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生产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3148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生产实习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生产实习报告.docx

《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生产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生产实习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生产实习报告.docx

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生产实习报告

第一章前言

生产实习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必修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水文工作的基础,它与生产密切结合,实践性很强。

这次的水文生产实习是我们参加规模最大的实习,生产实习是将前三个学年所学的理论知识同实践联系仪器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已学课程知识的理解。

不仅如此它还为我们毕业设计做准备,也使我们对本专业认识更加深刻。

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实践基础为学习水文科学和今后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1.1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中的水资源问题密切结合,使学生加深理解已学过耳朵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在实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水患意识;引导学生热爱水利科学和献身水利事业。

1.2实习任务和要求

本次实习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实习地点的参观考察、现场实践、室内外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等工作,是学生了解整个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熟悉并独立完成部分水文要素的实测、计算、分析和成果提交的过程及方法,提交并完成相应的计算成果和生产实习报告。

为完成这一任务,提出一下基本要求:

(1)安全是一切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保障,本次实习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要求学生和教师都必须遵守学校教学实习工作的有关安全规定;

(2)初步学会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3)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来了解水文水资源专业的主要研究内容、基本步骤,初步掌握其主要方法;

(4)使学生在实习报告的编写等方面得到一次较为严格的训练。

实习时间:

2014年9月1日——2014年9月28日

指导老师:

金鑫、代俊峰、王春振、邓欢、赵华荣

实习时间安排:

时间

实习事项

9月1-2日

实习动员,学生学习指导书,查阅了解前期资料,购买实习用品等

9月3-5、9日

地表水环境监测及评价

9月10日

水文基本业务工作参观考察

9月11日

农业灌溉试验参观考察

9月12日

第一阶段资料整理

9月13-15日

野外实习准备

9月16-19日

水流域水文调查

9月20-30日

设计洪水计算及报告撰写

第二章桂林市地表水环境监测

2.1实习目的和要求

2.1.1实习目的

通过对雁山园附近水系监控断面的布设,熟悉水环境监测的基本过程基本原理,掌握水环境监测现场的基本操作方法。

2.1.2实习要求

(1)掌握水环境监测现场调查的基本方法;

(2)对于地表河流,掌握对照断面、监控断面和消减断面的布设;

(3)对于塘坝、塘堰等小型地表水体,选择不同类型的地表水体,以便比较水质类别及分析其水质影响因素;

(4)掌握现场测定PH、溶解氧、电导度、水温等水环境要素的测定;

(5)了解水样采集的基本方法。

2.2实习内容

2.2.1水环境参数测定的测定方法

(1)PH的测定

本次实习所使用仪器为6010型便携式酸度计。

由于PH电极是玻璃电极,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以免损坏。

(2)溶解氧的测定方法

所用仪器为9010型便携式容氧测定仪。

1.确定探棒头里面的电解液中没有气泡存在;2.将探棒放入待测液中,并用手不断地搅拌待测液,流动速率约为每秒一英尺;3.待读值稳定后读出溶氧值及温度并记录。

(3)电导率的测定方法

用仪器为3250M型便携式电导度测量仪。

1.将电导率探棒完全清洗干净并擦干;2.按MODE键选择电导率显示模式,输入适当的被测溶液的温度系数以获得精确的测量;3.将探棒放入溶液中,不要让探棒触底并梢等片刻,等让温度平衡以获得较精确的测量;4.将附着在探棒上的气泡轻轻摇掉,并等读数稳定后,读出电导率值及温度并记录。

2.2.2监测点布设及水样参数测定数据整理

测点号

测点经纬度

高程(m)

A

E110°18′14.8″N25°4′43.1″

157

B

E110°18′15.2″N25°4′43.9″

149.3

C

E110°18′15.7″N25°4′45″

159.8

D

E110°18′15.9″N25°4′46.6″

164.3

E

E110°18′16.1″N25°4′49.3″

156.1

F

E110°18′14.8″N25°4′49.1″

150.2

G

E110°18′15.6″N25°4′54.7″

154.8

H

E110°18′15.8″N25°4′56.3″

149.4

 

监测点号

监测时间

监测项目

PH

溶解氧百分制/%

溶解氧/PPM

电导度/µs

温度/℃

A-A断面

9月3日

7.56

51.8

4.05

768

29

9月4日

7.8

48.9

3.87

364.2

27.1

9月5日

7.71

49.1

3.85

373.3

27.9

9月9日

7.6

50

3.72

374.2

30.3

平均值

7.67

49.95

3.87

469.93

B-B断面

9月3日

7.45

48.1

3.69

369.4

29

9月4日

7.76

50.9

4.03

370.1

27.1

9月5日

7.75

49.8

3.89

372.4

27.5

9月9日

7.62

54.7

4.12

370.8

30.3

平均值

7.65

50.88

3.93

370.68

C-C断面

9月3日

7.33

48.2

3.7

317

29

9月4日

7.83

50.2

4.02

369.4

27.3

9月5日

7.8

46.1

3.62

369

27.7

9月9日

7.58

42.7

3.23

374.6

30.2

平均值

7.64

46.8

3.64

357.5

D-D断面

9月3日

7.51

47.5

3.66

368.9

29

9月4日

7.73

48.2

3.82

369.3

27.3

9月5日

7.71

45.9

3.62

372.1

27.7

9月9日

7.57

44.8

3.38

374.7

30.1

平均值

7.63

46.6

3.62

371.25

E-E断面

9月3日

7.54

46.6

3.6

369.2

29

9月4日

7.69

51.8

4.11

369.1

27.2

9月5日

7.69

48.8

3.82

371.7

27.7

9月9日

7.6

48

3.38

375.2

30

平均值

7.63

48.8

3.73

371.3

F-F断面

9月3日

7.63

45.6

3.51

370.5

28.8

9月4日

7.69

50.3

4

368.4

27.1

9月5日

7.7

47.7

3.76

372.3

27.5

9月9日

7.62

46.3

3.5

374.5

30

平均值

7.66

47.48

3.69

371.43

G-G断面

9月3日

7.64

40.8

3.15

369.3

28.7

9月4日

7.73

50.3

4

368.4

27.1

9月5日

7.7

40.6

3.19

372.1

27.5

9月9日

7.65

38.3

2.91

375.6

30

平均值

7.68

42.5

3.31

371.35

H-H断面

9月3日

7.68

43.9

3.36

374.8

29.2

9月4日

7.72

39.6

3.08

377.1

28.4

9月5日

7.67

42.7

3.32

376.8

28

9月9日

7.62

33.5

2.54

373.6

29.9

平均值

7.67

39.93

3.08

375.58

监测点号

监测点号情况

水深/m

水面宽/m

平均流速/(cm/s)

1.15

10

1.13

1.2

17

5.6

0.95

6

8.3

0.5

3

12.5

0.5

2

16.7

0.45

2

8.3

0.9

1

8.3

1.2

18

0.1

2.2.3根据各断面数据绘制雁山镇水质变化图

 

同一断面PH随时间变化曲线

同一断面溶解氧随时间变化曲线

 

同一断面电导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2.2.4雁山园一带水系监测断面分布示意图

第三章桂林市水文站

3.1水文站简介

桂林市水文站始建于1915年12月,设立于现解放桥下游约400米处,站址曾两次迁移,1957年定于现址。

桂林市水文站属国家重要水文站,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桂江上游的重要控制水文站,站址上距河源105公里,下句西江河口362公里,集水面积2762km2,承担桂江上游漓江河段的水文监测任务,主要监测项目有水位、流量、水质、降雨量、蒸发量、岸温、泥沙和水温等,并向国家、自治区、桂林市以及下游各级政府提供水文情报和水质信息。

3.2水文站内主要工作内容

水文站内的观测场是水文站的主要工作场所,观测场设置在水文站左侧的空地上,里面布设有雨量计、蒸发皿、百叶箱以及太阳能电池板。

3.2.1雨量计

雨量计是一种气象学家和水文学家用来测量一段时间内某地区的降水量的仪器。

在水文站测量场内,我们看到了虹吸式雨量计、称重式雨量计、翻斗式雨量计三种雨量计,在这里不一一介绍了。

3.2.2工作室数据

一般来说从观测场观测来的数据每天都要经过处理发报,按时按点进行记录,工作人员并对每天的观测情况进行整理整编,在水文站的办公室内,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年输沙量最大

107万t

1977年

年降水量最大

2817.7mm

2002年

平均年降水量

1840.0mm

实测最高水位

148.40mm

1998年6月24日

实测最大流量

5890m3/s

1998年

3.2.3漓江边测站

测站建立在距离水文站大门口200米的地方,从江边直到水文站门口,共有8根阶梯式水尺(基本水尺高程采用2010年1月20日划出的),再测站下方,我们也看到有岸塔式水尺,是防止汛期水面波浪影响水位的读取而设立的,水尺上标有1998年洪水水位——148.4m(与当时在网上公布的147.7m是相同的)。

在测站的操作室内,我们看到有铅鱼,旋杯旋浆式流速仪,还有晚上工作时必须的探照灯及各种水文仪器。

莫站长为我们演示了缆道操作铅鱼,利用旋杯式测流仪测流的过程。

测站外走廊的一个小房间里,有一台SW40型的日记水位计,同样有一只自记笔尖在自记纸上绘图,读图便可知水位情况,二次装置的最大缺点就是固定的不够好,安装在一个比较摇晃的桌子上,外界的影响力较大。

第四章桂林市农田灌溉试验站

4.1桂林市灌溉中心实验站简介

广西灌溉试验中心站位于桂林市西郊,距市中心9公里处。

自1957年建站以来,一直从事水稻、旱作果树、大棚蔬菜等作物节水灌溉试验研究。

主要职责是负责我区重大课题灌溉实验工作,并对我区其他重点灌溉试验站进行业务指导,根据我区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组织落实灌溉试验研究项目以及灌溉成果的示范、推广工作,同时,完成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下达的科研任务。

4.2试验内容

从单一的水稻需水量试验至水稻“薄、浅、湿、晒”到水稻水分灌溉原理研究,从传统的地面灌溉发展到微喷灌、滴灌、水质环境监测试验及精准设施农业、温室大棚无公害花卉、瓜果、蔬菜和果林作物蓄水量试验,并逐渐向灌溉信息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积取了四十多年来的宝贵灌溉试验资料。

为当地农田水利工作规划、设计、用水管理及工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五章桂林市榕江镇枯江小流域调查

5.1主要实习内容

在水文学当中相对河流的某一断面由分水线包围的区域称之为流域。

一般来说把大河的支流流域称为小流域。

小流域是江河水系中的基本集水单元,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繁荣山区经济,有必要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以便实现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的目标。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过程中有必要运用系统理论对小流域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

通过详细调查分析,研究该流域整体的结构和功能,找出有利因素,指出症结的所在,明确主攻方向,为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小流域综合调查分为小流域生态系统调查和小流域经济系统调查。

小流域生态系统调查主要包括:

地貌、地质、土壤、气候、水文、植被、土地类型以及人口和区域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其中以水文调查为主。

(1)小流域地貌调查,首先收集当地的地形图、地貌图及文字资料等,在此基础上经过必要的实地调查分析对小流域所处的经纬度、流域面积、流域长度、流域宽度、干沟比降、流域形状、地貌类型、坡面坡度和沟壑密度等因素进行综合描述。

(2)小流域地质调查,结合当地岩体分布图和地质剖面图等有关资料,通过调查分析对小流域各地貌类型的地质年代、构造地质、岩石种类、分布范围、面积、风化程度、风化层厚度以及灾害性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数量、成因与特征进行综合描述。

(3)土壤是地球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是在各种成土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历史自然体。

在小流域突然调查中,了解土壤的分布、不同区域的土壤分类、土壤性状,土壤性状中分为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土壤结构与酸碱性。

(4)在小流域调查中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对诸气候因素进行综合描述。

提供年日照时数、年平均气温、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无霜期、>0℃的积温、多年平均降水量及其分布情况、年平均蒸发量等方面

(5)在水文调查方面通过使用GPS测量支、干流长度,观测各级河流的流速、流量。

(6)对流域地区的植被、土地类型的变化做出详细的描述。

5.2桂林市榕江镇概况

5.2.1气候

溶江镇位于兴安县南大门,行政区域面积2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总人口4.7万人。

该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表现为东冷夏热,年平均降雨在1800毫米左右,一般4-8月为主要的降雨月份,月全年的80%左右.

5.2.2农业概况

溶江镇以农业大镇著称,农民以种植葡萄、粮食、蔬菜为主,兼种其他的经济作物柑橘、苹果、桃、李、蔬菜等。

目前,全镇种植巨峰葡萄、南方优质梨、草莓、美国红提等水果面积达到3.6091万亩,其中种植葡萄2.25万亩,年产量达3.75万吨,形成了以葡萄为主的支柱产业。

5.2.3工业概况

从80年代开始,溶江就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并逐步形成了竹木加工为龙头的建材、食品、冶炼、化工等工业体系,组建了两大工业园区,是广西竹木加工出口创汇的重要基地之一,其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数十个国家。

目前,全镇拥有企业1094家,其中投资100万元以上的企业8家,外资企业8家,出口型企业16家。

5.2.4水文资源

溶江镇内小溶江是漓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资源县两水乡塘垌村南,越城岭西南麓,戴云山东南面大坳,自北向南流经白竹江,折向西流,至双江口前1公里入兴安县境,经罗江至两渡桥,西纳于河之水,此后折向南流,至观里,有仓江、大鸟石江先后从西、东两边汇入。

南流至中洞又有松江、粟家江先后从东西两方汇入。

再南流,东有杨柳江自座石岩入汇。

至大碧江口,西有大碧江,东有古楼江分别汇入,又南流,有从西边来的小黄江在塔边汇入,松江在松江口汇入。

又南流至白鱼峰入灵川县境,经小河竹至山门口重入兴安县境,进入开阔地带,经田洞至大埠头对岸汇入漓江。

源流高程1656米,河口高程175米,河长49公里,其中兴安境内河长39.6公里,平均河宽44米,平均纵坡千分之5.5,流域面积262.78平方公里,县内215.7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3.24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径流量4.18亿立方米。

河床多卵石和石沙,含沙率0.15公斤每吨,平均年流失量7.07万吨。

水能理论蕴藏量3.37万千瓦,可开发1万千瓦,已开发800千瓦。

小溶江穿行于越城岭西南之山岭中。

流域内竹木茂盛,植被良好,多年平均降雨量2598毫米,水源充沛。

上游只在两渡桥至塔边沿岸有部分农田,下游出山门口后进入农田区。

解放以来,沿河建有堰坝6处,灌田4334亩;建发电站6处,装机658千瓦。

溶江镇境内因属湘江、漓江二水的发源地,河水均为泉水,流程不长,加之河床多为砾石、细沙,水质历来属优。

据分析认为除溶江造纸厂排出的污水对小溶江下游水质有一定影响,其他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可用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

5.3小流域环境调查整理与分析

5.3.1地貌

流域位于溶江镇的东面,流域的地形是东高西低,其海拔最高为1235.5米,最低为流域出处,其海拔为167.4米,高差为887.1米。

溶江镇地貌类型主要为丘陵,海拔高度在400米以下,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下,据相对高度的不同分为:

高丘,相对高度大于100米,主要沿低山边缘,坡度为25-30度,土层40—6O厘米,自然植被保存少,有少量马尾松和继木。

中丘,相对高度为50-100米,坡度约为25度,土层较薄,30-50厘米,多为荒丘,由第四纪早期河流冲积物构成。

低丘,相对高度小于50米,坡度为15-50度,风化层厚1米左右,质地多为轻壤和中壤,土壤厚30-60厘米坡度平缓,发展旱地作物条件优越。

5.3.2构造地质

流域地处江南古陆西段东南缘,湘桂褶皱带的北部。

地质发展历经前泥盆纪地槽(约25-4亿年前),晚古生代地台(约4-2.3亿年前)和中新生代陆缘活动带(2-3亿年前至今)三个发展阶段。

地层分布由老到新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白垩系和第四系。

5.3.3小流域土壤、植被调查

土壤主要为红壤,土层较深厚,呈酸性,心土以红色为主,表土以黑色和灰色为主,质地以轻壤为主。

此外还有以沙、泥、石砾相混的石子土以及沙泥土等土壤。

流域内植被包括森林植被、草丛植被、农作物植被。

在两大水源地流域内植被主要以森林和草丛植被为主,大都是混杂的林地、灌木及草丛,其中以幼松和幼杉居多。

在枯江(主干道)流域内以农作物植被为主,主要是葡萄、水稻、白果、柑橘、梨子。

5.4小流域水系调查

5.4.1调查方法与结果

(1)流域面积:

在地形图上分画出流域的支流与干流的水系图,根据水系分布绘出分水岭,分出各支流及干流的流域范围,使用求积仪得出各流域的面积。

(2)流域长度:

从流域出口断面量至分水线的最大直线距离。

(3)流域宽度:

与流域长度正交方向的分水线之间的最大直线距离。

(4)河底比降:

河源与河口的高度差称为河流的总落差,而特定河段两端的高度差则是该河段的落差,单位河长内的落差叫做河流的比降,以小数或千分数表示。

河流比降也是水面坡度。

在恒定均匀流情况下,水面坡度恰好等于河底坡度。

5.4.2水系分析

枯江发源于溶江镇银矿山和佛字坳,自东向西流,两水源地在背头元附近汇入主干道(枯江),途经文家村、溶江镇,在主干道上有些支流,最后进入漓江河。

源头高程最高为1054.5m,河口高程为273.5m,总落差为781mm,河长为8320m,流域面积约为14平方公里。

枯江属于典型的山区性河流,因而比较陡峻,形态也极不规则,存在着一系列节点。

在水流来不及下切的地区,纵剖面上的节点会发展成跌水或瀑布的形式。

一般来说,由于沿程坡降分布不均匀,往往表现为急滩与缓流相间,这在矿山河流域就完全体现出来了。

从河口到背头元这一段只在左岸有两条支流。

上游河床切割深度大,切割达到坚硬的岩层,为V字形河床,特别是银矿山河床更明显,另外银矿山河的河床有较多的大石头立于当中。

下游河床切割不大,为u字形河床,其弯曲率不算大。

从整个河床来看,堆积物分选性很好,上游是很大块的石头,有的直径超过1米,越往下游堆积物的粒径逐渐变小,直径在10cm左右。

在水文特性方面,枯江平时流量不大,但一遇暴雨,就可出现很大的洪峰,随着降雨停止,洪水迅速退落,具有山区河流流量猛涨猛落的特点。

我们考察的那几天不是雨期,所以没看到有很明显的水流。

只是此河段与地下水交换频繁,因而有的河段却有从地下流出的水,这些河段就有水流,所以从枯江河口到背头元这部分河段来看,干河段与有水流河段是相间的。

由于此河流的上游开挖银矿,在其左岸开挖了公路大量的石头堆积在河床,这破坏了该河流的原有河床形态,此外由于某种原因于矿区的排污与洗矿这也给河流水体带来了一定的污染。

而且在河口附近有由于人们的挖沙,河床形态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

5.4.3暗涵

文家村暗涵流经枯江,拥有1000年至1500年的历史,即可追溯到宋代。

由于时间久远,暗涵源头已难以找到。

榕江镇共有23条地下“暗涵”,历史都近千年,形成了网络式的灌溉系统,在农业生产和人畜饮用水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文家村暗涵高约80cm、宽约50cm,内部两边由鹅卵石和石块砌成,上方盖有青石板,水源充足、水质清澈。

据测量,镇内暗涵流量最大的为0.5立方米每秒,最少的也有0.06立方米每秒。

“暗涵”所引用的潜流,主要来自上游山溪河道下渗的泉水,其水文变化较山溪径流本身的变化来得迟缓,加上河床所在处是河谷的最低处,一年四季的积水都非常丰富。

泉水经过卵石层的层层过滤,水质特别好,是一种“绿色引水工程”,

5.5定点统计及水质测量

河道测量数据

序号

经纬度

高程(m)

测点距(m)

测点水质情况

经度

纬度

电导度(μS)

溶解氧(%)

温度(℃)

PH

1

110°30.43.1′

25°33.12.3′

272

164.6

82.5

25.8

7.29

2

110°30.39.2′

25°33.15.4′

276

142

3

110°30.36.2′

25°33.17.7′

254

104

165.3

82.7

26

7.45

4

110°30.29.6′

25°33.20.5′

246

201

5

110°30.28.0′

25°33.22.6′

247

83

6

110°30.28.2′

25°33.26.7′

243

119

7

110°30.14.1′

25°33.30.5′

213

105

8

110°30.14.1′

25°33.30.5′

213

105

9

110°30.08.8′

25°33.29.0′

209

150

10

110°29.05.2′

25°33.31.3′

213

120

11

110°29.03.4′

25°33.31.9′

214

48

12

110°29.00.1′

25°33.29.9′

217

107

13

110°29.55.6′

25°33.27.1′

235

153

14

110°29.52.5′

25°33.24.0′

235

127

15

110°29.48.5′

25°33.25.5′

233

120

16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