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00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1717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0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00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00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00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00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00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00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00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00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00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00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00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00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00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00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00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00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00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00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00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00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002.docx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0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002.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002.docx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002

 

第二章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田间试验的特点和要求

一、田间试验的特点

农业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寻求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产量和品质是在大田生产中实现的,因此农业科学研究的主体是田间的研究,田间试验的结果将能直接用以指导田间的生产。

有时即便研究的直接对象不是作物本身,但也要在田间通过作物的反应来检测某种技术的效应。

例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的效果可以直接从害虫、病菌及杂草的反应检测,但在应用到生产前还必须观察农作物的反应。

又例如检测土壤的肥力水平可以直接分析各种有效成份的含量,但最终还须看作物的产量或品质。

当然农业科学研究中也有一些试验并不一定要看作物的反应,例如研究昆虫、病菌、杂草本身的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子等,但至少所要观察的或搜集试验数据的对象总是田间自然条件下的生物体。

在农业科学研究中,田间试验是主要形式,也有些研究必须在温室或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尤其是一些理论性的研究。

但是任何农业技术或措施在应用到大田生产时,都必须先进行田间试验,因而田间试验不仅是进行探索研究的主要工具,还是联系农业科学与农业生产的桥梁。

以上分析,田间试验有二个特点:

(1)田间试验的研究对象和材料是生物体本身,以农作物为主也包括昆虫、病菌、土壤微生物、杂草等,从生物体本身生育过程的反应作试验指标研究有关生长发育的规律、某些因素的作用、某些技术的效果等。

由农作物或其他生物体本身的反应来直接检测试验的效果,这是田间试验的重要特点。

由于自然界的生物体往往是一个具有多种遗传变异的群体,即使用纯系品种的种子也往往存在一定变异性,因而试验材料本身便存在产生试验误差的多种因素。

(2)田间试验是在开放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试验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甚至病虫等生物条件,它们是多变的,再加上农作物试验周期长,尤其最后产品的测定要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经历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因而田间试验的环境条件也存在着导致试验产生试验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多种可能性。

二、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

为保证田间试验达到预定要求,使试验结果能在提高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水平上发挥作用,田间试验有以下几项基本要求:

(1)试验目的要明确在大量阅读文献与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明确选题,制订合理的试验方案。

对试验的预期结果及其在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作用要做到心中有数。

试验项目首先应抓住当时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并照顾到长远的和在不久的将来可能突出的问题。

(2)试验条件要有代表性试验条件应能代表将来准备推广试验结果的地区的自然条件(如试验地土壤种类、地势、土壤肥力、气象条件等)与农业条件(如轮作制度、农业结构、施肥水平等)。

这样,新品种或新技术在试验中的表现才能真正反映今后拟推广地区实际生产中的表现。

在进行试验时,既要考虑代表目前的条件,还应注意到将来可能被广泛采用的条件。

使试验结果既能符合当前需要,又不落后于生产发展的要求。

(3)试验结果要可靠上章提及试验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两个方面。

在田间试验中准确度是指试验中某一性状(小区产量或其它性状)的观察值与其理论真值的接近程度;越是接近,则试验越准确。

在一般试验中,真值为未知数,准确度不易确定,故常设置对照处理,通过与对照相比以了解结果的相对准确程度。

精确度是指试验中同一性状的重复观察值彼此接近的程度,即试验误差的大小,它是可以计算的。

试验误差越小,则处理间的比较越为精确。

因此,在进行试验的全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田间试验的唯一差异原则,即除了将所研究的因素有意识地分成不同处理外,其它条件及一切管理措施都应尽可能的一致。

必须准确地执行各项试验技术,避免发生人为的错误和系统误差。

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4)试验结果要能够重演这指在相同条件下,再次进行试验或实验,应能获得与原试验相同的结果。

这对于在生产实际中推广农业科学研究成果极为重要。

田间试验中不仅农作物本身有变异性,环境条件更是复杂多变。

要保证试验结果能够重演,首先要仔细明确地设定试验条件,包括田间管理措施等,试验实施过程中对试验条件(包括气象、土壤及田间措施等)和作物生育过程保持系统的记录,以便创造相同的试验条件,重复验证,并在将试验结果应用于相应条件的农业生产时有相同的效果。

其次为保证试验结果能重演,可将试验在多种试验条件下进行,以得到相应于各种可能条件的结果,例如品种区域试验,为更全面地评价品种常进行2—3年多个地点的试验以明确品种的适应范围,将品种在适宜的地区和条件下推广应用,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二节田间试验的误差与土壤差异

一、田间试验的误差

如前所述田间试验的特点是在试验过程中存在大量误差因素的干扰,特别是试验所用的材料是植物有机体,而试验所在的大田又受着难以控制的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其试验误差常比工业的、理化的试验误差大得多。

所以为做好田间试验,必须仔细分析试验误差的可能来源,以便设法控制和降低误差。

(一)田间试验的误差来源

1试验材料固有的差异在田间试验中供试材料常是植物或其他生物,它们在其遗传和生长发育上往往会存在着差异,如试验用的材料基因型不一致,种子生活力的差别,试验用的秧苗素质的差异等等,均能造成试验结果的偏差。

2试验时农事操作和管理技术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差异供试材料在田间的生长周期较长,在试验过程中的各个管理环节稍有不慎,均会增加试验误差。

例如

(1)播种前整地、施肥的不一致性及播种时播种深浅的不一致性,

(2)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田间管理包括中耕、除草、灌溉、施肥、防病、治虫及使用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等完成时间及操作标准的不一致性,(3)收获脱粒时操作质量的不一致性以及观察测定时间、人员、仪器等的不一致性。

3进行试验时外界条件的差异田间试验条件最主要、最经常的差异是试验地的土壤差异,主要指土壤肥力不均匀所导致的条件差异,这是试验误差中最有影响、亦是最难以控制的。

其他还有病虫害侵袭、人畜践踏、风雨影响等,它们常具有随机性,各处理遭受的影响不完全相同。

上述各项差异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试验,造成试验误差。

田间试验误差也可分为两类:

系统偏差和随机误差。

上述三方面田间试验误差的来源因素都可导致系统偏差,也都可导致随机误差。

每类因素究竟导致了偏差还是随机误差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试验误差与试验中发生的错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试验过程中,错误决不允许发生,偏差可以控制,但随机误差却难以避免。

研究人员要采取一切措施,减少各种来源的差异,降低误差,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二)控制田间试验误差的途径

从以上田间试验误差来源的分析,控制田间试验误差必须针对试验材料、田间操作管理、试验条件等的一致性逐项落实。

为防止系统偏差,田间试验应严格遵循“唯一差异原则”,尽量排除其他非处理因素的干扰。

常用的控制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选择同质一致的试验材料必须严格要求试验材料的基因型同质一致;至于生长发育上的一致性,如秧苗大小、壮弱不一致时,则可按大小、壮弱分档,而后将同一规格的安排在同一区组的各处理小区,或将各档秧苗按比例混合分配于各处理,从而减少试验的差异。

2改进操作和管理技术,使之标准化总的原则是:

除操作要仔细,一丝不苟,把各种操作尽可能做到完全一样外,一切管理操作、观察测量和数据收集都应以区组为单位进行,减少可能发生的差异。

这是下节中将要讨论的“局部控制”原理。

例如:

整个试验的某种操作如不能在一天内完成,则至少要完成一个区组内所有小区的工作。

这样,各天之间如有差异,就由于区组的划分而得以控制。

进行操作的人员不同常常会使相同技术发生差异。

如施肥、施用杀虫剂等,如有数人同时进行操作,最好一人完成一个或若干个区组,不宜分配二人到同一区组。

3控制引起差异的外界主要因素前已提及,试验过程中引起差异的外界因素中,土壤差异是最主要的又是较难控制的。

如果能控制土壤差异而减少土壤差异对处理的影响,就可以有效地降低误差,增加试验的精确度。

通常采用的有以下三种措施:

(1)选择肥力均匀的试验地;

(2)试验中采用适当的小区技术;(3)应用良好的试验设计和相应的统计分析。

正确贯彻执行以上三种措施,已证明能有效地降低误差,本章后文将对上述三种措施作讨论。

 

二、试验地的土壤差异

试验地是田间试验最重要的试验条件。

如上所述试验地的土壤差异是田间试验最主要最经常的误差来源,田间试验的设计和实施主要是针对控制土壤差异而展开的,因而有必要了解试验地土壤差异的规律。

试验地的土壤差异一方面是由于土壤形成的基础不同,历史原因造成土壤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方面有很大差异;另一方面,是由于在土地利用上的差异,如种植不同作物,以及在耕作、栽培、施肥等农业技术上的不一致等。

土壤差异集中地表现为土壤肥力的差异。

以往研究证明,土壤差异具有持久性。

在一田块上原有的肥力差异,以及由于作物栽培过程中某项技术措施上的差异所造成的肥力差异,一般均会维持较长时间。

因此,选择试验地时,必须对这种情况加以慎重考虑,这对控制误差,提高试验精确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土壤肥力差异是可以测定的。

测定土壤差异程度,最简单的方法是目测法,即根据前茬作物生长的一致情况加以评定。

更精细地测定土壤肥力差异,可采用空白试验或均一性试验。

空白试验(blanktest)即在整个试验地上种植单一品种的作物,这种作物以植株较小而适于条播的谷类作物为好。

在整个作物生长过程中,从整地到收获,采用一致的栽培和管理措施,并对作物生长情况作仔细观察,遇有特殊情况如严重缺株、病虫害等,应注明地段、行数以作为将来分析时的参考。

收获时,将整个试验地划分为面积相同的大量单位小区,依次编号,分开收获,得到产量数据。

根据各单位小区的数据,可以画成产量连续面积图或等肥线图(图2.1)。

从图上可以发现,产量特别高和产量特别低的那些单位通常是孤立的点,不相连接。

但产量高的单位总和高的相连,低和低的相连,即相邻单位的土壤肥力最为相似。

因而土壤差异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形式是肥力高低变化较有规则,即肥力从大田的一边到另一边逐渐改变,这是较为普通的肥力梯度形式;另一种形式是斑块状差异,即田间有较为明显的肥力差异的斑块,面积可大可小,分布亦无一定的规则。

图2.1土壤肥力变异图

由空白试验的数据可以计算单位小区的变异程度,用以表示该试验地土壤肥力变异的一般情况。

进一步还可将单位小区合并成各种长宽形状及大小的试验小区,通过其变异程度的比较找出最适的小区形状及大小。

空白试验的数据还可用以研究后文将介绍的试验设计。

三、试验地选择和培养

正确选择试验地是使土壤差异减少至最小限度的一个重要措施,对提高试验精确度有很大作用。

除试验地所在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条件应该有代表性外,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试验地的土壤肥力要比较均匀一致。

这可以通过测定作物生长的均匀整齐度来判断。

有些试验处理可能对土壤条件有不同的影响,例如凡是牵涉到肥料、生长期不同的品种或不同种植密度等处理,就可能有这样的后效应。

因而以前曾做过这类试验的田块,就不宜选作试验田。

如有必要用这种田块时,应该进行一次或多次匀田种植。

匀田种植的做法与空白试验相同,但由于目的只是期望通过这种种植减少土壤差异,所以不必划分为单位小区收获产量。

(2)选择的田块要有土地利用的历史记录。

因为土地利用上的不同对土壤肥力的分布及均匀性有很大影响,故要选近年来在土地利用上是相同或接近相同的田块。

如不能选得全部符合要求的土地,只要有历史记录,能掌握田块的轮作及栽培的历史,对过去栽培的不同作物、不同技术措施能分清地段,则可以通过试验小区技术的妥善设置和排列作适当的补救,亦可酌量采用。

(3)试验地最好选平地,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采用同一方向倾斜的缓坡地,但都应该是平整的。

试验时,要特别注意小区的排列,务必使同一重复的各小区设置在同一等高线上,使肥力水平和排水条件等较为一致。

(4)试验地的位置要适当。

应选择阳光充足四周有较大空旷地的田块,而不宜过于靠近树林、房屋、道路、水塘等,以免遭受遮荫影响和人、畜、鸟、兽、积水等的偶然因素影响。

试验地四周最好种有相同于试验用的作物,以免试验地孤立而易遭受雀兽为害等。

这对控制试验误差有一定作用。

(5)对拟选作试验用的田块,特别是在建立固定的试验地时,除掌握整个试验地的土壤一般情况及土地利用历史外,若有可能,最好还要进行空白试验。

因为一致的种植不仅有助于降低土壤差异,更重要的是能更深入具体地了解土壤差异程度及其分布情况,为进行试验时小区和区组的正确定位以及小区面积、形状、重复次数等的决定,提供可靠依据,从而作出误差小而切合实际的试验设计。

(6)试验地采用轮换制,使每年的试验能设置在较均匀的土地上。

经过不同处理的试验后,尤其是在肥料试验后,原试验地的土壤肥力的均匀性会受到影响,而且影响的时间延续较长,并在一定时间内只能用作一般生产地,以待逐渐恢复均匀性。

为此,试验单位至少应有二组以上试验地,一组田块进行试验,另一组的田块则进行匀田种植,以备轮换。

 

第三节田间试验设计的原则

田间试验设计(fieldexperimentdesign)广义的理解是指整个试验研究课题的设计,包括确定试验处理的方案,小区技术,以及相应的资料搜集、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等;狭义的理解专指小区技术,特别是重复区和试验小区的排列方法。

关于试验方案制订的问题已在第一章中介绍,本章所讨论的试验设计均指狭义的设计。

田间试验设计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度,使研究人员能从试验结果中获得无偏的处理平均值以及试验误差的估计量,从而能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比较。

科学田间试验设计是以下面三个基本原则为依据的:

1.重复(replication)试验中同一处理种植的小区数即为重复次数。

如每一处理种植一个小区,则为一次重复;如每处理有两个小区,称为两次重复。

重复的作用是估计试验误差。

试验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但只能由同一处理的几个重复小区间的差异估得。

同一处理有了二次以上重复,就可以从这些重复小区之间的产量(或其它性状)的差异估计误差。

如果试验的各处理只种一个小区,则同一处理将只有一个数值,无从求得差异,亦无法估计误差。

重复的另一主要作用是降低试验误差,以提高试验的精确度。

数理统计学已证明误差的大小与重复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

重复多,则误差小,有四次重复的试验,其误差将只有二次重复的同类试验的一半。

此外,通过重复也能更准确地估计处理效应。

因为单一小区所得的数值易受特别高或低的土壤肥力的影响,多次重复所估计的处理效应比单个数值更为可靠,使处理间的比较更为有效。

2.随机排列(randomassortment)随机排列是指一个区组中每一处理都有同等的机会设置在任何一个试验小区上,避免任何主观成见。

进行随机排列,可用抽签法、计算器(机)产生随机数字法或利用随机数字表(附表1)。

随机数字表的用法结合例子在第五节中说明。

随机排列与重复相结合,就能提供无偏的试验误差估计值。

3.局部控制(localcontrol)局部控制就是将整个试验环境分成若干个相对最为一致的小环境,再在小环境内设置成套处理,即在田间分范围分地段地控制土壤差异等非处理因素,使之对各试验处理小区的影响达到最大程度的一致。

因为在较小地段内,试验环境条件容易控制一致。

这是降低误差的重要手段之一。

田间试验设置重复目的在降低误差,但是增加了重复,由于相应增加了全试验田的面积,必然会增大土壤差异。

为了克服这种困难,可将试验田按重复次数划分为相同数目的区组。

如有较为明确的土壤差异,最好能按肥力划分区组,使区组内相对均匀一致,每一区组再按供试品种或处理数目划分小区,安排全套品种或处理。

这样,试验误差的来源只限于区组内较小块地段的微小土壤差异,而与因增加重复而扩大试验田所增大的土壤差异无关。

这种布置就是田间试验的“局部控制”原则。

田间试验设计三个基本原则的关系及其作用见示意图2.2。

重复

随机

局部控制

无偏的试验

误差估计

降低试验误差

图2.2田间试验设计三个基本原则的关系和作用

采用上述重复、随机排列和局部控制三个基本原则而作出的田间试验设计,配合应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既能准确地估计试验处理效应,又能获得无偏的、最小的试验误差估计,因而对于所要进行的各处理间的比较能作出可靠的结论。

第四节控制土壤差异的小区技术

一、试验小区的面积

图2.3变异系数与小区面积大小的关系

(根据两个水稻空白试验的产量数据)

在田间试验中,安排一个处理的小块地段称试验小区,简称小区(plot)。

小区面积的大小对于减少土壤差异的影响和提高试验的精确度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在一定范围内,小区面积增加,试验误差减少,但减少不是同比例的。

试验小区太小也有可能恰巧占有较瘦或较肥的斑块状地段,从而使小区误差增大。

但必须指出,试验精确度的提高程度往往落后于小区面积的增大程度。

小区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误差的降低就较不明显,图2.3中,如果采用很大的小区,并不能有效地降低误差,却要多费人力和物力,不如增加重复次数有利。

对于一块一定面积的试验田,增大小区面积,重复次数必然要减少。

因而,精确度是由于增大小区面积而提高,但随着减少重复次数而有所损失。

总之,增加重复次数可以预期能比增大小区面积更有效地降低试验误差,从而提高精确度。

试验小区面积的大小,一般变动范围为6—60m2。

而示范性试验的小区面积通常不小于330m2。

在确定一个具体试验的小区面积时,可以从以下各方面考虑:

(1)试验种类:

如机械化栽培试验,灌溉试验等的小区应大些,而品种试验则可小些。

(2)作物的类别:

种植密度大的作物如稻麦等的试验小区可小些;种植密度小的大株作物如棉花、玉米、甘蔗等应大些。

稻、麦品比试验,小区面积变动范围一般为5—15m2;玉米品比试验为15—25m2,可供参考。

(3)试验地土壤差异的程度与形式:

土壤差异大,小区面积应相应大些;土壤差异较小,小区可相应小些。

当土壤差异呈斑块时,也就是相邻小区的生产力相关比较低时,应该用较大的小区。

(4)育种工作的不同阶段:

在新品种选育的过程中,品系数由多到少,种子数量由少到多,对精确度的要求从低到高,因此在各阶段所采用的小区面积是从小到大。

(5)试验地面积:

有较大的试验地,小区可适当大些。

(6)试验过程中的取样需要:

在试验的进行中需要田间取样进行各种测定时,取样会影响小区四周植株的生长,亦影响取样小区最后的产量测定,因此要相应增大小区面积,以保证所需的收获面积。

(7)边际效应和生长竞争:

边际效应是指小区两边或两端的植株,因占较大空间而表现的差异,小区面积应考虑边际效应大小,边际效应大的相应需增大小区面积。

小区与未种植作物的边际相邻,最外面一行,即毗连未种植作物的空间的第一行的产量比在中间的各行更高,产量的增加有时可超过100%。

边二行的产量则比中间各行的平均数有时增、有时减,但相差不太大。

生长竞争是指当相邻小区种植不同品种或相邻小区施用不同肥料时,由于株高、分蘖力或生长期的不同,通常将有一行或更多行受到影响。

这种影响因不同性状及其差异大小而有不同。

对这些效应和影响的处理办法,是在小区面积上,除去可能受影响的边行和两端,以减少误差。

一般地讲,小区的每一边可除去1—2行,两端各除去0.3—0.5m左右,这样留下准备收获的面积称为收获面积或计产面积。

观察记载和产量计算应在计产面积上进行。

二、小区的形状

小区的形状是指小区长度与宽度的比例。

适当的小区形状在控制土壤差异提高试验精确度方面也有相当作用。

在通常情形下,长方形尤其是狭长形小区,容易调匀土壤差异,使小区肥力接近于试验地的平均肥力水平。

亦便于观察记载及其农事操作。

不论是呈梯度或呈斑块状的土壤肥力差异,采用狭长小区均能较全面地包括不同肥力的土壤,相应减少小区之间的土壤差异,提高精确度。

如已知试验田呈肥力梯度时,小区的方向必须是使长的一边与肥力变化最大的方向平行,使区组方向与肥力梯度方向垂直(图2.4),这样可提供较高的精确度。

肥∣

力∣

梯∣

度∣

 

2

4

1

3

5

6

 

 

 

 

 

 

图2.4按土壤肥力变异趋势确定小区排列方向

(Ⅰ、Ⅱ、Ⅲ代表重复;1、2、…、6代表小区)

小区的长宽比可为(3~10)∶1,甚至可达20∶1,试验地形状和面积以及小区多少和大小等调整决定。

采用播种机、或其它机具时,为了发挥机械性能,长宽比还可增加,其宽度则应为机具的宽度或其倍数。

在喷施杀虫剂、杀菌剂或根外追肥的试验中,小区的宽度应考虑到喷雾器喷施的范围。

在边际效应值得重视的试验中,方形小区是有利的。

方形小区具有最小的周长,计产面积占小区面积的比率最大。

进行肥料试验,如采用狭长形小区,处理效应往往会扩及邻区,采用方形或近方形的小区就较好。

当土壤差异表现的形式确实不知时,用方形小区较妥,因为虽不如用狭长小区那样获得较高的精确度,但亦不会产生最大的误差。

三、重复次数

重复次数即每一处理的试验小区数,试验设置重复次数越多,试验误差越小。

多于一定的重复次数,误差的减少很慢,精确度的增进不大,而人、物力的花费大大增加,并不经济。

重复次数的多少,一般应根据试验所要求的精确度、试验地土壤差异大小、试验材料如种子的数量、试验地面积、小区大小等而具体决定。

对精确度要求高的试验,重复次数应多些。

试验田土壤差异较大的,重复次数应多些,土壤差异较为一致的可少些。

在育种工作的初期阶段,由于试验材料的种子数量较少,重复次数可少些;但在后期测产,种子数量较多,精度度要求高,重复次数应多些。

试验地面积大时,允许有较多重复。

小区面积较小的试验,通常可用3—6次重复;小区面积较大的,一般可重复3—4次。

进行面积大的对比试验时,2次重复即可,最好能由几个地点联合试验,对产量进行综合计算和分析。

四、对照区的设置

田间试验应设置对照区(check,以CK表示),作为处理比较的标准。

对照应该是当地推广良种或最广泛应用的栽培技术措施。

设置对照区的目的是:

(1)便于在田间对各处理进行观察比较时作为衡量品种或处理优劣的标准;

(2)用以估计和矫正试验田的土壤差异。

通常在一个试验中只有一个对照,有时为了适应某种要求,可同时用两个各具不同特点的处理作对照。

如品种比较试验中,可设早、晚熟二个品种作对照。

对照区的设置多少及方式由各类设计而定,详见下节。

五、保护行的设置

在试验地周围设置保护行(guardingrow)的作用是:

(1)保护试验材料不受外来因素如人、畜等的践踏和损害;

(2)防止靠近试验田四周的小区受到空旷地的特殊环境影响即边际效应,使处理间能有正确的比较。

保护行的数目视作物而定,如禾谷类作物一般至少应种植4行以上的保护行。

小区与小区之间一般连接种植,不种保护行。

重复之间不必设置保护行,如有需要,亦可种2—3行。

保护行种植的品种,可用对照种,最好用比供试品种略为早熟的品种,以便在成熟时提前收割,既可避免与试验小区发生混杂,亦能减少鸟类等对试验小区作物的为害,亦便于试验小区作物的收获。

六、重复区(或区组)和小区的排列

小区技术还应考虑整个重复区或区组怎样安排以及小区在区组内的位置问题。

将全部处理小区分配于具有相对同质的一块土地上,这称为一个区组(block)。

一般试验须设置3~4次重复,分别安排在3~4个区组上,这时重复与区组相等,每一区组或重复包含有全套处理,称为完全区组。

也有少数情况,一个重复安排在几个区组上,每个区组只安排部分处理,称为不完全区组。

设置区组是控制土壤差异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田间重复或区组可排成一排,亦可为两排或多排,这决定于试验地的形状、地势等,特别要考虑土壤差异情况。

原则是同一重复或区组内的土壤肥力应尽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