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名校联盟必修三精选试题终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3552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名校联盟必修三精选试题终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四川名校联盟必修三精选试题终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四川名校联盟必修三精选试题终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四川名校联盟必修三精选试题终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四川名校联盟必修三精选试题终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四川名校联盟必修三精选试题终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四川名校联盟必修三精选试题终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四川名校联盟必修三精选试题终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四川名校联盟必修三精选试题终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四川名校联盟必修三精选试题终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四川名校联盟必修三精选试题终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四川名校联盟必修三精选试题终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四川名校联盟必修三精选试题终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四川名校联盟必修三精选试题终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四川名校联盟必修三精选试题终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四川名校联盟必修三精选试题终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四川名校联盟必修三精选试题终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四川名校联盟必修三精选试题终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四川名校联盟必修三精选试题终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四川名校联盟必修三精选试题终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名校联盟必修三精选试题终稿.docx

《四川名校联盟必修三精选试题终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名校联盟必修三精选试题终稿.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名校联盟必修三精选试题终稿.docx

四川名校联盟必修三精选试题终稿

四川名校联盟

生物必修三综合试题精选

2012-12-2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B.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C.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D.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2.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当①受到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3.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

4.(2011·海南卷,8)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相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

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C.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D.K+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5.如图表示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的变化,其中两条曲线表示健康人两种激素的变化趋势,另一条曲线表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变

化趋势,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曲线b表示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

B.在曲线c上升时,人体下丘脑还可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

C.曲线a表示的激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

D.人体通过a、c激素的协同作用,可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6.成年健康小白鼠下丘脑的部分结构被破坏后,其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如下图,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7、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是0.8~1.2g/L,含量过高将导致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类)。

注射胰岛素可以治疗Ⅰ型糖尿病,对Ⅱ型则无效。

为了进行一次医学测试,甲、乙和丙三名成年人禁食12h,然后喝下含100g葡萄糖的溶液。

在摄入葡萄糖后的4h内,定时测定每个人血浆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Ⅰ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是胰岛B细胞发生功能障碍

B.甲饭后能够通过分泌胰岛素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C.乙患Ⅰ型糖尿病

D.丙的血糖浓度随着胰岛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

8、下图是人体部分组织示意图,a、b、c、d代表人体不同激素,请据图回答:

(1)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能由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如果人体内激素d分泌过多时,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垂体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就会减少,这是一种________机制。

(3)当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 ]________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在激素调节过程中,它和[b]肾上腺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的关系是________。

9.如图为某生物体中的一系列生化反应示意图,对其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场所1是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

B.过程a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过程b产生的物质X可以和Y特异性结合

D.细胞C和细胞E中核酸完全相同

10.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T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D.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11.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A、②⑤⑦B.①②③⑤⑧C.①③④⑥⑦D.②⑤⑧

12.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

A.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例如10-2ppm)抑制生长

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芽的生长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13.(2011·海南卷)取某植物的胚芽鞘和幼根,切除胚芽鞘尖端和幼根根尖的尖端(即切除根冠和分生区),然后将胚芽鞘(近尖端向上)和幼根(近尖端向上)直立放置,分别在两者切面的左侧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生长素浓度为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培养在黑暗条件下,幼根和胚芽鞘弯曲生长且方向相反,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合理的是(  )

A.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

B.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

C.幼根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非极性运输

D.幼根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非极性运输

1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刚收获的种子不易萌发,可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打破种子的休眠

B.顶端优势说明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成熟的植物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比幼嫩的植物细胞强

D.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具有与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相似的作用

15 (2010·北京理综,29)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

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

请分析并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________作用的一类化合物。

本实验中________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振荡培养的目的是:

①增加溶液中的________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________。

(3)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__________________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

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_____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图2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________mm。

浓度为0.00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________(选填“有”或“无”)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0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2中,浓度为0.1mg/L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舍弃   B.修改   C.如实填写

为检验该浓度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____________。

16、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子番茄;用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给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雌蕊授以二倍体西瓜花粉,子房发育成无子西瓜。

若用此无子番茄和无子西瓜的果肉细胞分别进行组织培养,从理论上分析所得植株的果实中依次为(  )

A.无种子、有种子B.有种子、有种子C.有种子、无种子D.无种子、无种子

17.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P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是该植物茎生长的最适浓度

B.当生长素浓度高于P小于M时,茎生长仍被促进

C.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D.当生长素浓度高于M时,该植物的根生长开始受到抑制

18.关于右图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f

B.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f

C.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大于h状态下

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E点及E点以后区间

19.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

A.浓度高于10-6mol/L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C.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同步的

20.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该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  )

A.雄性个体数量的减少使雌虫生殖能力下降

B.成年个体大量迁出使幼年个体数量比例减小

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

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

21.如图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

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生变化。

则这种变化为(  )

22.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23.(2010·海南卷,18)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2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细胞

B.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块取样

C.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被标记灰喜鹊的标志物脱落

D.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仅用肉眼对小动物进行观察和分类

25.(创新预测)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26.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

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

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

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

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7.(2010·山东卷,8)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28.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29.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30.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阶段、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

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方向

C.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31.(2011·大纲全国卷,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32.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

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

在此演变过程中,下列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33.关于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演替是群落根本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

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D.不论是成型的群落还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它贯穿于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

34.如图是一温带地区在初生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的变化曲线,这两种曲线分别表示

A.甲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乙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

B.甲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乙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

C.甲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乙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

D.甲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乙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

35.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

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d<b时,M与N竞争激烈D.M、N将呈现“J”型增长

36、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结果:

种群

能量(107kJ·m-2)

2.50

13.30

9.80

0.28

220.00

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做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据不相符合的是(  )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3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生物群落

B.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C.丁的CO2含量减少,将导致臭氧层破坏

D.丙1同化量越大,丙2的同化量越小

38.(2010·山东卷,6)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正确的分析是

 

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39.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一般情况下,次级消费者增加1kg,生产者至少增加100kg

C.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40.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一定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是需要不断补充的

C.丁中包含的生物可能处于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

D.碳元素以CO2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又以CO2的形式离开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

41.如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是(  )

A.a>b>cB.c>b>a

C.c=b>aD.a>c=b

42、研究人员在对甲乙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调查后发现,一年内两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总能量相同,甲生态系统只有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乙生态系统则有初级,次级,三级和四级消费者如果其他的因素都一样,则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A.甲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乙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

B.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大于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

C.甲,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都小于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

D.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小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但乙生态系统则相反

43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

甲、乙、丙、丁构成生物群落,箭头①~⑨表示循环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中的气体X是指CO2和CO

B.完成①过程的能量主要是由⑧过程提供的

C.丁经⑤⑥⑦过程获得的能量占甲、乙、丙总能量的10%~20%

D.丙处在第三营养级

44.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

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

45.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

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加,F减少

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

D.A→C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F→B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46.(2010·大纲全国卷Ⅰ,5)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47.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

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

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  )

A.圈养家畜,散养家禽

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48.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②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

③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

④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

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

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50、“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

该生态农业模式(  )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51.某小组的同学准备制作一个生态瓶,为使它较长时间保持稳定,一位同学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你认为不合适的是

A.所用瓶子应是透明的,以使瓶内生物得到充足光照

B.瓶内生物应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瓶内绿色植物越多越好

D.瓶内各生物之间应存在营养级上的联系

52、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1)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

(2)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

(3)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

(4)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

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B.有两种说法正确

C.有三种说法正确D.四种说法都正确

53.(2011·四川)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对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大于

②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③1990年紫茎泽兰(一种毒草)侵入我国四川凉山地区后,泛滥成灾,其增长曲线近似于“J”型

④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

时增长率最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54、(2010·江苏生物)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

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

改造前

20种

10%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

改造后

30种

25%

菖蒲、芦苇、睡莲

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

55.(创新预测)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B.在群落演替早期,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

C.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大

D.发展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6.(2010•浙江理综)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57.硅藻的生长需要硅酸盐。

下图是对两种淡水硅藻——针杆藻和星杆藻的研究结果,虚线表示海水中硅酸盐的浓度μmol/mL。

图中a表示单独培养针杆藻、b表示单独培养星杆藻的情况,c表示两种硅藻在一起的培养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c图中曲线②表示针杆藻的生长情况

B.星杆藻的生长情况对硅酸盐的依赖程度更高

C.单独培养针杆藻种群密度将不断增大

D.相同条件下单独培养两种硅藻,星杆藻的K值更小

58.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