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2467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则运算教案精选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怎样的运算是减法?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出示)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运算教案2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制定了“四则运算”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

按照“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五个环节来设计课堂的。

在导入中给学生留下问题情境,再带领学生继续学习四则运算的第二条定律。

通过讲解例题和例题拓展学生自己找出运算定律: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接着学生练习、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知道如何将分步运算写成综合式子,并且按运算定律计算结果。

  1、学习任务分析

  “四则运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章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通过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天雪地”游玩买门票这一具体生活实例,引发出有关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的数学问题。

在活动中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提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混合运算赋予了生活中的现实意义,从而达到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概括总结,掌握运用。

  

(1)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归纳:

“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规律。

  2、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归纳总结的能力。

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四则运算的第一条定律: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这节课需要学生自己总结出运算定律:

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及格式。

通过对运算顺序的了解,结合本节课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基本的运算能力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

会把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学生理解和自主探讨归纳正确的运算步骤和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4、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

  5、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二)

  老师讲解例题时的重点数学信息和运算步骤,练习题的讲解时会有运算步骤。

  6、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则运算的第一条运算法则,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该怎么计算?

(从左到右,多媒体出示运算规律。

)那我们来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答案老师已经给出,但是你们必须告诉老师怎么计算才能得到正确地答案呢?

多媒体将题目展示出来。

  27+60-30=578×

24=212﹢30×

2=72

  师讲解,着重分析12+30×

2。

这题我们该按什么顺序计算呢?

同学们比较我们昨天学习的内容,这个综合式子有什么不一样,它有几类运算?

(两类,加法和乘法)那我们能按照昨天学习的从左到右计算的方法来计算吗?

我们试一试好吗?

  老师带领学生计算得出84,和正确答案不符。

  为什么我们这样计算没有得到72呢?

是我们哪里出了问题呢?

难道还有另外的运算法则吗?

那我们今天就继续来学习四则运算,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方法,好不好?

  设计意图:

有计划地安排练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一步达到熟练计算,为后面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同时也留下了疑问,为新课的学习埋下伏笔,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教学】

  ①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学习

  多媒体展示“买门票”情境图和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天雪地”游玩,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成人票:

24元,儿童票:

半价)师:

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半价”是什么意思?

  (理解“半价”指的是儿童票的价格是成人票的价格的一半)

  分步列式

购门票需要多少钱?

你能列分步算式进行解答吗?

(学生上台写答案)方法一:

24×

2=48(元)24÷

2=12(元)48+12=60(元)

  方法二:

24+24=48(元)24÷

说说这样列式,每一步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每一步的意思。

  综合列式

同学们能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回答,老师多媒体展示)算式一:

2+24÷

2

  算式二:

24+24+24÷

这两道算式和上节课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该怎样计算?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每一步是什么意思?

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说给同学听听。

(老师指名回答)

  24×

  =48+12

  =60(元)

  (引导学生理解:

先算:

爸爸妈妈两个大人,所以买两张成人票,就是24×

2=48,同时算:

玲玲是儿童,买儿童票,就是24÷

2=12,最后求总门票,就

  是48+12=60)

那方法二又是怎么计算呢?

老师想算一遍让大家看看有没有算对,大家要注意老师的运算顺序啊。

  24+24+24÷

  =24+24+12

  老师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引导学生理解:

先算玲玲的票价24÷

2=12,再算三个人的总价24+24+12=60,也得到了60正确答案,那老师的运算方法正确吗?

比较我们上节课的综合式子,看看我们这两个综合式子有什么不一样,它有哪些运算呢?

说说每道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算的?

  (引导学生说出: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并多媒体展示运算定律)

  ②例3拓展题学习

  多媒体展示“买门票”情境图和拓展题: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请同学们在本子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

  算式和计算过程

  100—24×

3

  =100—72

  =28(元)

  答:

应找回28元。

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定律,并结合实际理解意义)

  ③师: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同学在小组里提出问题并解答。

  【巩固练习】

  ⑴做一做

  完成教科书P7“做一做”第1题。

  要求:

先说出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再比较运算顺序是否一样。

  ⑵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25×

2=5062—50=12

  32÷

8=456+4=60

  15×

3=4530÷

6=545—5=40

  ⑶判断并改错

  22+18÷

232—10×

256÷

8+7×

  =40÷

2=22×

2=7+7×

  =20=44=14×

  =42

独立完成,并小组评讲。

让学生独立思考、辨析,完成练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归纳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新的想法吗?

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作业布置】

  ①完成课堂作业本P2

  ②完成书上P8练习一:

5、6、7、8、9、10题

  7、资源及媒体的应用

  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方案的要求事先制作好上诉内容的课件,以供教学之用,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准备,也能有条理地板书学习内容,便于学生接受。

  8、教学设计后记

  本内容的设计遵循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并结合教材,运用多媒体,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当地提出讨论的问题,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归纳知识。

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运算教案3

  1、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两头乘除、中间加减类型题的算法,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总结完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借助线段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两头乘除、中间加减”类型题目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混合运算的知识,谁还记得,混合运算都有哪些运算规则?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现在是什么季节?

冬天大家最喜欢干什么?

堆雪人、打雪仗、滑雪一定非常有趣,如果我们组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喜欢参加吗?

为了更好的组织开展活动,我们要了解一下每个年级活动的项目、参加的人数以及分组的情况。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理解、掌握“两边乘除、中间加减”类型题目的计算方法

  1、出示信息:

一、二年级组织堆雪人比赛,一年级有3组参加,每组8人,二年级由2组参加,每组10人,两个年级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这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

请你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你的想法,列出算式,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生1:

我们通过画线段图可以清楚的看出,要求两个年级一共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一、二年级分别有多少人。

  生2:

一年级每组8人,有3组;

二年级每组10人有2组,所以要求两个年级一共多少人列式为:

3+10×

大家同意吗?

  生齐:

同意,我们也是这样列式的。

同学们真不简单,你们列出的是一个三步计算的综合算式!

可这样的算式我们以前没有解答过,你们会算吗?

在练习本上试着计算一下。

  (指两名学生板书)

  ①8×

2②8×

  =24+10×

2=24+20

  =24+20=44(人)

  =44(人)

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在小组里谈谈你们的看法。

我们组觉着第一位同学做的对,即符合题的意思,也符合运算顺序每一步都是先算乘、后算加,第二位同学两个乘法一起算,不合适。

我们觉着第二位同学的做法是对的,先同时求出一、二年级分别有多少人,再求两个年级一共多少人,同样既符合题意也符合“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规则啊。

  生3:

我们也觉着第二种做法是正确的,它不仅符合题的意思和运算规则,结果正确,写起来还简便,我们觉着第二种方法是对的。

  

现在大家能不能达成共识?

第二种方法行不行?

行!

我也赞同大家的意见,两边的乘法可以同时计算。

  3、小练习

  

(1)板书:

15÷

3+16÷

26×

4-18÷

9。

这两道题表示什么?

在小组里说说。

  (交流。

第一题表示15除以3的商加16除以2的商得多少?

表示2个商加起来是多少。

第二个算式表示4个6的积减去18除以9的商得多少?

大家说的很好,应该怎样算呢?

试着做做。

  (生独立计算、集体反馈,略。

  

(2)指名口答运算顺序。

  9×

3+25÷

560÷

5—3×

375+5×

8+23

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

只有两边是乘除法、中间是加减法的算式,我们才可以将两边乘除法同时计算。

  

(二)理解、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则

三、四年级同学准备举行扔雪球比赛,三年级的有24人参加,四年级有36人参加,如果每6人分一组,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分几组?

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请你先画图,再列式解答。

  2、反馈学生作业。

  36÷

6-24÷

6

  =6—4

  =2(组)

他的想法大家能看懂吗?

要求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分几组?

必须先求什么?

  (生答,略。

仔细看看分析图,这道题你还有别的解法吗?

还可以这样算“(36-24)÷

6”。

能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从图上可以看出:

四年级的前半部分跟三年级的人数一样多,所以我们可以不用管,只看看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几人,多出的人数中有几个6就行了。

他的想法对吗?

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我们必须先求出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几人,才能再除以6,所以要加小括号。

如果不加小括号36―24÷

6行不行?

这样不行,这样就不符合我们刚才的想法了,只有加上括号改变它的运算顺序才能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几人,也就是先求差。

我们在低年级就知道加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板书:

3+2×

4)这道题应先算什么?

要想先算加法怎么办?

(红笔加上括号。

  3、完善法则。

看看我们前边归纳的运算规则,只有这两条够吗?

还需要补充什么吗?

应该加上“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前边两条也应该加上“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三、练习

  四、全课总结

我们在计算混合运算的试题时,都有哪些运算规则?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运算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

(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

(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

  a:

师: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下午有多少人?

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

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

  c:

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

“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d:

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

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

问题二中算式987÷

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三)与反思,布置思考题

  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思考题:

如果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如何计算?

  课后作业:

练习一第1、2、5题

  运算教案5

  [设计说明]

  一、借助情境,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思想是借助具体情景,通过6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初步了解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以及提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与以前的教材编排有很大的不同,改变了过去通过单纯解答混合运算试题以达到掌握、记忆运算顺序的设计意图,将混合运算赋予了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通过解答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理解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从而达到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概括总结,直至掌握运用。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对如何在现实情景中进行四则运算,如何把解决问题与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地结合作为着力点进行了研究。

旨在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思路交流汇报,使学生理解算式所表达的意义,初步体会“先乘除后加减”的合理性运算法则,并注意由具体特例向一般混合运算推广,最后总结、概括出四则运算法则的一般规律。

  二、在准确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的例1例2是在学生已会计算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例3要使学生理解、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加减两边可以同时计算的特例;

例4是学习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并体会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性。

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我们认为例1、例2的内容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而例3的教学任务有些重,因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第一课时完成例1、例2的教学以及两步计算的二级混合运算顺序,第二课时完成“两边同时计算”的混合运算特例及例4的教学任务。

这样教学不仅分散了例3的多个难点,同时能在第一课时中通过对比突出“先乘除、后加减”的教学重点,更能明确地帮助学生体会、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而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也能有足够的精力去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借助小括号的加入体会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性。

  三、在学习活动中重视学法的指导和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

  第一课时我们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发现、总结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途径、并有意识地寻求依据来解释说明自己的思路的能力,在理解、掌握运算顺序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第二课时中,我们有意识地增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俗话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线段图是以线段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大小,以线段之间的关系反映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发挥着其他手段、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低、中年级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需要借助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化隐蔽为直观,数形结合,形象地提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启发、拓宽并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判断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节课指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来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尤其是例4的第二种方法,学生对于这种方法很难理解,但通过画线段图及进一步观察、分析,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为什么先求差,实现对解题方法的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例1、例2以及例3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因,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同级运算和两级混合运算试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

(生:

滑雪、打雪仗……)这是济南新开业的滑雪场(课件出示滑雪场图片)。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滑雪场的情况。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发现、总结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滑雪场开业第一天上午有230人,中午有70人离去,又有150人到来。

  学生列式解答并指名板演:

  ①230—70=160(人);

  160+150=310(人)。

  ②230—70+150=310(人)。

  汇报交流:

请列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的学生分别说说解答思路。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

两者思路是相同的,只是第二位同学列出了一道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这样写比较简单。

由于数目越来越大,直接写出最后得数容易出错,如果我们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就不容易算错了。

  (教学脱式书写格式,略)

  2、出示信息:

开业前三天共接待900人,照这样计算,5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你能根据信息列出综合算式并脱式计算吗?

  指名板演:

900÷

5

  =300×

  =1500(人)

请你给大家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我先算900÷

3,再用它们的商乘5,因为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接待的人数才能算出5天的人数。

也就是说,这道乘除混合的算式你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做的。

谁能说出15—8+11和40×

60的运算顺序?

  生答略。

  3、总结运算顺序。

观察这几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第1、3题中只有加、减法,第2、4题中只有乘除法。

我发现它们都是从左往右计算的。

在一道算式中,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一般情况下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做。

  

(二)理解、总结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刚才有同学说想知道滑雪场的门票是多少钱,前两天我有两个朋友也去了滑雪场,看大屏幕:

成人票一张60元,付给售票员200元买两张票,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200—60×

  =200—120

  =80(元)

前几道题我们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为什么这道题先算后面的乘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