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10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2438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1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1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1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1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1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1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10篇.docx

《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10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10篇.docx

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10篇

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10篇

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1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别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师工作的这一特别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养的重要性。

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一般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别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养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养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读了《教师心理健康》一书后,使我更加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

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

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惧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

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养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根底,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动身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更加明白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

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2

4月8日下午,有幸在文体中心倾听了来自深圳华侨城中学的荆志强老师的生本报告会。

由于当天是周六,而且天气也不好,本来我是抱着一肚子的怨气的,觉得又是为了搞形式的活动,到了之后,荆老师幽默的开场白让我一时忘记了之前的怨念。

觉得这个老师还蛮有意思的,之后随着报告会的深入,荆老师用他的激情、用他的投入、用他的感悟、用他的成绩、用他的爱彻底点燃了我、感染了我。

让我觉得真的是不虚此行!

下面就对本次报告会我自己的一点心得做一个总结和汇报:

荆老师的讲座富有感染力,他介绍自己从一个教授养鱼专业的职高老师到一个全国知名的高中数学老师、班主任,有幸与老师们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

他用机智的语言,明快的语调,生动地讲述着自己幸福的教学历程。

整个讲座为时三小时,主要分为两个局部。

荆老师分别从理念的转变和具体的做法这两个局部阐述了生本教育的可行性和普适性,分享了生本教育给学生、家长、学校及老师自己带来的益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传统教学,教师太累,学生太苦,效果太差。

”“教改势在必行!

”荆老师的所言并非空话,而是实实在在地实施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当中。

他主动申请做班主任,教不同层次的班级,教不同层次的学生,甚至身兼数职,将一个个不起眼的班级带出光荣,带出自信。

不仅如此,荆老师还将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成功之处、经验之谈为老师们做了细致的讲解。

他坦言,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变更不可能没有挫折,但只要坚持地做,思辨地做,生本一定是一条突破现世教育瓶颈的道路。

看着荆老师的学生在信中这样写道:

“分数算什么,成绩算什么……生本绝不仅是让学生上台讲题目……我们爱自己的班级,我们都不忍心破坏如此美好的班级气氛……”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在心中为这些孩子们点赞,更是为荆老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叫好,为生本教育的成功冲动。

讲座最后,荆老师归纳出了生本的精髓:

“爱生才是最大的生本”。

同时,他奉劝马上尝试生本教育的老师们三个“千万”:

千万不要一讲就到底;千万不要一下就放开;千万不要一试就放弃。

荆老师用他诚挚的真情鼓舞着我们每个老师坚持生本的道路。

只要我们改变理念,相信生本,相信学生,持之以恒!

课堂一定会活起来、动起来。

他让我们幸福地做老师,做幸福的老师!

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3

闻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12年前我就在书本中读过这句话,从教12年后,我对这句话才有了更深层、更具体的理解。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曾经教过一个叫芳芳的小朋友,聪慧伶俐,但由于长辈的溺爱,从小养成了好动、蛮横的坏习惯,有点偏执。

在课堂上坐不住,一点不中意就大哭大闹,让老师无法上课,更不会和同学们交往,让人觉得又可气,又可怜。

刚开学时连笔也不会拿,坐的歪歪扭扭,捏着笔尖,写的字就像螃蟹爪,曲曲折折,毛毛刺刺的,书包里乱七八糟,连一支能用的铅笔都没有,崭新的课本角都蜷了,上面画的满满的,连田字格里的生字都看不清了。

后来我和她的家长的屡次沟通,共同制定了一个方法:

在学校,只要能坐好,握笔姿势正确,就画一面小红旗;写好一个笔画,老师就大力表扬;在家里,家长每天拿出20分钟,手把手地、一笔一画地教她写字。

假如能一次坚持坐好、写好10分钟,就满足孩子一个愿望,例如看10分钟的动画片、讲一个故事、做孩子感兴趣的游戏。

半年的时间过去了,你再也看不到那个邋遢、多动、蛮横无理的芳芳了。

课堂上的芳芳平心静气地端坐着,听课认真、回答下列问题积极;特别是写字的时候,只见她头正、肩平,嘴里默念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头,这一切做好了,再一笔一画地描红、仿影、临贴,起、行、顿、收,写起字来抑扬顿挫,仿佛进入了忘我的境地。

她的爸爸冲动地告诉老师,是良好的写字习惯改变了孩子的性格,也改善了孩子的生活。

由此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最珍贵的财宝也是习惯。

人生如同是一场好习惯和坏习惯的拉锯战,假设没有好习惯,你将很难成功。

习惯是选择出来的,不是天生养成的,当你改变自己的习惯时,你改变的是你自己的人生。

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4

周六,又是一个让我又爱又叹的周六。

每到周六,我的心情总是复杂的。

喜之上完周天的课,我就能稍稍获得一天休息时间,让我得以喘息,得以在忙不停歇的工作中稍抽个空小憩一下;但迎来清晨之前似乎往往是最昏暗的,在我的周六上午,等待我的是四节连排的地狱般的上午。

在马上到来的短休前,这四节连排课就显得如同格外漫长。

四节课,两个班交替轮换。

在好不容易挨完三节课后,我已经身心俱疲,在课间的十分钟内,我抓紧时间在办公室休息了几分钟,喝了两口水润了润嗓子。

上课铃声没过多久就再次响起了,我拖着略显沉重的身体再次走向教室,抱着撑完这节课就能休息的想法再次站上讲台。

可似乎劳累的身心令我有些迷糊,亦或是两个班的来回轮换使我有些分不清,使我在这个班有些分不清进度,在串讲的时候有些搞混了,学生们似乎也看出来我有些劳累,体谅地提醒了我几句,这之后我也慢慢找准了状态,顺利的将课程结束。

和他们说了下课后,本想直接拿好东西抓紧回去休息,没想到他们忽然集体起立,对我说“老师辛苦了”。

听到这一句话的霎那,我陡然感到所有的劳累如同都被驱散了一样。

原来有时幸福真的可以很容易,在这一句简单的话语中我有些能体会到那些之所以甘愿在教师岗位奉献一生的教师所坚持的理由了。

回到办公室,有些恍惚的靠在椅子上缓着神,忽然听到了两声有些耳熟的怯声呼唤,回过神一看,原来是我在9班的语文课代表,我揉了揉太阳穴舒缓了一下精神问她有什么事,她悄声回复说:

“老师,我们在办班级文化墙,需要各科任课老师写一个教师寄语,您能给我们写一个吗?

”听到这句话,我不禁又恍惚了一瞬,时间如同回到了几年前,一个男生作为课代表去找自己的语文老师要教师寄语,一晃几年过去,没想到现如今该那个男生自己执笔去写那份寄语。

我不禁在心中默问“老师,您看到了吗?

我现在,也是一名语文老师了呢。

带着万千心绪,我打开了电脑,光标在屏幕上闪动,可我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写些什么。

第一次被委以这样的责任,敲打键盘的手指如同有些沉重,思考了许久,高中老师的面孔却始终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老师您曾问我:

“你喜爱语文吗?

你觉得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

”那时尚不成熟的我脱口而出的是“为了高考能考个好成绩。

”您只是笑了笑,没有再多言语。

时至今日,我才明白那个答复并不是您想要的答案。

即使到了今天,我都无法给您的问题一个完美的答案。

我只能说,学语文之于我而言,是盼望在看到一个心仪的姑娘之后,脱口而出的不是“好美丽”之类浅薄的词汇,而是“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在看到一幅美景后,我能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仅仅是按几下快门,说一句“好美”。

上课铃声再次响起,不知又是谁将走向“战场”,我回过神看着依旧在屏幕上闪耀的光标,笑了笑,抬手打下“你为什么要学语文?

”’......

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5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将近结束,回头来看一下自己所走过的教学之路,很有必要对教学过程作一个回忆和反思,理一理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找一找存在的问题,为下学期的教学打好根底。

在这将近半年的教学中,我一直是这样做的

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有着许多根本性差异:

首先,常规教学是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主要学习对象,教学活动均受大纲和教材的制约,其教学活动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识为主要学习目的;注重知识及信息的积存,讲究知识体系和学习的系统性,其接触面相对较窄。

而研究性学习则受研究对象的牵引,依据课题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汲取相关知识,注重知识的有用性(而不注重其系统性);注重学会怎样获得知识,怎样收集信息。

其次,常规教学活动中学生相对被动,其教学模式多为教师示范在前,讲解在先,学生模仿、识记随后,考试划学习直接的'主要的压力或动力,教学活动的直接目的是通过考试或在考试中得到好成绩。

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相对较强,由于课题是学生自选的,面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能够依据问题情景惧相关信息,寻耱解决总是的知识。

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但不是孤立地、自我封闭地学习相反,它需要良好交流研讨的气氛,来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等。

它还需要一种良好的的竞争环境,来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积极迎接挑战的一种心态。

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还应注意做好组织工作,创造良好的气氛。

可以以两张课桌为单位,每四人为一组,即便于课堂上组织讨论交流,又能确保分工合作的效率(人太多,个人的发言时机、工作量就减少,且易于出现滥竽现象;人太少,信息交流量太少,不能形成研讨气氛)

此外,在指导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许多无法预见的问题,如无法预料学生在汇报课题时会提出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样的信息材料;无法预料其他会对他们提出什么问题;更无法预知他们会作何辩论。

这就要求指导老师除预先熟悉该组研究课题以外,能在课堂上对各种分至杳来的观点、信息、问题以及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境做出尽可能恰当的调整和反响。

这是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的根本功,它要求指导老师无论出现什么问题、什么情境,都能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种信息、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衡量;引导他们不断研究课题,并把每一组课题研究中个人行为衍化成全班学生均能普遍得益的收获。

从这个角度看,衡量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是否成功,一个重要标准在于,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是否时时都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目标。

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6

随着工作生活中的需要,电脑、号码等电子产品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离不开了。

不管大人还是孩子,许多人都得了电子产品综合症。

虽然我们知道长时间面对它们对身体不好,辐射、视疲劳、鼠标手、肩周炎、颈椎病……等种种不适,但还是抗拒不了它们的诱惑。

今年暑假还未开始,电脑就给我提交了一份请假单,闪屏、死机频频出现,随着送修,也给电脑放放假。

在没有电脑的日子里,看书、散步成了每天必修课,还可以把平常没有时间干的小碎活儿慢慢完成,把以前的爱好捡起啊来,陪家人谈天玩耍,再约上几个好友出去逛逛或者旅游一番小住几天……号码静音不怎么光临,没有这些打搅感觉生活特别舒服。

朋友们说我的生活越来越仙儿了,他们还要上班,艳羡的不得了。

也是这样舒服的日子只能假期过了,上班又该恢复常态,怎样让手指、眼睛、颈椎舒服些呢,医生建议:

每使用30分钟要主动瞬间20下,休息5分钟,活动活动;乘车、走路不宜使用平板电脑和号码;爱护手指尽量防止长时间的机械性动作;头部与屏幕保持适当的距离保持正确姿势;玩平板电脑最好用支架;每周至少有一天为无电子日,陪家长朋友们活动……

其实,远离电子产品是一个态度,合理安排时间,多活动少面对它们,就会多一份健康多一份幸福。

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7

人们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却认为与其坐在船中,不如纵身跃进学习的大海,与知识的海水来个亲热拥抱。

在学海中游泳,能让我们懂得更多,能让我们知道我们欠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努力,怎样面对生活。

在学海中游泳,是对自己的技能与耐力的磨练和考验,只有你坚持,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在学海中游泳,在知识的天空中飞行,在学习中查找欢乐,在学海中游泳,让我变得聪慧无比,让我知识渊博,让我体会到生的喜悦与生命的意义……在学海中游泳,让我变得沉着、冷静、成熟、礼貌……

在学海中游泳,虽然是好的,但是在学海中游泳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在学海中游泳要学会技巧,还要有一颗上进的心……

在学海中游泳,你会发觉学习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其实学习是简单的,是欢乐的,是能提高自身修养的。

即使在学习的海洋里被呛几口又苦又涩的海水,但有了老师春风化雪般的.关爱,但又算得了什么?

让我们在学海中游泳,迎长风,破巨浪,经历过风雨后,我们终会体会到学海的色彩斑斓,明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严峻,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友谊领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真谛……

眺望远方,有一个彼出现我的眼前,我决心游过去,我知道,这将比前面的路更崎岖,更困难重重,可,我能做到!

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8

闻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12年前我就在书本中读过这句话,从教12年后,我对这句话才有了更深层、更具体的理解。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曾经教过一个叫芳芳的小朋友,聪慧伶俐,但由于长辈的溺爱,从小养成了好动、蛮横的坏习惯,有点偏执。

在课堂上坐不住,一点不中意就大哭大闹,让老师无法上课,更不会和同学们交往,让人觉得又可气,又可怜。

刚开学时连笔也不会拿,坐的歪歪扭扭,捏着笔尖,写的字就像螃蟹爪,曲曲折折,毛毛刺刺的,书包里乱七八糟,连一支能用的铅笔都没有,崭新的课本角都蜷了,上面画的满满的,连田字格里的生字都看不清了。

后来我和她的家长的屡次沟通,共同制定了一个方法:

在学校,只要能坐好,握笔姿势正确,就画一面小红旗;写好一个笔画,老师就大力表扬;在家里,家长每天拿出20分钟,手把手地、一笔一画地教她写字。

假如能一次坚持坐好、写好10分钟,就满足孩子一个愿望,例如看10分钟的动画片、讲一个故事、做孩子感兴趣的游戏

半年的时间过去了,你再也看不到那个邋遢、多动、蛮横无理的芳芳了。

课堂上的芳芳平心静气地端坐着,听课认真、回答下列问题积极;特别是写字的时候,只见她头正、肩平,嘴里默念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头,这一切做好了,再一笔一画地描红、仿影、临贴,起、行、顿、收,写起字来抑扬顿挫,仿佛进入了忘我的境地。

她作业本上红圈圈越来越多,书包里整整齐齐,新书上干洁净净。

她的爸爸冲动地告诉老师,是良好的写字习惯改变了孩子的性格,也改善了孩子的生活。

由此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最珍贵的财宝也是习惯。

人生如同是一场好习惯和坏习惯的拉锯战,假设没有好习惯,你将很难成功。

习惯是选择出来的,不是天生养成的,当你改变自己的习惯时,你改变的是你自己的人生。

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9

古人云:

“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意思就是说,这件事很小,没有多大的功绩,不必挂在嘴上。

可这举手之劳,毕竟有多小呢?

在三毛小学听课的过程中,我就碰到了这样的一件小事,而正是这件小事却让我感动至深。

当我们走进三毛小学五楼多媒体教室时,已经有好多早到的老师坐在座位上低声交谈着,交流着各自的信息,一股浓浓的学习气氛扑面而来,而教室里那一排排摆放整齐的课桌椅更让人赏心悦目(椅子插进课桌下面的空间里),便怀着一份期待坐到了靠窗的位置上……

不一会儿,二年级的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教室,迅速地找到各自的座位坐了下来,一切都显得那样井然有序。

在周老师热情的引导下,师生们一起演绎着《雷雨》的精彩,感悟着“雷雨前”的闷热、不同平常,在倾听中收获,在朗读中体验,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当课一结束,就在学生们忙着整理学习用品预备离开的时候,周老师轻声提醒着:

“想想看,你来的时候椅子是怎么放的?

”几乎所有的学生同时做出了相同的动作——把自己坐过的椅子插进了课桌里面,然后带着学习用品排好队出去了。

没有学生对此有异议,也没有学生需要别人的再次提醒,更没有学生大声喧哗,似乎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给我的感觉就是训练有素。

看着依旧整整齐齐的教室,简直让人感觉不到这里曾经有学生来上过课。

这是一件小事,可从这件小事中又说明了什么呢?

接下来是三年级的课,上课的老师来自实验小学,我在想着她会不会也提醒学生要让课桌椅保持原样呢?

但学生们的做法让我再次涌起了对他们的敬意。

当学生马上离开时,并没有老师的提醒,可他们却一个个主动地把椅子插进课桌下面。

有一个女生可能是一时忘记了吧,当她已经走过一个座位时才猛然醒悟过来,于是迅速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轻轻地把椅子放好后才中意地离开。

假如说二年级的学生还需要提醒的话,那么到了三年级,学生显然已经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这需要怎样的持之以恒呀?

离开时把自己坐过的椅子恢复原样,这真的只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可就是这些不需要我们花许多精力就能做好的小事,我们的学生又有多少人情愿去做呢?

作为教师,我平常也总是这样对学生说:

假如看见地上的垃圾,你可以弯弯腰,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假如看见有小同学摔倒了,你可以主动把他扶起来,宽慰他;假如看见风把窗帘吹散了,你可以把窗关好或者把窗帘重新整理好;假如看见教室里的课桌歪了,你可以把它们排得整整齐齐;假如看见有人的红领巾掉下来了,你可以出声提醒他或者捡起来帮他戴好;假如看见扫把倒地了,你可以把它“扶”起来,再让它靠墙“站”好;假如看见窗台脏了,你可以拿抹布把它们擦掉……这些事都是小事,却因为你做了,而使许多人解决了苦恼,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三国时期刘备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勿以善小而不为。

”善事虽小,却能让别人解决了许多苦恼,你又何乐而不为呢?

可是,总有那么多人不怎么情愿去做,地上的垃圾可以视而不见;别人的困难可以置之不理;学校的财物可以随意处置……举手之劳,可又有多少人情愿“举手”呢?

假如说两位年轻美丽的老师给这漂亮的春天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的话,那么,学生们的举手之劳让这迷人的春天更具魅力,并焕发出无穷的活力。

生活中的小事,需要人去做;花园里的花,需要人去栽培;社会的安静,需要人去维护;心灵中的枯地,需要我们怎样去浇灌呢?

假设人人拥有如这些学生般的心灵,相信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中学教师生活感悟随笔作文10

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集中呈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中。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如同一道不可缺少“作料”。

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的某些行为的赞美、感慨、一句体贴的话语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情绪的影响;而学生的这种情绪又可以作用于教师。

从而产生情感作用,增强教师的积极情绪。

在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语、一种姿态,学生都能够心领神会,从中得到暗示,得到温温暖鼓舞,而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也能通过细致观看学生的异常表现。

如,面部表情、语言表述、举止行为等,较好地推断学生的情绪状态。

假如教师善于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轻率地推断他们是“朽木不可雕也”。

因而采取不闻不问、厌恶、挖苦、嘲讽甚至体罚的手段对待他们,就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是对教师抱有成见痛恨老师,或是破罐子破摔。

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显得紧张,而且相互对立的情绪也会日益恶化。

师生之间的情感在于不断交流,才能使心理距离越来越近,感情越来越融洽,才会到达感情共鸣,使感情不断地升华。

一个没有强烈的事业心,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感,没有工作积极性,没有对学生真挚的爱的教师,就很难了解学生的情感,就无法叩开学生的心扉,就难以启迪学生的智慧。

因此说,教育离不开情感,没有情感谈不上教育,更谈不上成功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