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1863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doc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doc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增强自信心

什么叫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inferioritycomplex)指自我评价偏低。

按照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理论,自卑感在个人心理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欠,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潜意识中都有自卑感存在。

每个人解决其自卑感的方式影响他的行为模式。

许多精神病理现象的发生与对自卑感处理不当有关。

按照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1岁是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倾向是勤奋向上还是自卑、自暴自弃的关键阶段。

自卑情结是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一书中的核心概念。

他认为人对“优越性”的渴望是起源于人的“自卑感”,而人的自卑感是肇端于在幼年时的无能。

儿童对自卑感的对抗叫“补偿作用”。

补偿作用是推动一个人去追求卓越目标的基本动力。

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技能,更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对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进行综合的培养和训练,塑造具备良好的心理特质的健全人格。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教师工作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利的家庭教育因素,不同形态的家庭环境,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当今多元性社会文化会对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主导文化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乃至抵制学校教育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会使一些学生产生心理上的问题,如:

自卑、厌学、缺乏同情心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

这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必须剖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创设有利的外界环境,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促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向有益的方向转化。

学生基本情况:

去年,我新接的班中有一位令人头疼的学生小刚,凡是教过他的老师都会无可奈何的摇摇头:

“这个同学软硬不吃,拿他没法子。

”这个貌不惊人的男孩,开学初即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上课时常与同学讲小声话,作业是经常不做,劳动时“胜利大逃亡”,教育处分毫不奏效,久而久之,老师们见了他绕道而行,都觉得他是无可救药。

心理问题与根源:

自尊自卑。

矛盾交织大部分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

但有的学生由于长期的失败经历,经常遭到不公正的待遇,所以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便产生自卑心理,可是他们又非常害怕别人对自己冷嘲热讽,就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

经过观察,我发现小刚同学比较内向,平时除了上课讲讲小声话下课时倒不多言语,但谁触犯了他脾气将是很暴躁的。

通过询问其他的同学,我才知道他的学习基础不太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却不见效,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总觉得被人瞧不起,意志消沉。

每次发到考卷后,便坐立不安,下课后,故意磨磨蹭蹭晚回家,平时与大家的接触也越来越少,渐渐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躲避其他同学,担心和他们接触而受到伤害。

他用自尊营造可怜的保护层,躲藏在痛苦之中。

逆反心理,容易偏激由于知识经验的扩展和加深,逐渐长大的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

对教师的简单说教,喜欢从反面思考,喜欢索隐猎奇,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因而产生逆反心理。

而在小刚的生活经历中,不是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就是被老师批评、训斥,被同学挖苦、讽刺。

因此,他往往很敏感,抱有很大的戒心和敌意,不信任别人,一点惹不起,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也会引发一场轩然大波。

教师对他进行教育,他会不理不睬,一副你能奈我其何的模样。

其结果往往是成绩越来越差,学习兴趣自然减弱。

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大多是不能科学地、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对周围的事物总是持无所谓的态度。

意志薄弱,不愿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内心深处有求上进的愿望,也常常在为此付出努力。

但是许多学生往往不能持久,反复产生某方面的问题。

这部分学生的弱点在于自身的惰性,经不得外界的压力。

像小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动脑筋,学习成绩退步,在学习中遭多次失败,就产生了厌学心理,认为功夫花了,没有用,不如不出力;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教育后,有时有悔改之意,想振作精神奋发向上,但是由于他们自制能力差,一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有可能知难而退,坚持不了几天时间便又故态复萌了,长期如此,就自己放弃自己,听之任之了。

矫治对策:

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只要教育、教学得法,没有一个学生可以被认为是不可救药的。

教师在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和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利于各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作出明智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1.掌握技巧,寻找根源。

掌握心理辅导的方法非常重要,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心理辅导的理念、技术。

聆听是教师进行心理辅导的首要基本技术。

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是多种多样、不尽相同的,有智力的、非智力的因素,有主观的、客观的因素。

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和评价,因而聆听就显得非常重要。

“出租你的耳朵,学生说,教师听”是老师与学生心理的桥梁,在此过程中,对于小刚同学,我为了清楚地了解他的的智力状况、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家庭情况等因素;除了主动找他谈天聆听外,还不放弃平时的细微观察,准确诊断出根源所在,然后通过谈心、讨论、家访等方式帮助他去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使他深信,只要通过教师和自己的努力,即使自己某方面能力较差,学习后也完全可以提高,增强他参与学习的自信心。

2.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

《学习的革命》一书有这样一句话: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为了去除小刚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让他帮我送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

“看,小刚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

”“小刚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

”“小刚同学……”渐渐的,小刚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有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他主动冲我笑,渐渐的开始和我交谈。

我给他讲考试的目的,考不好是很正常的,要端正学习态度,做好考前复习,不懂的地方及时问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考试时做深呼吸,放松紧张的情绪,或在心中对自己说“有什么可怕的,我都复习了。

”“我能行。

”等给自己加油。

经过调整,害怕考试的症状消失了。

3.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在平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重视为学生树立自信心。

良好的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的悉心教育和热情鼓励不可忽视。

要特别注意正确对待他们,鼓励他们积极进取,遇到困难时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给予帮助和指导,把受挫学生的自信心及早地树立起来。

在与何同学的接触中,我发现他的确不守纪律,被别人当成差生,又无力去改变,只好任着性子发展。

为了恢复他的自信心,在语文课上,我尝试着让他回答问题。

开始他总是摊开手,摇摇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发现我用微笑面对他时,开始回答了。

哪怕回答并不恰当,我也善意地说:

“你虽然回答得不准确,但说明你已认真思考了。

”这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欢乐洋溢在了他脸上。

果然,他兴趣浓厚了,有时坐在第一排的他在下面也小声地回答,真令人高兴。

于是,我借机发挥,在班会课上,在语文课上,我会对同学说:

“小刚这段时间进步很大,该不该为他鼓掌?

”“小刚回答得真好啊!

”平日里一向受批评的他,居然也享受到老师的肯定,自然对自已的行为有了更深的思考,有了较大的改善。

4.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小刚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

因此,我经常与家长沟通,详细地分析了小刚在校的表现及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比如家里有客人,家长可以让她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也可以让她与客人玩一会儿,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马上夸奖他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

在评价中,小刚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就这样,经过我耐心、细致、全面的心理健康辅导,一个学期过去了,小刚再也不是“问题”学生了。

拥有健康是成功的关键,是人生旅程的起点。

少年儿童正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型到定型,可塑性很大的年龄阶段,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排忧解难,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的氛围。

增强他们自身的心理防御能力,重视健康,关爱健康,为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和谐的未来社会而努力。

结论。

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

我能行。

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

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人,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多关爱,让她们感到:

“我能行。

”“我是最棒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