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4096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docx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docx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篇一】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篇二】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卜算子·咏梅》诵读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卜算子·咏梅》诵读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卜算子·咏梅》诵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卜算子·咏梅》是六年级《日有所诵》的篇目。

这是陆游的一篇托物言志的佳作。

词中梅花无疑是陆游自己处境与人品的写照,从中既体现了他不愿苟合于流俗的清高孤傲,又有遭受打击后的凄凉与无奈。

教学时,应注重通过品评诵读感受词的意境与诗人的内心情感。

教学目标:

1、打破传统的串讲词句的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

2、领会诗歌的意境,感悟作者在词中赋予梅花的品格和精神,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人进行感情的交流。

3、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产生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感悟梅花的品格和精神,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根据诗词的情感基调有感情地诵读。

设计理念: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

“不学诗,无以言。

”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

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

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

培根说:

“读诗使人灵秀”。

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究其趣味,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个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

教学中,应让每个孩子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才会有灵性。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诵读品味等方式体会诗词的意境,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汲取、学会欣赏,从而产生思维的撞击、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共享和心灵的震撼。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唤起他们去探究学习中华古文化的主动性,催化了学生情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陆游的生平资料及作品、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妙引诗文

1揭示课题《卜算子·咏梅》。

明确诗词描写的事物是梅花。

2介绍“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

师:

提到梅花,不禁想到了“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两个词(课件出示),知道这“三友”和“四君子”都是谁吗?

(松竹梅、梅兰竹菊)

从这两个称号中,你发现了这几种事物有什么特点吗?

(不畏严寒,品格高尚)

自古以来,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都是画家描摹,文人引用的对象,它们出现在名画中、扇面上,甚至瓷器、木雕中。

(课件展示相应的图片,请学生欣赏)

3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首,更是屡屡出现在诗中——

梅花风姿清雅飘逸,北宋诗人林逋这样描绘过它——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梅花性格隐逸淡泊,明代诗人高启这样吟咏过它——寒依疏影萧萧竹,春燕残香漠漠台。

梅花品格坚贞,洁身自好,南宋诗人卢梅坡这样赞美过它——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课件出示以上诗句,请学生吟诵品味,初步感受文化中的梅花形象。

设计意图:

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

梅花所承载的文化内容丰富而厚重,从相关文化内容引入,使学生对梅花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对梅花产生亲近感,帮助他们接下来更好的体会词的涵义。

二、初读知大意

1师:

这一株株梅花,携着幽幽暗香,或伴着诗人的吟颂,或载着诗人的情怀,或擎着诗人的志向,跨越了千百年的时空侃侃而来。

而陆游这首《卜算子》中的梅花,带来的是什么呢?

认真听,用心体会——

教师配乐范读,请学生说说听出了什么?

(压抑、伤感、凄凉„„)

设计意图:

用音乐和充满感情的朗诵快速引领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准确定位本词的情

感基调。

2师:

这到底是一株什么样的梅花呀!

竟引得我们都惆怅起来,现在请你们自由读读这首词,试着走近它,理解它,然后把你看到的梅花与同伴交流一下。

学生自读,交流体会。

3指名试读,引导学生读正确,读出节奏,并读出自己的初步感受。

三、品读悟诗情

师:

通过刚才的小组讨论,同学生对梅花都有了自己的认识,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梅花?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词句,边读边品悟梅花的寂寞、凄凉、苦闷与悲惨形象,以及在饱受摧残中仍洁身自好坚贞不屈的品格,感受作者借梅花自喻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1寂寞的梅花:

废弃的驿站让人平添寂寞,残破的断桥使这寂寞更深了三分,试着读出这份寂寞。

2寂寞黄昏以令人深感凄凉,再加上风雨的欺凌,这凄凉又岂是一个愁字了得!

请学生带着这份感受诵读诗词。

3孑然一身时受欺凌,群芳争春时遭嫉妒,怎能不苦闷?

试着替梅花抒发内心的苦闷。

指名诵读

4“零落成泥碾作尘”短短七个字,字字血泪,让我们看到了梅花悲惨的结局,此时,你对梅花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把你此时的感情融入词中,试着读出来。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5在我们惋惜的同时,世人心中也对梅花充满了同情,但他又无力改变他的命运,这份无奈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也只能缓缓地吟诵着——驿外断桥边(学生齐诵)

四、扩读升情感

1师:

听着你们的吟诵,我不禁想到了陆游的一生,与这株梅花是何其的相似,让我们一起走进爱国诗人——陆游

课件出示陆游的相关资料: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

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29岁参加科举考试名列第一,却被奸臣秦桧除名。

秦桧死后,宋孝宗赏识陆游的才华,但并没有重用陆游,只任命他当了一些地方小官。

期间,由于陆游在没有征得政府同意之前,向灾民发放粮食赈灾,被罢免了官职。

陆游六十一岁再次被委以官职,但不久又被罢职还乡。

六十三岁时,陆游再次被任命,但不久又被罢官。

此后二十年间,陆游一直蛰居农村。

直到去世,他也没有盼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那一天。

指名读一读

问:

了解了陆游这些经历,你觉得陆游的一生是怎样的一生?

(坎坷、悲惨„„)

2师:

看着这些经历,不禁又令人想到了陆游那些千古流传的名句——(课件出示)

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

叹流年又成虚度!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

莫!

莫!

请学生诵读这些诗句,边读边体会,从中能读出怎样的陆游?

师:

这一首首诗词,既是一个个个性鲜明的陆游,更是一株株品格高洁的傲雪寒梅。

设计意图:

陆游一生创作颇丰,创作题材广泛,这里独选了这几首格调低沉的词句,目的是与本课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这首咏梅词的意境,以及作者此时的无奈心境。

3著名诗人王国维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

梅花在经历坎坷的陆游笔下,是这样凄凉愁苦的形象,而在另一位诗人的笔下,却截然不同——(课件出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先请学生自由练读,然后指名朗读。

请学生根据初步感受说说,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什么样的?

师:

在这里,陆游笔下梅花的愁云一扫而光,这株梅花顶风冒雪也展露着笑颜。

同样是凌寒傲放,二者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差别呢?

下节课让我们走进伟人毛泽东,去探寻梅花

背后的故事。

设计意图:

陆游和毛泽东的这两首咏梅词,历来被人们反复吟咏比较,在本课结尾处引出毛泽东的这首咏梅词,旨在开拓学生阅读的视野的同时,引发学生后续阅读的好奇心,不仅对两首词产生兴趣,更由此对诗人产生了解的欲望,为以后的学习和自主阅读埋下伏笔。

【篇三】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能力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

情感目标:

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是谁领我们打倒欺压人们穷苦人民的的敌人,建立了我们伟大的新中国?

是毛泽东主席,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你们都了解关于他的哪些知识?

今天,我们学习《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让我们通过对诗词的学习,走近毛泽东,了解他伟大的胸怀,学习他伟大的思想。

二、自学生字,新词,并且试着熟读诗词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学习、交流设计意图在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可配一段音乐如《春天的故事》

教学反思:

【篇四】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写的一首词,查字典语文教学设计小编根据其内容为您整理了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助您了解这篇文章!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11)(12)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学生学习状况有明显的差距,程度参差不齐,书写习惯及阅读知识面都不同。

二、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毛泽东写于1961年12月的一首词。

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严峻的考验。

这首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三、教学目标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新词,了解词的一般特点和有关知识,

3、通过诵读和描述等语言练习,理解整首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梅花抗严寒、傲霜雪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博大的胸怀,感受革命家美好的情操。

4、体会词中语言的准确、精练、含蓄的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相关知识

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题目。

词前的两句话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小序。

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起,并说明这首词是运用陆游词的原题而作;反其意的意思是立意和陆游的原词不同。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绍兴人),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

他一贯主张抗金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郁。

他的《卜算子咏梅》就表现了这一情绪。

毛泽东的这一首词,和陆游的咏梅词一样,都是咏物词,也都是通过咏梅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但寄托在词中的感情却和陆游不同,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豪迈之情。

(二)、文学常识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是诗歌的一种形式,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多少来划分的。

小令的字数在58个字以内,5990个字为中调,而长调是91个字以上。

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例如《沁园春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

诗、词、曲的主要区别在于诗要求节奏和讲求韵律,词比诗的要求更加严格,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

曲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更为灵活。

(三)、文章主旨

《卜算子咏梅》通过咏梅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四)、把握主要内容

前的两句话,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序。

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起,并说明这首词是运用陆游的原题而作;反其意是指立意和陆游的原词不同。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梅花凌寒开放。

头两句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

头句说春归,次句说春到,心中春天离开了,时间是何其短暂。

已是悬崖百丈冰,承飞雪,将严寒写得更为具体,形象地表现梅花开放的冰雪环境,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梅花在这样百丈坚冰的时节开放的难能可贵。

犹有花枝俏显得格外醒目:

梅花不但在这样严寒的季节开放,而且开放得特别俏丽呢!

下阕写梅花的品格。

俏也不争春,承俏字写起,也字不可忽视。

梅花俏丽开放却并不想争占春光,她只是想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临的消息。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描写春天到来时梅花高兴的样子,表现梅花高尚的品格:

虽然自己谢了,但到山花烂漫的春天,她却笑逐颜开。

总的看来,词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质,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尚的动人形象。

(五)、文章的结构

季节风雨送春

上阕飞雪迎春到梅花凌寒开放

背景百丈冰崖

花枝犹俏

目的俏不争春

下阕只来报春梅花的品格

心态山茶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形象。

(六)、内容理解

1、这首词的开头两句,词人的叙写耐人寻味,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份,说说这两句所表达的象征意义。

2、这首词中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作者想表现出梅花一种怎样的形象?

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词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各有什么作用?

4、词人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尾,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之笔,根据全诗内容作一赏析。

T

5、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在上阕集中描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

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种困难处境的具体表现。

6、《卜算子咏梅》中,梅花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

作者笔下的梅花,表现了梅花的特点不畏严寒,开放在坚冰悬崖,同时又不拘泥于梅花本身,以冰雪衬托梅花,以梅花象征革命者。

俏字既表现了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梅花面对春天的来临,在丛中悄悄凋谢,笑逐颜开,表现了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因此,梅花的形象正是表现自己和共产党人不会向任何敌人和困难屈服低头的决心,能够战胜任何敌人和困难的信心。

七、同样是咏梅,毛泽东和陆游两人的词作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异同?

相同处:

其一,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其二,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其三,都赞颂了梅花的高尚品格;其四,两位作者都以梅花自比。

不同处:

其一,词中的梅花形象不同。

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这里的梅花,象征了屡受排挤打击的主战派。

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她象征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共产党人,表现了中国革命者在20世纪60年代面临国际国内巨大困难的时候,那种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

其二,两首词的感情基调不一样。

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积极乐观,充满信心;陆游的词低沉孤高。

(七)、探究与练习

1、课外收集一些描写梅花的诗词,并和课内学习的词作比较欣赏。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安石:

不怕独树一帜的与众不同的心态

王冕:

一清二白、清气为重

记到词语宝库上: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七、课堂练习

基础知识积累注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沁园春()惟余莽莽()妖娆()稍逊风骚()成吉思汗()赵匡胤()单于()分外()看今朝()数风流()花枝俏()原ch()蜡象y外()niǎn作泥()

mǎngroxnhnynchnfnzhāoshǔqio驰驿碾

2.解释词语

①妖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折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风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烂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寂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艳丽多姿②鞠躬,倾倒。

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③原为《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也可指《诗经》和《楚辞》。

这里是指广义的文化,指的是文学才华。

④俊俏、美好的样子。

⑤色彩鲜明而美丽。

这里形容花盛开的样子。

⑥孤单冷清。

3.选出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C.已是/黄昏/独自愁。

D.只/识弯弓/射大雕。

八、作业安排

沁园春长沙

1925年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词中描绘了一幅秋色图,这幅秋色图与古诗词中的秋色图有明显的区别,请说说这幅图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怀与抱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富有生机,表达了作者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奋进的情感。

2.唐代有位诗人刘禹锡也写过一首与此词有着同样特点的《秋词》,请将它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将看领起的内容写下来。

【篇五】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教师用)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德阳外国语小学李晓红

教材分析:

梅花是我国历代诗人所爱吟诵的物象。

特别是一些品格正直的诗词作家,往往借梅花以抒发内心未申之志,喻节操之高洁,表达不与浊世同流合污之骨气。

但古代诗人的咏梅诗,往往在傲骨厌俗中,也难免带有孤芳自赏甚至是顾影自怜的气质,感情天地和精神境界毕竟不够广阔。

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领袖,他高瞻远瞩,洞察世界风云变幻,托物言志于日理万机之中。

他也喜欢以梅喻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在诗词中表现出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信念。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激励我们勇敢面对困难,树立必胜的信念。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读中感悟梅的高洁,在活动中体验梅的品质。

一点:

领会作者对梅花品质的独特感悟,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一线:

以梅花品质贯穿教学始终,忆梅、读梅、说梅、问梅、评梅。

教学过程:

一、忆梅:

4分钟

1、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赞美梅花的诗?

学生诵读。

(墨梅、梅)

师:

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通过这首词的学习,我们要知道梅花在毛泽东的笔下有何品质特征,这首词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写题目

师:

“一般来说,课文只有一个题目,为什么写了两个?

“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题目。

师:

好!

那么这个词牌有什么规律,找到了没有?

生(众):

分上下两片。

师:

对!

还有,上下片四句都是5/5/7/5的字数。

同学们如果喜欢词,可以按照这个规律去学习填词。

二、读梅:

5分钟

生(读)……

师:

下面谁来点评一下他读得怎样?

生点评

师:

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流畅有感情,那么这首词抒写了怎样的感情?

乐观的……

师:

谁能把这种乐观的感情读出来?

抽生(读)……

师范读。

生齐读一遍。

三、说梅4分钟

体验一:

师生对话、交流,初步领会梅的品质。

师:

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这是一树怎样的梅花?

(不畏严寒、傲雪盛开、娇艳、淡泊、坚强不屈、勇敢顽强、默默奉献、大度、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四、问梅7分钟

体验二:

创设情境,感受体验梅的品质

师:

下面同桌两两结合,假设你是梅花,他是山花或冰雪,那么梅花和山花或冰雪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

给2分钟时间。

1、(扮冰雪)问:

梅花啊,寒风凛冽冰天雪地,你就不怕冷吗?

(扮梅花)答:

只要能唤回东风,迎来满园春色,我受点冷又有什么关系呢?

2、(扮冰雪)问:

可怜的梅花,你为什么偏偏在寒冬季节才开放呢?

(扮梅花)答: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香扑鼻

3、(扮山花)问:

正当我们灿烂盛开的时候,你却凋零了。

你还笑什么呢?

(扮梅花)答:

我开心啊!

作为“报春者”看到你们开放了,春天来到人间了。

我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我为什么不高兴呢?

4、(扮山花)问:

梅花姐姐,你为什么不和我们同时开放呢?

(扮梅花)答:

(如果和你们一同开放,哪我还是傲雪的梅花吗?

师:

同学们的对话真是太精彩了!

那么想一想,毛泽东同志的《咏梅》词仅仅是咏梅吗?

2

(顺势转入词的背景介绍)

师:

1961年,我国连续三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国家很困难;美国大肆反华,苏联也背信弃义,撤走援助中国的专家,逼中国还债。

毛主席写这首词来鼓励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增强自信心,奋发图强,战胜一切困难。

毛泽东同志从来都是这种喜欢挑战,迎难而上的人。

所以他写这首词是——

生:

借物抒情!

师:

对,是借物抒情,换句话说就是“托梅书怀”。

五、评梅8分钟

师:

900多年前南宋的陆游也写了一首《卜算子〃咏梅》。

当时金兵南侵,占据了中原的地区的土地,南宋小朝庭偏安一方,百姓处在金兵铁骑的蹂躏之中,陆游盼望有一天国家能统一,所以他力主抗金,但却时时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咏梅词,抒发自己的情感。

这位诗人笔下的梅花与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样呢?

请孩子们默读、勾画关键字词句。

分组讨论(2分钟)

汇报:

1、不同点:

陆游笔下的梅花(孤芳自赏寂寞愁苦凄惨孤独悲观无依无靠无人欣赏孤苦伶仃)

2、相同点:

(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

(4)都以梅花自比。

师:

对,大家说得非常好。

评这两首词,要注意从词的格调以及两位词人笔下梅花的品格、气度、精神上去说。

这两首词我们暂且比较到这里。

下面我们再齐读一遍这两首词。

六、拓展延伸:

2分钟

把你收集到的你最喜爱的关于梅花的诗词介绍给你的同学,把《卜算子咏梅》背给你的家长听。

3

【篇六】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体会诗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

2.鉴赏诗文,感悟作者写法,把握作者情感,

3.背诵诗词

教学重点:

1.根据注释理解诗文,

2.体会文中比喻、拟人、烘托等手法,

3.根据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托物言志的情感

教学难点:

根据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托物言志的情感,感受作者的高尚品格。

教学过程:

一、引趣导入

1.(大屏幕播放梅花的图片和资料),学生初步认识梅花的颜色、形状、开放季节等,用简短的话概括自己的认识。

小结:

梅花有着冰清玉洁、傲寒独放的品格,成为历代诗人吟诵的对象,它还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板书课题)

2.学生根据课外资料认识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一直受人排挤,晚年退居故地,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

3.诵读诗词,根据注释初步理解诗词

(注意生字词、读的节奏、诗人所抒发的感情)

朗读、指读、分组读,学生评价。

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找出整首词的感情基调和诗眼。

(板书:

愁、寂寞)

4.师范读上半阙,学生根据注释自由理解上半阙内容,并指出诗词上半阙中有哪些意象?

译文:

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明确:

驿站、断桥、黄昏、风雨

问:

通过理解译文,你看到了怎样一幅画面?

你感受到了什么?

上半阙给整篇诗词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和意境?

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互评)

小结:

上半阙写的是梅花的遭遇:

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站外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