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2627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1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1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1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1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1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1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1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1Word格式.docx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1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1Word格式.docx

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

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A.奴隶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

5.俗话说:

“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

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造福人民。

你能说出他是谁吗

A.黄帝B.尧C.舜D.禹

6.初一同学王亮学习了夏、商、西周三代的历史后,认为夏、商、西周三代的衰亡留下的主要历史思考有:

①“家天下”代替“公天下”是历史的倒退②勤政方能治国③爱民才能安邦④夏、商、周的统治者多无建树

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

7.“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8.阪泉之战是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的战争。

下列关于该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战争发生在四五千年前的长江流域

B.交战的双方是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

C.战争的结果是炎帝失败,归顺黄帝

D.这一战役后形成了华夏族

9.“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汨汨清流。

”这是著名学者余秋雨曾经对都江堰的赞美。

下列有关都江堰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江堰是由秦国蜀郡郡守李冰组织发动民众修建的

B.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起着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C.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设计科学

D.都江堰修建在咸阳附近,灌溉关中平原的农田

10.《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

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下列不能证佐这一说法的是

A.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C.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商鞅主张“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11.在我国古代社会发生了很多次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下列关于秦末农民战争,说法错误的是

A.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秦朝统治的残暴

B.爆发于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率先发动

C.建立了张楚政权,一度占领了大量的地盘,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D.这次起义经过了充分的组织和发动工作

12.小明期末考试考砸了。

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

爷爷慢吞吞地说:

“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相互转化嘛!

”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13.我们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秦始皇下令修筑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的真实目的是

A.抵御匈奴的进攻B.炫耀武力

C.抗击蒙古军队的进攻D.防止内乱的需要

14.西汉时期,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文景之治”,它为西汉进入鼎盛局面奠定了基础。

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吸取秦亡教训

B.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C.儒家治国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D.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15.“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文中的记载是下列哪一人物的发明

A.毕升B.蔡伦C.李时珍D.宋应星

16.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直观地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ABCD

17.中国古代有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作者“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

它是

A.《史记》 

 

B.《汉书》 

C.《通典》 

D.《资治通鉴》

18.“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

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

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A.说汉语B.穿汉服C.改汉姓D.以法治国

19.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4世纪时后期,氐族首领苻坚建立了政权,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他建立的政权名称是

A.北魏B.北朝C.前秦D.北汉

20.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著名科学家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因为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

A.近五百年B.近七百年C.近一千年D.近两千年

21.《汉书》记载“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不忧冻饿,亦亡(亡:

无)千金之家。

”而据《宋书》记载南朝时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促成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施行仁政B.社会比较稳定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工具和技术D.自然条件优越

22.下列是一个描写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某人发迹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辛勤耕种这些土地,因粮食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

C.接着,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小地主

D.四十五岁后他卖掉所有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后来成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23.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城濮之战D.马陵之战

24.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朝代更替是人们共知的客观事实。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及建立者分别是

A.夏朝、禹B.商朝、汤C.周朝、文王D.夏朝、启

25.春秋时期,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诸侯争霸成为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

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的衰微

B.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C.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D.争霸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

26.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洛阳在中国古代中的人文史记,诗词曲艺,史话传说,礼仪风俗中都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以下政权曾定都洛阳的是 

①西汉 

②东汉 

③西晋 

④东晋 

⑤北魏

A.①②⑤ 

B.②③⑤C.③④⑤ 

D.②⑤

27.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关键性战役是

A.淝水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巨鹿之战

28.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下列属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民族融合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9.舞蹈《千手观音》曾获得CCTV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比一等奖和特别大奖。

你是否知道“千手观音”、“功德无量”的词汇跟下列哪个宗教有关

A.基督教B.佛教C.道教D.伊斯兰教

30.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C.民族交往与民族汇聚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40分)

1.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需要你在答题卡上作答。

3.答题前将答题卡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40分)

31.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辽阔的疆域结成大一统的整体。

西汉继承秦制,经过前期的休养生息和汉武帝的积极开拓,使秦以来的大一统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问答(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

“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董仲舒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是秦统一货币图,图二是秦统一文字图。

请你说出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

(2分)全国规范使用的文字是什么?

(2分)

(2)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

(3)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4)在汉武帝统治时期,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威胁中央的问题,实行了什么措施?

(5)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2分)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6)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不可抄袭原材料作为答案)(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4分)

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执政官恺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绸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及贵妇人都惊叹不已,认为恺撒大帝的长袍美妙绝伦,于是穿中国的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

下面是古代著名的中西陆上交通图

(1)材料一中当时中国所处的朝代可能是哪个朝代?

(2)恺撒大帝的丝绸长袍是通过材料二的这条通道得到的,请说出这条通道的名称?

(3)为了保护这条通道的安全和商旅往来,当时的政府于何时设置了什么机构?

(4分)

(4)对这条通道的开辟,做出了最杰出贡献的冒险家是谁?

(5)这条通道的开辟,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

(2分)请你为当今利用好这一通道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33.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艺术篇】

【科学篇】

材料二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道法自然”是中医养生的要求,天人合一、阴阳平等、身心合一是中医养生观的三大法宝。

(1)图一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被称为什么?

(2分)汉字书写在东汉末年逐渐发展成为书法艺术,图二书法是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作品。

这里的“书圣”指的是谁?

(2)图三代表了我国的石窟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石窟?

(举一例)(2分)

(3)根据材料二,东汉时期,一套“道法自然”的医学体操诞生,请写出该体操的名称。

(2分)同时期诞生的一部医学著作全面阐述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这部著作是什么?

(4)在当今时代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D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1.

(1)圆形方孔半两钱(2分)小篆(2分)

(2)郡县制(2分)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4)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2分)

(5)B(2分)

(6)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答出一点得2分,共2分)

32.

(1)西汉(2分)(答汉朝不给分)

(2)丝绸之路(2分)

(3)公元前60年(2分)西域都护(2分)

(4)张骞(2分)

(5)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2分)。

建议:

可从尊重历史的角度,保护丝绸之路;

或从经济角度,加强丝绸之路的开发;

或从政治角度,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等等,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就有分。

33.

(1)甲骨文(2分)王羲之(2分)(写错字不给分)

(2)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任举一例)(2分)

(3)五禽戏(2分)《伤寒杂病论》(2分)

(4)大力开展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教育;

举办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宣传活动;

有关部门利用法律、行政手段保护好民族文化遗产;

注重创新与发展,做到民族性与开放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今天焕发新的生命活力等(答出一点得2分,共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