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3图像类试题含传感器图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3459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3图像类试题含传感器图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3图像类试题含传感器图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3图像类试题含传感器图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3图像类试题含传感器图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3图像类试题含传感器图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3图像类试题含传感器图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3图像类试题含传感器图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3图像类试题含传感器图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3图像类试题含传感器图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3图像类试题含传感器图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3图像类试题含传感器图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3图像类试题含传感器图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3图像类试题含传感器图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3图像类试题含传感器图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3图像类试题含传感器图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3图像类试题含传感器图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3图像类试题含传感器图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3图像类试题含传感器图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3图像类试题含传感器图像.docx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3图像类试题含传感器图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3图像类试题含传感器图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专题3图像类试题含传感器图像.docx

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专题3图像类试题含传感器图像

14.(2019·攀枝花)已知,常温下氯化钙、氯化钠的水溶液中呈中性,向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过量的x,溶液PH与滴入x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下列物质中的()

A.水B.氢氧化钠溶液C.纯碱溶液D.硝酸银溶液

【答案】C

【解析】在含H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X时,溶液的pH由小于7一直增大到大于7,说明加入的物质呈碱性;故可排除呈中性的A、D选项;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但当将溶液中的盐酸完全中和后,继续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不与氯化钙发生反应,即不会出现继续滴加氢氧化钠而溶液pH不发生改变的情况;若滴加的X为碳酸钠,则开始时碳酸钠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pH逐渐增大;当盐酸被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入的碳酸钠与氯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pH保持不变;当氯化钙被完全反应,过量的碳酸钠让溶液呈碱性并使溶液的pH增大。

16.(2019·重庆)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应烧杯内的物质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

A.①③B.①②④C.②④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向盛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中滴加10%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首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当稀盐酸反应完后,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

.由图象可知,开始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无沉淀,过一会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沉淀,故①正确;化学反应前后,烧杯中氯元素的质量不变,故②正确;NaOH+HCl=NaCl+H2O,溶质由氯化氢变为氯化钠,质量增大,CuCl2+2NaOH═Cu(OH)2↓+2NaCl,溶质由氯化铜变为氯化钠,溶质减少,③错误;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的过程中,在和氢氧化钠反应时,除原来的水还会生成水,故增加的多,和氯化铜反应时无水生成,增加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故④正确。

10.(2019·江西)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B.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

C.完全分解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D.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答案】D

【解析】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开始时溶液pH小于7,随着氢氧化钙溶液的加入,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溶液的pH逐渐增大,最后大于7,故A错误;将等质量的铝和锌中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开始时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相等,因为等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铝产生的氢气比锌多,所以最终铝的拐点高,故B错误;过氧化氢溶液等质量等浓度,完全反应产生氧气质量相等,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智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故C错误;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反应,所以镁完全反应,即反应结束时质量为0,氧气有剩余,氧化镁是生成物,因此氧化镁的质量从0逐渐增加至反应结束不再改变,故D正确。

13.(2019·天水)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操作的是()

A.电解水

B.向一定量稀硫酸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C.向两份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不断加入镁粉和锌粉

D.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答案】B

【解析】电解水时,产生的气体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质量比为1:

8,故A错误;向一定量稀硫酸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故二者恰好反应时,溶质为零,再继续加入氢氧化钡,溶质质质量又开始增多,B正确;向两份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不断加入镁粉和锌粉,硫酸会完全反应,氢气是硫酸中的氢元素转化而成,硫酸的质量、质量分数都相等,故其中所含氢元素相等,因此产生氢气质量相等,C错误;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故反应前后质量不变,D错误。

10.(2019·南充)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的是()

A.向盐酸溶液中加人少量AgNO3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B.将形状相同质量相等的铁和锌分别加入到足量的质量和浓度都相等的稀硫酸中

C.加热KClO3(加入少量MnO2)固体混合物制取O2

D.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答案】D

【解析】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盐酸变成了硝酸,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氢离子浓度不变,酸性不变,所以PH值不变,所以A图像正确;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锌和稀硫酸的反应速度比铁快,图像正确,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锌产生的氢气比铁少,剩余溶液的质量就比铁多,图像正确;

KClO3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由于反应生成了氧气,所以反应后氧元素的质量减少了,所以氧元素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减少,到恰好完全反应时处于最低值,接下来保持不变,所以曲线先下降后不变,图像正确;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消耗了水的质量,溶剂质量减少,溶质就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所以溶质的质量会减少,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社会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饱和溶液中会有一部分溶质析出,一段时间后温度会降低到常温,溶质又会溶解一部分,但比一开始的溶质质量减少了,所以曲线应该先降低后上升,图像错误。

8.(2019·随州)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B.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向pH=2的稀盐酸中加入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钾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答案】D

解析:

A.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溶剂量减少,溶质析出,同时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析出,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A图示错误;B.图中横坐标是加入的盐酸质量,不同种金属分别和稀盐酸反应,当消耗稀盐酸质量相等时,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镁、锌生成氢气质量应在同一条线上,等质量的镁、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质量是镁大于锌,B图示错误;

C.酸碱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pH=7,向中性溶液中加入pH=12的碱性溶液,由于溶液中含有水,混合后的溶液pH一定小于12,C图示错误;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钾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稀硫酸先与氢氧化钾反应,该反应无沉淀,氢氧化钾完全反应后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直至氯化钡完全反应,沉淀不再增加,D正确。

9.(2019·孝感)现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ag时,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②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m(bg

CuCl2+2NaOH=Cu(OH)2↓+2NaCl

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dg时,溶液PH>7

④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先减小后不变

A.②③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①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ag时,盐酸还未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含有溶质氯化钠、氯化铜和氯化氢三种溶质,错误;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m(bg7,正确;④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整个过程中,氯元素都以氯化钠形式存在于溶液中,所以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不变,错误;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19.(2019·郴州)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选项要求相符合的是()

A.向硝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入二氧化锰

C.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NaCl溶液蒸发适量水

D.向一定量的稀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答案】D

【解析】A.向硝酸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的变化趋势是无限接近于7,但不能等于7甚至超过7,所以正确的曲线图应该是

,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入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所以正确的曲线图应该是

,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在恒温条件下,饱和NaCl溶液的溶解度相同,所以将饱和NaCl溶液恒温蒸发适量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所以正确的曲线图应该是

,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向一定量的稀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时,氢氧化钠会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不会生成沉淀,所以刚开始一段时间生成的沉淀量为0,稀硫酸反应完全后,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直至将硫酸镁完全反应,所以该曲线图正确,故D选项符合题意。

19.(2019·衡阳)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

C.向足量的锌粉、铁粉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水

【答案】A

【解析】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导致氢氧化钙部分析出,溶液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部分氢氧化钙溶于水,最终溶液质量小于开始溶液质量,A错误;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B正确;锌比铁活泼,反应速率较快,需要时间短,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C正确;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水,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7,更不能小于7,D正确。

14.(2019·娄底)下列各图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1,电解水

B.图2,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C.图3,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D.图4,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答案】D

【解析】A.电解水,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质量比是1:

8,图中纵坐标是质量比,故错误,B.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的质量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然后趋于稳定,故错误;C.质量和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时,加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是不能增加生成氧气的质量,故错误;D.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两者发生中和反应,溶液pH值从小于7趋向于等于7,当稀盐酸反应完全后,再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液pH值从等于7趋向于大于7,故正确。

13.(2019·岳阳)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A.图:

向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图:

向一定浓度的H2SO4溶液中加水稀释

C.图:

向一定质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盐酸

D.图:

想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答案】C

【解析】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后,溶液的PH会下降,但是不会小于7;B.向硫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PH会增大,但不会大于7;C.向一定质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盐酸,一开始随着盐酸量的增加,生成气体逐渐增多,当锌粒反应完后,不再有气体生成,所以质量不会再增加;D.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逐渐增大,但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增加。

9.(2019·呼和浩特)下列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B.向等质量的氧化锌和氢氧化锌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向一定量的盐酸和硫酸钾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答案】C

【解题过程】A.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图A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消耗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参与反应的氧化锌质量小于氢氧化锌,生成氯化锌的质量相等,所以等质量的氧化锌和氢氧化锌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锌质量是氧化锌大于氢氧化锌,图B正确;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一段时间后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图C错误;

D.氢氧化钡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盐酸,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后立即产生沉淀,直到硫酸钾完全反应时沉淀质量不再增加,图D正确。

24.(2019·攀枝花)某学习小组用传感器探究钠与水的反应,得到如下图像,其中图1是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与时间的图像,图2是反应过程中溶液PH与时间的图像,

回答下列问题

(1)钠与水的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者“放热”)。

(2)反应产生的气体为氢气,检验氢气纯度的操作是(请补充完整):

用拇指堵住集满气体的试管口,____________,实验中能表明氢气不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3)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将少量金属钠投入稀的氯化铁溶液中,产生了无色气体和一种红褐色沉淀,红褐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与反应前溶液相比,反应后溶液质量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者“减小”)。

【答案】

(1)放热

(2)管口向下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发出尖锐的爆鸣声(3)2Na+2H2O=2NaOH+H2↑

(4)Fe(OH)3减小

【解析】

(1)由图1可以看出,钠与水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检验氢气纯度的操作是:

用拇指堵住集满气体的试管口中,管口向下移近火焰,放开拇指;若发出轻微的“噗”声,说明氢气已纯净,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

(3)由上述分析可知,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4)金属钠投入氯化铁溶液时,钠首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立即和氯化铁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Na+2H2O=2NaOH+H2↑,3NaOH+FeCl3=Fe(OH)3↓+3NaCl。

在上述反应过程中,反应前为氯化铁溶液,反应后所得为氯化钠溶液,由两个反应方程式可列关系式:

6Na~3H2~2Fe(OH)3

1386214

即对反应前的溶液来说,每反应138份质量的钠(增加量),将会生成6份质量的氢气和214份质量的Fe(OH)3(减少量),由于增加量小于减少量,故溶液质量将减小。

10.(2019·巴中)下列图示与相应的文字描述完全相符合的是()

①②③④

A.图①表示水电解实验中生成氢气与氧气体积比

B.图②表示Ba(OH)2溶液中逐渐滴加稀H2SO4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

C.图③表示足量的Mg、Fe、Zn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D.图④表示同一温度下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

【答案】B

【解析】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图示错误;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硫酸的加入,氢氧化钡质量逐渐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质量为0,继续加入硫酸,溶液中硫酸溶质逐渐增加,图示正确;Mg、Fe、Zn足量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硫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图示错误;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氯化钠不再溶解,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图示错误。

12.(2019·广安)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该溶液中依次发生如下反应①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CO2↑+H2O,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图像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A.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开始的反应是Na2CO3+HCl=NaHCO3+NaCl,故一开始无二氧化碳生成,错误;B.根据题意,一开始容器中不可能就有大量二氧化碳,故B错误;C.从题意可知,当溶液中没有碳酸钠的时候,盐酸才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开始发二氧化碳产生,反应一段时间(碳酸钠反应完全)后,才有二氧化碳,正确;D.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开始的反应是Na2CO3+HCl=NaHCO3+NaCl,故一开始无二氧化碳生成,错误。

8.(2019·广元)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固体

B.②表示向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C.③表示水电解生成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

D.④表示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锌粉中加入足量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

【答案】D

【解析】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固体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不为0;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pH逐渐减小到接近于7,但不会小于或等于7;水电解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

8,体积比为2:

1;锌比铁活泼,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锌粉中加入足量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锌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比铁快,但完全反应后锌产生的氢气小于铁产生的氢气,图示正确。

9.(2019·凉山)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化学反应原理的是()

【答案】C

【解析】铝比锌活泼,所以铝先放出氢气;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性溶液,PH不可能小于7;金属铁置换出金属铜会使溶液质量下降,当反应完全后溶液质量不变;碳粉与氧气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使固体的质量下降。

20.(2019·潍坊)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除了碳酸钠以外,还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②继续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无气泡冒出

B.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

C.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

D.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碳酸钠、硝酸钡

【答案】C

【解析】由图示可知固体沉淀有两种,有溶于硝酸的碳酸钡沉淀,有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固体

中除含有碳酸钠外,还需要含有硝酸钡和硫酸钠,只有含有硝酸钡和硫酸钠,才能生成硫酸钡沉淀。

A

B

段是碳酸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有气泡产生,故A错;BB

C段加入硝酸过量,酸

性增强,pH值减小,故B错;由图示可知固体沉淀有两种,有溶于硝酸的碳酸钡沉淀,有不溶于硝酸的硫

酸钡沉淀,所以固体中除含有碳酸钠外,还需要含有硝酸钡和硫酸钠,故C正确;C点对应的溶质有碳酸钠

与硝酸反应生成的硝酸钠,碳酸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的硝酸钡,过量的硝酸,因为硝酸过量,不可能存在碳酸钠,

故D错。

19.(2019·潍坊)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向氢氧化钾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

【答案】B

【解析】氧化钙加入石灰水中,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饱和石灰水中溶剂减少,因为石灰水是饱和溶液,溶剂减少后,溶解的溶质质量就会减少,所以会析出晶体,故A错;等质量的铁和锌与足量酸反应时,铁产生的氢气比锌多,所以铁在锌的上边,横坐标是稀硫酸的质量,在消耗相同质量的酸时,产生氢气一样多,因为氢气是从酸中置换出来的,故B正确;酸碱反应优先,加入的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把硫酸反应完了,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所以沉淀不能从零点开始,故C错;氢氧化钾溶液中加入水时,碱性变弱,pH值变小,但加入水不可能把碱加没了,所以pH值减小后,要无限的接近7,但不能到7,更不能小于7,故D错。

10.(2019·宿迁)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表示向pH=2的盐酸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

B.②表示一定量的Fe加到AgNO3溶液中

C.③表示在20℃时,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KNO3晶体

D.④表示等质量的Mg和Zn分别加足量盐酸

【答案】B

【解析】向一定量pH=2的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开始时溶液的pH小于7,恰好中和是pH等于7,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的pH大于7,图象正确,故正确;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增大,故错误;刚开始是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溶质硝酸钾的质量大于0;当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时,溶质的质量在不断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硝酸钾不再溶解时,溶液饱和,溶质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恒定不变。

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故正确;稀盐酸质量过量,相等质量的镁和锌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镁多,而锌少,故正确;

16.(2019·聊城)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答案】B

【解析】相同质量炭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相同,但在氧气中反应速率快,A正确;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溶质不会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变为“0”,B错误;表面生锈的铁钉中有氧化铁和铁,放入稀盐酸中,氧化铁先反应,开始不生成氢气,等氧化铁反应完才和铁反应,生成氢气,C正确;氯化铜中滴加氢氧化钠,直接生成氢氧化铜沉淀,D正确。

22.(2019·青岛)将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mg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不断加入FeCl3溶液,测得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FeCl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FeCl3与Cu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为(m-n)g

C.N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含有Fe2+、Cu2+和Cl-

D.当加入V1mLFeCl3溶液时,Cu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BC

【解析】氯化铁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A错误;铁与氯化铁溶液先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铁粉逐渐消耗,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到M点时铁完全反应,因此,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为(m-n)g,B正确;图中N点铜粉和氯化铁溶液刚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溶液中一定含有Fe2+、Cu2和Cl-,C正确;当加入V1mLFeCl3溶液时,Fe恰好完全反应,D错误。

10.(2019·威海)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将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

B.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

D.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答案】A

【解析】将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先是铁锈和酸反应,故开始不会产生气体,铁锈反应完,铁开始反应,产生气体,故正确;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B中质量增大,错误;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根据化学反应锌置换硫酸铜中的铜,每有64份质量的铜被置换出,需要进入溶液65份质量的锌,故溶液的质量增大,错误;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立即反应产生沉淀,因此沉淀从原点开始,图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