶”。

就是因为这种态度,他长期处理大大小小的“垃圾”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心态与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也带给别人很多快乐,这种做事方法让他多了很多学习和历练的机会。

      事实上,每个人都只能活一次,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关键就是看你是不是有更多的机会历练自己,历练的时间是不是比别人多。

如果态度很端正,每一份工作都会给你带来很多意外的惊喜。

有时候,做一些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并不一定是坏事。

所以在工作上不要嫌这个、嫌那个,做事不要怕吃亏,运用这种做事的方法,最后赢的是自己。

      把“需要”的事变成“喜欢”的事

      我们一生中会做两种事,一种是自己“喜欢”做的事,一种是自己“需要”做的事。

需要做的事是你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必须做的,比如工作、学习、做家务、运动····做你喜欢做的事会令你开心,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需要做的事也是你喜欢做的事,如果是这样,那就恭喜你了。

但很多人都没有那么幸运,通常你需要做的事却不是喜欢做的事。

      在分配时间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先做喜欢做的事,需要做的事却会排到最后,到了非做不可的时候才做。

所以最后该做的事情都没做好,更加没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了。

      做喜欢的事一定会充满激情,用心去做,但对需要做的事就可能会敷衍了事。

有些年轻人白天还在上班就等着下班去玩,一玩就不睡觉,结果第二天没有精神做事,又无精打采地等下班,这种生活状态的结果显而易见。

      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把需要做的事变成喜欢做的事,到最后就只剩下自己喜欢做的事了。

我发现,如果一件事情你能做得很好,你就会喜欢做,有点像良性循环。

但如果一件事你总是做不好,一定不会喜欢做。

所以关键就是努力将你需要做的事做好,慢慢地你就会爱上需要做的事。

      用喜欢的心态去做你需要做的事情,坚持一段时间,你一定能做好这件事,最后它就会变成你喜欢做的事。

      摆正自己的位置

      我曾参加过很多次经济论坛,大多数时候我只是参与讨论的嘉宾之一,所以感觉很轻松。

有一次我被邀请做主持人,我发觉我必须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态。

作为主持人,我自己的看法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关键是要让嘉宾发表他们的意见,让讨论热烈起来。

      我也见过一些很不称职的主持人,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参加讨论的嘉宾却没有太多机会发言,这种论坛会让观众和嘉宾都很难受。

      一个人需要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场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工作要求,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不同的心态。

      在企业里,许多员工调动岗位的时候,通常只是注意自己的能力是否能胜任,很少注意到心态上也需要改变。

结果就出现许多与岗位不配套的行为,给企业增加了许多的内耗。

此外,心态如果不摆正,就会影响你对事情的判断,导致行动上的偏差,最后没办法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你反而会怀疑自己的做事能力。

      你的心态与你的工作岗位匹配吗?

      心态决定职场环境

      我做过很多不同的岗位,但无论是什么岗位,我第一件事就是搞清楚公司对我的要求,然后将这个要求转化成我自己的工作理想。

这就解决了“我为什么要做”这个问题,因为是我自己的理想,所以就很有动力,很快就进入“怎样去做”的思考阶段,然后就去“执行”。

      很多年轻人常常抱怨职场环境不好,其实我认为职场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心态。

这个世界上没有特别理想的企业,也没有特别理想的领导行为,员工的行为也不见得很理想,关键是你要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一个不太理想的环境,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如果环境都那么理想,也就不需要什么健康心态,不需要发掘正能量了。

      在同一个环境里,有人疑神疑鬼,整天在惶恐中过日子,也有人乐天知命,每天都笑嘻嘻地做事,这就是心态造成的差别。

你可能改变不了客观环境,但心理的环境绝对是你可以操控的。

      作为员工,不要对公司或者老板抱有太多期望,特别是那些不太现实的期望,否则你会整天专注于公司怎样对你、老板怎样对你,而忘了你应该为公司做些什么有价值的事情。

专注于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是唯一的选择。

 

沟通:

职业经理人的基本功

2013年03月21日09:

03 文/主讲/林正刚整理/刘姗姗  培训杂志

      潜能开发大师安东尼·罗宾说过:

“沟通的质量决定生活的质量。

”我认为,一个沟通能力强的人应该有三种本领:

1.复杂的事情用简单的语言说清楚;2.能让对方感觉碰上了知音(会聆听);3.用的语言都是阳光的、积极的、鼓励式的,总的效果是让对方感觉很好,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

      怎样将一个问题用正面的方式去沟通好,是职业经理人必备的能力。

职业经理人首先要有能力发现问题,但发现问题只是容易的10%,解决问题却是困难的90%,要靠大家的合作。

找问题容易,让对方接受问题而且还愿意配合你解决才是真功夫。

      将问题直截了当地说出来当然容易,将问题包装好再沟通就困难多了。

有的人的心态是:

“反正将问题说出来我就算完成任务了,是否能解决就要看对方是否能接受了。

”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态,办事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如果沟通方式不合适,大家的沟通就将都停留在情绪化层面上,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能力也没法发挥。

      沟通不仅仅是说话

      因为工作关系,我常常要坐飞机,也经常留心机场工作人员的服务细节。

有一次下飞机时,看见一位地勤人员在指挥乘客转机,他站得歪歪斜斜的,手势也很不专业,脸上的表情就是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

我看着他,突然想起“沟通大部分是情绪”这句话,这位地勤人员也是在与乘客沟通,但我相信他的肢体语言一定引起了乘客的反感,本来不错的用户体验可能就因为他的表现而打折扣了。

      所以,沟通不仅仅是说话。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说法,一次完整的沟通当中,有70%是语气和肢体语言,实际的说话内容只占30%。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语气、肢体语言引起对方的反感,那你说话的内容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不论穿着也好,动作也好,都是无声的语言,稍不注意就会沟通失败。

      很多年轻人在交流时有个误区,以为说话的内容决定一切,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所以他们常常会纳闷:

“我有那么好的想法,为什么对方不接受呢?

”因为沟通不光是靠说话内容,如果对方不喜欢你,他在情绪层面上已经关了门,你的内容再精彩也没有用,甚至会因为负面的情绪将你的内容扭曲。

      讲话不是艺术是沟通

      我在加拿大工作的时候,有一位同事是从英国来的,我们是同一个部门的,所以彼此比较熟。

有一次我们聊到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区别,他认为美国人是不会讲英式英语的。

美式英语是为了沟通,所以要简单,英式英语则是用来表现语言水平的,如果听不懂,是因为你文化水平低。

      但后来我发觉他的观点并不完全体现英国人的文化,英国女皇的讲话就简单易懂。

      有一次讲完课后,有一位同学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回来后一直在思考。

这位同学说:

“至少有五六次,你说完上半句我就已经猜到你下半句要说什么了。

”我当时愣了下,感觉到他的意思是说我水平太低了,要不然怎么总能让他猜到我要说什么呢?

      我当时的回答是:

“你这样说的话,那我就成功了,因为我的目标是沟通,就是要让你听懂。

”后来经过再三思考,我更加肯定这个答案。

如果我讲课总是让对方猜不到、听不懂,那我就是失败的。

在我的“学习的四个阶段”里(见后文),听懂是第一步,关键还是实践,实践之后才能说是真的懂了,但如果连听懂都做不到,那讲这些课就真是在浪费生命了。

      有一本书叫《一分钟经理人》(TheOneMinuteManager),里面的内容对我的管理风格有很大的影响。

这本书很薄,内容很简单,用讲故事的形式来传达管理理念,读起来轻松有趣。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也一样,讲故事是一种很重要的沟通技巧。

光听理论很沉闷,但如果通过故事讲出来,接受程度就大大地提高了。

稍加注意你就会发现,很多名人讲话都包含很多小故事,因为故事比理论好听、好懂。

      乔布斯的创新秘诀中有一点就是“能讲动听的故事”。

苹果的产品发布会就像一场震撼人心的流行音乐会,乔布斯讲话的过程中,台下不断掌声雷动,因为他讲故事的功力是世界一流的。

他认为如果没有一个好故事,再好的创新也没有用。

      没意见才是最大的风险

      要将企业内部的沟通扼杀掉很容易,只要不对任何事情提出反馈,沟通很快就会停顿下来。

       有人给你提出相反意见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你一定要捍卫并且鼓励这种行为。

也许你听完之后,还是会做出和之前一样的决定,但是至少你鼓励了对方,下次他还是会给你提出许多意见。

一个公司如果没有人敢提出不同意见,其实是有很大风险的。

所以,虽然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一样的,但是你多听了一两个意见,这对以后的决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给予反馈并不局限于用语言来表达,别忘了,沟通当中有70%是语气和肢体语言的沟通。

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们应该学着通过肢体语言来告诉对方你已经听到,而且有兴趣听下去,比如身体前倾、适时地点头和微笑,最关键是要让对方感觉到你在用心聆听。

如果对方有很多话要说,你只需要用肢体语言来鼓励他,适当的时候用简单的语言总结一下,确保他不会跑题,但千万不要随意打断对方。

      吵架是负能量的发泄

      在公司开会时常常出现一种情况,大家讨论一个重要问题,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双方互相攻击,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深入讨论之后,发现大家的观点其实是一致的,只不过一方在谈策略,另一方在谈执行,虽然大家有共同的目标,但讨论的内容层面不一样,结果就好像吵架一样,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事实上,吵架是一种负能量的发泄,是在用情绪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只是单方面的发泄,很难达到沟通的效果。

      世界上很少有事情有绝对的错与对之分,全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事情。

然而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吵架就是因为双方都要证明对方是错的、自己是对的,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毫无帮助,这种吵架有意义吗?

      要避免吵架也很容易,先来一招“换位思考”(调整心态),再来一招“不怕丢脸”(诚心道歉),如此,对方就会失去攻击的动力,甚至会晕几秒钟,不信的话可以试试。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对年轻的夫妻,太太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说一些很难听的话,拿自己的丈夫出气,她觉得丈夫是自己最亲的人,心里不高兴只有跟他才能说出来。

      从这位太太的角度来讲,她这么做好像很有道理,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你最亲近的人可能也是最容易受伤害的人,因为他最在乎你说的话。

所以不要以为和亲近的人沟通就可以不太客气,与自己的下属沟通也是一样的道理。

      每个人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可以将心里的不愉快说出来,但是不要骂别人、拿别人出气。

最亲近的人不是你出气的对象,你可以跟他分享心里的郁闷,但不能用迁怒的方式来表达,直接说出心中的烦恼或许是更好的方式。

      一次在清华大学讲课,有一位男同学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半开玩笑地说我娶了一位好太太,很多女同学听了笑得特别开心。

那我太太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呢?

我说她是我信心的来源,她从来不批评我,我在家是从不会做错事的。

她对我只有鼓励,没有批评,因为她知道我在外面工作,整天有人批评我,回家了就不需要她再来批评。

这时候男同学的笑声就特别响亮。

      我一直很反对批评,因为我相信人需要鼓励才能成才,而不是批评。

我认为成功应该是鼓励出来的而不是批评出来的,我不太赞同那种爱之深、责之切的做法。

批评是一种效率很低的沟通手段,它只能做到:

1.情绪化;2.通过批评别人来证明你高人一等;3.将一个很理性的讨论变为情绪的碰撞。

      此外,批评对方做的事之前,要先问问自己,你批评的是这件事情不应该做,还是你对别人做事情的方法看不顺眼。

如果是后者,那最好忍一忍,因为你做事的方法也不一定是最好的。

      沟通就是执行力

      在一个论坛上,有人问我什么是执行力,我脱口而出:

“沟通就是执行力。

”在今天这个社会,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执行力通常都是指团队的执行力。

一个团队要有很强的执行力,一定要有很清晰的目标,具备非零和博弈的心态,再加上一流的默契,而以上所说的每一项都离不开沟通。

      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基础,而良好的沟通机制则是建立默契的关键。

而且,要将沟通机制运用于从基层到高层的所有员工,建立开放而双向的沟通环境,才能使企业具备强有力的执行力。

      我认为管理就是沟通,一家沟通顺畅的企业一定是执行力很强的企业。

我们甚至可以在沟通前面加上“简单”两个字,大家觉得有道理吗?

不能用简单的语言让大家理解的理论永远都是理论,没有执行的可能性。

      领导应该和员工谈什么

      思科一直都有一个开放沟通的文化,就是说员工可以与任何层级的领导单独谈话。

这种沟通方式在公司里面是受到鼓励的,但这种谈话一定要有清晰的定位,就是说应该有所谈有所不谈,否则就会给组织带来不必要的困扰与内耗。

      我每次与员工谈话的时候都会坚持以下原则:

      1.聆听员工对公司的正面与负面的意见;

      2.当员工提出一些要求的时候,只能听,不能表态,但要鼓励员工将这些要求向他的直接上司表达;

      3.利用这个机会分享一下公司最近的发展情况和趋势,达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4.指出员工最近做的一些值得表扬的事情(这个要预先准备),利用这个机会再次宣扬企业文化;

      5.千万不要有帮助员工解决问题的心态,避免养成员工的依赖性,员工提出问题的时候,要引导他自己提出解决方案。

      通常,一个部门里面我会跟数位员工沟通,将听到的情况做个总结,然后与部门的直接领导沟通,要求他对员工提出的意见做出一个判断,并做出一个行动计划来满足一部分合理要求,与员工沟通并执行到底。

      和高管沟通的机会往往是把双刃剑,沟通得好是好事,但如果沟通不好就会变成坏事。

一次沟通就好像给你拍了一张照片,这次的印象将长时间留在他们脑海里。

      与高管沟通的要点

      和高管沟通时,要说清楚三点:

第一,你想和他沟通的问题是什么,要描述清楚,要具体;第二,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不要将问题扔过去,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最好提出一两个具体方案供他选择;第三,你需要他怎么帮忙。

他听完了你的问题,也知道了你的想法,所以如果你能帮他很快做出一个决定,他会感谢你,会觉得这样的沟通是有效率的。

      优质策略需要优质的沟通平台

      我认为企业的策略层需要有一个沟通平台。

很多公司的高管层会安排一些offsitemeeting,也就是大家出去聊,但是基本上仅是做回顾,就看看公司情况怎么样,策略上必须要做何种调整。

      如今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管理模型和工具,我认为没有好坏之分,但是一定要将这些工具和模型变成管理机制的一部分。

即变成管理层开会时必须要用到的一种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将这个工具的作用发挥出来,才能确保高管之间有一个沟通的平台。

知识:

职业经理人的套路

2013年03月21日09:

03 文/主讲/林正刚整理/刘姗姗  培训杂志

      著名的社会学家本杰明·巴伯曾说:

“我不认为世人有强者、弱者,抑或成功者与失败者之分。

我只讲世人分为两者——学习者和不学习者。

”很多人认为走出校园就不需要再学习了,实际上在现代社会,职业经理人一定要终身学习,这样才能避免被淘汰。

企业也是一样,一定要建立一个学习机制,让自己能够不断更新、历久长青。

     “Youdon’tknowwhatyoudon’tknow”是一句值得我们记住的话:

“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什么”。

但是我们一定要承认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多的是,所以要保持虚心、学习和包容的心态,才能在这个变化万千的社会里生存下来。

      我坚持认为,能力=心态×沟通×知识,通过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我们能够拓展自己的事业,提升自己的能力。

《让大脑自由》一书里说大脑是不断成长、发育的,这个过程在生命结束之前都不会停止。

我们每天学习的东西都在提升脑力,我们大脑里面的很多智慧是IQ测验显示不出来的。

大脑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能否充分利用这些天赋就要看我们自己了。

      摆正学习的心态“雷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