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1835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Word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与成语结合记忆Word文档格式.docx

从根本上整顿;

源:

水源,源头;

清源:

从源头上清理。

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

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本末倒置:

树根;

末:

树梢;

置:

放。

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舍本逐末:

原义为树根,借指事物的根本。

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部分。

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

贬义词。

原原本本:

本来的,原来的。

从头到尾按原来的样子。

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变本加厉:

本来,原先;

加:

更加;

厉:

猛烈。

原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

现指事情的状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6.鄙

肉食者鄙:

鄙:

眼光短浅。

旧时指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

北鄙之音:

北鄙:

北方边境地区。

指殷纣时的音乐。

后世视为亡国之声。

亦作“北鄙之声”。

7.兵

纸上谈兵:

兵:

用兵。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草木皆兵:

士兵。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厉兵秣马:

通“砺”,磨;

兵器;

秣:

喂牲口。

磨好兵器,喂饱战马。

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

按兵不动:

士兵,军队;

按:

止住。

使军队暂不行动。

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

8.病

同病相怜:

病:

疾病。

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9.察

明察秋毫:

察:

察看,观察,看清;

秋毫:

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察言观色:

细看;

色:

脸色。

观察别人说话时的脸色。

多指揣摩别人的心意。

10.朝

朝三暮四:

朝:

早晨。

原比喻聪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

后来比喻反复无常。

朝秦暮楚:

比喻人反复无常。

朝歌夜弦:

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

百鸟朝凤:

朝见;

凤:

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

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11.曾

曾几何时:

曾:

曾经;

几何:

若干、多少。

才有多少时候。

指时间没过多久。

【语法】偏正式;

作分句;

指时间过去不久。

【近义词】稍纵即逝、转瞬之间、弹指之间。

【反义词】遥遥无期、久而久之、天长地久。

曾经沧海:

曾经:

以前经历过。

比喻世事变迁之巨及经历之多,眼界非常开阔,不把平常的事物放在眼里。

后用来比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很难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物。

12.乘

因利乘便:

因:

顺着;

乘:

趁着,凭借。

凭借有利的形势。

乘风破浪:

乘:

乘着。

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

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形容事业迅速发展。

含褒义。

万乘之君:

四匹马拉的车。

指大国的国君。

13.诚

开诚布公:

诚:

诚实,真诚;

开诚:

敞开胸怀,表诚意;

布公:

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褒义词。

心悦诚服:

真诚。

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

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作谓语、定语、状语;

诚惶诚恐:

确实;

惶:

害怕;

恐:

畏惧。

惶恐不安。

原是封建社会中臣子向皇帝上奏章时所用的套语,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

形容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14.除

除旧布新:

除:

除去。

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作谓语、定语,用于指革新。

除恶务尽:

清除;

除恶:

指消除坏人与坏事。

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

作谓语、宾语、定语。

15.辞

义不容辞:

义:

道义;

容:

允许;

辞:

推辞。

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指理应接受。

闪烁其辞:

辞:

言辞。

比喻说话吞吞吐吐,遮遮掩掩。

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不能赞一辞:

言辞;

赞:

赞助;

赞一辞:

添一句话。

提不出一点意见。

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大放厥辞:

原指极力铺陈辞藻。

现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有轻视之意。

作谓语、宾语,指大发议论。

不辞而别:

告辞;

别:

离别。

没有告辞就离开了。

16.从

从长计议:

指慎重考虑而不急于做出决定。

也指慢慢设法解决。

作谓语;

中性词。

便宜从事:

从:

从事,参与。

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

指方便行事。

唯命是从:

听从,服从。

指绝对服从。

从容不迫:

从容:

不慌不忙,镇静。

形容态度镇静,不慌不忙,从容镇定。

合从连衡:

通“纵”;

衡:

通“横”。

指联合抗敌。

作宾语、定语。

17.殆

百战不殆:

殆:

危险。

作战百次也不失败。

形容每战必胜。

用作褒义。

18.当

安步当车:

安详,不慌忙;

安步:

缓缓步行。

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

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贱生活。

螳臂当车:

当:

阻挡。

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

比喻做力量达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首当其冲:

首:

最先;

当:

面对,对着;

冲:

要冲,交通要道。

指首先受到攻击。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

当之无愧:

担当,承受。

担得起某种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作谓语、定语;

中性成语。

旗鼓相当:

相当,对等,比得上。

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罚不当罪:

相当,抵当。

处罚和罪行不相当。

作谓语、宾语;

指处罚和所犯罪行不相称,多指处罚过重或过轻。

当仁不让:

面对。

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指该做就做。

锐不可当:

抵挡。

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独当一面:

承担,担当。

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指单独负责。

老当益壮:

应该。

年纪虽老但志气豪壮。

多用来赞扬老年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

长歌当哭:

当作。

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形容借歌抒情。

一夫当关:

占据,把守。

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

当机立断:

当机:

抓住时机。

比喻事情到了紧要关头,就毫不犹豫地做出决断。

19.道

道貌岸然:

道:

正经;

道貌:

严肃的外貌。

原形容外表正经严肃。

现多用来指表面大方得体、处处忍让,实际上阴险狡诈、口是心非的伪君子。

含贬义,用于嘲讽人。

微不足道:

谈起。

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作谓语、宾语,用于人。

任重道远:

路途。

担子很重,路很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背道而驰:

道路;

驰:

奔跑。

朝相反的方向跑去。

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形容越跑越远,永远达不到目的。

津津乐道:

乐道:

喜欢谈讲。

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形容对有兴趣的事说个没完。

志同道合:

途径,引申为“意见”“思想”“信念”或是“目标”。

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志向、志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

作谓语、定语。

坐而论道:

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

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

含贬义。

20.得

相得益彰:

得:

融洽。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含褒义

患得患失:

患:

忧患,担心;

得到。

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

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得陇望蜀:

得到,取得。

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比喻贪得无厌。

怡然自得:

怡然:

安适、愉快的样子。

自得:

自我满足。

非常高兴、满足。

唾手可得:

动手就可以取得。

比喻极容易得到。

作谓语,含褒义。

不得而知:

能够。

没有办法知道。

作谓语,用于不知道某事。

21.度

暗度陈仓:

度:

度过。

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作谓语、定语,比喻暗中活动。

风度翩翩:

风度:

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

翩翩:

文雅的样子。

举止文雅优美。

形容男子。

审时度势:

估计、揣度。

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

是说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含褒义,指分析局势。

置之度外:

考虑。

放在考虑之外。

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度长絜大:

推测,估计;

絜大:

用绳子量物体周围的长度。

比量长短大小,以便找出差距。

22.非

文过饰非:

文、饰:

掩饰;

过、非:

错误。

用漂亮的言辞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无可厚非:

厚:

深重;

非:

非议,否定。

不能过分责备。

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以谅解。

作谓语,用于人或事情等。

想入非非:

非非:

原为佛家语,表示虚幻的境界。

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

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

无可非议:

非议:

责备,批评。

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表示做得妥当。

形容人、事、思想等。

是古非今:

认为不对,不以为然。

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认现代的。

23.复

周而复始:

周:

环绕一周;

复:

又。

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比喻事物的循环。

指循环往复。

万劫不复:

恢复。

指永远不能恢复。

死灰复燃:

再,重新。

冷灰重新烧了起来。

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

也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重新活动起来或比喻原有的念头、想法重新出现。

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反复无常:

反复:

颠过来倒过去;

无常:

没有常态。

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状态,形容情况变来变去没有准确的时候。

作主语、谓语;

含贬义,形容人经常变卦。

山重水复:

重复,重叠。

指山峦重叠,水流盘曲。

作宾语、定语,用于风景描写。

24.负

负荆请罪:

负:

背着;

荆:

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不负众望:

原意为违背,背弃,后引申为辜负,对不起。

没有令大家失望。

在词义上,深孚众望和不负众望有相同之处,只是深孚众望程度更深一些。

人们又根据这两个成语组合成一个新成语:

不孚众望。

其意为不能令大家信服。

如释重负:

重负:

重担子。

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

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

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消除紧张的心情。

负隅顽抗:

依靠;

隅:

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

凭借险阻,顽固抵抗。

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

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久负盛名:

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

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

25.盖

欲盖弥彰:

盖:

遮掩;

弥:

彰:

明显。

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26.故

欲擒故纵:

故:

故意。

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温故知新:

学过的旧知识。

指温习学过的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

也指回顾历史,对现在有新的指导意义。

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堵:

墙壁,居所;

原来的。

指相安无事,没有改变或十分安定。

故步自封:

故步:

旧时行步的方法。

遵行旧时的步法而封闭自己。

喻墨守成规,不求进步。

一见如故:

故人,老朋友。

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形容初次相见就情投意合。

27.固

根深蒂固:

固:

牢固。

比喻基础牢固,不易动摇。

固执己见:

固执,顽固;

执,字面意思是拿着。

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28.顾

三顾茅庐:

顾:

拜访;

茅庐:

草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义无反顾:

反顾:

向后看。

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不屑一顾:

回头看。

不值得一看,表示轻视看不起。

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蔑视、轻视。

29.国

倾国倾城:

原指因女色而亡国。

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30.过

闻过则喜:

过:

过失、错误;

则:

就。

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就很高兴。

形容虚心接受意见。

白驹过隙:

越过。

本义指白色的骏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

31.何

曾:

几何:

无可奈何:

如何,怎么办。

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何足挂齿:

何:

哪里。

哪里值得挂在嘴上。

不值一提的意思。

作谓语、宾语,用于客套话。

何罪之有:

有什么罪呢?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清白无辜,没有过错。

32.恨

相见恨晚:

恨:

遗憾。

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

作定语,含褒义。

遗恨千古:

遗恨:

至死没有化解的悔恨,不如意。

遗留的怨恨永远存在下去。

33.胡

胡作非为:

非为:

干坏事。

不顾法纪,不讲道理,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含贬义,指任意做坏事。

34.患

患:

忧患,担心。

后引申为一味担心得失,斤斤计较个人的利害。

防患于未然:

灾祸;

未然:

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

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作谓语、宾语,指在事故发生前防范。

35.疾

积劳成疾:

疾:

因长期过度劳累而得病。

讳疾忌医:

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不认错。

疾恶如仇:

憎恨;

恶:

指坏人坏事。

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

疾风知劲草:

迅速,猛烈;

劲:

有力量,坚韧。

指在猛烈的大风中,可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

比喻节操坚定,经得起考验。

36.及

过犹不及:

过分;

犹:

像,如同,犹如;

不及:

达不到。

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望尘莫及:

莫:

不;

及:

赶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作谓语,含贬义。

无所不及:

达到。

没有地方不能达到。

37.即

一触即发:

触:

碰;

即:

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

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十分紧张。

若即若离:

若:

好像;

即:

接近、靠近;

离:

疏远、离开。

形容对人的态度似亲似疏,保持一定的分寸和距离。

也形容含混不清。

也可以形容忽远忽近。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态度不明朗。

俯拾即是:

俯:

低头,弯腰;

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

形容多而易得。

作谓语、宾语、补语,用于书面语。

稍纵即逝:

纵:

放;

逝:

消失。

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

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作谓语、定语,用于时间或时机。

可望而不可即:

接近。

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

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38.既

一如既往:

一:

完全;

如:

像;

既往:

从前。

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作谓语、定语、状语。

既往不咎:

咎:

责怪。

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

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作谓语、定语,指对以往的错不再责备。

既来之,则安之:

既:

连词,既然。

;

安之:

使之安。

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已经;

驷马:

古代称同拉一辆车的四匹马。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

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作谓语,指说话算数。

39.假

久假不归(jiǔjiǎbù

guī):

假:

借;

归:

归还。

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不假思索:

借助,假借,依靠。

不用思考就做出反应。

形容做事、说话敏捷、迅速、熟练。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懒于思考,不负责任的办事。

40.间

间不容发:

间:

中间;

发:

头发。

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指空间距离极小,形容极为精确或精密。

也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形势危急到了极点。

也比喻文字精练、严谨。

作定语,比喻事物很精密或时间紧迫。

字里行间:

中间,区间。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

作主语、宾语,指字句之间。

挑拨离间:

隔阂。

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

亲密无间:

缝隙。

关系亲密,没有隔阂。

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41.见

相形见绌:

见:

看见,显出。

指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

恨:

遗憾;

见:

见面。

只恨相见得太晚。

见贤思齐:

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

捉襟见肘:

襟:

衣襟;

肘:

胳膊肘;

“见”通“现”:

露出。

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图穷匕见:

图:

地图;

穷:

尽;

通假字,同“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见微知著:

意为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

作谓语、宾语,指根据事物的苗头推断发展趋势。

见异思迁:

迁:

变动。

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意志不坚定,喜好不专一。

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真知灼见:

灼:

明白。

指真正知道,确实看见。

也指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高明的见解。

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一孔之见:

孔:

小窟窿。

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

比喻片面的见解。

作宾语,指片面的见解,多用于自谦。

见笑大方:

被。

被见识广博的人所笑话。

也指让内行人笑话。

作宾语,常用于谦辞。

42.解

不求甚解:

解:

了解,理解。

指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

现多含贬义,形容用心不专。

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指人学习不深入。

解囊相助:

解开。

解开口袋掏钱帮助别人。

用来形容以财物资助别人。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帮助别人。

慷慨解囊:

慷慨:

豪爽,大方;

解囊:

解开钱袋拿出钱来。

形容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迎刃而解:

解:

解决。

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

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大惑不解:

惑:

迷惑;

理解。

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

解甲归田:

脱下;

甲:

古代将士打仗时穿的战服。

脱下军装,回家种地。

指战士退伍还乡。

浑身解数:

浑身:

全身,指所有的;

解数:

套数,指武艺。

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权术手腕。

43.就

一蹴而就:

蹴:

踏;

就:

成功。

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按部就班:

部:

门类;

班:

次序;

归于。

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

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

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行将就木:

行将:

将要;

接近;

木:

指棺材。

指人寿命已经不长,濒临死亡。

半推半就:

推:

推开;

接近,靠上去。

形容心里愿意,表面上却推辞的样子。

各就各位:

各自到自己的岗位上。

44.举

举案齐眉:

举:

托举,举起。

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

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爱。

举足轻重:

举起、抬起。

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

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作谓语、定语,用于指人的地位等。

举手之劳:

抬起。

一动手就能办到的小事。

指办事情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作宾语,比喻事情轻而易举。

举一反三:

举出,提出。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举世无双:

全。

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这样的人或物。

形容极其罕见稀有。

作谓语、定语,指罕见。

选贤举能:

选举,推举。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包举宇内:

包举:

统括;

宇内:

天地之间,即天下。

并吞天下,占有一切。

45.绝

韦编三绝:

韦:

熟牛皮;

韦编:

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

三:

概数,表示多次;

绝:

断,断绝。

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

比喻读书勤奋。

做谓语、宾语;

指人读书勤奋。

络绎不绝:

断绝、穷尽。

络绎:

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

绝处逢生:

绝处:

死路。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生死攸关。

不绝如缕:

断;

缕:

细线。

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作谓语、定语,用于声音、书信、情绪等。

千古绝唱:

绝妙。

指从来少有的绝妙佳作。

绝无仅有:

绝对。

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

形容非常少有、极为稀有。

也用来形容人或物非常珍贵。

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稀少事物。

艰苦卓绝:

卓绝:

超出一般。

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

常用于形容斗争环境艰苦。

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精美绝伦:

精美:

精致美好;

绝伦:

无与伦比,没有可以相比的。

精致美妙的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它。

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同“精妙绝伦”。

与世隔绝:

与文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

形容隐居或人迹罕至的极偏僻地方。

46.堪

不堪设想:

堪:

能,能够。

未来情况不能想象。

指事情会发展到令人难以预料的地步。

多指较坏的情况。

作谓语、补语,用于指消极方面的事。

狼狈不堪:

忍受,能支持。

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

形容疲惫、窘迫的样子。

多作贬义。

不堪入目:

指形象丑恶、印象不好,使人看不下去。

不堪一击:

不堪:

经不起;

击:

表示击打,也用作精神上的打击。

整个词语形容力量薄弱,经不起一次打击。

也形容文章论点不严密,经不起反驳。

47.克

攻无不克:

克:

攻下;

无:

没有。

攻打城池,没有攻不下的。

形容英勇善战,百战百胜。

也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以柔克刚:

克制。

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

48.类

有教无类:

教:

教育;

类:

类别。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出类拔萃:

拔:

超出;

同类;

萃:

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含褒义,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