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重点专科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2058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脑血管病重点专科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脑血管病重点专科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脑血管病重点专科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脑血管病重点专科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脑血管病重点专科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心脑血管病重点专科建设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脑血管病重点专科建设规划.docx

《心脑血管病重点专科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脑血管病重点专科建设规划.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脑血管病重点专科建设规划.docx

  心脑血管病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广东省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强市、强区的文件要求,推动我院脑血管专科的持续发展,加强特色专科的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诊治需要,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资料显示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逐渐提高,其中脑卒中的发病率每年大约达200/10万,致残率高达60%~70%,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思想负担。

如何降低致残率,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其生存质量,尽可能地回归社会是医务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任务。

研究中医中药、中医适宜技术和现代医学、现代康复技术结合点,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深入社区对脑卒中的防治和康复,符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弘扬我省我市我区的中医中药事业。

对加强社区的卫生建设和建设中医强区有深远的意义。

寻求最佳的理法方药及技术方案治疗脑血管病,建设名院名医,创立医疗牌品,使我院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专科的可持续发展再上新台阶,迫切需要一套完整的建设发展规划。

二.指导思想

落实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关于建设中医强省、强市、强区的文件要求。

发挥我院在荔湾区的中医龙头单位的优势,在原有人才、技术基础上,结合实际,明确目标,做精做强做大,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脑血管专科,力争把本专科将是成为荔湾区的优质医疗服务品牌。

一、专科的现状与分析

1.专科的基本情况:

我院脑血管病研究有20多年历史,长期以来设有脑血管病专科病房、专科门诊和社区防治机构,对脑血管病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摸索出一套中西医结合的有效特色方法。

专科注重人才的引进及培养,现已有较强的技术力量,专科技术人员共有1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5人,熟悉脑血管病专业知识,大部分具有全科医师资格,有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和社区工作经验。

我科有关论文先后多次参加国际、全国及省市学术会议的交流;发表于国际、国家级及省市级学术论文多篇,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专科业务用房约500平方米,其中门诊约80平方米,包括专科门诊诊室、针灸室、理疗室、按摩室;住院部约420平方米,设有专科病床25张,康复治疗室1间。

2.专科负责人:

专科带头人何景如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医疗系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心理函授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2000年4月获得国际卫生医学研究院中西医结合博士学位,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工作,先后发表有关脑血管病论文10多篇,获得中华名医高新科研成果先进奖、紫荆花创新医学金奖、共和国名医成就贡献奖等多项奖项,业绩入编《中国专家名人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等。

专科病房负责人冯森坚主治医师,内科副主任,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疗本科系,从事脑血管病临床诊疗工作多年,熟悉掌握脑血管病的新动向、新技术,近四年主持本院脑血管病专科住院部工作,在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面较有心得,先后发表了《激光结合参麦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观察》、《重要熏蒸结合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病人康复的观察》等多篇论文。

3.专科特色技术

专科配套各种先进仪器,现有减重步态训练仪、电动站立斜床、中药熏蒸床、中频治疗仪、直流感应电流机、电针机、中药封包治疗仪、神灯治疗仪、激光治疗仪、超声雾化仪、超短波治疗仪等多种仪器及多种康复训练仪器。

专科治疗方法:

中医适宜技术有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针刺、艾灸、小针刀、推拿、拔罐、刮痧、中药敷贴、穴位注射、温针、天灸等;现代康复技术有物理疗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康复、康复矫形器械等。

其中物理疗法有直流电疗法、感应电疗发、功能电刺激、药物离子导入、电水浴、中频电疗、超短波、减重步行训练、站立训练、平衡训练、手功能训练、关节松动术、文体训练、作业疗法、ADL训练、言语训练、构音障碍训练、吞咽功能训练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神经功能促进术等。

特色技术有何景如副主任医师的中风病人的中西医结合心理康复;冯森坚科内科副主任的中药熏蒸结合减重步态训练治疗脑卒中、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荔湾区名中医孟杰副主任中医师的开窍法、醒脑法治疗脑卒中;马卫东副主任中医师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冯森坚科内科副主任的中药熏蒸结合减重步态训练治疗脑卒中、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崔杰强主治中医师的疏风法、通络法治疗脑卒中;丁曦蔷主治医师的中药电水浴;刘玉峰中医师的传统取穴结合运动点针刺治疗脑卒中等多种特色治疗方法。

4.预期目标:

1.每年门诊量20000人次。

2.每年收治专科住院病人200人次

3.专科门诊中医治疗率90%,专科病房100%。

4.住院病人费用控制在5000元内。

5.住院病人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率在80%以上。

6.治疗有效率在80%以上。

7.病程利用率95%以上。

8.培养出一批中西医结合专科人才,形成成熟专科技术力量,满足病人诊疗需要。

四.建设存在的问题

1.受医院规模限制,未能配备MIR或CT,专科检查治疗设备有待完善和添置。

专科建设管理制度和规划处于探索阶段,尚欠完善。

同时受场地限制,专科拓展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

2.人才梯队建设未完善,尚需要引进部分人才没,特别是中医脑血管病专业人才。

3.信息网络配置落后,专科所用电脑暂时未上网,导致医疗资源无法共享,学术交流有时难以参与,有关专科的新技术和成果的引进、推广、应用受到影响。

4.暂时未完成过省厅级的科研,未主办过省市级以上的学术研讨会议的任务。

五.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1)通过强化管理,完善专科的各种设备及规章制度。

3年内将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专科建设成医院的品牌科室,在荔湾区及广州市具有一定知名度。

(2)主攻方向

立足医院的技术力量,引进人才,开拓创新,加强院外交流和聘请相关专家指导的方式形成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专科。

通过系统的认真观察,总结经验,探索出有自己特色的中西医治疗脑血管病的方法,提高的治疗水平。

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通过院内科内培训、参加学习班研讨会、院外进修、自修学习多种方法缩短成熟技术力量的培养周期,使年轻医生尽快掌握本专科的相关诊疗技术,同时形成专业特长。

条件成熟的时候将专科分成脑血管病专科、脑卒中专科、康复专科、周围神经病变专科、痴呆专科等专科,力争使科室形成结构合理的临床技术骨干梯队。

六.策略与措施

(一)完善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专科的组织管理。

1.成立专科领导小组(由院领导、医务科和财务科等部门领导和专科负责人组成),定期举行工作会议。

由专科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规划、实施、管理、监督。

2.确保合理的人员编制、必要的设备及相应的工作场所。

保证预算资金如期到位,专款专用。

(1)专科设课题负责人和项目实施负责人各1名。

(2)落实完善仪器配置和场地。

3.建立专科内分配机制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专科人员的积极性。

4.根据3年发展规划,将目标和指标分解为各年度安排及病区规模、人才培养、设备购置、网罗建设等相应的发展计划,根据紧张情况逐年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必要时作出修改。

5.聘请省市内专家、学者3~5人组成"荔湾区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专科专家顾问委员会",出谋画策,指导专科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二)加强专科信息管理,多渠道进行学术交流

1.专人负责专科文献资料的收集管理,方便专科人员的学习,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动态及最新技术的发展,开拓视野。

2.对专科开展专科病案资料、科研资料的电脑统计,实现门诊病历、科研病案的规范化管理没,通过整理,探索适合我专科诊疗方法。

3.积极参加国内,省市的相关学术活动。

4.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先进交流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远程交流。

(三)加强宣传工作,扩大专科的知名度。

1.院内宣传,团结院内各科室,使之了解专科,支持专科。

2.印发宣传册子及健康教育册子。

3.在院内及街道设置专科宣传栏。

4.积极参加各种义诊及咨询活动。

5.扩大社区影响。

6.争取上级领导及社会团体的支持认可。

7.报纸及电视宣传。

(四)加快人才梯队的见识,提高诊疗水平。

1.根据专科发展要求,制定选拔培养学术骨干的计划,选派基础扎实,技术能力强的医生到各大医院进修学习,将新技术、新方法及成功经验带回本院,并推广应用。

2.邀请名医名专家定期来查房,交流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五)加大科研力度,除做好原有课题外,根据专科实际情况,继续申报各级立项科研项目。

(六)积极筹集专科建设资金

1.资金的筹集:

本院自筹资金180万,科技局投入资金300万,共480万(三年)。

2.资金的使用方案:

(1)专科装修60万,康复治疗室设备添置15万,社区脑卒中预防中心建设30万,专科门诊装修10万,科研业务费10万,试验材料费10万,协作费20万,管理费5万

(2)专科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做好使用登记记录工作。

(七)建立专科激励机制:

按照工作表现及贡献分别给予奖励。

七.效益分析

第一年:

病床25张,按病床使用律70%,每床日收入120元计,住院部年业务收入为25*70%*30(天)*12(月)*120=75.6万元;门诊部日门诊量约为人55人次,每处方金额平均60元,年业务收入55*22(天)*12(月)*60=87.12万元,两项合计约为162.72万元。

第二年:

病床25张,按病床使用率75%,每床日收入130元计,住院部每年业务收入为25*75%*30(天)*12(月)*130=87.75万元;门诊部门诊量约为60人次,每处方金额平均为65元,年业务收入60*22(天)*12(月)*65=102.96万元;两项合计约为190.71万元。

第三年:

病床25张,按病床使用率80%,每床日收入140元计,住院部每年业务收入为25*80%*30(天)*12(月)*140=100.8万元;门诊部门诊量约为65人次,每处方金额平均为70元,年业务收入65*22(天)*12(月)*70=120.12万元;两项合计约为220.92万元。

八.检查与评价

(一)医院要把本专科发展规划纳入医院整体规划,对规划提出的重点工作要加强领导,保证规划的实施。

(二)每年由区卫生局组织省市区有关专家按本规划要求,参照《广东省中医(中西医)装点专科(专病)验收标准》对专科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使专科建设有序地快速发展。

(三)三年专科验收标准及专科建设阶段性评估指标进度。

见附表。

表一

验收项目

第一年度

第二年度

第三年度

建设计划

有三年建设计划,并有年度执行计划

按进度完成计划

保质量完成计划

组织机构

逐步形成制度管理(人、财、物、制度落实)

形成制度化管理

完善合理的人才梯队

专科进修

医生1人

医生1人

医生1人

资金投入

总投入160万元,卫生局100万元,院方60万元

总投入160万元,卫生局100万,院方60万

总投资160万元,卫生局100万元,院方60万元

设备购置

添置血管内彩超,PT床

中频治疗仪,脑循环仪

低周波治疗仪

床位数

25张

25张

25张

卫生技术人员

副高以上5人,中级6人,初级5人

副高以上6人,中级5人,初级6人

副高以上7人,中级5人,初级6人

开展新技术

2项

2项

1~2项

开展科研

争取区级立项1项

争取市级立项1项

争取省级立项1项

撰写论文

2篇

2篇

2篇

药品收入比例

<45%

<40%

<35%

科内经济核算年递增率

超上年50%

超上年10%

超上年10%

表二

验收项目

第一年度

第二年度

第三年度

门诊人次及好转治愈率、中医适宜技术使用率

55人次,80%,80%。

60人次,80%,80%。

65人次,80%,80%。

病床使用率

70%

75%

80%

病床周转次数/年

>15次

>16次

>16次

平均住院日

<28天

<25天

<23天

辅助科室建设

与医院配套,建立与医院交流的信息网络。

设备完善,运作正常,与区辖内各医疗单位建立信息网络交流

设备完善,运作正常,专科病房各种配套设施完善。

专科病历

有规范化的专科病历,规范化管理

有规范化的专科病历,规范化管理

有规范化的专科病历,规范化管理

医护专科"三基"掌握率

全部达到80分以上,较好掌握"三基"业务

全部达到85分以上,较好掌握"三基"业务,深化熟练

全部达到90分以上,较好掌握"三基"业务,深化熟练

继续教育达标率

100%

100%

100%

总体印象

基本达标

达标

达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