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2567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docx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docx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

连星耀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008.9

 

实验一:

低碳钢拉伸实验

WEW-600B/1000B微机控制液压万能试验机

一、概述

WEW-600B/1000B微机控制液压万能试验机如图一所示。

该试验机具有准确的加力速度和测力系统,通过与微机连接,可直接显示并打印出拉伸图。

测量精度高,操作方便、可靠,所能开出的实验项目有:

1.低碳钢拉伸试验;

2.铸铁压缩试验;

3.测定材料弹性模量E与波桑比μ试验。

图一WEW-600B/1000B微机控制液压万能试验机

二、组成

1.试验机主机;

2.油压机控制箱;

3.微型计算机与打印机;

三、实验指导书

1.实验目的

测定低碳钢的屈服极限

,强度极限

,伸长率

,断面收缩率

2.实验装置和仪器

1)WEW-600B/1000B微机控制液压万能试验机;

2)拉伸试件;(图二)

3)游标卡尺等。

(图三)

图二低碳钢拉伸试件

图三测量试件直径与标距工具

3.实验原理和方法

试验前,首先测量试件的原始直径d和标距l.然后加持试件,开机并拉断试件。

数据采集系统会直接得到下屈服力

最大拉力

测量拉断试件的断后标距

和断口直径

最后按以下公式计算低碳钢的屈服极限

,强度极限

,伸长率

,断面收缩率

4.注意事项

l)WEW-600B/1000B微机控制液压万能试验机操作规程(见后)

2)不要在工作台上涂写或刻划。

5.思考题

1、颈缩过程中,颈缩截面上的实际应力是增加还是减少?

2、为什么把试件的伸长率不能称作试件的轴向塑性线应变?

附:

WEW-600B/1000B微机控制液压万能试验机操作规程

一.试验前

打开HLTEST软件,然后再打开主机电源和控制箱电源。

如打开顺序不对,则必须重启计算机,关闭主机和控制箱电源。

然后按照开机顺序打开即可。

1.检查各连接线是否连接,无松,掉。

2.正确选择试验类型,试样尺寸,以及是否选用引伸计。

3.将油缸上升5mm然后夹持上夹头,并对负荷清零,此步骤只是在第一次做试验的时候执行,相同尺寸试样不在清零,如果试样改变才要重新清零。

4.移动中横梁调整到下夹头能很好的夹持试样为止,并夹好试样。

注:

试样在钳口中的距离要大于等于钳口长度的三分之二,否则会造成横梁的钳口部位倦边损坏。

5.如选用引伸计,则夹好引伸计,并对变形清零。

6.如果用引伸计则曲线类型选为应力-应变。

二.试验开始

打开送油阀,关闭回油阀,然后点击软件上试验开始,位移自动清零,在软件界面上选取正确的曲线显示坐标(负荷-位移,负荷-变形,负荷-时间),在试验时通过软件上的速率显示,调整送油阀的开口大小。

注:

1.送油阀不能开得太大,开得太大会使试样很快拉断,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2.如果使用引伸计,则要在试验过程中(拉伸过程进入强化段以后)取下引伸计(按键盘上的空格键或者软件提示时),否则会使引伸计损坏。

三.试验结束

1.试样拉断后,关闭送油阀,取下拉断的试样,打开回油阀。

注:

如在试样拉断后直接打开回油阀,会造成钳口损坏。

2.如未在试验以前输入试样尺寸和试样类型,试验结束后也可以输入。

3.量出断后标距输入后,可在软件上点击全部计算。

4.选择所要打印的试验数据,打印即可。

5.关闭软件后才允许关闭计算机(否则会造成系统软件破坏),然后再关闭控制箱电源和主机电源。

 

实验二:

剪切弹性模量测定实验

NPU-1622剪切弹性模量测定实验装置

一、概述

NPU-1622剪切弹性模量测定实验装置是西北工业大学在“国家基础力学教学基地”建设项目中自行研制和开发的力学实验教学装置之一。

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是计算构件扭转变形的基本参数,该装置采用电测和引伸计百分表两种方法测定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结构精巧实用,测量精度高,操作方便、可靠,所能开出的实验项目有:

1.用电测法测定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G;

2.用引伸计百分表法测定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G。

二、组成

1.实验台架:

合金钢构件(变截面实心、空心为一体)、台座、加力装置;

2.引伸计百分表;

3.荷载祛码:

1000g;

4.防护处理的应变片;

5.JDY-2型数字式静态电阻应变仪;

6.钢木结构工作台

图1NPU一1622剪切弹性模量测定实验装置

三、实验指导书

1.实验目的

用引伸计百分表法测定低碳钢的剪切弹性模量G。

2.实验装置和仪器

1)实验台架;

2)百分表;

3)游标卡尺。

3.实验原理和方法

由材料力学可知,在材料剪切比例极限内,圆轴扭转角的计算公式为:

由上式可得:

(1)

在图1所示的剪切弹性模量测定实验装置中,圆截面试件一端固定,另一端可绕其轴线自由转动。

转角仪固定在标距为L的A、B二个截面上。

当祛码盘上施加重量为F的祛码时,圆轴横截面便产生T=FL的扭矩。

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固定在A截面上的刚性臂由初始位OA转到OA1位置,固定在B截面上的刚性臂由初始位置OB转到OB1位置。

A、B两截面间的相对扭转角,在小变形条件下,等于二个刚性臂端头间的相对位移△(此值可以从百分表上读出),除以百分表表杆到试件轴线间的距离R,即

(2)

实验时,采用等量逐级加载法,测出与每级载荷相对应的扭转角φi。

(1)式算出Gi。

在按算术平均值

作为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G。

上式中n为加载级数。

这种数据处理方法,实质上是端直法。

当二个物理量(此处是T与φ)的线性关系很好时,用端直法比最小二乘法简便,而结果相差无几。

4.实验步骤

l)测量试件直径d,百分表触头到试件轴线间距离R以及力臂长度L;

2)用手轻按砝码盘,检查转角仪及百分表是否正常工作;

3)用砝码逐级加载。

对应着每级载荷Fi,记录相应的百分表读数

求出

,。

由式

(2)得到

实验重复三次。

5.实验结果处理

从三组试验数据中,挑选较好的一组,处理数据表格见试验报告。

6.注意事项

l)祛码要轻拿轻放,不要冲击加载。

不要在加力臂或祛码盘上用手施加过大力气。

2)不要拆卸或转动百分表,保证表杆与刚性臂间稳定、良好地接触。

3)注意爱护贴在试件上的电阻应变片和导线。

7.思考题

l)利用该装置测AB两个截面间的相对扭转角时为什么要有小变形的限制?

2)对于本实验所采用的试件,初载荷、终载荷多大合适?

实验分几级加载比较合适?

附注:

本实验装置相关尺寸为L=24Omm,d=10mm,l=100mm,R=100mm。

实验三:

组合叠梁纯弯曲正应力实验

NPU——1625组合叠梁纯弯曲实验装置

一、概述

NPU——1625组合叠梁弯曲实验装置是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基础力学教学基地”建设项目中自行研制和开发的新型力学实验教学装置之一。

该装置在一个支架上同时安装有3组梁,梁的种类和叠合形式实验时可选;每种梁上贴有两组应变片,供学生分组实验;采用丝杠手轮加力,传感器测力,数字式测力仪显示力值;此外还将电测法测定材料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的实验综合到该实验装置中。

这不仅扩大了实验组数,而且实验安全、方便、准确;所能开出的实验项目有:

1.用应变电测法分别测定3种不同形式组合叠梁横截面上纯弯曲段沿梁高度方向上的应力分布;

2.用应变电测法分别测定上述各种梁的曲率半径;

3.用电测法测定材料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

二、组成

图一NPU——1625组合叠梁弯曲实验装置

图二实验装置主体部分

1.实验台架:

3组矩形截面的组合叠梁(钢-铝叠梁、钢-钢叠梁、钢-钢楔块叠梁),钢材选用合金钢,铝材选用超硬铝(LY12CZ);用于测材料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的试件;台座;丝杠手轮加力装置;

2.力传感器;

3.SCLY——II数字式测力仪;

4.防护处理的应变片;

5.JDY——III型静态电阻应变仪(2台);

6.钢木结构工作台。

组合叠梁弯曲正应力实验指导书

1.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电阻应变仪,掌握测试技能。

2)测量纯弯曲梁上应变随高度的分布规律,验证平面假设的正确性。

3)用应变电测法测定三种不同形式组合叠梁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情况。

下面以钢-钢叠梁为例说明。

2.实验设备与仪器

实验台架;

力传感器;

SCLY——II数字式测力仪;

JDY——III型静态电阻应变仪(2台)。

如图1所示,从上至下依次为钢-铝叠梁、钢-钢叠梁、钢-钢楔块叠梁。

3.实验原理和方法

图2钢-钢组合叠梁受力简图、贴片位置图与理论应力分布图

在梁的某一横截面沿梁的高度分布8枚电阻应变片,贴片位置如图2所示。

电阻片长向与梁的轴线方向一致。

梁受力时,测出每个测点的应变值

,然后利用胡克定律

求出各测点的应力值。

4.实验步骤

1)测量梁的有关尺寸h、b、a、L;

2)卸掉钢-铝叠梁、钢-钢楔块叠梁加力板上的插销,使所加力仅作用在钢-钢叠梁上;

3)接通应变仪和测力仪电源,按照使用说明书分别校正和调零;

4)搞清各测点应变片引线颜色,把测点1——8的应变片和任一根不受力梁上的应变片(做为温度补偿片)按照单臂桥的接法接通应变仪,并逐点调整应变仪零点;

5)预加荷载F0,记下8个测点初始应变值

6)按照一定的加载梯度加载至F1,切换转换开关,记下各测点的应变值

7)按照同样的加载梯度加载至Fn,切换转换开关,记下各测点的应变值

8)按以上同样方法,可对其余二组梁进行测试;

9)卸去载荷,检查数据,恢复仪器。

5.试验结果处理

1)用电阻应变仪上读出的线应变读数,通过虎克定律:

σ=Eε

求出纯弯梁各测点正应力的试验值。

2)再按纯弯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式:

求出纯弯梁各测点正应力的理论值。

3)最后对试验值与理论值进行误差分析。

6.注意事项

1)检查叠梁叠放是否整齐;

2)不得用力拉扯应变片引线,不得触摸应变片;

3)测点位置通过引线的颜色辨认;

4)初载荷F0和终载荷Fn的值要适当;建议初始载荷200N,最大载荷2200N,载荷递增梯度:

5OON。

5)应变片灵敏度系数K=2.13。

7.思考题

l)如何建立钢-铝叠梁、钢-钢叠梁和钢-钢楔块叠梁横截面上正应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同学们可展开讨论)。

2)估计那种梁试验误差要大些,误差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附注:

本实验装置相关尺寸为a=200mm,L=600mm,b=10mm,h=25mm,钢和铝的弹性模量Est=210GPa,Eal=70GPa。

附:

JDYS—Ⅱ静态电阻应变仪使用说明书

、概述

JDYS-

型静态电阻应变仪是在JDY-

应变仪基础上新开发研制的新型应变仪,具有稳定性好、精度高、灵敏度系数方便可调等特点;校正桥能对仪器进行校准,保正了仪器的正确性;对不同阻值的应变片具有自动补偿功能;示值应变就是被测点的真实应变,不需修正。

抗干扰能力强,使用方便,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进行力学量测试所必备的理想测试仪器。

、主要技术指标

1.量程范围:

±19999με

2.示值误差:

0.2%±1个字

3.零点漂移:

≤3με/6小时(仪器预热10分钟且电桥上接120Ω标准电阻)

4.灵敏系数:

K值任意连续可调

5.测量点数:

单点

6.平衡范围:

±5000με

7.分辨率:

1με

8.供桥电压:

直流2V

9.应变片阻值:

60~700Ω

10.面板显示:

4位半7段LED数码

11.电源:

AC220V±10%

12.环境温度:

0—40℃

、结构及原理

JDYS—Ⅱ型静态电阻应变仪的工作原理与结构框图如图1。

主要由测量电桥,校正桥,测量校正开关,直流放大器,有源滤波,A/D转换,数码显示等。

根据电桥原理,当贴在构件上的应变片受力作用而产生变形时,其阻值也随之而变化。

在线弹性范围内,应变片阻值的相对变化量与其长度的相对变量成正比,即

,K为应变片的灵敏系数。

把应变片组成电桥,当应变片阻值变化时,电桥就有相应的电压输出,即

(E为供桥电压)。

再把电桥输出电压经放大,滤波,调整,A/D转换后用数码管显示,最后,数码管显

示的数字就是被测点的真实应变值。

数码管显示的数字即应变仪读数记作

四、面板功能及使用方法

1.面板功能

2.测量电桥的连接方式

仪器的测量电桥如图2所示。

(1)当R1为测量应变片,R2为温度补偿片,R3,R4(R3,R4为仪器自带,分别连接在后面板CC1及AA1两个接线拄里面)为固定电阻时,为

桥或单臂桥。

(2)当R1、R2都为测量应变片,R3、R4为两个固定电阻时,称为半桥。

(3)当R1、R3为测量应变片,R2、R4为两个温度补偿片时,称为对桥。

反之亦然。

(4)当R1、R2、R3、R4都为测量应变片时,称为全桥。

3.使用方法

(1)先将仪器前面板上“校正∕测量”开关打到校正位置,再打开电源开关,数码管就有数字出现,进入工作状态。

(2)根据测量应变片的受力特点及个数选择相应的桥路连接方式。

(3)应变片K值的调节

注意,K值调节前一定要在桥路连接后进行,即接好测量桥。

应变片K值的调节是通过数码管所显示的数值来进行的,数码管的具体数值是按公式10000∕K来计算。

具体方法为,先将前面板上“校正∕测量”开关打到校正位置,由公式10000∕K计算出校正值,用螺丝刀调节“K值调节”电位器,使数码管显示相应的数值。

例如K=2.00时,10000∕2.00=5000,调节“K值调节”电位器,使仪器显示为5000即可(允许有3-5个字的偏差),对其它K值调节方式同上。

(4)应变测量

把“校正∕测量”开关打到测量,调节电阻平衡电位器的粗调,使表头读数减小,大约剩几数个字时再用细调让数字为0000。

加载之前,记录初始值。

加载后,数码管的数值为被测点应变值(με)。

五、注意事项

1.仪器的使用顺序应该是接桥,K值调接,测量。

2.“K值调节”是用螺丝刀来旋转可变电位器,当旋转到头时请不要再用力去拧。

调节时,用螺丝刀轻轻地向左或右转动,更不能用力向里推,以免损坏电位器。

如果遇到K值太大或太小时,K值调节调不到设定值,此时可按K=2.00即5000来调,然后用公式K仪•ε仪=K片•ε片来换算。

3.仪器长期不用时,应定期通电,通电时无须接桥,只需将“校正∕测量”开关打到校正位置即可,否则仪器会出现零闪烁现象。

4.测量时,不要晃动引线。

附:

JDY——III型静态电阻应变仪使用说明书

一、简介

JDY—III型静态电阻应变仪是在JDY—II型静态电阻应变仪的基础上经改进而新开发研制的一种新型应变仪。

其稳定性好、精度高;对不同阻值的应变片具有自动补偿功能,且示值应变为被测点应变的真实值,不需修正;测点转换时的误差小,整机抗干扰能力强,使用方便,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进行力学量测试所必备的理想测试仪器。

二、主要技术指标

1.量程范围:

±19999με

2.示值误差:

0.2%±1个字

3.零点漂移:

≤3με/6小时(仪器预热10分钟且电桥上接1200标准电阻)

4.灵敏系数:

K值任意连续可调

5.测量点数:

10点

6.平衡范围:

±5000με

7.分辨率:

lμε

8.供桥电压:

直流2V

9.应变片阻值:

60-700

10.面板显示:

4位半7段LED数码

11.电源:

AC220V±10%

12.环境温度:

O-40℃

三、结构及原理

JDY-III型静态电阻应变仪的工作原理与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主要由测量电桥、校正电桥、测点转换、测量校正开关、直流放大器、有源滤波、A/D转换、数码显示等组成。

根据电桥原理,当贴在构件上的应变片受力作用而产生变形时,其阻值也随之而变化。

在线弹性范围内,应变片阻值的相对变化量与其长度的相对变量成正比,即

K为应变片的灵敏系数。

把应变片组成电桥,当应变片阻值变化时,电桥就有相应的电压输出,即

(E为供桥电压)。

再把电桥输出电压经放大,滤波,调整,A/D转换后用数码管显示,最后,数码管显示的数字就是被测点的真实应变值。

数码管显示的数字即应变仪读数,记作

图1JDY-III型静态电阻应变仪的工作原理与结构框图

四、面板功能及使用方法

1.面板功能

前面板照片

前后面板图片

2.测量电桥

仪器的测量电桥如图2所示。

图2惠斯登电桥

(1)当R1为测量应变片,R2为温度补偿片,R3,R4为固定电阻时,称为

桥或单臂桥。

(2)当R1,R2都为测量应变片,R3,R4为两个固定电阻时,称为半桥。

(3)当R1,R2,R3,R4都为测量应变片时,称为全桥。

3.使用方法

(1)先将仪器前面板上“校正/测量”开关打到校正位置,再打开电源开关,数码管就有数字出现,进入工作状态。

(a).

桥连接方式

把仪器后面板上的“连接器”插头插好,在零号桥AB之间接上补偿片,1——10个测量桥AB之间接测量应变片即可。

此时应变读数

(b)半桥连接方式把仪器后面板上的“连接器”插头拔掉,用短接片将零号桥B、C、D三点短接,1——10个测量桥AB,BC之间分别接测量应变片即可。

此时应变读数

(c)全桥连接方式

把仪器后面板上的“连接器”插头拔掉,零号桥A、B、C、D之间什么都不接,1——10个测量桥AB,BC,AD,CD之间分别接测量应变片即可。

此时应变读数

(2)应变片K值的调节

应变片K值的调节是通过数码管所显示的数值来进行的,数码管的具体数值是按公式10000/K来计算。

具体方法为,先将前面板上“校正/测量”开关打到校正位置,由公式10000/K计算出校正值,用螺丝刀调节“K值调节”电位器,使数码管显示相应的数值。

例如K=2.00时,10000/2.00=5000,调节“K值调节”电位器,使仪器显示为5000即可,对其它K值调节方式同上。

注意,K值调节一定要在桥路连结后进行。

(3)应变测量

把“校正/测量”开关打到测量,前面板“测点转换”开关1——10个位置及调零电位器和1——10个小红灯与后面板上1——10个测量桥一一对应。

调节各电位器,使各点的表头读数改变。

加载之前,记录下各点的初始值,加载后,转动“测点转换”开关,读取并记录下各点的读数(με)。

五、注意事项

1.仪器的使用顺序应该是接桥,K值调接,测量。

2.仪器的“测点转换”采用波段开关,1和10为两个左右极端,当达到1或10时,千万不要再用力去拧,以免损坏开关。

3.“K值调节”和平衡调节都是用螺丝刀转可变电位器,当转到头时请不要再用力去拧。

调节时,用螺丝刀轻轻地向左或右转动,更不能用力向里推,以免损坏电位器。

4.仪器长期不用时,应定期通电,通电时无须接桥,只需将“校正/测量”开关打到校正位置即可,否则仪器会出现零闪烁现象。

5.测量时,不要晃动引线。

 

实验四:

弯扭组合实验

NPU-1626弯扭组合实验装置

一、概述

NPU-1626弯扭组合实验装置是西北工业大学在“国家基础力学教学基地”建设项目中自行研制和开发的15种类型力学实验教学装置之一。

在复杂受载情况下,测定构件某一点的主应力和主方向,进而进行强度分析,是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此外,单独测出处于组合变形情况下构件截面上的某一个内力,对于分析或调整构件的受力也是必要的。

该装置以工程实际中广泛使用的薄壁圆筒为对象,采用丝杠手轮加力,传感器测力,数字式测力仪显示力值,结构精巧实用,测量精度高,操作方便、可靠,所能开出的实验项目有:

1.测定薄壁圆筒四个指定点上的主应力大小和主方向,并与理论值比较;

2.测定材料的弹性常数E、G、μ。

(选作)

二、组成

图1NPU一1626弯扭组合实验装置

1.实验台架:

薄壁圆筒;台座;丝杠手轮加力装置;

2.力传感器;

3.SCLY-Ⅱ数字式测力仪;

4.防护处理的应变片;

5.两台JDY-Ⅲ型静态电阻应变仪;

6.钢木结构工作台。

三、实验指导书

1.实验目的

测定薄壁圆筒四个指定点上的主应力大小和主方向,并与理论值比较;

2.实验装置和仪器

1)实验台架;

2)力传感器;

3)SCLY-Ⅱ数字式测力仪;

4)防护处理的应变片;

5)2台JDY-Ⅲ型静态电阻应变仪。

3.实验原理和方法

薄壁圆筒弯扭组合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圆管试件的一端固定在支座上,另一端通过直角拐臂、钢丝绳和手轮施加载荷。

手轮下的力传感器与数字式测力仪连接,可测出施加载荷的大小。

在试件的统一横截面上贴有4枚应变花,贴片位置见图2。

各应变片的实测应变值由静态电阻应变仪读出。

图2贴片位置(A,B,C,D)图

圆筒横截面上的内力如图3(a)所示,内力为:

T-扭矩,M-弯矩,FQ-剪力

(a)(b)

图3圆轴横截面上的内力及应变片黏贴方位图

筒壁上任一点均为复杂应力状态,且主方向未知。

为了测出主应力和主方向,在各测点贴上45度应变花。

图3(b)为应变花黏贴方位图。

由材料力学可知,圆筒表面上的任意的主应变为:

主应变或主应力方向为:

由广义胡克定律,可求得主应力大小为:

以上关系可查阅有关材料力学理论。

4.实验步骤

l)测量圆筒试件的外径D、内径d、直角拐臂长度L和所测截面到直角拐臂的距离a;

2)根据引线的编组和颜色,仔细识别引线与应变片的对应关系,按照单臂桥的接法接入应变仪;

3)接通应变仪和测力仪电源,按照使用说明书分别校正和调零;

4)通过加载手轮施加一定的载荷,逐点检测个各测点(也可只测某2个点)应变花3个应变片的应变值

,求出该测点主应力及其主方向;

5)卸去载荷,检查数据,恢复仪器。

5.实验结果处理

1)按理论解计算ABCD各点的应力分量与主应力;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ABCD各点的主应力和主方向;

3)比较其误差。

6.注意事项

l)加力要缓慢,避免冲击;

2)注意爱护贴在试件上的电阻应变片和导线。

7.思考题

比较各测点主应力的理论解与实测值的差异,简要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