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3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1610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3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3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3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3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3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3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3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3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3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3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3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3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3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3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3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3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3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3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3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3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3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3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3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3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3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后巩固训练教师版

第33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课后巩固训练】——同步考查全面提升能力

【*基础达标训练*】

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

下图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

完成1~3题。

1.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2.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3.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

A.第二产业向东南B.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D.第三产业向东南

【解析】本组题考查有关第一、二、三产业及产业转移的知识。

要求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思考。

第一,我们对图进行阅读:

经度变化

纬度变化

方向及速度

116.0°E→115.6°E

34.2°N→33.0°N

向西南 最快

114.8°E→115.4°E

33.3°N→32.6°N

向东南 次之

113.7°E→113.5°E

32.5°N→32.6°N

向西北 较平稳

第二,从产业特征来看,第一产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地点,所以其变化应该相对较小。

第三,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而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故第二、三产业的重心应该偏向我国东部地区,尤其是第三产业,其产业重心肯定是向东移动。

【答案】1.B 2.C 3.D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示意图,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关于该省产业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一产业产值降低,说明农业地位下降

B.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明显上升,依然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

D.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解析】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二产业的产值的比重会逐步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会逐步上升;因而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发展三大产业。

【答案】B

读“2009年我国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完成6~7题。

6.2009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1∶55.3∶40.6,图中可以表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7.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制造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

据此判断,我国产业结构在近期变化趋势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会有所上升B.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上升

C.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D.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下降

【解析】本组题考查三角形坐标图判读及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

制造业属第二产业,其大量迁入会使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相对下降。

【答案】6.C 7.B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产业转移是很自然的态势。

据此回答8-9题。

8.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东部地区曾经的“海外接单,沿海加工”模式,在新的产业转移中演变为“沿海接单,内地加工”模式。

这主要是因为(  )

A.劳动力成本的变化B.市场需求的变化C.内部交易成本的变化D.国家政策的变化

9.为把握正在兴起的沿海产业转移机遇,湖北省决定在三峡大坝下游、靠近长江的宜昌市建设湖北深圳工业园。

该工业园建立的突出优势为(  )

A.劳动力成本低B.土地资源廉价

C.电力资源丰富D.交通运输便捷

【解析】第8题,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价格也迅速提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因而选择在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内地加工生产。

第9题,该工业园靠近三峡电站,水电资源丰富且廉价,有利于工业园的发展。

【答案】8.A 9.C

读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图,完成10~11题。

10.根据图示信息,正确的叙述有(  )

A.第一阶段丙国国内对该产品需求少而全部供出口

B.进入第二阶段后丙国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乙国

C.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也不会出现减少趋势

D.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

11.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能够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该产业转移路径是甲国―→乙国―→丙国

B.该产业是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

C.该产业转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该产业的转移主要反映的是资本转移

【解析】根据三条曲线可以看出第一阶段丙国大量出口而乙国大量进口,说明丙国为主要生产国;第二阶段乙国大量出口,而甲国和丙国大量进口,说明乙国为主要生产国;第三阶段,甲国大量出口,而乙国和丙国大量进口,说明甲国为主要生产国;该产品的生命周期体现出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

该产业转移路径是丙国―→乙国―→甲国,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答案】10.D 11.C

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南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期。

据此回答12~13题。

12.对于东南部企业来说,产业转移可以(  )

①摆脱企业成本不断上升的“瓶颈”②集中资金进行产业升级③占有中西部蓬勃发展的市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13.中西部在承接东南部产业转移时(  )

①要警惕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移 ②要鼓励引进高耗能、高耗水的产业 ③要降低“进门”产业的选择标准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

第12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东南部地区的劳动力、土地成本不断上升,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将原有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后,既扩大了市场,又可以集中资金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升级。

第13题,为了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承接东南部产业转移时,应提高进入的产业的选择标准,要警惕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转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答案】12.D 13.D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15题。

材料1:

为了顺利实现产业转移,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广东省政府提出了“腾笼换鸟”的决策,就是把珠三角的某些产业转移到粤东、粤西和粤北,腾出空间来,再引进和发展其他产业。

材料2:

目前珠三角某市与粤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

投资地区

招商门槛

土地价格

平均工资水平

环保门槛

珠三角某市

5000万元

30万元左右

1500元左右

禁引污染企业

粤北某市

<5000万元

2万元左右

500元左右

免征排污费

14.有关珠三角向粤北地区转移产业所具有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劳动力需求量大B.生产规模大

C.技术含量高D.环境污染较轻

【解析】通过珠三角某市与粤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招商门槛和环保门槛高,会将生产规模小和环境污染重的产业转移到粤北地区;土地价格和平均工资高,会将占有土地多、劳动力需求量大、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产业转移到粤北地区。

【答案】A

15.“腾笼换鸟”对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腾笼换鸟”有利于粤东、粤西和粤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面积减少,也会将污染重的企业引入粤东、粤西和粤北,加重环境污染。

【答案】C

16.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表

国家

每个雇员年产值(千美元)

日工资(美元)

年工资/年产值(‰)

美国

105

60

208.6

德国

87

45

188.8

英国

50

36

262.8

中国

29

1.5

18.9

菲律宾

23

5

79.4

(1)简述美国东北部地区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2)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

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3)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4)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对美国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对我们国家产业发展有何启示?

(4)对美国产业发展的影响:

促进了美国产业升级;促进了美国产业布局调整;促进美国的企业在全球的分工与合作,形成了许多跨国公司;推动美国经济的全球化步伐。

对中国的启示:

加强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改变我国产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增加产品附加值。

17.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受金融风暴影响,珠三角地区产业纷纷向外转移,部分产业转移至我国西北地区。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分析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宁蒙交界处形成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

(3)宁蒙交界处的工业园区因“高能耗、高污染”工业的大力发展,成了中国西部的“百里污染带”。

试分析产业转移对该地区农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解析】第

(1)题,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珠三角地区的一些中小企业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增加、市场环境转变等压力,出现关闭、停产等现象,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困难重重。

(2)题,可以从水源、土地、能源、劳动力、交通、政策等方面综合分析。

第(3)题,产业转移带来了污染和环境的破坏。

从农业的角度分析,会带来如西部地区草场的破坏,耕地质量的下降,农作物产量下降等问题。

【答案】

(1)对外开放范围逐步扩大,政策优势不明显;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因南岭阻隔,国内腹地范围小。

(3点即可)

(2)水源丰富;廉价的土地;煤炭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3点即可)

(3)大面积草场、耕地被占用,草场、耕地面积缩小;牲畜质量下降;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严重;农作物产量不断下降。

(2点即可)

【*能力提高训练*】

下图是产品不同生产环节的价值链图,它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生产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读图回答1-2题。

1.目前,中国正在迅速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广泛参与工业生产的国际分工,生产环节多处于图中的(  )

A.销售B.加工制造C.零件生产D.研发

2.在工业生产和产品销售各环节中,跨国公司总部最优先掌握的环节是(  )

A.设备、零件B.制造加工、销售C.研发、销售D.研发、品牌

【解析】第1题,我国为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有利于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因而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第2题,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跨国公司总部要优先掌握附加值最高的研发、品牌环节。

【答案】1.B 2.D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回答3-5题。

3.①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B.劳动力C.技术D.交通

【解析】从①产业的时间和国家类型看,可知①类产业为劳动力导向型,转移的因素为劳动力。

【答案】B

4.由图可知(  )

①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②Ⅱ、Ⅲ类国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③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类国家④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综合分析图表资料可知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为发达国家;而Ⅱ、Ⅲ类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答案】A

5.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该(  )

A.加快②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B.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与Ⅰ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①②类产业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

【解析】我国在今后产业调整中应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答案】B

6.M公司为世界著名的电子企业,于1992年开始在我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生产厂。

目前天津已成为M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M公司的天津生产基地本着就近采购的原则,使在华供应商由1995年的130多家发展到2001年的700多家。

完成

(1)~(3)题。

(1)与北京相比,天津成为M公司向中国产业转移首选地的优势条件是(  )

A.海运方便B.市场潜力大C.研发力量强D.生产成本低

(2)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M公司第Ⅱ类供应商选址天津的主要原因是(  )

A.接近原料地B.接近市场C.接近研发中心D.接近国际航空港

(3)天津下列企业中,最有可能成为M公司第Ⅳ类供应商的是(  )

A.化工厂B.食品厂C.电子元件厂D.家具厂

【解析】

(1)M公司属于跨国公司,公司经营的产业转移最根本目的在于以降低生产成本为手段,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天津与北京比,地价、劳动力工资价格较低,而天津拥有M公司经营所需要的较高素质的劳动力,生产成本优势成为天津的比较优势,吸引了M公司在天津落户安家。

故选D。

(2)M公司的产业运营需要大量的相关企业进行生产协作,M公司的转移,实际上是该公司原料、元配件销售市场的转移,为了减少交通运输费用,增加销售收益,与M公司进行生产协作的企业选择了随M公司这一销售市场的转移而转移,故选B。

(3)M公司的产品,如手机、GPS接收机等属于电子电器产品,电子元件制造企业是M公司的元配件供应源(商)。

【答案】 

(1)D 

(2)B (3)C

7.东亚地区是当今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东亚地区产业转移就非常活跃。

图中发生转移的产业主要是    型产业。

(2)简述该产业转移的过程。

(3)简要分析该地区能大量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解析】

(1)从产业转移的时间上看,20世纪50年代开始转移的产业应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2)从图中可以看出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产业转移过程。

(3)可从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入手进行分析。

【答案】

(1)劳动力密集

(2)20世纪50年代该产业首先由美国转移到日本,60年代转移到韩国、新加坡和我国的台湾、香港,80年代转移到我国沿海和东南亚,90年代后则向我国内地、越南、泰国、菲律宾等地转移。

(3)劳动力丰富;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市场广阔;政府政策扶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等。

【*拓展冲刺训练*】

1.读我国A、B两区域项目比较表,如果A、B两区域发展合作,则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要素最可能是()

①资金②劳动力③技术、管理④原料、燃料⑤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③⑤B、②④C、①③D、②④⑤

【答案】A

【解析】根据我国A、B两区域项目比较表分析,可知A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很低,第三产业比重最大,B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二产业大于第三产业的比重,如果A、B两区域发展合作,则从A区域(经济发达地区)流向B区域(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要素最可能是资金、技术、管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方面,而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是劳动力、原料和燃料等。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6分):

材料1:

东部与中、西部关系图(图12)

材料2:

据《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2月9日报道:

春节长假结束后各类企业陆续开工,中、西部与东部争抢民工的现象在各地拉开战幕,“民工荒”再次引起了各方关注。

材料3:

劳动力争夺折射出的是中国近年经济格局的变化:

2011年1月仁宝集团成都生产基地开工;2月台湾纬创集团成都生产基地正式开工;富士康宣布投资30亿美元在成都建设生产基地……不仅是电子信息产业,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在加速西进。

此外,开发农村及西部市场、加大在西部的基础设施投资已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

(1)如果a、b箭头表示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互补,则a包含的内容有:

等,b包含的内容有、等。

(12分)

(2)试分析中、西部在与东部的“民工”争夺战中的优势。

(12分)

(3)“用工难”反映了东部地区原有的相对优势正在逐渐丧失,请结合材料提出东部地区的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12分)

(3)东部的相对优势逐渐丧失,可从其缺点改正,寻求新的发展:

环境污染严重,那么①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保护和改善环境。

土地紧张,生活成本高那么②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资源能源缺乏,那么③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

“用工难”那么④完善各种社会保障措施,提高“民工”待遇,或者⑤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等。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5月9日,广东省通过了《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及7个配套文件,加快“双转移”的推进速度。

未来五年内,广东将用500亿元左右的资金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协调区域发展。

所谓“双转移”,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

力争到2012年,珠三角地区功能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在办好现有产业转移工业园(以下简称产业转移园)基础上,再规划建设1-2个大型产业转移园,形成一批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的产业转移集群,推动我省产业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

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劳动力素质整体提升,就业结构整体优化,本省劳动力就业比重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以及向二、三产业转移成效显著。

新增转移本省农村劳动力600万人,组织技能等级培训360万人,全社会非农就业比重达到80%。

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显著下降,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高于生产总值增长率2个百分点左右。

力争做到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大见成效。

材料二: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统计数据

对外贸易总额(亿美元)

2005年

2001年

2005年

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比重

一、二、三产业比例

人均GDP(元)

长三角

138l

5024

41.%

4:

55:

41

40612

珠三角

1684

4107

17.%

3:

51:

46

41990

(1)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

①地形及海洋资源的利用条件②国家给予各区域的对外开放政策

②原有的社会经济及科学文化基础④区域所拥有的气候条件与矿产资源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④

(2)建立产业转移园区主要将有利于()

①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②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带动所在地经济发展

③缩小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④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3)与长三角相比,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①政策领先优势明显下降②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

③南岭阻隔,经济腹地较小④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4)长三角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已经启动,广东省也正在加快出省高速铁路通道建设。

其意义是()①缓解用地矛盾,分散大城市职能②获得规模效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③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与产业合理分工④改善经济区位,发展外向型经济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5)结合材料试分析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

【解析】

(1)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有扩大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2)产业转移园区主要将有利于缩小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3)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比较,珠三角在经济腹地范围狭小。

(4)出省高速铁路通道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与产业合理分工。

(5)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是改善发展环境、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重要举措,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是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

【答案】

(1)C

(2)C(3)A(4)C

(5)有利于突破多年来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压力加大、发展空间受限等突出问题,减少珠三角地区人口数量,提高劳动力素质,减轻社会管理压力,为新一轮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有利于推动珠三角地区加快发展先进和优势产业,促进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扩大招商引资和加快产业建设步伐,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实现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全面提高全省经济综合实力;有利于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较快提高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整体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

4.下图为“中国政区图”,读图完成

(1)~

(2)题。

(1)乙省向甲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  )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 ②资金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选C。

山西资源丰富,人口稠密,劳动力价格低。

由台湾向山西转移的应是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2)产业转移对甲省的有利影响有(  )

①提升产业结构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提高城市化水平 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A。

移入山西的工业会耗费大量资源和能源,排放大量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压力。

5.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环太湖和环杭州湾地区丝绸纺织业具有悠久的历史,盛绸、苏缎、杭纺、湖绉享誉海内外,丝绸纺织业一直是上述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

两大纺织业产业密集区存在众多关联密切的纺织产业集群,盛泽与绍兴两大纺织业产业集群分别是环太湖与环杭州湾两个纺织业集聚区的核心。

材料二:

盛泽与绍兴集群产业的价值链(图7)和全球价值链下纺织业集群空间等级体系(图8)。

图7

图8

材料三:

据统计,2008年以来,一些纺织产业占比重较大的地区,如浙江绍兴、江苏盛泽、广东东莞等等,经济无不受到严重影响,多个龙头企业相继陷于停产和濒临倒闭,全球金融危机更是加剧和恶化这一进程。

在需求下降、产品滞销、库存积压等现象十分突出的大背景下,2009年产量也将结束长达10年的扩张期而步入全面萎缩阶段。

(1)分析绍兴、盛泽发展纺织产业集群的主要原因。

(2)读图7,与盛泽相比,绍兴集群在纺织服装产业价值链中的优势明显,主要表现。

(3)读图8,盛泽、绍兴纺织业集群在全球纺织业价值链的低端。

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提升其在价值链中的地位的是___(选择填空,双项选择)。

A.加强与国际资本、技术、营销网络的交流与合作

B.减少产业集群内部的分工

C.淡化产业集群之间的差异化竞争

D.深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业影响大的原因。

(5)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盛泽、绍兴两个纺织业集群受影响大是那一个,说明原因。

(6)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盛泽、绍兴纺织业集群除上述措施外,还必须采取哪些措施?

(7)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受影响较大是那一个,说明原因。

【解析】该题考查区域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同时结合当今热点问题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工业应采取怎样应对措施。

(1)发展纺织产业集群的主要原因,主要从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去思考。

(2)从图7盛泽与绍兴集群产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