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政管理专科论文选题及范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2020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行政管理专科论文选题及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行政管理专科论文选题及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行政管理专科论文选题及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行政管理专科论文选题及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行政管理专科论文选题及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最新行政管理专科论文选题及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最新行政管理专科论文选题及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最新行政管理专科论文选题及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最新行政管理专科论文选题及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最新行政管理专科论文选题及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行政管理专科论文选题及范文.docx

《最新行政管理专科论文选题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行政管理专科论文选题及范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行政管理专科论文选题及范文.docx

最新行政管理专科论文选题及范文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城市社区中贫困人口的现状、原因与脱贫措施研究

3、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6、公务员保障机制研究

7、政府社会保障体制研究8、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9、政府行政执法研究10、公务员考试评价机制研究

11、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12、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13、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14、电子政务问题研究

16、我国当前依法行政的现状与改革研究

17、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18、论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

19、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的关系研究20、我国国家公务员培训研究

21、行政监督与行政效率22、行政职能转变研究

23、行政体制改革研究24、行政组织冲突研究

25、行政公开化研究26、行政信息化研究

27、行政伦理研究28、如何强化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制度创新

31、我国村级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2、简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方向及其保障

34、电子政府建设的标准化参考模式初探

37、行政领导的方法与艺术

40、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思考41、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

42、公务员管理与晋升问题研究47、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50、小城镇行政体制之我见

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独立作业,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情况的一次综合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求:

1、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的学生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

2、毕业论文必须在修完全部专业主干课,已修课程达到最底毕业学分的80%以上时方可进行。

3、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4、毕业论文的选题应是行政管理专业范围内的问题,题目要小而具体,应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要利用社会调查的成果,注意论文的实际应用价值。

5、撰写论文应注意本专业所学理论的运用,要观点明确、材料详实、结构清楚、语言通畅。

6、毕业论文的字数不少于4500字。

7、毕业论文的格式为:

论文提纲,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引言、本论、结论),参考文献等。

8、毕业论文统一使用A4纸打印。

左右上下边距各2.5厘米,毕业论文标题使用加粗小二楷体字型,正文小四宋体字型。

(具体格式请登录查看)

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内容:

(1)论点是否鲜明;

(2)论据是否充足;(3)论证是否合理;(4)论文的实用性、科学性;(5)论文语言是否流畅;(6)字数符合要求。

 

毕业论文范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字体为小五宋体)

构建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及其理论体系

(字体为小二黑体加粗)

分校:

漳浦电大

学生姓名:

某某某

学  号:

1035001404425

指导教师:

某某某

完稿日期:

2012年4月1日

(以上字体为小四号宋体)

 

写作提纲…………………………………………………………………………

(2)

内容摘要…………………………………………………………………………(3)

关键词……………………………………………………………………………(3)

正文

一、绪论………………………………………………………………………(3)

二、本论:

………………………………………………………………………(3)

三、结论…………………………………………………………………………(9)

参考文献…………………………………………………………………………(9)

写作提纲

一、绪论

无论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企业或一个单位或一个家庭,凡事无不涉及一个耳熟能详的话题:

管理。

中国历史上虽然不乏有对管理及学说的探索和精见辟解,但却没有完整的管理思想的诞生,因此,也谈不上形成系统的成功管理体系,以致到了今天仍然需要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构建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二、本论

(一)误区:

长期存在的错误思想认识。

1、盲目的精神追求

2、错位的求大思想

3、糊涂的等级观念

(二)对策:

构建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1、从实用性、工具性走向专业化、科学化。

2、从“工头”“干部”转变成新型的“白领”阶层。

3、从传统文化范式转变成新型的企业文化。

4、从国外先进经验中找出普遍规律,形成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

三、结论

只有真正做到普遍规律与中国特色相结合,才能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模式及其思想理论体系。

构建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及其理论体系

摘要:

探讨管理模式及理论体系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此,本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剖析了现行管理现状,提出了走出管理思想认识误区,构建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及其理论体系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

构建特色管理模式与理论

“管理一说”并非老生常谈,其价值、其意义、其影响无不关联到每一国家及地区、每一个企业和单位、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会细胞的生存与发展。

中国历史上虽然不乏有对管理及学说的探索和精辟见解,但却没有完整的管理学说的诞生,也未曾形成系统的管理思想体系和成功管理模式,以致到了今天,仍然需要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构建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一、误区:

长期存在的错误思想

长期以来,我国的管理思想和行为准则一直被陷入中国文化氛围的物情中。

尽管制度层次的变更已经开始,但由于改革的不平衡性,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性,使部分文化积淀尚未受到冲击,甚至为了抗御西方思想的入侵,当局还会有意识地利用和倡导原有文化因素中某些表面上与现代化没有直接冲突的东西。

这些都对中国管理实践的科学化有着极大阻碍,也对中国管理学的理论研究产生着新的负面影响。

(一)、盲目的精神追求

把中国人的精神威力神化了,产生了盲目的精神追求,此为管理思想的误区之一。

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政策推动下,官方和民间,都有相当一批人寄希望于用某种精神作为推进现代化的动力。

这种精神可以是奥运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也可以是抗洪精神、新儒学精神。

我们不否认精神的作用,但如果把这种作用过于夸大,只会造成悲剧。

况且,有些精神是不是符合现代化的方向尚大有疑问。

例如,奥运的精神旨在健体,而所谓的“更高、更快、更强”,以不惜伤残为代价获取金牌,本身就背离了体育宗旨,用来指导现代化会把我们引向何方?

爱国主义如果失去理性,与义和团式的愚昧有何区分?

1998年的抗洪精神实际不是新鲜事,早在三大战役、大庆会战中就出现过,从历史上看,这种精神更多的是用来动员群众而不是有序建设。

对精神追求的庸俗化和片面化,最终恶果不是自欺就是欺人。

例如,所有单位办公室几乎都有的各种锦旗、奖状,是中国独有的一道风景线。

2、错位的求大思想。

好大喜功,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思想痼疾。

而今这种错位的求大思想仍然是管理思想上的误区。

自改革开放以来,求大思想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张扬。

宝钢、三峡工程、二滩水电站、北京西客站,无不是“大”的产物,至于这种“最大”的背后交了多少学费,谁也说不清楚。

宝钢上马后,当时就发现了问题,经过两次追踪决策进行重大修正才有所改观,至今有关方面仍然以宝钢“在我们所有钢铁企业中效益最好”来掩饰其决策失误。

最大的水电站二滩要亏损至2009年才罢休。

有关方面专门解释二滩的亏损时,依然强调二滩的建设决策是合理的,认为二滩的问题是地方的小水电争占了电力市场。

如果这么大的决策竟然可以不考虑电力市场的竞争因素,能够说决策是合理的吗?

政府也好,企业也好,都在追求大,追求气派,现代管理所需的高效率,不知不觉中被大规模所替代。

在效率上不会作文章的管理者,只要“大”,就不仅能掩饰掉自己的无能,而且能显示出自己的水平。

结果,亚细亚、巨人集团等一系列为了求大而过度膨胀的企业连续垮台。

至今各级政府在解决面对的管理难题时,都在津津乐道“造大船”,“造航空母舰”,强调“规模效应”,以“大”来回避管理问题。

3、糊涂的等级观念。

等级观念本是封建腐败思想的残渣余迹;然而今天依然是根深蒂固,成为管理思想难以逾越的误区。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变革的迟缓,不但未能削弱等级体系,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等级体系。

现实中的管理者,最头痛的难题不是如何工作,而是如何分配。

管理问题,在许多地方是待遇问题而不是或者说很少是效率问题。

“院士在住房和医疗待遇上相当于副省级”,而不是着眼于院士的工作,就是这种管理思想的表现之一。

等级观念必然走向救世主意识。

许多人把管理的希望寄托在能人上面,而不是寄托在掌握管理学知识的普通人。

在中国,能人管理具有相当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巨大的政府支持。

至今在媒体上到处可以看到起用一个能人救活一个工厂之类的报道,理论界也在对新权威主义津津乐道,而惟独忘记了管理学是在否定“只有天才人物才能胜任管理”的前提下诞生的。

泰罗深信的“任何一个伟大人物都不能和一批经过适当组织因而能有效地协作的普通人们去竞一日之短长”,不仅没有得到民间的认同,而且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同,甚至也没有得到学界的认同。

随便翻看一些所谓的管理学著作就会发现,大多数著作对管理者必备素质的规定都几乎高不可攀,近于十全十美的圣贤境界。

如果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真由这种所谓的“学术”来指导,我们只好把管理现代化的希望放在“几百年出一个”的圣人身上。

口号就是管理,规模就是管理,权力就是管理,把什么都纳入管理之中,惟独没有科学和民主。

但是,作为领导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政府,为了取得管理社会的正当性,必须坚持科学和民主这两面大旗。

于是,对于科学和民主就有了许多适应当局的曲解。

例如,科学被曲解为技术,民主被曲解为为民作主,中国管理学在转轨时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当然,只有走出管理思想上的误区,才能步上中国管理特色的途径。

二、对策:

构建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一)从实用性、工具性走向专业化、科学化。

构建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必须立足于专业化和科学化的基础上,这是现代化建设的逻辑要求。

但是,对专业化和科学化必须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如果把专业化理解为技术专家化、把科学理解为技术,就可能产生较大的偏差,甚至可能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

科学和技术有着重大差别。

但是,由于我国一直将科学与技术连称,进而把技术本身当作科学,模糊了二者的不同。

这一偏差反映在管理学上,就是过分强调管理学的实用性,把管理学当作“纯技术”,对管理学的研究停留在“工具理性”水平上,程度不同地忽视管理学的价值取向,致使管理学的学理建设和实用方法产生脱节,缺乏富有思想的理论思维,只是侧重于在中国文化背景和西方现代管理技术之间进行“嫁接”,始终不能跳出“中体西用”的框架。

其后果,就是使中国的管理学成为没有“科学”、只有“技术”的学科,严重妨碍了中国管理学的纵深发展。

专业化不等于技术专家化。

作为专业化,实际上就是社会分工模式。

管理是专业,而这种专业与技术性专业有着很大不同。

作为技术专家,特别是作为创业者、发明者的技术专家,在创业期间往往具有重大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组织的成长,企业的管理活动中技术性要求会逐渐退隐,而社会性要求会逐渐凸现。

我国管理学在学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一般都比较强调技术模式和数理方法的运用,管理工程在整体管理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思辨式的研究则十分薄弱,特别是管理的社会性研究极少。

管理学与经济学以及数学方法结合的比较紧密,而与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文化研究的结合则十分松散。

(二)、从“工头”“干部”转变成新型的“白领”阶层。

尽管中国的教育制度曾经造就了成千上万的英雄和精英,但在培育经理人才上却有先天不足。

由于中国的教育一直处于“育人”与“育才”的矛盾中,而且“育才”压倒了“育人”,致使中国培养的新一代管理者尽管可能具有专门知识,却缺乏相应素质。

中国教育一直强调“人才”而忽视“人”,强调“成器”而忽视“为人”。

因此,我们的教育,不是教人学会自信与自尊,而是教人学会自卑与他尊。

家长望子成“龙”,以同成“虫”相区别;经典教人做“人上人”,以同“人下人”相区别;老师让我们做“好学生”,以同“差生”相区别;就连体育也教我们不惜伤残拿金牌为国争光,以同为国争不了光的但却身体健康的普通大众相区别。

在这种体制下培养的未来经理,可能会掌握数理方法、博弈论甚至更高深的学识技术,但是,却没有建立起必备的信念、品格和伦理规范。

这种教育的失调,会在将来的管理中孕育出更麻烦的危机。

在管理人员的选拔使用上,长期以来的政治环境,使政治态度和政治忠诚成为评价管理人员的第一要素。

尽管也曾强调过“又红又专”,要“专业化”,却往往把政治忠诚视为专业才能的内涵甚至以政治忠诚来取代专业才能。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对政治忠诚的强调,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甚至牺牲了专业忠诚,使经理人才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

西方国家的高级管理人才占人口总数万分之七,中国占十万分之三。

据“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对世界46个主要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中国企业家的创新综合水平居第41位,能胜任高级管理人员及开发市场素质能力居第46位,管理人员的国际经营经验居第40位。

河北省对4304家企业调查分析的结果,够上优秀企业家的只有4.3%。

因此,在中国花大力气培育新一代的管理人才,完成“工头”、“发明家”以及“干部”向经理的转变,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新型“白领”阶层,是中国管理学得以发展的社会支撑。

(三)从传统的文化模式转变成新型的企业文化。

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观念,形成了一个畸形的文化范式:

只讲谦让,不求公平,为了利益放弃效率。

而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是建立新型企业文化必须着手解决的问题。

鱼与熊掌是所有管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的难题。

举一个打篮球的例子,三个中国人去打半场篮球,遇上四个美国人,美国人连话都不说就按罚球结果淘汰其中之一,完成四择三。

如果是四个中国人,很可能以协商、争论等方式或者讨论后经大家同意用罚球方式四择三,但协商讨论本身要损失效率(时间)。

也可能以谦让方式,但谦让除损失效率(时间)外,还可能在心理上播下日后不和的种子。

最糟糕的可能是“二桃杀三士”。

而美国人凭其对篮球规则的默契和习惯则可做到公平与效率兼顾。

因此,如何形成公平与效率相得益彰的行为规范习惯至关重要。

建设新型企业文化,还必须弄清政府和企业各自的责任问题和伦理问题。

政府以GNP作为衡量自己领导现代化的标志,然而,中国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幅度提高,其代价是高昂的。

就拿一次性筷子来说,森林覆盖率为69%的日本不生产,靠覆盖率只有13%的中国出口,而中国在1998年一次性筷子为450亿双,年耗木材166万立方米,出口日本、韩国的就150亿双。

2000年的沙尘暴,总算使人有所警醒。

建立市场体制,首要的尚不是企业的责任,而是政府的责任。

当政府在“发展压倒一切”的主导思想下运作时,畸形的发展(如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发展),伦理失范的发展(如地方保护和制假泛滥的发展),就成为急于富起来的人们的文化范式。

(四)从国外先进经验中找出普遍规律,形成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

所谓中国特色,绝不是对普遍规律的排斥,而是普遍规律与中国文化的嫁接和渗透。

在管理学的研究中,从80年代起我们就有不少学者重视日本Z型文化的启发,注意到了管理学的国别差异和地域差异问题,特别是文化差异问题。

但是,对Z型文化的重视,对威廉·大内的推崇,决不能代替对中国国情的探索。

不少管理学著作,是把威廉·大内的Z理论作为一种我们可以“模仿”的模式,而不是借鉴Z理论的方法创建中国自己的管理文化,重视了美国式文化和日本式文化在管理上的差异,而忽视了中国和日本的不同文化在管理上的差异,甚至在大而无当的“东方文化”招牌下把日式管理中的Z型文化当作中式文化。

这种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我国管理学学理建设的发展。

中国具有自己特有的管理资源,它不仅不同于美国,也不同于日本。

仅仅从文化资源的角度看,除了众所周知的长期儒家思想的浸润,还有中国文化观念与发达国家的重大差别。

近代以来,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直至马列主义的中国化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也构成中国式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管理学的学理建设,必须发掘这种特有资源的内涵,探讨中国特色的管理学。

这种特色,不是简单的嫁接,更不是一般的组合,而是普遍规律与自身文化资源的浑然一体,走出“体”“用”二分法的死胡同。

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学家,必须具有自身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又熟练掌握当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使学术研究和中国国情融会贯通。

总而言之,只有真正做到普遍规律和中国特色相结合,才能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的模式及其思想理论体系。

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工具层面或技术层面而不能上升到价值层面,就不可能形成中国自己的管理哲学。

在这一方面,中国管理学界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王智力。

现代智囊团《关于宝钢决策失误及其追踪决策的论述》。

知识出版社,1984.2。

2、张大愚。

二滩水电站投建始末。

中国水电报,2004.11

3、郑工整科学管理原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4、王一明实现企业家的市场化职业化。

读书,2000.5。

5、赵国平打篮球。

读书,20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