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2274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1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青岛市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青岛市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青岛市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青岛市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山东省青岛市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山东省青岛市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山东省青岛市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山东省青岛市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山东省青岛市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山东省青岛市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山东省青岛市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山东省青岛市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山东省青岛市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含答案.docx

《山东省青岛市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青岛市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含答案.docx

山东省青岛市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含答案

青岛市二○一九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

(一)

(第一章~第六章)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第Ⅰ卷(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8分,共9小题,每小题2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B.夏天清晨,树叶上有露水

C.秋天,树叶发黄变干D.冬天早晨,地面上有霜

2.下列由学校生活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

A.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教室里的课桌是运动的

B.炎热的夏天,在地面上洒水可以降温,是因为蒸发放热

C.同学之间凭声音可以判断是谁在说话,是根据音调不同

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是因为减小液体表面积可减慢蒸发

3.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B)

4.下列作图中,正确的是()

5.在北京南站和青岛之间的铁路线长约为819km,火车运行时间约为4h50min,火车运行平均速度约为()

A.170km/hB.182km/hC.204km/hD.234km/h

6.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大,其速度越小

B.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其速度越大

C.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随着路程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7.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例如:

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

以下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A.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

B.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C.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

D.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蜡烛的熔化特点

8.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杯弓蛇影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9.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要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B.测量水温时,应让温度计玻璃泡留在被测液体中,保持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C.使用天平测质量时,指针右偏时可将游码向左拨,也可向左调平衡螺母

D.刻度尺在使用时必须紧靠待测物体并正对刻度线读数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2分,共4小题。

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3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0.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无关

C.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作变速直线运动

D.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作升华

11.如图是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B.三种物质中,c物质的密度最小

C.b物质可能是水,三种物质密度关系是ρa>ρb>ρc

D.2cm3a物质做成的实心物体与10cm3b物质做成的实心物体质量相等

1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等不同的位置,如图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照相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凸透镜成的实像也有正立的

D.蜡烛放在a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13.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BC段该物质处于固态

B.冰的熔点是0℃

C.DE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

D.DE段物质的温度不变,所以不需要吸热

第Ⅱ卷(共7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满分70分,六个专题,共12小题)

专题一:

声现象与光的反射(本专题满分12分,共2小题,第14小题9分,第15小题3分)

14.实验探究

(1)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5.基础问答、作图和计算

(1)在挑选西瓜的时候,我们常常用手拍拍,根据声音的不同来选择西瓜的成熟。

这是利用声音的________来判断的。

(2)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3)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14s收到回波信号,则该处海水深________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m/s)。

专题二:

平面镜成像与物态变化(本专题满分16分,共2小题,第16小题10分,第17小题6分)

16.实验探究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7.基础问答、作图和计算

(1)打开冰箱门能看到冒出“白气”,这里的“白气”其实是__________,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形成的。

(2)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

            

(3)一位同学身高1.8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身高是__________m,他到像的距离是______m。

专题三:

凸透镜成像与密度的测量(本专题满分18分,共2小题,第18小题12分,第19小题6分)

18.实验探究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装置图像

步骤结论

①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左侧,调节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

将蜡烛放在______(选填“B”或“C”)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烛焰的像,说明此时凸透镜成________

问题讨论

②通过实验得到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________。

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________(选“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当f<u<2f时,物体移动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

(2)测量液体的密度

19.基础问答、作图和计算

(1)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

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

(2)请画出图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3)一个标有净含量为18.9L的矿泉水塑料桶,最多可以装多少质量的水?

 

20.请用相关物理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在池塘边,为什么池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

 

21.为了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小雨分别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A方案

B方案

①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

②在量筒倒入适量水,读出体积V1;

③把小石块轻轻浸没量筒的水中,读出总体积V2;

④代入公式ρ=

求出小石块的密度

①在量筒倒入适量水,读出体积V1;

②把小石块轻轻浸没量筒的水中,读出总体积V2;

③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

④代入公式ρ=

,求出小石块的密度

你认为______方案更为合理。

请具体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五:

综合计算(本专题满分12分,共2小题,第22小题6分,第23小题6分)

22.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青岛方向匀速行驶。

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

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青岛需要多少分钟?

 

23.如图所示为物质的质量—体积图像,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甲物质的密度是多少?

(2)甲、乙物质的体积均为2.5cm3,它们的质量之比是多少?

(3)用乙物质制成一个体积为120cm3的小球,质量是90g,则该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专题六:

创造与探究(本专题满分6分,共2小题,第24小题3分,第25小题3分)

24.探究物体的加速度

为了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我们引入加速度的概念。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Δ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Δt)的比值,通常用a表示。

(1)如图1中物体的加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物体做直线运动,则2s内运动的距离是______m。

(2)物体加速度a的大小与它受到的力F和质量m有关,a与F成正比,a与m的关系如图2所示。

则下面的关系式正确的是______(k=1)。

A.a=FmB.a=

C.a=

D.a=

25.水的反常膨胀

大部分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水在某些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时,体积反而减小。

如图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1)由图可知,水在______℃时的密度最大。

(2)在0~4℃范围内,水具有____________(选填“热胀冷缩”或“热缩冷胀”)的性质。

(3)10℃的水在降温至-10℃的过程中,它的体积随时间变化图像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1.D 2.A 3.B 4.A 5.A 6.C 7.A 8.C 9.C 10.B 11.ABC 12.AB 13.AD

14.

(1)①控制变量 ②快 高 ③伸出桌面的长度 幅度

(2)①EO的角度 ②量角器 ③等于 ④靠近

15.

(1)音色

(2)如图所示

(3)10500

16.

(1)①玻璃板 ②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③不能 虚 ④不能

(2)①如图所示

②99 ③转换法 ④降低温度 放热

17.

(1)小水滴 液化

(2)如图所示

(3)1.8 2

18.

(1)①同一高度上 C 虚像 ②增大 大于 小于

(2)①零刻度线 右 ⑤54 20 0.8×103 ⑥大

19.

(1)凸 会聚

(2)如图所示

(3)解:

塑料桶的容积为V=18.9L=18.9×10-3m3,

所装水的质量:

m=ρV=1.0×103kg/m3×18.9×10-3m3=18.9kg。

20.池底反射的光线穿过水面,折射进入人眼,此时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池底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且虚像在实际池底的上方,所以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21.A 因为方案B中先把小石块放入水中,测体积时会沾上水,再测质量时会测得质量值偏大,所以测出的密度会偏大

22.解:

(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

t=10:

45-10:

15=30min=0.5h。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

s=120km-70km=50km,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v=

=100km/h。

(3)由图可知从B地到达青岛的距离:

s′=70km,

轿车从B地到青岛所用时间:

t′=

=0.7h=42min。

23.解:

(1)由图像可知,甲物质的密度:

ρ甲=

=2.7g/cm3。

(2)由图像可知,乙物质的密度:

ρ乙=

=0.9g/cm3,

甲、乙物质的体积均为2.5cm3,

它们的质量之比:

即甲、乙物质的质量之比为3∶1。

(3)假设用乙物质制成的小球是实心的,则其质量:

m乙′=ρ乙V乙=0.9g/cm3×120cm3=108g>90g,

故此球是空心的。

24.

(1)1.5m/s2 3 

(2)B

25.

(1)4 

(2)热缩冷胀 (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