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34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A.“城中水景”包括在离自然水域颇远的某些大型建筑物和公众共享空间内外以人工力量营造的小规模水景。

B.“城中水景”不拘一格,既可以是形态各异、“上喷蹿跳”的喷泉,也可以是具有“水往低处流”自然属性的瀑布。

C.“城中水景”能润泽城市空气、与现代化的建筑物整合为一种美妙景观,对城市来说,它是一种很必要的景观。

D.在营造“城中水景”时,中国古典式“泻”与“平”的造境法也会被西洋人在主体设计中出奇地运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的文化心理,使人们认为水的存在常态是“泻”和“平”,所以,中国古典建筑的庭院乃至园林的布局中大多没有喷泉的设置。

B.《红楼梦》大观园中以沁芳闸为核心的水景布局,基本上反映了中国人顺从和适应水的自然属性的传统审美心态。

C.人工喷泉偏“逆水性而嬉弄之”的浪漫情怀能激发人们昂扬的创新精神已成共识,这种共识导致城市人造景观中对喷泉的营造越来越热。

D.“水自天来眼波横”的意趣,能在宏阔的公众共享空间通过让水沿着墙面流泻与营造出大面积水池的方式来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都强调顺应事理天意,因此人们以水的自然泻落与若镜映物为美。

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中有关水的文句,很多都是咏赞瀑布和平湖的。

B.“日照香炉生紫烟……疑是银河落九天”表现了水“泻”的常态,“庐山秀出南斗旁……影落明湖青黛光”表现了水“平”的常态。

C.道不出喷泉“嬉水”的美学动机,为赶时髦而盲目设置喷泉,倒不如采用中国古典式的造境法,或许还能营造出“水自天来眼波横”的意趣。

D.紫禁城庞大的建筑群无一处喷泉,而规模要小得多的西洋皇宫里,总会有不止一处的喷泉设置,这表现了当时中国社会闭关自守缺乏文化交流的状态。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14分)

荷叶韩开春

①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季节,顺着黄

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了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一条小道笔直穿过湖心,上面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

据说,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男主人公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

②但是,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脑海中瞬间浮现的竟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反对贾宝玉拔除破荷叶的理由:

“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那双对着残荷发痴的忧郁的眼睛。

在那一刻,我居然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要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或是撑着一把油纸伞,顺着石砌的湖堤漫行,或是隔着石雕的窗棂,卧听雨打残荷,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

③其实,我有许多亲耳聆听雨打残荷的机会。

我读初中的时候,学生宿舍的后面就有一大片荷塘,每年莲藕起出之后,就再也没人去管它,任由满塘的荷叶自生自灭。

然而我终究只是个俗人,比不得林妹妹那样冰雪聪明,所以听雨打残荷的次数虽然不少,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

④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

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前来参观,它们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圈不停地飞,迟迟不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尖上歇歇脚;

身上穿着黑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也从水里冒出头来,双腿一蹬,用它那著名的蛙跳,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随之溅起的一串水滴,滴溜溜地汇聚到荷叶的中心,凝成一颗又圆又亮的大水珠,映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们许是把这一张荷叶当成了运动场,鼓着大腮帮咕咕呱呱不停地叫,呼朋引类;

还有一些黑脊背的鱼,在荷叶撑起的大阳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击,发出“泼剌剌”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一头扎进水底,再也不见了。

⑤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起,绽开它美丽的笑脸时起,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群嬉戏的鸭仔的样子,把鼻子一捏,头往下一低,便潜进了水底,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香藕,临了上岸,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叶顶在头顶。

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兵打鬼子的模样,顶着一片荷叶,手里端根树枝,一只眼闭着,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同时还要发出“叭”的一声。

⑥少年的记忆,除了玩耍,大多数还是和味蕾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荷叶,也是如此。

说到吃,必须提一下荷叶粥,这是我母亲夏天常做的,把新鲜的荷叶洗净,切成细丝,放点冰糖,和粳米一同煮,做出来的粥青白相间,颜色好看,味道也好,清香扑鼻,有清热解暑之功效。

荷叶还可以包裹食物。

我祖父有个习惯,赶集的时候带上一张荷叶,或干或鲜,随季节改变而有所不同,回来的时候,总会变戏法般从怀里掏出一只荷叶包来,里面包着的有时是几片卤猪头肉,有时是两根油条。

他用筷子夹起肉丢进我的嘴里,果然是跟往常吃到的不同,肉香中夹杂着荷叶的清香。

长大后读明清小说,见到许多关于市井场景的描写,我才知道,原来这用荷叶包熟食的举动并不是我祖父的首创。

(选自《2012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深秋时节的宏村,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充满古徽州的非凡气派。

尤其是那泛着碧波的小湖,更是让“我”赞赏不已,流连忘返。

B.林黛玉见到残荷想起飘摇零落的经历,有身世之痛;

“我”见到残荷想起“新荷”,觉得残荷无诗意可言。

这是因为两人的身世、经历不同。

C.“我”喜欢夏日新荷,因为它绿意盎然,充满生机。

荷塘里蜻蜓、豆娘、青蛙以及鱼儿的活动,更是令人赏心悦目。

D.少年时代的生活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而现实中置身湖中大片残荷的宏村,“我”竟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享受漫步湖堤或卧听雨打残荷的惬意。

E.第四段中,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夏日荷塘满眼生机,这与眼前所见的枯萎破败的残荷形成了鲜明对比。

5.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

请作分析。

(4分)

6.结合文意,分析“我”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9分)

(一)课内文言文(7-10题,每题3分,共12分)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范增数目项王②侣鱼虾而友麋鹿③夜缒而出④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⑤函封之⑥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⑦项伯杀人,臣活之⑧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A.①②/④/⑤/③⑥/⑦⑧  

B.①④/③⑤/②/⑥⑧/⑦  

C.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D.①④/③⑤/②⑧/⑥/⑦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③及其所之既倦 

④不知东方之既白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9.选出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夫晋,何厌之有?

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D.客有吹洞箫者。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农历腊月最后一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

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

B.【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

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

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

C.【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

“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

“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

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

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D.【史书编写方式】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

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如《资治通鉴》。

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

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19分)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

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

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

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

岁侵,米价翔踊。

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

文曰:

“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

明年召拜户部尚书。

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

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

文言:

“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且尽罢诸不急费。

”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

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

而是时青宫旧阉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

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

“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

”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

“善。

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

”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

瑾等大惧。

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

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

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

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

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

瑾诛,复官,致仕。

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

韩文传》

11.对下列句子

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

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

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

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

彰显。

1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是时青宫旧阉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阉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阉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阉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

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1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地一事;

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

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折,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

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1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荆轲刺秦王》)

(三)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

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

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

“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

”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

“彼李揆,安肯来邪?

15.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C.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

,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D.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6.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

请加以分析

(5分)

(四)背诵默写(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想要攀登人生顶峰誓言的句子是:

“,。

⑵陆游《游山西村》中“,”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⑶常言道:

“无限风光在险峰。

”在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能体现这一意涵的句子是:

⑷《诗经·

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

⑸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三、语言运用题(18分)

1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煤屑(xiè

)媛(yuà

n)女霎(shà

)时流水脉脉(mò

B.参差(cī)落蕊(lěi)譬(bì

)如不偏不倚(yǐ)

C.驯(xú

n)鸽镶嵌(qià

n)瞥(piē)见揠(yǎn)苗助长

D.弭(mǐ)谤訾(zǐ)詈肄(sì

)业相与枕

藉(jí

19.下列词语中,字形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袅娜掂记点缀义愤填赝B.嘻游幽辟混沌盘稽博采

C.凋谢屋椽嘶叫杯盘狼藉D.婆娑葱笼闲遐心旷

神怡

20.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中场休息时,只见双方教练赶紧召集队员,抓住队员们擦汗喝水的间隙,对队员们耳提面命,希望他们下半场能有更佳的表现。

②考试成绩公布后,我们应正确对待成绩,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该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③曾经一文不名的马云,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办了阿里巴巴,并且凭借他的毅力和才智,成为了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的楷模。

④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委员会上表示,国务院绝不会发空头文件,为官也绝不能尸位素餐。

⑤循声而望,如血的夕阳下,青白色的蒙古包茕茕孑立。

而蒙古包外,一群雄壮的骆驼闲步于戈壁滩:

好一幅落日骆驼图!

⑥洋洋洒洒的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上一出门,天晴了,朝阳映在雪上,好一派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绚丽景象。

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

2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3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在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B.面对朝鲜半岛紧张的局势,中国政府日前紧急召见朝韩双方驻华大使,敦促双方保持克制,切忌不要采取过激行为使冲突进一步升级。

C.三峡船闸已处于饱和运行状态,为彻底根除三峡通航能力不足的问题,修建新船闸的方案已进入初步论证阶段。

D.社会中的每一个公民能自觉维护公共道德,遵守文明规范,是社会维持长治久安和谐发展的内在保障。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希望道路平坦笔直,却常常有岔路和崎岖;

希望江河①,却常常有漩涡与逆流;

② 

事物总是由对立的两方面组成的,希望万事如意是不现实的。

(1)请在文中①处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

(2分)

(2)在②处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前后文语意连贯。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或思考?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

恰当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

1.C (“能润泽城市空气……美妙景观”说的是“喷泉”的作用,不是“城中水景”的作用。

2.C (原因分析有误。

“已成共识”的说法与原文末段第1句内容相矛盾。

3.D (“表现了当时中国社会闭关自守缺乏文化交流的状态”有误,应为“表现了当时中西文化心理的差异”。

当时还是有文化交流的。

4.AE(A项,无“赞赏不已,流连忘返”之意,E项,没有夸张、排比写法。

5.①为下文写残荷作铺垫;

②渲染典雅古朴的古徽州的气氛;

③点明季节时间等。

(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能力。

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本题需要结合段落在文中的作用),鉴赏环境描写要注意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对写作形象的烘托,对文章氛围的创造以及对推动行文这四个方面的作用。

6.①光鲜洁净,赏心悦目,有无穷生机;

②是孩子的“玩伴”;

③妈妈做的荷叶粥让“我”念念不忘。

(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做题时需要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梳理结构,再寻找目标语段,圈定筛选范围,最后提取要点组织语言表述。

7.D(①④名词作动词/③⑤名词作状语/②⑧动词的意动用法/⑥动词作名词/⑦动词的使动用法)

8.8.B(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

第一个“之”是动词,往,到达;

第二个“之”结构助词,主谓结构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9.9.D(例句是定语后置句,A是介宾短语(状语)后置;

B是宾语前置;

C是判断句,D是定语后置)

10.D

11.D【解析】D项对“著”的解释有误,在这里应是“登记、记载”之意。

12.C【解析】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是韩文对刘瑾等人的不满,文段先写刘瑾等人引导皇帝沉溺声色犬马的行为,接着写韩文对这些行为的不满。

于是据此理解断句。

13.B【解析】B项错误为:

无中生有。

14.

(1)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

(关键词:

“赐”“复”“民业”“力争”各1分,句意1分)

(2)我左手抓住她的袖子,右手将匕首刺入他的胸口,这样的话,将军的仇也就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去了。

“把”“揕”“然则”各1分,被动句式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考中进士,授予工科给事中官职。

出任湖广右参议。

中贵人督太和山,侵吞公款。

韩文竭力制止,并用余钱换万石米,用来防备赈贷灾荒。

九溪土司与邻境部落因争夺土地相互攻打,韩玄前往训谕,交战双方都表示服从。

弘治十六年,任南京兵部尚书。

此年收成不好,米价高涨。

韩文请求提前发放三个月的军饷,户部认为有困难。

韩文说:

“救灾如救火,如有罪责,由我承担。

”于是打开粮仓发放十六万石粮食,米价恢复正常。

第二年任命为户部尚书。

韩文为人凝重敦厚,和蔼纯美,平时谨慎谦虚。

而到面临大事,坚决果断不妥协。

武宗即位,赏赐及修建皇家陵墓、完成大婚的各项费用,需要银一百八十多万两,国库无力供给。

韩文请求先启用承运库,皇帝下诏不允许。

韩文说:

“府藏空虚,赏赐除京边军士以外,请分别给银钞,略加一些内库及内府钱。

并暂时借用勋臣外戚赐庄的田税,然后下令承运库内官核实库内储积的金银,记录于簿籍,并全部取消各种不急需的开支。

”按旧有规定,监局、仓库内官不能超过二三人,后来逐渐增加,有的一仓十多人,韩文竭力请求裁减冗员。

淳安公主赏赐三百顷土地,又想夺取任丘百姓的田产,韩文竭力抗争才停止。

主持国家经济两年,竭力遏制权贵幸臣,权贵幸臣对他深恶痛絶。

而这时青宫原有宦官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天天引诱皇

帝逐狗跑马、放鹰猎兔、莺歌燕舞、沉迷角抵,不理朝政。

韩文每次退朝,对同僚谈及此事,便伤心落泪。

郎中李梦阳进言说:

“您如果在此时率领大臣坚决抗争,除去‘八虎’也很容易的。

”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