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文章中的照应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1821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文章中的照应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文章中的照应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文章中的照应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文章中的照应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文章中的照应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文章中的照应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文章中的照应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文章中的照应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文章中的照应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文章中的照应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文章中的照应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文章中的照应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文章中的照应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文章中的照应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文章中的照应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文章中的照应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文章中的照应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文章中的照应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文章中的照应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文章中的照应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文章中的照应Word下载.docx

《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文章中的照应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文章中的照应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文章中的照应Word下载.docx

六、作业布置:

省实真题

七、教师评语:

(作业完成情况)

管理人员签字:

日期:

年月日

 

作业布置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好○较好○一般○差

备注:

2、本次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家长签字:

【专题讲义】

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

1、考点解读

成语

例1指出下列成语的出处。

亡羊补牢坐井观天牛郎织女愚公移山春色满园

柳暗花明负荆请罪程门立雪乱弹琴碰钉子

(1)来源于寓言故事:

(2)来源于历史故事:

(3)来源于诗文语句:

(4)来源于口头俗语:

(5)来源于神话故事:

本考点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辨析和运用能力。

成语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惯用的固定的词语,多数是由四个字组成,也有三个字组成的,如“乱弹琴”。

五个字组成的,如“天下无难事”,还有六个字、七个字组成的……。

运用成语首先要了解成语的来源:

如例题“亡羊补牢”、“坐井观天”是寓言故事;

“负荆请罪”、“程门立雪”是历史故事;

“春色满园”、“柳暗花明”是诗文语句;

“乱弹琴”、“碰钉子”是口头俗语;

“牛郎织女”、“愚公移山”是神话故事。

只要了解了成语的意义,用起来就不难了。

谚语

例1.把下列谚语补充完整。

(1)少壮不努力,。

(2)燕子低飞蛇过道,。

(3),当以涌泉相报。

(4)清明前后,

(5)学海无涯苦作舟。

歇后语

例1把下列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1)门缝里看人——()

(2)八神过海——()

(3)芝麻开花——()

(4)猪鼻子插蒜——()

歇后语是一种口头语,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起“引子”的作用,后一部分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歇后语有反应生活反面的,如例

(1);

有来源故事的,如例

(2);

有反应植物反面的,如例(3)有反应动物方面的,例(4)猪鼻子插蒜—装相(象)

答案

(1)把人看扁了

(2)各显神通(3)节节高(4)装相(象)

对联

例1请写出下列对联的下联。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2)松竹梅岁寒三友,。

(3)愿乘风破万里浪,。

(4)人旺财旺家家旺,。

对联分为上下联,上联和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词性也要相对,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

例如: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例题

(1)的下一句是: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例题

(2)桃李杏春风一家。

例题(3)甘面壁读十年书。

例题(4)福添寿添岁岁添。

有的对联还有横批。

2、知识点拨

1.先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进行分类

滥()充数口若()河神()奕奕自相()盾四()八()

不计()数斗志()扬成()上万五()四海夸夸()谈

(1)故事说明道理的:

(2)描写人的外貌的:

(3)说明数量范围的:

(4)说明数量的词语:

(5)含有褒义的词语:

(6)含有贬义的词语: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恍然大悟德高望重可见一斑狂风怒号

B.囫囵吞枣留恋往反张冠李戴抑扬顿挫

C.排山倒海无影无踪滔滔不决不解之缘

D.养尊处优邯郸学步卓有成效风华正茂

3.将下列画线部分的内容换上一个成语。

(1)天上是掉不下馅饼的,只想意外获得,结果是黄粱美梦,一场空。

()

(2)周总理日理万机,总是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

(3)爸爸说:

“孩子,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再大的困难都可以克服。

”()

4.想想下面的诗句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再把相应的成语填进括号里.

秋风习习白雪皑皑烈日炎炎春暖花开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根据古诗词写成语。

(1)小荷才露尖尖角

(2)粒粒皆辛苦

(3)轻舟已过万重山

6.读下面一段话,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横线上。

有一天一个县官离任,有人送了一块“德政匾”,上面写着“四大天地”。

送行的队伍走到闹市区,县太爷想炫耀自己,就对送行的人说:

“我在任多年。

并无多大业绩可言。

今天你们送给我德政匾,实在是厚爱。

愿闻‘四大天地’之内涵。

有人回答:

“县太爷上任呀;

县太爷办事呀;

如今卸任呀众人高呼:

“!

”然后一哄而散。

县官目瞪口呆。

温馨提示同学们,我们运用成语要注意这几点:

①不能随便给成语换字、加字或减字。

例如:

“滥竽充数”不能写成“烂鱼充数”;

②不仅要理解成语的本义,还要懂得它的比喻义.例如:

“守株待兔”,字面上的意思是守着树桩等兔子,实际上是用来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或想不经过努力而成功的侥幸心理;

③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

“夸夸其谈”和“口若悬河”都含有能说的意思,但它们的感情色彩不同:

“夸夸其谈”指没有根据乱讲,带有贬义;

而“口若悬河”形容能言善辩,有褒义。

3、能力训练(阅读3-4篇;

作文1篇;

其他不少于10道题)

1.请根据下面的内容填上适当的谚语。

(1)他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主要是因为。

(2)俗语说,只要你肯努力工作,你也可以成为一位专才。

(3)我爸爸从来都不与别人计较得失,大家都夸他是。

(4)“明天要下雨,你要带上雨具。

”奶奶叮嘱说。

第二天上午放学时,果然下起了大雨,幸亏我

带了雨具才逃过一劫。

请你说说我奶奶说得那么准的根据。

2.请根据要求写一句谚语。

(1)学习谚语

(2)天气谚语

(3)农业谚语

(4)做人谚语

1.把下列的歇后语补充完整,再写出两个你熟悉的歇后语。

(1)砌墙的砖头——

(2)十五个吊桶——

(3)孙猴子的脸——(4)孙悟空大闹天宫——

(5)韩信点兵——(6)张飞穿针——

(7)包公断案——(8)姜太公钓鱼——

(9)水滴石穿——(10)早开的红梅——

(11)关羽失荆州——(12)王羲之写字——

(13)周瑜打黄盖——一(14)外甥打灯笼——

(15)孔夫子搬家——(16)小葱拌豆腐——一

(17)上鞋不用锥子——(18)四月的冰河——

(19)隔着门缝吹喇叭——(20)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21)孔明借东风——(22)关公赴会——

(23)徐庶进曹营——(24)梁山泊的军师——

1.巧对对联

①蚕吐丝,——()②辞旧岁,——()

③画饼充饥,——()④行千里路,——()

⑤福如东海阔,——()

⑥书山有路勤为径,——()

⑦业精于勤荒于嬉,——()

⑧勿以善小而不为,——()

⑨爆竹声声辞旧岁,——()

2.请你用线段把下面的对联连接起来。

(用△表示上联,用○表示下联)

A、时雨点洪桃千树a、山静无人水自流

B、亭闲有竹春常在b、春风吹绿柳千枝

C、无意东风花半露c、夜市千灯照碧云

D、晴空一镜悬明月d、有闲春色燕双飞

3.请你写一副有关学习对联.

真题检测

1、【广州联考】照样子写词语。

东倒西歪:

(反义词)

龙飞凤舞:

(含动物)

一穷二白:

(含数字)

难舍难分:

(ABAC)

2、【广州小升初试题】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分类。

翠色()流()盆大雨奋不()身

亡羊补()()己救人坐()观天

①表现人物品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自然环境的:

③说明某种道理的:

3、【广州小升初试题】在下列成语后写上相关的历史人物。

1.纸上谈兵()2.卧薪尝胆()3.闻鸡起舞()

4.草船借箭()5.负荆请罪()6.煮豆燃箕()

此题是考查成语的来源及相关知识,是属于知识拓展题,需要考生不仅熟知成语,而且对成语的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4、【广州小升初试题】

去年,我对打篮球还是擀面杖吹火——(),可现在,我打篮球称得上飞机上挂暖瓶——(),连爸爸都自叹不如。

5、【2007广州联考】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①翻手为云——

②不入虎穴——

③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④败事有余。

拓展阅读

例1往事依依

于漪

在阅读之前,我们可以读题目,题目给我们很多的空间,你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题目,可以依照题目产生联想。

《往事依依》文章写的是“往事”——写了什么“往事”呢?

“依依”的意思是“留恋,舍不得”,那么,“往事”为什么会“依依”呢?

带着这些思考和联想,进入文章,你会发现文章的美。

年华似流水。

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

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

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

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

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

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

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

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

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

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

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

《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

“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

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

“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

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

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然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老师常对我们说:

“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

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读过文章,你明白了题目的意思了吗?

“往事”:

书籍带给作者童年无穷的乐趣,“依依”就不难理解了,那么通过文章,作者要表达一个什么中心意思呢?

“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文章的中心一目了然。

把握题目、中心意思以后做题目,才能更切题目意思,不出偏颇。

【典型题型分析】

1.请你建立作者少年时读书生活小档案:

这道题目其实是考查我们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可以根据“事件”要素进行归纳“档案”,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谁,做了什么?

看山水画——读《水浒传》——读《千家诗》 

——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听老师的谆谆教导 

2.解释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②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

这道题目是要我们在句子中把握词语的意思,要做到“词不离句”,先懂得句子的意思,再揣摩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①句的意思是往事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中的“历历”当理解为“清晰、清楚”。

②句“水泊烟波浩淼”中“烟波”的意思是湖面上水产生的雾气,按照句子的意思,“浩淼”理解为“广阔”。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道题目是诗歌翻译,重点词语的理解是关键,诗句中“逊”“输”的含义是理解的重点。

两个词义可以理解为:

比……差,逊色的意思。

句子意思:

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4.作者的读书给了你哪些借鉴?

这道题目是联想迁移题,考查我们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的把握,又要求有自己的思考。

可以围绕“作者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收效?

我可以学习她哪一点?

”这个问题来思考。

①作者多读书,读好书,丰富了知识,增添了智慧,有很大的收益,②我们要选择地读书,要读好书,读有益我们成长益智的书。

③有计划地读书,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一)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A

③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B

⑤后来发生了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

我说:

“走大路。

”C

⑥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D

⑦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下边的文字是从选文中抽出来的,联系选文内容,放在哪儿最合适呢?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2.对选文第⑤段中“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

请结合文意说一说。

3.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把你的理解说一说。

4.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母亲变了主意:

(二)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快回家去!

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

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她们摇摇头说:

“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

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

我忽然觉得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

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

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

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

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节选自《城南旧事》)

⒈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两个含义,请你说出来。

2.你觉得“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这句景色描写还有什么含义呢?

3.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件什么事情让你感触很大吗?

请用最简洁的话说出来。

作文。

(30分)

1.成长的烦恼。

2.给中学老师的一封信

六年的小学生活一晃而过,转眼我们就要上中学了。

对于中学生活你一定充满了向往,让我们给中学老师写一封信,可以向他(她)介绍一下你自己,可以让他(她)分享你美好的小学生活,也可以向他(她)谈谈对中学生活的憧憬和希望……写出你的真情实感,做到语句通顺,格式正确,信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字数不少于400字。

四、名言、格言、古诗、对联、文学常识等积累。

(不少于5句)

正直是道德之本。

——(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要想做一个道德的人,就必须先做到正直,这就好比盖楼房,在盖之前,就先必须打好地基,若连地基都打的不牢固,就算楼房盖的再高,也总有一天会塌下来。

眼泪无法洗去痛苦。

——(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神》哭泣往往是因为痛苦,若因痛苦而流泪,那么眼泪不但无法使这种痛苦褪去,还也许会使痛苦更深。

眼泪没有消除痛苦的力量,因此,倘若痛苦,还是选择坚强吧。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

——(英国)戈尔丁《蝇王》真理往往是人为愚蠢的、无知的,当一个伟人认识到这个恩悌那么它就会发出深思,那么最伟大的见解就出来了,其实所谓的伟大就是最根本的最质朴的,也就是最朴实的。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

——(苏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因为希望就像吊在驴子面前的一把青草,驴子想吃到它,最终有的吃到了,而有的到死也吃不到。

在吃不到之前的这一苦难过程,就是希望。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希望,朝着自己的希望不断成长。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每个人都应该守信用,这是一个人的信用问题。

讲信用是一个人的美德,每个人都应该守信.但对于不值得讲信用的人和事也不要没原则地守信.守信也要有原则的。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

——(印度)泰戈尔《飞鸟集》使卵石变完美的,不是锤的打造,而是水的磨练。

说明自然美比人造美更好。

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自信,便拥有了决心、意志、勤奋、耐心,这一切会使他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

——(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勇敢的人,能迎难而上,他经历的事一定比别人多,生活比别人更精彩!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每个人都不是天生的失败者,你可毁灭一个人的事业,金钱等等东西,但你毁灭不了他所建立的信念。

《卖火柴的小女孩》

1.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2.重点句理解:

(1)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答: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

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曾经,指的是在火柴擦燃中产生的幻象。

前一个“幸福”的含义:

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

后一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凡卡》

1.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2.对句子的理解。

①圣诞节前夜,他没躺下睡觉。

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就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支笔尖生了锈的钢笔,摩平一张揉皱了的白纸,写起信来。

圣诞节前夜,凡卡没躺下睡觉,是因为节日让他思念唯一的亲人爷爷,也是因为他还有一个心愿──偷偷地给爷爷写信,请求爷爷把他接回去。

一个“等……就”看出凡卡心情的迫切。

凡卡等所有人都不在了才敢写,害怕被人发现,也暗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

②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面,把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