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X108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4092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HX108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HX108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HX108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HX108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HX108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HX108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HX108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HX108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实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HX108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实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HX108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实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HX108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实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HX108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实验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HX108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实验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HX108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实验报告.docx

《HX108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X108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实验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HX108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实验报告.docx

HX108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实验报告

 

一、设计题目·······································3

二、课程设计目的···································3

三、电路原理简介··································3

四、元件列表及HX108-2型收音机装配图··············6

五、性能指标······································7

六、安装步骤······································9

1.清点材料······································9

2.二极管电容电阻的区分认识······················9

3.焊接前的准备工作······························10

4.元件的焊接安装································10

5.机械部件的安装与调整··························10

七、安装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故障检测············10

1.实习组装调整中易出现的问题···················10

2.HX108-2型外差式收音机修理检测方法············11

3.具体维修方法··································11

八、设计心得与体会································12

九、主要参考文献··································13

 

一、设计题目

HX108-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

2、课程设计目的

1、熟悉HX108-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的组成、工作原理;

2、.熟悉手工焊锡的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

3、.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

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的生产流程;

4、.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查阅有关的电子器件图书;

5、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普通万用表和数字万用表;

6、训练动手能力,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养工程实践观念及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7、接触电学知识,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3、电路原理简介

HX108-2型7管半导体收音机的主要性能为频率范围:

525~1605KHZ;输出功率:

100mW(最大);扬声器:

φ57mm,8Ω;电源:

3V(5号电池二节);体积:

122×66×26。

电原理图如附图2.1所示。

由图可见,整机中含有7只三极管,因此称为7管收音机。

其中,三极管V1为变频管,V2、V3为中放管,V4为检波管,V5为低频前置放大管,V6、V7为低频功放管。

天线回路选出所需的电台信号,经过变压器Tr1(或B1)耦合到变频管V1的基极。

与此同时,由变频管V1、振荡线圈Tr2、双联同轴可变电容C1B等元器件组成的共基调射型变压器反馈式本机振荡器,其本振信号经电容C3注入到变频管V1的发射极。

电台信号与本振信号在变频管V1中进行混频,混频后,V1管集电极电流中将含有一系列的组合频率分量,其中也包含本振信号与电台信号的差频(465KHZ)分量,经过中周Tr3(内含谐振电容),选出所需的中频(465KHZ)分量,并耦合到中放管V2的基极。

图中电阻R3是用来进一步提高抗干扰性能的,二极管VD3是用以限制混频后中频信号振幅(即二次AGC)。

中放是由V2、V3等元器件组成的两级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通过两级中放将混频后所获得的中频信号放大后,送入下一级的检波器。

检波器是由三极管V4(相当于二极管)等元件组成的大信号包络检波器。

检波器将放大了的中频调幅信号还原为所需的音频信号,经耦合电容C10送入后级低频放大器中进行放大。

在检波过程中,除产生了所需的音频信号之外,还产生了反映了输入信号强弱的直流分量,由检波电容之一C7两端取出后,经R8、C4组成的低通滤波器滤波后,作为AGC电压(-UAGC)加到中放管V2的基极,实现反向AGC。

即当输入信号增强时,AGC电压降低,中放管V2的基极偏置电压降低,工作电流IE将减小,中放增益随之降低,从而使得检波器输出的电平能够维持在一定的范围。

低放部分是由前置放大器和低频功率放大器组成。

由V5组成的变压器耦合式前置放大器将检波器输出的音频信号放大后,经输入变压器Tr6送入功率放大器中进行功率放大。

功率放大器是由V6、V7等元器件组成的,它们组成了变压器耦合式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将音频信号的功率放大到足够大后,经输出变压器Tr7耦合去推动扬声器发声。

其中R11、VD4是用来给功放管V6、V7提供合适的偏置电压,消除交越失真。

本机由3V直流电压供电。

为了提高功放的输出功率,因此,3V直流电压经滤波电容C15去耦滤波后,直接给低频功率放大器供电。

而前面各级电路是用3V直流电压经过由R12、VD1、VD2组成的简单稳压电路稳压后(稳定电压约为1.4V)供电。

目的是用来提高各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性。

 

四、元件列表及HX108-2型收音机装配图

五、性能指标

1.收音机的灵敏度

灵敏度高说明收音机的接收电台的能力高。

单位:

中波段是mV/M.每米/毫伏。

短波段是uV徽伏,数越小越好。

选择性,选择性高说明收音机分辨电台的能力高,不容易混台。

单位是分贝db数越大越好、输出功率,输出功率在声音大。

单位是瓦(W)和毫瓦(MW)功率大声音大。

收音机正常工作(即输出功率和输出信噪比达到额定值)时,天线上感应的最小信号(场强或电势)称为灵敏度。

它反映收音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

使用磁性天线接收信号时,用电场强度来表示,其单位是mV/m,一般中波段收音机的灵敏度应不劣于2mV/m;使用外接天线或拉杆天线时,灵敏度用电势表示,单位是μV。

灵敏度是用来衡量收音机接收微弱信号能力的。

灵敏度用mV/M(毫伏/米)来表示。

其含义是当电磁波中心场强为1mV时,收音机距离信号源1米时,能够输出额定功率,正常接收信号。

一台收音机灵敏度越高,其越能接收远地的微弱信号,也就是说,能够接收的电台就越多。

比如灵敏度为0.5mV/M的收音机就比1.5mV/M的收音机灵敏度高得多。

收音机的灵敏度,在同一接收波段中,允许灵敏度有些许差异。

但在同一波段,其灵敏度不得低于标称指标。

灵敏度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相对灵敏度,用场强表示,含义是收音机在输出最小可闻信号下的接收场强,测量方法上把收音机放在离信号源1米处,调节信号源的输出强度,另收音机的输出稳定在最小可闻输出,此时信号源的输出强度就是收音机灵敏度.另一种是绝对灵敏度,用电压表示,一般是uV,测量方法是将信号直接注入收音机天线,同时调节信号强度,另收音机输出稳定在最小可闻输出,此时注入信号的电压就是灵敏度.中波一般使用磁棒线圈,所以使用场强测量方法,短波一般使用拉杆天线,所以使用电压测量方法,因此我们在收音机的说明书上才会看到中波的灵敏度单位是mV/米,而短波的是uV.

2.选择性

收音机抑制邻近电台信号干扰、选择有用信号的能力称为选择性。

它反映收音机选择电台的能力。

调幅广播电台的中心频率是按9kHz间隔来分布的,故收音机的选择性通常用输入信号失谐±9kHz时,灵敏度的衰减程度来衡量,一般要求收音机的选择性大于20dB。

选择性反映了收音机对干扰的抑制能力。

一台收音机的天线上能同时感应到许多电台的不同频率信号电压,要准确选出其中之一,又抑制其他,不使它们互相串扰,这就是收音机所谓选择性。

抑制干扰能力越强,收音机的选择性就越好。

在中、短波段中发射的电台数相当多,工作频率非常接近,因此要求收音机要有很好的选择性,否则就会发生混台现象而不能正常收听。

选择性用分贝(db)表示。

当代收音机因均是超外差式,所以其选择性最低不能小于20db。

高档收音机其选择性可达46db。

其含义是当收音机对临近频率,接收中波640KHZ时,对临近频率10KHZ(630KHZ和650KHZ)的信号的抑制能力。

即10log×(调谐频率信号的输出电压×临近频率信号的输出电压)

3.象频干扰衰减

象频干扰是超外差式收音机特有的。

所谓象频,指比本振信号高一个中频的电台信号与比本振低一个中频的电台信号,同时被混频器输出,造成的串台现象。

这种现象也称作假象频率干扰。

超外差式收音机的接收频率,比本振低一个中频。

比如:

收音机在接收频率为550KHZ的电台时,本振信号为1015KHZ,如果有一个电台频率为1480KHZ,在天线谐振电路中没有被抑制而进入混频,则同样产生差频465KHZ信号,被送入中频放大器,通过检波而放出声音。

这样我们将听到两个电台的声音,一大一小,大的是主接收频率电台,小的是象频电台。

象频现象也不都是串台现象,只要比本振高一个中频的信号串入混频电路,均可以被接收放大。

这种现象还能够给人造成假象,似乎接收的电台较多,而实际接收的是假象频率。

象频干扰一般较少在中波出现,除非中波天线调谐电路出现断路,但在短波接收中,由于波段内电台密集度高,天线调谐电路的选择性低于中波,因此象频干扰比较常见。

因此高灵敏度的全波收音机为抑制象频干扰,往往采用二次变频技术。

即通过第一次变频,将中频选为高于接收频率的高端之外,这样接收频率的高端电台能够造成象频干扰的几率将大大降低。

然后将放大的信号再次经变频,变为普通中频,以保证选择性和放大器的放大增益。

象频干扰也用db表示。

一般高档收音机,中波≥36db;短波12MHZ≥20db;短波18MHZ≥10db。

普通收音机,中波≥20db;短波12MHZ≥6db。

4.第二象频干扰

第二象频干扰,指对比本振高两个中频的接收信号的抑制能力。

收音机的本振在振荡时,其频谱并非是单纯的,即在主频率之外,还将产生高于本振主频率的谐波,称为二次谐波、三次谐波。

通常由二次谐波与接收信号频率产生的差频,如果符合中频频率,则也将被接收到。

这种干扰,则称为第二象频干扰。

第二象频干扰在短波接收中,也是常见现象。

5.失真度

收音机输出波形与输入波形相比失真的程度称为失真度。

收音机中对音质有影响的主要是频率失真和非线性失真。

失真度,也称为保真度。

它反映收音机输出信号的失真情况。

在测量上包括频率响应和失真度两项技术指标。

不同用途的收音机,其保真度要求有高低之分。

6.输出功率

输出功率的涵义是指放大电路输送给扬声器的音频信号强度。

一般使用收音机都希望输出功率大一些,也就是音量能尽量大些。

但由于输出功率和信号失真关系密切,就同一台收音机而言,输出功率越大,失真也越大,因而输出功率受到限制。

通常把失真度在10%时的最大输出功率称为收音机的最大有用输出功率。

一般便携机输出功率小于2W,常见为200~500MW。

7.接收信号的频率范围

在一台具有多个波段的收音机中,把所处的波段能够接收到的频率信号称之为频率范围。

通常将能接收的最高频率比最低频率的比例常数称作“频率覆盖系数”。

有了确定的频率范围,收音机才会在预定的波段内正常收听。

 8.工作稳定度

工作稳定度有两方面含义:

一是在任何情况下,收音机不应有自激振荡或接近于自激的现象产生,二是在工作状态中,收音机的质量指标、变化不可超出允许范围。

通常在环境温度为-40℃~+50℃,相对湿度为38%以下,电源电压变化为额定值的±10%,能稳定可靠地工作的收音机,视为工作稳定度较高的收音机。

9.波段覆盖范围

收音机所能接收的载波频率范围。

调幅收音机的中波段频率范围为535~1605kHz,而短波范围则为1.6─26MHz,调频收音机的覆盖范围为88─108MHz。

六、安装步骤

1、清点材料

注意事项:

·请按材料清单一一对应,记清每个元件的名称与外形

·打开时请小心,不要将塑料袋撕破,以免材料丢失。

·清点材料时请将机壳后盖当容器,将所有的东西都放在里面。

·清点完后请将材料放回塑料袋备用。

·暂时不用的请放在塑料袋里

2、二极管、电容、电阻的区分认识

区分电阻及二极管、三极管

区分电容的极性

·根据正接时漏电流小(阻值大),反接时漏电流大来判断。

3、焊接前的准备工作

·去氧化层:

左手捏住电阻或其他元件的本体,右手用锯条轻刮元件脚的表面,左手慢慢地转动,直到表面氧化层全部去除

·元件弯制:

用镊子夹住元件根部,将元件脚弯制成形;立式插法的元件只要弯一边

·元件的焊接:

电烙铁加热的进程中要及时给裸铜面搪锡否则会不好焊、加热中要把斜面靠在元件脚上使加热面积最大

4、元器件的焊接与安装

·注意不仅要位置正确,还要焊接可靠,形状美观

·间距由孔距决定

·电解电容紧贴底板安装

·高温使助焊剂分解挥发,易造成焊接缺陷

·清除烙铁上的锡,绿面向下,用烙铁将元件脚上的锡尽量刮除

5、机械部件的安装调整

·撕去周率板正面的保护膜和背面的双面胶

·将喇叭安装在前框

·将调谐盘安装在双联轴上用M2.5×4的螺钉固定

·将导线焊在喇叭与电路板上

·将正负电源线焊在电路板的指定位置

七、安装步骤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故障检测

1、实习组装调整中易出现的问题

1)变频部分

判断变频级是否起振,用MF47型万用表直流2.5V档接V1发射级,负表棒接地,然后用手摸双联振荡联(即连接B2端),万用表指针应向左摆动,说明电路工作正常,否则说明电路中有故障。

变频级工作电流不宜太大,否则噪声大。

红色振荡线圈外壳两脚均应焊牢,以防调谐盘卡盘。

2)中频部分

中频变压器序号位置搞错,结果是灵敏度和选择性降低,有时有自激

3)低频部分

输入、输出位置搞错,虽然工作电流正常,但音量很低,V6、V7集电极(c)和发射级(e)搞错,工作电流调不上,音量极低。

2、HX108-2型外差式收音机修理检测方法

1)检测前提

安装正确、元器件无差处、无缺焊、无错焊及塔焊。

2)检查要领

一般由后级向前检测,先检查低功放级,再看中放和变频级。

3、具体检测修理方法

·整机静态总电流测量:

静态总电流<25mA,无信号时,若大于25mA,则该机出现短路或局部短路,无电流则电源没接上。

·工作电压测量:

中周(特别是白中周与黄中周)初级与其外壳短路;D1正极,D2负级两端电压的在1.3V±0.1V,大于1.4V或小于1.2V,均不正常;大于1.4V,二极管4148可能极性接反或损坏;R12电阻220Ω是否接好

·变频级无工作电流:

天线线圈,次级未接好(见印刷板背面的安装);红中周次级不通,R3100Ω虚焊,或错焊了大值电阻;V19018三极管已损坏,或未按要求接好;电阻R1100K和R22K接错或虚焊

·一中放无工作电流:

R5150Ω开路或者虚焊;V2晶体管坏或管脚(e、b、c)插错;R420K电阻未焊好

·一中放电流大:

检波管V49018坏,或管脚插错;C5223电容短路,或R5150Ω电阻接成51Ω;R81K电阻未接好或连接1K的铜箔有断裂现象;电位器坏,测量不出阻值,R9680Ω未接好

·低放级无工作电流:

V5三极管坏或管脚接错;输入变压器初级开路;电阻R1051K未焊好

·功放级无电流:

输入变压器次级不通;V6、V7三极管坏,或管脚未焊好;输出变压器不通;R111K电阻未接好

·整机无声:

黄中周外壳未焊好;3V电源接好了吗?

;音量电位器未打开;D1正极,D2负极两端电压是否是1.3V±0.1V;有无静态电流≤25mA;用万用表×1档检查嗽叭,表棒接触喇叭引出接头时,应有“喀喀”声,若没有,说明喇叭已坏。

(测量时应将喇叭焊下,不可连机测量)

·整机无声,用MF47型万用表检查故障方法

用万用表Ω×1档黑表棒接地,红表棒从后级往前级寻找,对照原理图,从喇叭开始,顺着信号传播方向逐级往前碰触,喇叭应发出“喀喀”声。

当碰触到哪级无声时,则故障就在该级,可测量工作点是否正常,并检查有无接错、焊错、塔焊、虚焊等。

若在整机上无法查出该元件的好坏,则可拆下检查。

设计心得与体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了解到了焊普通元件与电路元件的技巧、收音机的工作原理与组成元件的作用等。

最挑战我动手能力的一项训练就是焊接。

第一天上午,老师给我们废板练习用铜丝焊接,刚开始的时候,焊的点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惨不忍睹。

经过一上午的练习,我最终能焊出合格的点了。

下午正式开工了,首先得找电阻,根据颜色一一对应,然后是电容,这么多的细小元件,真是考验我的眼力啊。

同时,我们按照老师说的方法,同组的两个同学互相检查,相互协作,避免出错。

整个过程,首先要识别电路图,搞清楚收音机的原理,了解的它的组装过程,并能对照电路图与印制电路图,弄明白各个元器件的作用。

收音机的装配并不难,只要仔细认真严格地按照所给的电路图进行焊接。

注意焊接接点要圆、光、亮,各元件不要太高,特别是大元件,一定要贴着印制电路板,否则会影响收音机的外盖的合上。

整个制作过程,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调试了。

当我满怀期待将焊好的板装上去,安上电池,却只有一片噪声。

于是我不淡定的调动了几个中周,不调还好,这一调连噪声都没有了,事后才想起老师之前说的先不用调中周,以后做事一定要改掉心急的毛病。

下午,我按照老师发的PPT上调试的过程,按黑、白、黄的顺序依次调动中周,反复调试后,我的收音机终于可以收到台了。

另外,在调频的时候,一定要慢,如果转动速度过快,很可能就错过了一个台。

总之,这次的课程设计让我学会了很多,也认识到实践和理论之间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以后不仅要好好学习理论知识,更要将所学的运用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万年: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2】毕满清:

《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彭介华: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杨志忠: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张玉璞: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6】石宗义:

《电路原理图与电路板设计课程》,北京: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19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