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外国教育史之二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2776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外国教育史之二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外国教育史之二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外国教育史之二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外国教育史之二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外国教育史之二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外国教育史之二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外国教育史之二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外国教育史之二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外国教育史之二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外国教育史之二Word格式.doc

《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外国教育史之二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外国教育史之二Word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外国教育史之二Word格式.doc

主要是讲解和辩论;

  5.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世俗性、国际性、独立自主性等;

  四、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

  1.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

市民阶级主要由商人、手工业者组成,他们组织起行会,组织办理城市学校;

  2.城市学校的特点:

  

(1)世俗性;

  

(2)强调职业和技术的培训;

  (3)虽然宗教教育仍然是所有城市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起地位受到明显地削弱;

城市学校教学水平也比较低,基本都坚持以本国语言教学;

  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一、拜占廷的教育

  1.教育概况:

  

(1)私人讲学盛行;

  

(2)中等教育主要是文法学校,学习内容为古典文学;

  (3)高等教育中最著名的是425年建立的君士坦丁堡大学;

  (4)注重法学教育;

  (5)医学教育也比较发达;

  (6)教会比较重视教育,教会学校有隐修院和座堂学校两种;

  2.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1)世俗文化与基督教教会的文化教育体系长期并存、相互影响和对立斗争;

  

(2)直接继承了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教育遗产,起到了传播和保存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作用;

  (3)世俗教育体系得到发展;

  (4)对东、西欧国家的教育有着较大的影响,对于文艺复兴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阿拉伯的教育

学校种类

  

(1)昆它布(简陋的初等教育,教学内容主要为《古兰经》);

  

(2)宫廷学校和府邸学校;

  (3)学馆(学者在家讲学的地方,但比宫廷学校程度要低,相当于中等教育);

  (4)清真寺;

  (5)图书馆(特殊形式的高等教育);

  (6)尼采米亚大学(塞尔柱帝国时期,尼采姆在巴格达创建的高等专科学校);

白手起家,对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和教育采取宽容的态度,并鼓励学术研究,其特点在于①尊师重教;

②教育机会均等;

③神学与实用课程并存;

④教学组织形式多样;

⑤多方筹集资金;

⑥对西欧重新认识古希腊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人文主义教育

  1.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

  

(1)特点为强调世俗性和人性的解放,注重人的自由和天性,代表人物为维多利诺(孟都亚宫廷学校“快乐之家”)、弗吉里奥、格里诺等;

  

(2)“快乐之家”的教育实践包括如下特点①学校注意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

②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传授广泛的教学内容;

③要求学校具有优美的环境;

④强调师生之间的和谐气氛;

⑤注重启发诱导,讲求兴趣;

⑥反对体罚、压制;

  2.北欧人文主义教育:

特点为强调宗教和道德,教育目的具有强烈的政治性;

代表人物伊拉斯谟(尼德兰,《论基督教王子的教育》)、莫尔等;

  3.法国人文主义教育:

代表人物是拉伯雷(《巨人传》);

  4.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①人本主义②古典主义③世俗性④宗教性⑤贵族性;

  二、新教教育

  1.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

路德派教育的特点是把教会置于国家权力之下办教育,代表人物是马丁·

路德、梅兰克顿(拉丁文法中学的改革,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德意志人的伟大导师”)、斯图谟(斯特拉斯堡文科古典中学的实践)、布根哈根(初等学校的建立);

路德主张

  

(1)国家应重视教育,掌握教育权,重视对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管理;

  

(2)国家应推行普及、义务的教育;

  (3)建立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国家教育体系;

  2.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

加尔文教派的活动中心是在瑞士的日内瓦,加尔文认为所有人民的教育应由教会负责,教育本质上是宗教性的,其改革特点有

  

(1)强调教育对个人、社会和宗教的意义;

  

(2)提倡免费教育并进行了实践,创办了免费学校;

  (3)重视人文科学的价值;

  (4)学习古典文科中学的管理方式,创办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和日内瓦学院;

  3.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

英国的宗教改革又不同于前两者,它形成了国家和教会联合起来的特点,国家和教会两者在最高权力上是平等一致的关系,主要改革有①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②教育目标开始转向培养绅士,教育具有一定的世俗性,但还是以古典课程为主要教学内容;

③加强英语教学;

  三、天主教教育——耶稣会派的教育改革,反对宗教改革而兴起,代表人物西班牙的罗耀拉;

  1.耶稣会学校:

分初、高两级,高级部之上还有神学部;

  2.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

和中世纪没很大区别;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

  一、英国近代教育制度

  

  1.教育概况——

  

(1)初等教育:

①慈善教育:

英国的初等教育一直由国教会管理,教会初等教育具有慈善性质;

出现了各样的“免费学校”、“贫儿学校”、“乞儿学校”、“流动学校”等;

教学内容为“4R”(读写算和宗教);

②主日学校:

为没有机会受到正规教育的成人开办;

  

(2)中等教育:

有文法学校、新兴中等教育和公学,有明显的双轨制痕迹;

公学是一种专门为培养统治阶级人才的贵族学校,拥有大量校产,不受教会和政府控制,初开办时也招收过平民子弟入学,但很快就成为只为贵族培养人才的场所,是“英国绅士的摇篮”;

  (3)“导生制”学校:

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学校,1798年,教师兰卡斯特在伦敦开办一所采用这种教学法的学校,同时牧师贝尔也在殖民地开办了类似的学校;

  (4)“新大学运动”:

开明人士提倡建立新型的教授世俗知识的大学以代替古典大学的思潮推动了“新大学运动”,1828年,“伦敦大学学院”成立,打开此运动序幕。

学院以自然科学学科为主,不进行宗教教学。

在其带领下出现许多新的大学。

这些学院的共同特点是①私立;

②不问教派,男女均可入校;

③注重工业和科学领域;

④教育面向中产阶级;

  (5)1870年《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

对5~12儿童实施强迫初等教育;

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

  2.洛克论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近代史上第一个较为明确地提出了包含德智体三育教育体系的人;

  

(1)教育的认识论基础:

“白板说”,“感觉说”,“经验说”;

  

(2)教育的作用、目的和途径:

洛克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巨大作用,认为人之好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绅士不仅要有健壮的身体,还必须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

绅士教育不能靠学校教育,而是需要通过家庭教育;

  (3)绅士教育的内容:

①健康教育或体育②德育(认为道德和道德教育是绅士教育的灵魂);

③智育(洛克尤其强调两点:

德行重于学问;

学问的内容必须是实际有用的广泛知识);

  3.斯宾塞论教育——代表作是《教育论》,首次鲜明而正确地表达了德智体三个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1)教育目的:

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2)知识价值论:

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强调科学知识应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批判以绅士教育为代表的古典主义教育;

  (3)课程体系:

他把人类生活的几种主要活动加以分类并以此来划分课程①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生理学和解剖学;

②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逻辑学、力学、数学、光学等;

③目的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

④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历史;

⑤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可用于满足爱好和各种感情的活动--文学、艺术等;

  (4)教学原则与方法:

①教学应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

②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必须在方式和安排上同历史上人类的教育一致;

③教学的每个部分都应该从实验到推理;

④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和推论;

⑤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⑥重视实物教学。

  二、法国近代教育制度

  1.教育概况——1808年,拿破仑下令建立帝国大学使之成为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大学首脑称“大学总监”,由拿破仑亲自任免,全法被划分为29个大学区,大学区总长、帝国大学和学区的督学及各学区大、中学教师均为国家官员;

  2.爱尔维修论教育——抨击了“天赋不平等”,主张教育民主化,把人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提出“教育万能”的口号,否定遗传因素的影响;

鉴于教育对个人和国家的重大影响,他要求彻底改革旧学校,主张由国家创办世俗教育,倡导人们关心现实的利益;

还论述了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指出人的终生都应在学习和受教育中,主张爱护身体,重视体育;

  3.狄德罗论教育——否定了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但肯定教育在个性发展和社会变革中有巨大作用,主张剥夺教会的教育管理权,把教育交由新的国家政府管理,主张推行免费的强迫义务教育;

强调科学知识的学习;

  4.拉夏洛泰论教育——其代表作为《论国民教育》,认为教育应由国家而不是教会控制,主张教育世俗化,国民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良好的法国公民,其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对法国乃至西欧各国近代国民教育的建立产生巨大影响;

  5.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主要教育改革方案和教育主张——主要有1792年康多塞方案,1793年雷佩尔提方案(建立国民教育之家)等,均主张建立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提倡普及教育和教育民主化,教育内容应科学化、世俗化,等等;

  三、德国近代教育制度

  

(1)18世纪后期,德国开始改变过去教会控制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局面,加强国家对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控制,最早完成普及初等教育的国家是普鲁士;

  

(2)德国中等教育的形式主要有文科中学和骑士学院,18世纪初出现新的中学类型—实科中学;

  (3)洪堡时期:

①在初等教育方面,特别重视提供师资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努力改进培养工作;

②在中等教育方面,十分重视文科中学的改革;

③在高等教育方面,1810年建立起了柏林大学,以费希特为首的教育家倡导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统一”、“教与学的自由”,重视科学研究,并将选课制引入柏林大学;

  (4)德意志帝国建立之后实行中央集权的教育行政体制,一度出现教育的倒退;

1872年颁布《普通学校法》规定6-14岁的强迫义务教育;

  2.第斯多惠等论教育——“德国师范教育之父”,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1)论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天资、教育和自由自主;

  

(2)教学论:

①认为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②论教育原则(遵循自然原则;

遵循文化原则;

自然和文化相统一原则;

连续性和彻底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启发式原则);

  (3)论教师:

对教师提出三个要求,①自我教育②有崇高的责任感;

③有良好的教育素养和教学技能;

  四、俄国近代教育制度

  

(1)俄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是从彼得一世改革开始的,主要措施有①创办实业学校;

②改善初等教育;

③创办科学院(1725年);

  

(2)1755年,由罗蒙诺索夫等科学家创办了莫斯科大学;

  (3)1782年成立国民学校委员会;

1786年,该委员会颁布《国民教育章程》;

  2.乌申斯基论教育——“俄国教师的教师”、“俄国科学教育的创始人”,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

  

(1)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把教育分成有意的教育和无意的教育两种;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这种人除了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外,应该有劳动的习惯和爱好,并把祖国命运与个人结合起来;

教育应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

  

(2)论教学:

教学应该包括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两个方面;

要求较遥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

  (3)论道德教育:

认为道德教育是培养人形成道德品质最佳的途径,教师要善于运用说服、强制、表扬、鼓励、警告、惩罚等方法;

  (4)论教育学及教育者的培养:

把教育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

广义的教育学是教育者所必须或有用的一切知识汇集,这类知识重最重要的就是生理学和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学是教育活动规则的汇集;

  五、美国近代教育制度

  

(1)殖民地时期的教育:

在初等教育上主要有主妇学校和市镇学校;

在中等教育上主要有拉丁文法学校和文实学校(美国文实学校之父是富兰克林);

在高等教育上,这一时期主要有美国第一所高等学校——哈佛学院;

总之,美国独立前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宗主国英国教育的移植,没有形成自己的教育体系;

  

(2)美国独立后至南北战争以前的教育:

独立之后形成了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制度;

1834年贺拉斯·

曼建议州政府建立公立中学之后,全美兴起了公立教育运动,特别是1874年卡拉马祖案判决之后,各州公立学校数量大增;

公立学校的建立,不仅奠定了美国教育制度的基础(免费的公立教育体系),而且也成为美国普及教育运动的开始;

  (3)高等教育的发展:

①州立大学、专门大学的建立和赠地学院的出现,1818年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建立,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州立大学;

1862年摩雷尔法案的颁布使得各州建立起工农学院(赠地大学),确立了农业与工艺教育与之相关的应用科学研究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打破了政府从来不过问高等学校办学的传统,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民主化进程和大众化;

②研究性大学的出现,1872年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建立,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所现代化的大学;

  2.贺拉斯·

曼论教育——“美国公立教育之父”;

  

(1)论教育作用与目的: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工作者;

普及教育的意义有①是培养理想的国家公民的途径;

②是维持现存社会安定的重要工具③教育是使人民摆脱贫困的重要手段;

  

(2)论教育内容:

完整的教育应包括体育、智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宗教教育;

  (3)论师范教育:

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养,认为这是提高公立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其倡导下,马萨诸塞州于1839年建立了第一批公立师范学校;

  六、日本近代教育制度

  

(1)江户时代:

在日本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日本教育产生较大影响的思想文化主要有中国的儒学、日本的国学(和学)和西方的兰学;

江户时期,主要有3种类型教育机构①幕府直辖的学校机构②藩学③民众的教育机构,包括乡学、私塾、寺子屋等学校;

  

(2)明治维新时期:

1871年建立文部省,1872年8月,颁布了日本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令》,主要的改革措施有①废除封建教育体制,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新体制(效法法国建立大学院和大学区);

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③聘请西方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教师来日工作,并且派遣大量的留学生出国深造;

④大力发展示范教育,培养师资(1872年建立日本第一所师范学校,1874年在东京建立了女子师范学校;

1875年又在地方建立师范养成所培养小学教师);

⑤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⑥大力发展高等教育(1877年建成东京大学);

  (3)近代日本教育发展的特点:

在学习西方学学文化与技术的同时,坚持以儒家道德为教育的中心任务,教育具有强烈的国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

  2.福泽谕吉论教育——代表作《劝学篇》;

大力主张普及学校教育,以最终实现教育立国;

强调修习学问,唯尚实学;

主张通过知识教育开发人的智力,培养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

通过道德教育培养民众,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念,提高民族自尊心;

通过体育提高国民素质。

同时强调,遗传、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同时发生作用;

  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1)教育的目的:

教育要使人认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以便享受现世的幸福,并为永生做准备,即宗教性和现实性的相结合,是他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反映;

  

(2)教育的作用:

①教育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②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作用,在他看来,人都是有一定天赋的,而这些天赋发展得如何,关键在于教育;

  (3)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这是他教育体系的指导性原则,包括两重含义①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②教育必须适应儿童本身心的特点;

  (4)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

“泛智”思想(就是使所有人都获得“百科全书式的教育”)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又一指导原则,也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主张教育对象普及化;

主张全国统一学制,将教育分为四阶段①母育学校(1-6岁)②国语学校(6-12岁)③拉丁文学校(12-18岁)④大学(18-24岁);

  (5)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①学年制,就是所有公立学校在一年之中只招一次学生,秋季始业,同时开学,同时放假。

一学年分四个学季,四次节假日;

学校工作应按年、按月、按日、按时安排妥切;

学年终了时,通过考试同时升级;

②班级授课制,就是把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的儿童,分成不同年级,通过班组进行教学。

夸美纽斯断定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在于它扩大了教育对象有利于普及教育;

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工作兴趣大增,工作热情高涨,从而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生方面,大群的伴侣在一起,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帮助;

  (6)论教学原则:

①直观性原则②自觉、主动性原则③巩固性原则④量力性原则(根据教育适应自然提出,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量力性原则的人)⑤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7)论道德教育:

①重视道德教育,认为德育比智育更重要;

②把世俗道德的培养从宗教中分离出来;

③把智慧、勇敢、节制、公正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还在德育中纳入一个崭新的概念即劳动教育;

④对于德育的方法,夸人提出尽早开始正面教育;

从行动中养成道德行为的习惯;

榜样;

教诲与规则;

择友;

  (8)教育管理思想:

主张应由国家来管理教育而不是教会,夸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国家设置督学的人;

  (9)对夸的评价:

《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史上第一本独立性态的教育学著作,《母育学校》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

夸美纽斯以具自然适应性原则,详细地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在总结前人基础上第一个提出较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细,为改革教学做出的重大的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建立了功绩;

但其思想仍是经院哲学和机械唯物论相结合的产物,带有宗教神秘主义的色彩;

  2、卢梭的教育思想——“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西方教育思想的三大里程碑为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和教育》;

  

(1)自然教育理论:

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把所受的教育分为自然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教育;

“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消极教育”);

  

(2)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

  (3)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

①正确看待儿童②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

成人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和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③自然后果法;

  (4)自然教育的教育阶段:

教育要符合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

①在婴儿期(0-2岁),主要是进行体育,以身体养护为主;

②在儿童期(2-12岁),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反对儿童在这一时期读书;

③在少年期(12-15岁),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

④在青年期(15-18岁),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

  (5)公民教育理论:

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和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

  (6)对自然主义的教育评价:

高度尊重儿童的善良天性,批判当时流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措施的荒谬,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为的教育观,但对儿童的天性过分影响化、过分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的自然成长、忽视社会的影响和人类文化传统教育的作用,过高估计儿童的直接经验,忽视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

  3.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1)教育实践活动:

1768年,他在苏黎士附近的“新庄”,建立了一个试验农场;

1774年,又在“新庄”办起了一所孤儿院;

1781年,写了《林哈德与葛笃德》;

1789年,受瑞士政府的委托,裴在斯坦茨建立了一所孤儿院;

1799年,在布格多夫的幼儿学校任教,继续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

第二年写了《葛笃德怎样教育子女》一书;

1805年将学校迁往伊弗东,建立了伊弗东学校,使其成为欧洲的教育圣地;

  

(2)论教育目的:

培养“完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全面和谐发展;

基于此,裴赋予德育、智育、体育以及劳动教育以重要的意义;

  (3)论教育心理学化:

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教育心理学化具体要求是①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

②使得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

③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

④调动儿童的主动性,让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4)论要素教育:

按照裴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由最基本的要素构成的,儿童掌握了这些要素就能够很到地学习。

教育也应从最基本、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

①智育最基本的要素是数目、形状、语言,培养这三种能力的学科是算数、几何与语文;

②体育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关节活动;

③德育最基本的要素是对母亲的爱;

  (5)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

裴斯泰洛齐从要素教育观点出发,分析了小学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裴不是第一个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人,但却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并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推动和发展这一思想①新庄“贫儿之家”时期(初步实验,只是一种单纯的、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