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探险技术溶洞探险必备技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3505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洞探险技术溶洞探险必备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溶洞探险技术溶洞探险必备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溶洞探险技术溶洞探险必备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溶洞探险技术溶洞探险必备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溶洞探险技术溶洞探险必备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溶洞探险技术溶洞探险必备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溶洞探险技术溶洞探险必备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溶洞探险技术溶洞探险必备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溶洞探险技术溶洞探险必备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溶洞探险技术溶洞探险必备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溶洞探险技术溶洞探险必备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溶洞探险技术溶洞探险必备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溶洞探险技术溶洞探险必备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溶洞探险技术溶洞探险必备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溶洞探险技术溶洞探险必备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溶洞探险技术溶洞探险必备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溶洞探险技术溶洞探险必备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溶洞探险技术溶洞探险必备技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溶洞探险技术溶洞探险必备技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溶洞探险技术溶洞探险必备技术.docx

《溶洞探险技术溶洞探险必备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洞探险技术溶洞探险必备技术.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溶洞探险技术溶洞探险必备技术.docx

溶洞探险技术溶洞探险必备技术

2019年溶洞探险技术,溶洞探险必备技术

篇一:

溶洞探险

关于洞穴探险:

洞穴探险简称探洞,它是一项满足人们好奇心理的科学和体育、旅游相结合的户外运动,同时也是一项富有刺激性的活动。

在探洞期间,每一个成员要聚精会神的去完成自己承担的那一部分探险任务,同时也要独立地提出各种紧急状态下的应变措施,使自己和同伴都能安全顺利的化险为夷。

这里所讲的“独立地”,既包含着丰富的知识,高超的和全面的探洞技术以及坚韧的毅力!

从安全进出洞穴的角度出发,洞穴探险可以分为两种:

即水洞探险和干洞探险。

水洞的探险:

水洞,是指洞内有常年地下水流的岩溶洞穴。

水洞中探险有两种。

一种是在地下廊道里有自由水面。

一种情况是洞道没顶,全部充水或倒缸吸管。

干洞的探险。

干洞是脱离了自由水面的化石洞,发育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发育的历史较长,洞内往往被各种多彩多姿的钟乳石所装饰。

探洞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技术,被称作SRT技术。

全称是SingleRopeTechnique。

也就是单绳技术。

单绳技术包括单绳上升和下降。

一般来讲有比较大落差的地方都要用到SRT。

上升一般使用双上升器,大家可以看到图片里面有一个胸式上升器和一个手持上升器。

利用一个上升器固定,另一个滑动的原理,使身体顺绳子向上滑动。

下降一般不使用8字环,而用STOP或者一种叫做RACK的设备。

这些设备通称保护器。

上升器、保护器和各种挂锁又通称SRTKIT,也就是单绳设备。

探洞主要会用到的设备,除SRT设备外,还有几类。

主要是绳索、安全带、照明设备、衣服和背包。

绳索:

主保护绳一般采用10MM以上的静力绳。

该种绳索载荷在20KN以上,适合做保护。

而由于其百米延展度是4米,延展性很小,适合攀爬,也不至因为延展而使泥沙进入到绳子的外皮里面造成磨损。

辅助绳索一般会用到扁带和5MM左右的开夫拉纤维绳,用作胸、背安全带的连接和脚踏套的制作。

安全带:

安全带应该用探洞专用安全带。

这种安全带结构简单,体积小,长时间穿着比较舒适。

照明设备(以及头盔):

应该采用一体式的电石头盔灯照明。

电石灯是采用乙炔气体做燃料,固定在头盔上,使用者身背乙炔气反应罐,由导管和头灯相连。

一般电石灯还会有一个用普通干电池做电源的灯泡做辅助照明。

电石灯亮度大,可持续照明时间长。

不过比较昂贵。

如果不是长时间高强度的探洞活动,使用好一点的头灯就可以了。

虑到经常会出现落石、磕碰等情况,头盔一定要用保护性能卓著的。

一般采用尼龙纤维制成的头盔。

这种头盔韧性好,碰撞的时候吸能效果显著。

衣服和背包:

探洞有专用的连身探洞服,还有筒状背包。

都是防水设计。

不过一般的探洞活动,没有必要配备这么专业的服装和背包。

探洞装备

1.探洞头盔灯:

由电池灯、乙炔灯和头盔构成。

小型洞穴可用登山头盔及头灯代替,大型洞穴探险必须使用探洞专用头盔灯,能避免进入有有害气体的洞穴内。

2.胸式安全带:

使用专业公司生产的可调节胸式安全带,或用尼龙扁带自制。

3.胸式上升器:

使你的身体更贴近绳子,防止下坠,可使用PETZL或KONG公司专用产品。

4.丝扣铁锁:

应使用经国际检验认证(UIAA、USA、CE)的丝扣铁锁。

5.小铁锁:

用于连接探洞安全带,不可用其他种类的铁锁代替。

6.探洞安全带:

必须使用,探洞专用安全带,其他登山及攀岩安全带禁用。

7.铁锁、快挂:

使用前经检验认定为安全的铁锁和快挂。

8.牛尾绳:

减缓意外下坠时的冲力,可用直径大于9毫米的动力绳自制,但切记只可使用动力绳,也可选用缓冲性更佳的专用产品。

9.电石罐:

放入电石块与水,产生乙炔气体的装置。

10.探洞包:

多用PVC材料制成,耐磨且外表光滑。

11.手柄式上升器:

有左右手之分,使用时应用快挂与安全带连结,防止丢失。

12.脚踏带:

可用扁带获8毫米静力绳自制。

也可选用专业产品,但切记不可使用有弹力的动力绳。

13.脚式上升器:

协助提高上升的速度和稳定性。

如需分段使用锚点下降,还需配备电钻或手锤、挂片和携带更多的快挂。

垂直探洞技术-SRT简介

运用SRT技术,世界上没有下不去的垂向洞穴。

目前世界上应用单绳技术下去的垂直洞穴,其最大深度已达1600余米。

SRT一般包括以下两类装备:

1)绳子:

是单绳技术的生命线,因而对其质量要求很高。

天然纤维编织而成的绳子,如大麻,剑麻和棉花等,很容易在洞穴阴湿的环境中腐烂;而低熔点低韧性的塑料绳,又很容易为磨擦,失重坠落所损坏,因而都不能适用于洞穴探险。

当前世界上所通用的探洞专用绳索,是直径8~10mm高韧性低延展的尼龙绳。

绳子的保养是很重要的。

每次外出探险之前或探洞回来之后,都必须仔细检查和用清水清洗绳子,阴干后装入专门绳袋保管,以杜绝隐患;因为沾满泥巴或遭物理化学损坏的绳子是不适合探洞者上下的。

此外,应该注意的是,探洞绳怕刀割,火烧,和忌沾蓄电池电解液,电石灰,坏干电池和汽油,煤油等溶剂。

在探洞过程中也不能随便将绳子放在尖利的石头上或在绳子上坐立人。

2)个人装备:

是连接探洞者与探洞绳的桥梁,没有它光凭探洞者的一双手是无法单独攀援几十,几百,乃至上千米深的垂直洞穴的。

SRT个人装备包括:

安全带(胸带,臀带),连接锁,下降器与上升器,保险绳,工具袋(放置垫布,垫圈,打锚器,辅助绳索)等。

SRT的基本技术包括:

1)绳结:

又以8字结最牢靠,也最常用。

洞口绳索定位与绳索连接一般都要求用8字结。

2)打锚:

在洞壁转折处为避免绳索与洞壁磨擦要求打锚,重新定位绳索。

3)下降:

双手运用下降器(实际上是一制动器)沿绳索自洞口下滑置洞底。

4)上升:

手脚同时运用上升器(实际上是一只能上而不能下的卡夹)沿绳索自洞底爬升至洞口。

5)过结:

上升器与下降器转换使用,结合保险绳,越过锚点和绳中间结。

6)上升与下降的空中转换:

先将所要转换的装置固定在绳索上后在松开以前的老装置。

在此必须指出的是,在运用单绳技术下降和爬升一垂直洞穴时,一是要洞口绳索的定位必须双保险定位;二要防止绳索与洞壁发生磨擦;三是在探险过程中防止洞口碎石块坠落,以免击伤悬在半空或处在洞底的探洞者。

?

?

探洞装备清单

个人装备:

头盔:

硬质的帽子,如攀岩用的头盔等。

光源:

最少三个。

旧衣服:

要求舒适,即合身又宽松。

靴子:

要求高腰,至少高于踝关节。

手套:

花园里用的线手套就不错。

护膝

护肘

水壶

快餐:

糖块或其他快餐。

装备包:

旧书包就行,用于携带装备。

废物袋:

用于放脏衣服。

团队装备

30--50英尺的绳子。

洞穴地形图。

指南针。

探洞注意事项

篇二:

溶洞及土洞的处理技术

溶洞及土洞的处理技术措施

摘要: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某小区地基处于溶岩发达地区,地层

下存在溶洞及土洞,而该小区高层部分的基础为:

cfg桩土复合地

基加筏板基础,纯地下室部分为:

天然地基筏板基础。

根据岩土工

程勘察报告及补充勘察报告,需对40m深度范围内的溶洞及土洞须

作灌浆处理。

关键词:

溶洞及土洞;灌浆

abstract:

freshcountyqingyuancityguangdongprovincesome

smallareafoundationindevelopedareasinthelava,under

thegroundkarstcaveandsoilcavesexist,andthetoppart

ofthemunityfoundationfor:

cfgpileposite

foundationsoilandtuberaftfoundation,purebasementfor:

naturalfoundationraftfoundation.accordingtothe

geotechnicalengineeringreportandsupplementary

investigationreport,mustto40mdepthwithinthescopeof

thecaveandsoilholeshallbegroutingtreatment.

keywords:

caveandsoilhole;grouting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某小区地基处于溶岩发达地区,地层下存在

溶洞及土洞,而该小区高层部分的基础为:

cfg桩土复合地基加筏

板基础,纯地下室部分为:

天然地基筏板基础。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

报告及补充勘察报告,需对40m深度范围内的溶洞及土洞须作灌浆

处理。

一、工程概况

1、本工程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拟建11栋19~27层住宅楼,

设1层地下室,建筑面积约127009m2。

本项目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

二级,结构类型为抗震墙结构,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

烈度为6度,抗震等级为三级。

2、本工程高层部分的基础为:

cfg桩土复合地基加筏板基础,纯

地下室部分为:

天然地基筏板基础。

3、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补充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埋深小于

40m的溶洞土洞有22个钻孔揭示有溶洞分布,洞高0.45~9.20m不

等,其中无充填的有4个,半充填的有3个,全充填的有15个;

洞高小于1.50m的有9个,大于等于1.5m的有13个(详表1)。

表1s2地块溶洞土洞一览表

二、溶洞及土洞的处理原则

1、上部结构布置为1~3层裙楼及地下室区域的全填充的溶洞,洞

顶岩至基础底板底距离不超过5米时,要求进行双液注浆处理(水

泥浆+水玻璃)处理。

2、上部结构布置为1~3层裙楼及地下室区域的半或无填充的溶洞,

洞顶岩至基础底板底距离不超过10米时,要求进行双液注浆处理

(水泥浆+水玻璃)处理。

3、上部结构布置有塔楼区域全填充的溶洞,洞顶岩至基础底板底

距离不超过10米时,要求进行双液注浆处理(水泥浆+水玻璃)处

理。

4、上部结构布置有塔楼区域的半或无填充的溶洞,洞顶岩至基础

底板底距离不超过15米时,要求进行双液注浆处理(水泥浆+水玻

璃)处理。

5、土洞顶至基础底板底距离不超过30米时,均要求进行双液注

浆处理(水泥浆+水玻璃)处理。

6、其余钻孔溶洞显示区域不在以上包括范围内的溶洞均可不进行

处理。

三、灌浆处理方案

由于溶洞土洞的实际位置、范围及其连通性等极不规律,根据本

场地勘察报告及补勘报告所示的各孔土质柱状图情况、上部地基采

用形式、上部结构设计情况,灌浆处理方案如下:

1、30m内未见土洞或灰岩面即可终孔,不作灌浆处理,采用自下

而上灌注m10砂浆进行封孔;

2、灌浆孔30m深度内揭露有土洞,则钻至土洞底板进入灰岩1m

终孔,并下入套管至土洞顶板进行灌浆处理;

3、30m深度内钻至灰岩,则钻入完整灰岩3m终孔,如无溶洞不作

灌浆处理,采用自下而上灌注m10砂浆进行封孔;如有溶洞,则钻

至溶洞底板终孔,视其顶板埋深和填充情况按处理原则第3、4条

执行(全填充的,顶板埋深小于10m,半或无填充的顶板埋深小于

15m均进行灌浆处理)。

四、灌浆孔布置

按6.0×6.0m布置详细勘察孔,如钻有土洞溶洞,要求钻至土洞

溶洞底板1m终孔,灌浆完成后沿此孔4向按3m间距加设钻孔进一

步查明土洞溶洞的平面分布范围,如无土洞溶洞钻至灰岩3m终孔,

并由下而上灌注砂浆进行封孔。

五、结论

通过本工程的实践,尽管岩溶地区地下情况千变万化,但通过我

们的认真分析,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效果还

是比较好的,经过检测也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1]某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地基处理技术规程》(jgj91-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注:

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篇三:

码口溶洞探险

码口溶洞探险

三年前曾在彝良新场乡“寻找灵魂”的那位昭通摄影师宋大明,四月中旬,在永善文化馆夏延安同志的伴随下,风尘仆仆的赶到永善县码口乡,刮起一股探险旋风。

“码口”这一小地名,在祖国版图上不一定找得到,她那方圆几公里范围内却纵横密布着二三十个溶洞和洞穴,还有金沙江畔那秀丽无比的河谷风光,有远识的人说:

她是未来的旅游观光圣地。

凌晨,身背干粮手拧电筒的探险队员们,踏上了弯弯曲曲的陡峭山路,连滑带滚地“落”到了七公里之遥的龙宫洞。

龙宫洞,紧靠碗乐沟边。

上午九时全体队员入洞,按临时缔结的“洞规条约”之规定,书记开道,乡长紧跟,宋师居三……任何人不得擅自超前。

队友们开着灯在领队带领下,艰难地在洞中一步一步摸索前进。

洞内到处是“陷阱”,到处是“深潭”,队友们小心地攀越,谨慎地绕开“陷阱”、“深潭”、灯光昏暗。

洞里漆黑,稍不留心,就有葬身“井”、“潭”的危险。

虽然到处暗藏杀机,但队友们并无惧色。

最多的数乐趣。

洞内有一段极端狭窄,恰似一条缝隙,肌瘦者勉强可以钻进去。

那几个大胖子可就遭殃了,即使紧胸收腹也挤不过去。

连声求援,队友们便在前面使劲拖,在后面使劲塞,衣服裤子“嚓嚓”划破,痛得他们嗷嗷叫唤,十分开心,笑得前俯后仰。

有人说这应命名“标准洞”,能穿洞才属“标准体型”,不能穿洞者属“肥胖体型”。

还有段深齐腰,女同志为此发愁,懂点心理学的人便开始怜花惜玉,躬身把她们背过水。

宋师见状特将此处命名为“背亲港”。

其间恰有一对恋人,众人非要他们在此举行婚礼不可,他们执拗不过,被迫在此接吻留恋,摄影师为他们抢下了这个终身难忘的“港吻”。

有个光棍说以后一定找个女朋友到此举行婚礼。

在黑暗中整整摸索了四个小时,行程十一二公里,也不知洞底还在何方。

此洞大致分为三段:

上段为高大宏伟气势磅礴的旱洞穴,中段为美丽的钟乳石“森林公园”,下段为有趣的背亲港和神秘的“蝙蝠王国”。

待队员们凯旋出洞,时间已是下午五点多,在黑暗中度过了艰险而又极富乐趣的八小时。

队友们边咽干粮,边谈黑洞中的“险”、“乐”之事。

天阴沉沉的,深谷中的山洞已被暮色笼罩,众人正准备打道回府,谁知宋师却下命令:

挺进碧溪洞。

有人劝说:

“时间太晚,改日再行。

”宋师坚定地说:

“洞中白天即是黑夜,外面黑夜便是洞中,外面要争分夺秒,非进不可!

碧溪洞就在龙宫洞的正对面,相距仅几十米。

稍有点地理知识的人一眼便能看出:

这两洞从前是一个整体,只因头顶上碗乐沟洪水长年泡刮,终于将“顶”揭开,从此便一分为二。

粗大的泉水轰隆隆地从洞口不断奔出,洞口极低,寒风嗖嗖,洞水冰凉,不知深浅,“名列前茅”者们为此犯愁。

只见学校那位胖子老师拧起手电挺身和衣下水:

水深齐胸,冰冷彻骨,头顶着洞顶、下颌贴着水面,猫着腰能蹚过那百米长的水域。

其他人见状,只好和衣下水,跟着胖子“倒霉”,寒水把他们袭得“啊啊”乱叫,每个人都在发抖。

患膝风湿浸泡在冰水中的夏大哥,忽然腿筋痉挛,队友们赶紧把他搀扶。

漫长的几分钟过去了,好不容易登陆,不少人冷得像筛糠一样发抖,有人干脆脱去水衣水裤露出满身鸡皮疙瘩。

寒气未过队友们笑谈便开,有人说这是盟军“诺曼底登陆”,有人则说这是“梁山好汉”夜闯“水浒寨”,投奔宋大明。

一阵阵笑声过户队友们继续前进。

走着走着队友们全惊呆了:

两侧洞壁完全是由一层又一层的“大石砖”堆砌而成,这一层层“大石砖”厚薄均匀,砌得整整齐齐,十分规范,再仔细看看,这哪里是石砖?

这简直就是砂与水泥的混合物——“水泥砖”。

这一层又一层的“水泥砖”,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越往前走,洞越高大空旷,“水泥砖”也就越多,“水泥墙”越砌越高,犹如长城。

这难道是普通的洞穴吗?

这何尝不是中国的地下“长城”?

何尝不是外星人在地球上修建的秘密基地?

除此如何解答?

尽管我们在洞中行进了两个多小时,仍不见“水泥城墙”的尽头,谁也不知“长城”有多长。

经“诺曼底”潜回“水浒寨”出洞,已是晚上十点多钟。

有人说今天在洞中摸索行进十二小时,可谓“新的长征”。

有队友争辩说,这不是“新的长征”,而是“心与肠争”。

次日,探险队考擦大龙洞。

老乡们听说探险队要出征大龙洞,特来转告大家:

要进大龙洞,必须烧香叩头,祈求洞神保佑,否则不是船毁便是人亡,你如心诚意诚,还可从洞中拿到碗盆器具……

队员们当然不信那一套,但这段离奇故事却激发了闯洞士气。

上午八时,队员们来到洞口,洞口有一道十米多高的天然堤坝,涨水季节,坝内一片汪洋。

现正值枯水季节,人可下到“坝”底,水位不是很高,但也非船莫入。

没有船,队员们从老乡那里借来两只摜桶(脱谷农具),和二为一便成“船”,入水。

小李、小周两名“敢死队”员自告奋勇开“船”探道,可是没行多远“船”便四下漏水,顷刻“水漫金山”,敢死队员吓得惊慌失措,宋师命令他们立即下水,刚刚跳离,“船”便沉了下去。

幸好他俩水性好,三五几下就便游上了岸。

“船”没开多远,却要打捞沉“船”了,“山神不保佑,珍珠港沉船”。

又是他俩带着绳索返潜入水中。

几浮几潜,好不容易将沉船绑住,众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捞上来。

有人说这是“珍珠港沉船”,有人半开玩笑说,山神果然厉害,他不保佑,险些船毁人亡。

此法不通,另想它法,宋大明眼一转,妙计又上心头——扎竹筏。

队员们迅速从老乡处买来竹子,扎成竹筏。

那俩个敢死队员双双登筏探道,竹筏虽比木“船”好,但却无力承载两人,一名队员被迫下筏,另一名孤身划筏寻路。

竹筏渐渐走远了,洞内静静的,四周一片漆黑。

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许久也不见回影,众人暗暗为他担忧起来。

四十分钟后终于平安返回,众人掌声雷动,欢呼雀跃,有人夸到: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李大胖子!

”情况表明:

“珍珠港”长约三百米,其后便可“软”(淤泥)着陆。

道路虽然探明,但竹筏运力让人犯愁:

每次运送一人往返四十分钟,十数人何时运完?

再者几个“旱鸭子”独身上筏中途遇险怎么办?

有人说要是有橡皮船就好了,有人说有摩托快艇更好。

宋师又想出一条妙计:

让人搬来九只全封闭方形塑料大桶,将其全部绑捆与船底。

“成功了!

成功了!

”众人疯狂地跳跃欢呼,再也没有比这更值得高兴的事了!

从“木船”到“气垫船”整整耗时七个多小时。

下午四点,“气垫船”载着第一批“游客”驶离“珍珠港”,当第二批游客行到中途时,因“气垫船”颠得厉害。

“旱鸭子”夏大哥不小心坠落入水。

三名“船”友慌忙跳下,艰难地把他拖出水面,紧接着又潜下水摸捞相机(密封)等物。

一个多小时后,最末一批“游客”安全靠岸,大家又结伴前进。

走着走着,路要从一个七八尺高的地方跳到下面沙滩上,宋师违反“洞规”争着往下跳。

他这一跳惹出了大祸:

陷进去了半截身子,而且还在往下陷。

原来那不是沙滩,而是又松又软的淤泥。

队友们不约而同的为之惊叫起来。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闪电般张开双臂猛地扑到在淤泥上。

这一手真灵。

身子不再往下陷。

队友们连忙抛下绳索、木棒,费了不少力才将他从深深陷坑里拖拉出来。

灯光一照,这哪里是宋师?

浑身上下、耳眼口鼻到处敷满稀泥,俨然一具新出土的“兵马俑”,宋师却说自己是“狼牙壮士”,他像没事似的,边示范边口授要领。

硬“逼”着队友们跳下“狼牙山”。

不一会儿队友们个个面目全非,一个个都变成“兵马俑”。

队友们你笑我,我笑你,十分开心。

有人说昨日还是“梁山好汉”,今日又成了“狼牙壮士”,刚刚还是“狼牙壮士”,转眼又成了“兵马俑”,个个都是魔术高手。

几个小时过去了,队员们当然不曾找到洞神的碗盘器物,却找到比这更为重要的东西—满洞都是美丽的钟乳石,有的像仙娥,有点像弥佛,大龙洞简直就是码口的“龙门石窟”。

当大家高唱着“小小竹排江中游”返回“珍珠港”时,太阳已经下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