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性神经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2125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迫性神经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强迫性神经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强迫性神经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强迫性神经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强迫性神经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强迫性神经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强迫性神经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强迫性神经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强迫性神经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强迫性神经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强迫性神经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强迫性神经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强迫性神经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强迫性神经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强迫性神经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强迫性神经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强迫性神经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强迫性神经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强迫性神经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强迫性神经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迫性神经症.docx

《强迫性神经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迫性神经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强迫性神经症.docx

强迫性神经症

强迫性神经症

强迫性神经症

强迫性神经症(简称强迫症)。

是以反复的持久的强迫观念或/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

这些症状出于病人内心的,但不被体验和自愿产生,而是病人不愿意想的。

明知是不合理,但不能摆脱,使病人感到痛苦,与其本人的人格格格不入。

目录1简介

2发病机制

2.1遗传因素

2.2性格特征

2.3精神因素

3发病周期

4临床表现

4.1强迫观念

4.2强迫行为

4.3强迫意向

4.4强迫情绪

4.5强迫恐惧

5行为表现

6诊断与鉴别诊断

6.1根据ICD-10,DSM-3-R诊断标准

6.2根据CCMD-2-R的标准诊断

7病理学假设

7.1心理动力学假说

7.2观察学习假设

7.3系统家庭假设

7.4Rachman&Hodgson假设

7.5精神分析学说

7.6条件反射

7.7素质

7.8社会心理因素

7.9遗传

7.10生化研究

8强迫症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9治疗方法

9.1心理动力学的治疗

9.2行为治疗

9.3家庭人际关系治疗

10预防措施

11注意事项

12咨询要点

13自我疗法

13.1简介

13.2四个步骤展开1简介

2发病机制

2.1遗传因素

2.2性格特征

2.3精神因素

3发病周期

4临床表现

4.1强迫观念

4.2强迫行为

4.3强迫意向

4.4强迫情绪

4.5强迫恐惧

5行为表现

6诊断与鉴别诊断

6.1根据ICD-10,DSM-3-R诊断标准

6.2根据CCMD-2-R的标准诊断

7病理学假设

7.1心理动力学假说

7.2观察学习假设

7.3系统家庭假设

7.4Rachman&Hodgson假设

7.5精神分析学说

7.6条件反射

7.7素质

7.8社会心理因素

7.9遗传

7.10生化研究

8强迫症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9治疗方法

9.1心理动力学的治疗

9.2行为治疗

9.3家庭人际关系治疗

10预防措施

11注意事项

12咨询要点

13自我疗法

13.1简介

13.2四个步骤+1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XX贴吧人人豆瓣1简介编辑本段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缩写OCD)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

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

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

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为0.05~1%,占精神科病人总数的0.1~2%。

国内流行学调查的本症时点患病率为0.3‰。

通常于青壮年期起病,性别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别。

儿童强迫症是强迫症的一类,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

在儿童期,强迫行为多于强迫观念,年龄越小这种倾向越明显,本症多见于10-12岁的儿童,患儿智力大多正常。

较为直观的症状表现,可以观看美国电影《火柴男人》中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角色,或者电影《飞行者》中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霍华德·休斯。

2发病机制编辑本段

  遗传因素、强迫性性格特征及心理社会因素均在强迫症发病中起作用。

2.1遗传因素

  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

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

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2.2性格特征

  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

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分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2.3精神因素

  上海调查资料中35%患者病前有精神因素。

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

在强迫症的发生中,社会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之一。

当躯体健康不佳或长期心身疲劳时,均可促进具有强迫性格者出现强迫症。

关于发病机理也有不同解释;巴甫洛夫学派认为在强烈情感体验影响下,大脑皮质兴奋或抑制过程过度紧张或相互冲突形成孤立的病理惰性兴奋灶,是强迫观念的病理生理基础。

心理动力学派认为强迫症状来源于被压抑的攻击性冲动或“性欲望”。

有人用学习理论解释强迫观念是激发焦虑的刺激和该观念间建立条件联系的结果。

关于扣带回活动过度可能与强迫症的发生有关的说法,尚缺少扣带回的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直接证据。

原理心理学认为:

觉察系统本身具有配置功能,前额叶是以配置的方式设立一个参照样本。

参照样本能够直接对照本义系统产出的样本,分析客观事物的相对意义,使人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恰当的反应。

让人们清醒时前额叶样本能够一直点亮丘觉,决定了人们当时的意识状态和心理环境。

强迫症过于强化某一个或某一类样本的配置,从而产生强迫症状。

如果将强迫症状让当事人当作病症看待,反而强化了症状,如果说服当事人能够信服这不是病症,反而有利于学习、记忆,并让当事人坚持用强迫法去学习、记忆,强迫症状很快消失,对治疗临床强迫症效果显著。

3发病周期编辑本段

  神经症的10%,在心理咨询服务中,本症比例较高:

如广州报告为8.3%,上海报告为16.2%。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来看,本病发病在两性间并无差异(但国内报告女性略高于男性)而在儿童强迫症中,男孩患病率为女孩的3倍。

本病通常在青少年发病,城乡的患病率相近。

约10%的病人起病于10-15岁,75%的患者发病于30岁以前。

大多数病人起病缓慢,有时诱因亦不明显。

病人就诊时往往病程已达数年之久。

半数以上病人病情缓慢发展、逐渐加重,约1/4的病人病情有波动,约11-14%病人有完全缓解同隙期,有些病人进入40-50岁以后,病情有自动缓解倾向。

4临床表现编辑本段

4.1强迫观念

  1.强迫怀疑:

患者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反复产生怀疑,既而产生强迫性检查行为。

如出门后怀疑是否关好门窗、写信是否写错地址等,为此而反复检查。

  2.强迫性穷思竭虑:

患者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自然现象反复思索,追根溯源,明知毫无意义,但无法控制,其思维经常纠缠在一些缺乏实际意义的问题上而不能摆脱,这一症状在青少年中才可以看到,如想"为什么把桌子叫桌子而不叫椅子","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却不等于三"。

  3.强迫联想:

患者脑子里出现听到或看到某一观念或某一句话,便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另一个观念或词句。

  4.强迫回忆:

患者对经历过的事件,不由自主地在意识中反复出现,虽自知无此必要,但无法自控。

有时强迫回忆和强迫怀疑可同时出现,患者在强迫回忆时怀疑自己回忆有错又不得不从头想起,加重其不安和痛苦;有时患者表现为发呆,实际上是在想,若被打断或认为"想得不对"时,就得从头再想起,因怕人打扰而表现出烦躁、躲避人等退缩性表现。

5.强迫记数:

病人对一定形状的物品进行强迫性记数,虽自知无此必要但不能自控。

  6.强迫情绪:

指病人对某些事物担心或恶心,明知不对,却无力自拔。

如担心自己会伤害人,会说错话或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或担心自己受到细菌污染等。

  7.强迫意向:

患者反复体验到,想要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动作或行为的强烈内心冲动。

尽管病人明知这是荒谬的想法,自己也不会如此做,但却无法摆脱这种内心冲动。

如抱着孩子走在河边,出现将小孩扔进河里的意向等。

  8.强迫对立观念:

患者脑子里经常出现与现实相对立的观念,这种常是不好的违反通常道德准则的内容,为此患者感到紧张、害怕不安但又偏偏不能排除,有时甚至有脱口而出的冲动,如骂粗话等。

  9.强迫表象:

指头脑中反复呈现形象性的内容,如生殖器、色情等形象。

  10.强迫意向:

又名强迫冲动,是一种强有力的内在驱使,是一种会通过行动将想法付诸于实施的冲动感。

这类冲动常常是伤害还性的,如杀妻灭子,捣毁物品,跳跃飞驶的汽车,或产生十分不和时宜的冲动,如在大庭广众之下脱掉自己的裤子之类,此时常伴有强烈的恐惧和不安。

4.2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往往是为减轻强迫观念而引起的焦虑,患者不由自主地采取的一些顺从性行为。

如:

  1.强迫检查:

为减轻强迫怀疑所引起的焦虑而采取的行为。

  2.强迫询问:

强迫症患者往往不信任自己,为了消除疑虑或究思竭虑所带来焦虑,往往对他人进行询问或要求他人反复地不厌其烦地予以解释或保证。

3.强迫性清洗:

为了消除受到细菌或赃物污染的担心而反复多次地洗手、洗澡或洗衣服。

有的病人反复多次用肥皂洗手,一致造成手背皮肤皲裂或破损,但仍如此反复洗手,否则会出现十分严重的焦虑或担心。

  4.强迫性意识动作:

指病人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行为或重复出现某些动作,以消除或减轻由强迫观念引起的焦虑或不安。

如患者出门时必须先前进两步,然后再向后退一步,如此反复做数次才可以出门。

有人把强迫性计数也归入此类。

有些患者因强迫性意识动作而导致行动迟缓,例如早晨起床时,反复穿脱衣服多次,直至病人自己感到满意为止,这样就耽搁了时间,一致误工或迟到。

  应该注意的是,某些慢性病程的强迫症患者,他们往往通过某些意识性的动作行为来消除焦虑,久而久之则成为习惯性动作,而反强迫的表现却逐渐消失,这时,病人不再感到苦恼。

  另外,强迫症患者的智力水平正常或一般较好,平时比较安静,好思考,儿时家庭严厉管束较多,他们可能在某些突然事件下急性发病,有的在长期过分紧张疲劳下缓慢起病。

但大约2/3起病缓慢,病程相对较长,病状时轻时重。

4.3强迫意向

  在某种场合下,患者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却不能控制这种意向的出现,十分苦恼。

如母亲抱小孩走到河边时,突然产生将小孩扔到河里去的想法,虽未发生相应的行动,但患者却十分紧张、恐惧。

4.4强迫情绪

  (obsessiveemotion),具体表现主要是强迫性恐惧。

这种恐惧是对自己的情绪会失去控制的恐惧,如害怕自己会发疯,会做出违反法律或社会规范甚至伤天害理的事,而不是像恐怖症患者那样对特殊物体、处境等的恐惧。

4.5强迫恐惧

  此种恐惧与病人的强迫性思维有联系,病人害怕自己会出现对立思维,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如害怕在某些场合自己会出现强迫,而感到恐惧,从而尽量逃避参加这样的场合。

5行为表现编辑本段

  当下列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症状持续存在影响正常生活时,就应该考虑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和治疗了:

经常对病菌和各种疾病敏感,并毫无必要的担心;经常反复洗手而且洗手的时间很长,超过正常所需要;有时会毫无原因的重复相同的话语好几次;觉得自己穿衣,清洗,吃饭,走路时要遵循特殊的顺序;经常没有必要地反复做某些事情,例如检查门窗,开关,煤气,钱物,文件,表格,信件等;对自己做的大多数事情都要产生怀疑;经常不自觉地去想一些不愉快的回忆或想法,使人不能摆脱;经常认为自己的细小的差错就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时常无原因地担心自己患了某种疾病;时常无原因地计数或多次吟唱某一段歌曲;在某些场合,很害怕做出尴尬的事;当看到刀,匕首和其他尖锐物品时会感到心烦意乱;为要完全记住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而困扰;有时会毫无原因的破坏某些物品,或伤害他人;在某些场合,即使当时生病了,也想暴食一顿;当听到自杀,犯罪或生病这类事情时,会心烦意乱很长时间,很难不去想它。

有洁癖、幻想症、电邮综合症、自慰过度等表现。

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症状可持续多年或时轻时重。

病前性格特征明显、发病年龄较早和病程较长者,预后欠佳。

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步减轻;病前有较明显精神因素、强迫性性格特征不显著、病程;较短、无阳性家族史者的症状也有可能自发缓解。

6诊断与鉴别诊断编辑本段

6.1根据ICD-10,DSM-3-R诊断标准

  参照ICD-10,DSM-3-R诊断本症主要是临床症状的诊断。

患者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依旧持续存在,并给他带来明显的苦恼,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

  临床诊断一般困难不大,但有时需要与以下情况相鉴别:

  1.精神分裂:

强迫状态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早期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但其强迫观念的内容时常是荒谬不可理解的,渐渐伴随出现明显的退缩离群,情感淡漠的特点。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会出现思维联想障碍和妄想、幻觉,这些都比较容易鉴别。

2.孤独症:

刻板重复的动作和意识行为是孤独症的常见病状,易与强迫症状混淆,但严重的交往障碍和多数患者存在语言功能障碍和智力发育障碍却恰恰是强迫症患者所不具备的。

为此,仔细询问病史和注意观察其语言、行为特点,诊断的问题不大,但与高功能的孤独障碍和不典型孤独症的鉴别还要从发育史、病程、社交能力、语言运用水平等全面资料和检查来进一步鉴别。

  3.抽动-秽语综合征:

部分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患者存在不自主的、重复刻板的动作和行为或者仪式动作和行为,有的还出现强迫计数、重复语言而酷似强迫症,但抽动症极少同时具有强迫观念,并且他们都有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病史或同时存在抽动,鉴别一般不困难。

6.2根据CCMD-2-R的标准诊断

  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强迫症为主要临床相,表现为下述形式之一种或混合:

  

(1)以强迫思想为主的临床相,包括强迫观念、强迫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害怕丧失自空能力等;

  

(2)以强迫动作为主要临床相,表现为反复洗涤、反复核对检查、反复询问或其他反复的仪式化动作等。

3.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性强迫症状,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

  另外,ICD-10中将强迫症称之为强迫性障碍,其诊断要点是:

  要作出肯定的诊断,必须在连续两周中的大多数日子存在强迫症状或强迫动作,或两者并存,这些症状引起痛苦或妨碍活动。

强迫症状应具备以下特点:

  

(1)必须被看作是患者自己的思维或冲动;

  

(2)必须至少有一种思想动作仍在被患者徒劳地加以抵制,即使患者不再对其他症状加以抵制;

  (3)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应是令人不愉快的(单纯为缓解紧张或焦虑不视为这种意义上的愉快)

  (4)想法、表象或冲动必须是令人不快地一再出现。

7病理学假设编辑本段

7.1心理动力学假说

  根据心理动力学原理,强迫症是起源于性心理发育的肛门期,即在开始大小便训练的时期。

这时,亲子之间,一方面要求对方顺从,另一方面而不受约束,这种不平等的对立引起了儿童的内心冲突和焦虑不安,从而使得性心理发育停留于这一阶段,成为日后心理行为退化的基础。

一旦个体遭遇外部压力,便会重现肛门期的冲突与人格特征。

7.2观察学习假设

  根据学习理论,观察是导致焦虑的条件性刺激。

由于原初的焦虑-诱发刺激联结(无条件反射),经过观察和思维的激发,而获得了实际的焦虑。

这样,事实上,个体就已经习得了一个新的驱力。

虽然强迫可以基于不同的途径习得,但是,一旦获得之后,个体便发现借助于强迫观念的一些活动可以帮助减少焦虑,每当发生焦虑的时候,采用强迫的方式,个体的焦虑便得到了缓解,这种结果强化了个人的强迫。

并且,因为这种有用的方法,成功地驱除了个体的获得性内驱力(焦虑),因而逐渐地稳定下来,成为习得性行为的一部分。

7.3系统家庭假设

  这种假设认为,病症表达了系统的破坏,而这个系统存在于人际关系当中,成员之间的互动结成了一定的系统。

在这里,个体的行为是由于他人的行动影响所致,反过来,他也会以一种循环的方式去影响他人。

这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没有明确的头和尾,主要依据"彼此吸引"的原则来进行互动。

7.4Rachman&Hodgson假设

  Rachman&Hodgson在分析了一些过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导致强迫症的原因可能包括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共同作用。

1.遗传因素;2.情绪失调;3.社会性学习;4.对于特殊经验的学习。

他们假定,强迫症是一个连续变化发展的行为模式,由于上述几方面在不同情况下的相继作用,导致个体最终演变成强迫症。

7.5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认为强迫症是病理的强迫性人格的进一步发展,是由于防御机制不能处理强迫性人格而形成的焦虑,于是产生了强迫性症状。

7.6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以大脑皮层孤立的病理惰性兴奋灶来解释本症的生理机制。

7.7素质

  素质特别是病前人格在本病病因中起重要作用:

约2/3的强迫症病人病前即有强迫性人格或精神衰弱。

其主要表现为:

力图保持自身和环境的严密控制,他们注重细节,做任何事都力求准确、完善,但即使如此也仍有"不完善"、"不安全"和"不确定"的感觉。

他们或者表现为循规蹈矩,缺少决断,犹豫不决,依赖顺从;或者表现为固执倔强,墨守成规、宁折不弯及脾气急躁。

7.8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是强迫症重要的诱发因素:

诸如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责任加重,处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或由于丧失亲人,受到突然的惊吓等等。

有些正常人偶尔也有强迫观念但不持续,但可在社会因素影响下被强化而持续存在,从而形成强迫症。

7.9遗传

  遗传在本病发生可能起一定作用:

例如病人的父母中强迫症的患病率为5%-7%,比群体的发病率要高得多。

患者的同胞、父母及子女,属强迫性人格者也较多。

7.10生化研究

  提示5-羟色胺(5-HT)系统功能增强与本症发病有关,因此5-HT再摄取抑制剂如氯丙咪嗪、氟西丁及氟伏草胺等,都对强迫症有较好的疗效。

另外一些研究提示本症与抑郁症的发病存在连锁关系,如本症患者有25%-40%对氟美松抑制实验(DST)不抑制,部分患者多导睡眠图显示快速动眼睡眠(REM)潜伏期缩短等。

8强迫症抑郁症的治疗方法编辑本段

  1、制想法

  制想法是用震惊术或接境沉迷法去制造自己很简单接受的事物来打断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和强迫沉迷不同程度自控方式。

例如情绪波动.冲动时你可以找个让你舍不得发泄的东西来抵制,最好是多听歌。

多次做到后,便依次改用正常声音、微弱声音直至仅在内心说“停!

”来驱除强迫观念等强迫症状。

 

  2、行为中止法

  行为中止法是用毅力强行中止强迫行为相反简单实用行为,初几次最好用习惯动作,但不能长时或过度的自控方式,当强迫行为出现时,用心里温顺就默念:

“心态放松,情绪和睦平静控制它!

”例如别人诬赖让你产生不良道德行为时,你可以选择接近最轻柔的行为来制止,但不能把习惯行为作为顽强的意志强行中止强迫行为,由此来抵抗强迫症。

  3、替代法

  替代法是用不相容的观念、意向和行为,去取代强迫观念、意向和行为的自控方式,在出现强迫症状时,立即去回忆或设想有趣的情景或者立即去从事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各项活动,从而使强迫症状自行消除。

禁止常用暴力行为。

  如果以上方法只能作为辅助,如果要想彻底摆脱强迫症,还需要用,百,合,清,脑,静,神,剂,,是治强迫症的首选。

9治疗方法编辑本段

9.1心理动力学的治疗

  心理动力学派的治疗强调通过顿悟、改变情绪经验以及强化自我的方法去分析和解释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此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治疗的过程中大量地运用阐释、移情分析、自我联想以及自我重建技术。

9.2行为治疗

  在对于强迫症的认识上,行为治疗分为两个基本的流派。

第一种观点认为具有强迫症的人是借助于各种行为和仪式动作来缓解焦虑,称为"驱力降低模型"。

依照这个模型,治疗者主要集中于通过激发可以减少焦虑的情境来消除不适当行为与仪式动作。

第二种观点是基于操作模型而建立的,强调对强迫行为的后果进行调节,因此在这个模型中大量运用惩罚和示范学习。

(1)采用驱力降低模型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是各种降低焦虑的技术,其中最常用的是系统脱敏。

(系统脱敏技术在恐怖障碍的治疗中已经详细介绍过,在此不再赘述)

  

(2)榜样学习技术也经常被运用于强迫症的治疗中,主要有参与示范和被动示范,其中参与示范运用最多。

和系统脱敏一样,实施参与示范也需要建立刺激等级。

从最低等级到最高等级,治疗者逐渐示范暴露在相应的情景中,然后再由患者自己驱逐渐面对这个情境,知道能够完全独立面对为止。

被动示范也是让患者观察治疗者从低到高地接触各种情境,所不同的只是不让患者介入情境。

此外,这两种治疗都采用反应阻止法。

譬如,在治疗强迫性洁癖的时候,治疗者可以借助于某种协议来阻止儿童的所有洗手行为。

从国外现有的资料来看,一般认为参与示范比被动示范的治疗效果更好一些。

此外,示范学习经常可以与暴露疗法结合起来加以使用,效果会更好。

  (3)暴露疗法的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被许多人重视和运用,尤其是把患者逐渐暴露于各种无论是想象的还是现实的焦虑情境中,效果都很好。

由于暴露持续时间的长短主要依据是否让儿童青少年消除焦虑和回复宁静为准,因此,采用这种方法的治疗时间要比较长一些,大约在2小时左右。

  (4)在进行暴露疗法的同时,还可以配合反应阻止法。

这种方法在于减少仪式性动作和强迫观念出现的频度。

9.3家庭人际关系治疗

  此种方法强调人际关系的因素,避免单纯研究孤立的个人行为。

这种思想注重研究行为问题的整体意义,它强调在治疗患者的同时,为患者的家庭成员提供咨询。

具体方法如下:

  

(1)训练家庭成员使之成为患者心理分析的咨询员,或者称为欣慰治疗的助手,协助实施反应阻止训练计划;

  

(2)配合精神分析治疗或行为治疗对于患者进行"自我"强化咨询辅导;

  (3)影响并改善家庭关系;

  (4)进行家庭交往技能训练。

10预防措施编辑本段

  从小注意个性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不要给予过多,过于刻板的要求,对于预防强迫症的发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父母本人有个性不良者更应注意。

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点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

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

有强迫思维时不要对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带着“不安”去做应该做的事。

有强迫动作时,要理解这是违背自然的过度反应形式,要逐步减少这类动作反应直到和正常人一样。

坚持练习,必然有益。

注意心理卫生,努力学习对付各种压力的积极方法和技巧,增强自信,不回避困难,培养敢于承受艰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质,是预防的关健。

症状与表现:

强迫症是指病人主观体验到源于自我的某些观念和意向的出现是不必要的,或其重复出现是不恰当的,但又难以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加以抵制,从而引起强烈的紧张不安和严重的内心冲突,伴随的某些重复动作和行为往往是患者为了减轻其内心紧张不安,屈从于令人不快的思想和意向或进行对抗而呈现出的继发现象。

临床表现主要是在思维、情绪、意向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出强迫症状。

(1)强迫观念:

明知某些想法和表现,如强迫疑虑、强迫对立观念和穷思竭虑的出现是不恰当和不必要的,却引起紧张不安和痛苦,又无法摆脱。

(2)强迫情绪:

出现某些难以控制的不必要的担心,如担心自己丧失自制会做出违法、不道德行为或精神失常等。

(3)强迫意向:

感到内心有某种强烈的内在驱使力或立即行动的冲动感,但从不表现为行为,却使患者深感紧张、担心和痛苦。

(4)强迫动作:

患者屈从或对抗强迫观念而表现出来的重复进行的动作或仪式行为。

11注意事项编辑本段

  对强迫症的治疗不能采取硬性对抗措施,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

比如在初级阶段,当患者强迫自己不停洗手时,不要强行阻止,这样只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而强迫症的症状严重性是和压抑度成正比的。

医者要顺其自然,想洗就洗吧;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弄清楚自己症状的原因和本质以及治疗措施后,就会渐渐有意识地减少洗手的次数。

因此,在患者逐渐恢复自我控制能力时,再加以适当的劝导,效果会更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