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A300综合自动化直连模式调试指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2390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ISA300综合自动化直连模式调试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ISA300综合自动化直连模式调试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ISA300综合自动化直连模式调试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ISA300综合自动化直连模式调试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ISA300综合自动化直连模式调试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ISA300综合自动化直连模式调试指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ISA300综合自动化直连模式调试指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ISA300综合自动化直连模式调试指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ISA300综合自动化直连模式调试指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ISA300综合自动化直连模式调试指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ISA300综合自动化直连模式调试指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ISA300综合自动化直连模式调试指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ISA300综合自动化直连模式调试指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ISA300综合自动化直连模式调试指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ISA300综合自动化直连模式调试指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ISA300综合自动化直连模式调试指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ISA300综合自动化直连模式调试指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ISA300综合自动化直连模式调试指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ISA300综合自动化直连模式调试指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ISA300综合自动化直连模式调试指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SA300综合自动化直连模式调试指南.docx

《ISA300综合自动化直连模式调试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SA300综合自动化直连模式调试指南.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ISA300综合自动化直连模式调试指南.docx

ISA300综合自动化直连模式调试指南

ISA300综合自动化直连模式调试指南

1.网络的布线

站内监控系统采用以太网直连的通讯方式,为规范其网络的布线、施工工艺保证通讯网络的正常运行,初步制定以太网的施工方案。

现场网络布线主要三分部分:

保护屏内网络布线、交换机屏内网络布线、电缆层内网络线敷设。

1.1.保护屏内布线:

网络分A、B网段并捆扎整齐分别由屏柜两侧(端子内侧)延屏体到相应装置的橫线槽,插接在装置的相应网口,且将网线用扎带固定在屏体两侧的横梁上。

网线由电缆槽从屏体两侧底板进入屏内,需将两侧底板开槽。

1.2电缆层网线敷设:

电缆层内的网线要求能加防护措施,采用走线槽,线槽尺寸150mm×100mm,根据现场的情况固定。

保护屏内的网络线由屏体底板进入电缆层,并捆扎成整齐,避免网线缠绕。

网线的捆扎原则,A网、B网单独捆扎,接入某台交换机的网线捆扎在一起,线槽内的网线束拉直平放,避免缠绕,注意弯曲的弧度。

所有保护屏的网线经线槽汇总到交换机屏。

1.3交换机屏内布线:

网线束由线槽经交换机屏柜的底板分A、B网由屏柜的两侧延屏体固定,到合适的位置后弯曲,在两台交换机之间的位置分线水平捆扎,网线由两台交换机之间的1U挡板上的圆孔穿出接入交换机。

交换机接口的网线弯曲弧度一致,排列整齐。

在敷设网线前应统计好装置的数量,确定装置接入交换机接口的位置,并给出网线两端的编号,设计出网线的走线图。

按照走线图敷设网络线,上到每台交换机的网线捆扎成网线束,要求平直整齐。

网线放完后,按照直通线制作标准压接水镜头,并且网线的屏蔽层与水晶头外壳应焊接良好。

网线的标识采用套管,所有网线的套管标识的位置应一致,文字朝上,且字迹清晰,标识上文字内容为##装置##网口##编号。

如开关室内如没有交换机屏,应尽量避免把交换机放在开关柜内,分散装置少于8个且到总交换机屏距离不超过50米时,可直接把分散装置连接到主控室交换机上,如距离太远可要求用户使用光纤通讯。

如装置太多,又无分交换机屏时,把交换机放在开关柜内需尽量考虑震动及电磁干扰的影响。

2.数据库配置

数据库配置时,在网络配置中增加远动工作站节点,如下图中的301C3﹑301C4节点,节点的IP地址都为TX620板的net口。

 

注意:

如果没有后台产生的计算遥测或遥信送往调度,就必须在系统配置参数中把使用后台转发功能的选项去除。

 

1.1二次设备的配置

二次设备的配置分为二种情况,一种为挂接在通讯机(或称为规约转换器)下的串口和CAN口设备,这些设备没有网络口,必须挂接在通讯机下,把信息传送到通讯机上,再转换为网络104规约,分别送到后台机和远动工作站,此种二次设备的配置方式与三层模式一样。

 

另外一种二次设备的配置与以前不同,二次设备本身具有网络口,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口把信息传送到后台机和远动工作站,注意逻辑节点属于服务器节点,必须配置直连属性,通讯地址与实际装置保持一致,通讯地址确定后,IP地址只能修改前三个数,根据现场的单/双网配置IP地址、网络通道状态、网络使用遥信。

网络通道状态和网络使用遥信是对应装置的自诊断遥信,在这里必须配置,但只有单网的时候不能配置B网的信号,否则会不断报信号告警。

 

1.2信号配置

间隔及信号配置与三层模式完全一样,但对于本身具有网络口的直连装置,原自诊断类型码为4和5的通讯故障和通讯恢复信号在此无效,根据现场的单/双网配置导入网络的使用和网络的通讯故障信号。

与二次设备的配置对应:

在只有单网的时候不能配置B网的信号,否则会不断报信号告警。

导入的网络使用和网络通讯故障信号作为二次设备配置的网络的使用遥信和网络的通道状态。

 

3.直连装置的监控参数配置

首先按照数据库配置中的IP地址,在所有直连装置上设置对应的IP地址,然后使用ConfigTY122.exe文件配置直连装置的信息传送对象。

ConfigTY122.exe文件放在后台光盘的辅助工具目录下,为方便起见,可以把此文件放在桌面上,双击运行文件,显示如下画面:

 

因为对于后台计算机和远动工作站,相当于直连装置上传信息的二个监控,所以需要设置监控1和监控2的参数,监控1相对于后台计算机,在监控1的信息框中填入后台计算机的IP地址及配置情况,规约不必设置;

 

监控2相对于远动工作站,在监控2的信息框中填入远动工作站的IP地址及配置情况,规约不必设置;远动工作站的IP地址指的是TX622板上的net口地址,而非TX620板的网口地址。

 

监控1和监控2的参数配置完成后,打开网络配置栏,点击保存配置到本地,出现以下画面,此时会自动生成文件host.cfg并保存在C盘根目录下。

 

点击批量下载栏,点击增加,选取C盘根目录下的host.cfg文件,host.cfg会出现在传输文件栏内。

点击传输按钮,文件从起始地址开始传输,直到结束网号停止,如果文件传输失败的话,检查网络通讯情况,直到所有装置都接收文件成功为止。

完成后需要到装置的查看菜单下检查通讯口的监控参数。

 

4.通讯机组态

主要包括三部分:

通讯机(或称为规约转换器)﹑服务器和远动工作站。

4.1通讯机参数配置

针对于通讯机来说,需要把信息传送到后台机和远动工作站,相当于通讯机的二个监控。

后台机相对于监控1,远动工作站相对于监控2,二个监控的通讯规约都使用扩展104,但对于后台机使用的是双端口,规约ID=5,YC﹑YX和YM信息上送用的是2404端口,YK及命令传送用2405端口,监控1的IP地址设置为后台机IP地址,使用转发表1;但对于远动工作站使用的是单端口,规约ID=16,使用转发表2,所有信息传送用的都是2404端口,监控2的IP地址设置为远动工作站中TX622板的net地址;主站及子站的地址分别设为在数据库配置中的装置ID号。

转发表中只有通讯机下挂接的装置需上送的信息,此后台转发表1导入后台信号即可;而到远动工作站的转发表2不需要单独配置,当后面的远动工作站到调度的转发表配置完成后,导入调度信号即可生成。

如果不配置后台和调度转发表可能会造成规约转换器的配置丢失。

通讯机参数配置二个监控参数如下图:

 

在保存通讯机(规约转换器)参数前,对应远动机下的装置集中的远动机xx_规约转换器xxx单元的参数要按照后面远动机部分(4.3.3远动工作站的下连装置配置)说明的要求设定。

 

4.2服务器节点参数配置

当后台机有VQC模块时,VQC模块的动作信息可能需要传送到调度,此时远动工作站相当于后台机的一个监控,使用的是104规约,规约ID=16,所有信息传送用的都是2404网络端口,

转发表中只有后台机VQC模块需上送的信息。

4.3远动工作站节点参数配置

远动工作站节点实际上只是完成原三层结构时,总控机对调度上传送信息的功能。

它接收通讯机,后台VQC,直连装置的信息,然后传送到调度。

通讯机,后台VQC,直连装置都相当于它接入的测控单元。

4.3.1远动工作站的板件配置

因为远动工作站是用网络口接入通讯机,后台VQC,直连装置的,所以它必须配置一块TX622板,插在301C的第三块插槽位置,它的NET1、2对应接口板的3、4号网口,TX621板不需配置。

4.3.2远动工作站的端口配置

对于TX622的net1、net2规约使用网络103,把所有的直连模式装置挂接到本网口上,此IP地址应与装置配置及通讯机配置时监控2的IP地址一致。

另外,对应在TX622板上增加二个虚拟网络口,虚拟网络口11的IP地址和NET1一致,虚拟网络口12的IP地址和NET2一致,

虚拟网络口的使用与实口的网口一致,虚拟网络口下挂接规约转换器及服务器节点,装置的端口内通讯地址等于装置的逻辑ID。

4.3.3远动工作站的下连装置配置

需在远动工作站的装置集中设置通讯机(规约转换器)的相关参数:

端口内通讯地址等于通讯机的逻辑ID,关联监控等于前置机与远动工作站通讯的监控,下图中★关联监控一栏设为监控2,指的是远动工作站是通讯机(规约转换器)的监控2;通讯机组态工具根据设置自动产生装置的保留参数。

对于服务器的设置与在远动工作站的装置集中规约转换器的相关参数类似,关联监控等于服务器与远动工作站通讯的监控,如下图中★关联监控一栏设为监控1,指的是远动工作站是服务器节点的监控1。

注意远动工作站的转发表才是欲传送到调度的信息,在三层模式下的调度设置全部改到远动工作站装置上进行。

4.3配置文件的下传

配置文件的下传与三层模式下不同,分为二个部分,一个是通讯机上的配置文件;

另一个为远动工作站的配置文件下传。

下传完成后,其余的操作与原三层模式下一致。

请抄送设计部、工程部、类永超

编写:

审核:

批准:

南京工程技术中心

2007/6/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